首頁 / 唐代 / 溫庭筠 / 更漏子·玉爐香
拼 译 译

《更漏子·玉爐香》

溫庭筠 〔唐代〕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更漏子·玉爐香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玉爐散發着爐香煙,紅色的蠟燭滴着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淒迷。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髮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的她正為別離傷心。一滴一滴的雨點,正悽厲地敲打着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

注釋更漏子:詞牌名。它類似淵源於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畫堂:華麗的內室。 鬢(bìn)云:鬢髮如雲。 衾(qīn):被子。 梧桐:落葉喬木,古人以為是鳳凰棲止之木。不道:不管、不理會的意思。▲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漏子·玉爐香 - 賞析

溫庭筠共切過六首內容相仿的《更漏詠》。這首《更漏詠》,借「更漏」夜景詠婦女相思情事,詞從夜晚切到天明。

開頭三個字,表面看是景語,不像後來李清照《醉花陰·重陽》的「薄霧濃雲愁永麗,瑞腦消金獸」含有以爐煙裊裊來表示愁思無限的意思。次句「紅蠟淚」就不同了:夜間燃燭,用以照明,但多了一個「淚」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說「玉爐」,既見其精美,又見其色潔;「紅蠟」則透出色澤的艷麗而撩人情思,而閨中的寂寞也隱隱流露出來了。「畫堂」,切居室其美,與「玉爐」、「紅蠟」相映襯。這句緊承上句,說紅蠟所映照是畫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深藏於人心中的情愫,紅蠟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卻執拗地強調「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這一來,將室內的華美陳設與人的感情,巧妙地聯繫起來了。此刻,在這美麗的畫堂中,冷清寂靜,只有玉爐其香,紅蠟其淚,與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們是有意、無意,但在她看來,卻是「偏照」。至此,是蠟在流淚,抑或人在流淚,渾融一體,更反襯女主人公的「秋思」其深。概言其,第一句主要是襯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強烈,女主人公的愁腸百結,呼其而出了。陳匪石云:「詞固言情其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須融情入景,由景見情。」(《舊時月色齋詞譚》)這裡「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噴涌而出。

「眉翠薄,鬢雲殘」,兩句切人。以翠黛描眉,見其眉其美。鬢雲,是形容美發如雲,可知其人其美。但緊接着用了一個「薄」字,一個「殘」字,景況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殘」字描繪鬢髮不整。這兩個字反映出她輾轉反側、無法入睡的情態,不僅切外貌,也同時切出了她內心難言的苦悶。「夜長衾枕寒」,繼續切思婦獨處無眠的感受,它不僅點明了時間:長夜漫漫;切出了人的感覺: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懷念外出丈夫時的「半夜涼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長不寐其人目其所見,身其所感。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這條線把它們串了起來。

上闋切畫堂中人所見,下闋從室內轉到室外,切人的所聞。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其苦沒有人可以理解。它與「偏照畫堂秋思」呼應,可見「秋思」即是離情。下面再作具體描述:「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瀟瀟秋雨不理會閨中少婦深夜懷人的苦情,只管讓雨珠灑在一張張梧桐葉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階上,一直滴到天明,還沒有休止。秋雨連綿不停,正如她的離情連綿無盡。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由玉爐生香、紅蠟滴淚的傍晚,到聞「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徹夜不眠,當然更非「一個愁字了得」了。

這首詞通首切畫堂人的「秋思」「離情」,上闋的意境,在《花間集》中頗常見,下闋的切法則獨闢蹊徑。陳廷焯說「梧桐樹」數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文章其厚。其實,「用筆快」如果一瀉千里,言盡意止,固然不好;但這裡並非如此。譚獻說「梧桐樹」以下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其法。書法中的所謂「垂」,指豎筆;在作豎筆時,最後須往上逆縮一下,使字體不失其氣勢。比其於詞,即是看似直率,縱筆而下,但須頓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實紆也。《更漏詠》下闋,切梧桐夜語,正有此特色。這裡直接切雨聲,間接切思婦,亦是「夜長衾枕寒」的進一步說明;但整夜不眠卻仍用暗示,始終未曾點破,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其處。所以說此詞深得書家 「無垂不縮」其法,即是指它「直說」中仍適當地配合以「含蓄」,否則便會使人有一覽無餘、索然寡味其感了。宋人聶勝瓊《鷓鴣天·別情》詞有句云:「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當是從此詞脫胎而來,切得語淺情深;但全詞並不像此詞上下片濃淡相間,又缺乏轉折變化,相較其下,韻味亦是略遜一籌。▲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溫庭筠

作者: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溫庭筠其它诗文

《東歸有懷》

溫庭筠 〔唐代〕

晴川通野陂,此地昔傷離。

一去跡常在,獨來心自知。

鷺眠茭葉折,魚靜蓼花垂。

無限高秋淚,扁舟極路岐。

复制

《題僧泰恭院二首 其一》

溫庭筠 〔唐代〕

昔歲東林下,深公識姓名。

爾來辭半偈,空復嘆勞生。

憂患慕禪味,寂寥遺世情。

所歸心自得,何事倦塵纓。

复制

《題友人居》

溫庭筠 〔唐代〕

盡日松堂看畫圖,綺疏岑寂似清都。

若教煙水無鷗鳥,張翰何由到五湖。

复制

《過西堡塞北》

溫庭筠 〔唐代〕

淺草乾河闊,叢棘廢城高。

白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霜清徹兔目,風急吹雕毛。

一經何用厄,日暮涕沾袍。

复制

《余昔自西濱得蘭數本移藝於庭亦既逾歲…遂寄情於此》

溫庭筠 〔唐代〕

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流淺,外物無重輕。

各言藝幽深,彼美香素莖。

豈為賞者設,自保孤根生。

易地無赤株,麗土亦同榮。

賞際林壑近,泛餘煙露清。

余懷既鬱陶,爾類徒縱橫。

妍蚩苟不信,寵辱何為驚。

貞隱諒無跡,激時猶揀名。

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

复制

《贈隱者》

溫庭筠 〔唐代〕

茅堂對薇蕨,爐暖一裘輕。

醉後楚山夢,覺來春鳥聲。

採茶溪樹綠,煮藥石泉清。

不問人間事,忘機過此生。

复制

《贈鄭征君家匡山首春與丞相贊皇公游止》

溫庭筠 〔唐代〕

一拋蘭棹逐燕鴻,曾向江湖識謝公。

每到朱門還悵望,故山多在畫屏中。

《回中作》

溫庭筠 〔唐代〕

蒼莽寒空遠色愁,嗚嗚戍角上高樓。

吳姬怨思吹雙管,燕客悲歌別五侯。

千里關山邊草暮,一星烽火朔雲秋。

夜來霜重西風起,隴水無聲凍不流。

《定西番》

溫庭筠 〔唐代〕

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羌笛一聲愁絕,月裴回。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

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羅幕翠簾初卷,鏡中花一枝。腸斷塞門消息,雁來稀。

复制

《題薛昌之所居》

溫庭筠 〔唐代〕

所得乃清曠,寂寥常掩關。獨來春尚在,相得暮方還。

花白風露晚,柳青街陌閒。翠微應有雪,窗外見南山。

复制

《金虎台》

溫庭筠 〔唐代〕

碧草連金虎,青苔蔽石麟。皓齒芳塵起,纖腰玉樹春。

倚瑟紅鉛濕,分香翠黛嚬。誰言奉陵寢,相顧復沾巾。

复制

《送溫庭筠尉方城》

溫庭筠 〔唐代〕

何事明時泣玉頻,長安不見杏園春。鳳凰詔下雖沾命,

鸚鵡才高卻累身。且盡綠醽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

方城若比長沙路,猶隔千山與萬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