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華 / 海上生明月(科試)
拼

《海上生明月(科試)》

李華 〔唐代〕

皎皎秋中月,團團海上生。

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

漸出三山岊,將凌一漢橫。

素娥嘗藥去,烏鵲繞枝驚。

照水光偏白,浮雲色最明。

此時堯砌下,蓂莢自將榮。

复制
李華

作者:李華

李華(715-766年),字遐叔,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大臣、文學家。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天寶二年,登博學宏辭科,拜監察御使,轉右補闕。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接受鳳閣舍人偽職。「安史之亂」平定後,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後來,隱居大別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病故。作為著名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積極共倡古義,開啟唐代古文運動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李華其它诗文

《寄從弟》

李華 〔唐代〕

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

迢迢千里月,應與惠連同。

复制

《奉寄彭城公》

李華 〔唐代〕

公子三千客,人人願報恩。

應憐抱關者,貧病老夷門。

复制

《海上生明月(科試)》

李華 〔唐代〕

皎皎秋中月,團團海上生。

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

漸出三山岊,將凌一漢橫。

素娥嘗藥去,烏鵲繞枝驚。

照水光偏白,浮雲色最明。

此時堯砌下,蓂莢自將榮。

复制

《仙遊寺(有龍潭穴、弄玉祠)》

李華 〔唐代〕

舍事入樵徑,雲木深谷口。

萬壑移晦明,千峰轉前後。

嶷然龍潭上,石勢若奔走。

開拆秋天光,崩騰夏雷吼。

靈溪自茲去,紆直互紛糾。

聽聲靜復喧,望色無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

滴滴洞穴中,懸泉響相扣。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

日暮松風來,簫聲生左右。

早窺神仙籙,願結芝朮友。

安得羨門方,青囊系吾肘。

复制

《春遊吟》

李華 〔唐代〕

初春遍芳甸,千里藹盈矚。

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綠。

所思杳何處,宛在吳江曲。

可憐不得共芳菲,日暮歸來淚滿衣。

复制

《寄趙七侍御》

李華 〔唐代〕

搖槳曙江流,江清山復重。

心愜賞未足,川迥失前峰。

凌灘出極浦,曠若天池通。

君陽青嵯峨,開拆混元中。

九潭魚龍窟,仙成羽人宮。

陰奧潛鬼物,精光動煙空。

玄猿啼深蘢,白鳥戲蔥蒙。

飛湍鳴金石,激溜鼓雷風。

雨濯萬木鮮,霞照千山濃。

草閒長餘綠,花靜落幽紅。

渚煙見晨釣,山月聞夜舂。

覆溪窈窕波,涵石淘溶溶。

丹丘忽聚散,素壁相奔沖。

白日破昏靄,靈山出其東。

勢排昊蒼上,氣壓吳越雄。

回頭望雲卿,此恨發吾衷。

昔日蕭邵游,四人才成童。

屬詞慕孔門,入仕希上公。

緯卿陷非罪,折我昆吾鋒。

茂挺獨先覺,拔身渡京虹。

斯人謝明代,百代墜鵷鴻。

世故墜橫流,與君哀路窮。

相顧無死節,蒙恩逐殊封。

天波洗其瑕,朱衣備朝容。

一別凡十年,豈期復相從。

餘生得攜手,遺此兩孱翁。

群遷失鶯羽,後凋惜長松。

衰旅難重別,淒淒滿心胸。

遇勝悲獨游,貪奇悵孤逢。

禽尚彼何人,胡為束樊籠。

吾師度門教,投弁躡遐蹤。

复制

《雜詩六首 其三》

李華 〔唐代〕

甘酸不私人,元和運五行。

生人受其用,味正心亦平。

爪牙相踐傷,日與性命爭。

聖人不能絕,鑽燧與炮烹。

嗜欲乘此熾,百金資一傾。

正銷神耗衰,邪勝體充盈。

顏子有餘樂,瓢中寒水清。

复制

《雜詩六首 其二》

李華 〔唐代〕

玄黃與丹青,五氣之正色。

聖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則。

齊侯好紫衣,魏帝婦人飾。

女奴厭金翠,傾海未滿臆。

何忍嚴子陵,羊裘死荊棘。

复制

《詠史十一首 其六》

李華 〔唐代〕

漢時征百粵,楊仆將樓船。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騷然。

島夷非敢亂,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懷璧,防身輒控弦。

三軍求裂土,萬里詎聞天。

魏闕心猶在,旗門首已懸。

如何得良吏,一為制方圓。

复制

《烏煙鬼》

李華 〔唐代〕

烏煙鬼,少年狀貌真魁偉。如何轉盼須臾爾,變化魌魑難嚮邇。

可憐晝亦如夜時,生亦如死期。寄言三五少年子,莫向紅塵作鬼嬉。

烏鬼含冤白鬼笑,故鬼前驅新鬼嘯。風雨回首一燈昏,數點青燐猶照耀。

區區蠻觸越南都,令行禁止風霜俱。白日如鏡照寰宇,鬼乎何處藏其軀(施懿琳編校)。

复制

《娟娟薴蘿女二首寄李生時秋試罷歸 其二》

李華 〔唐代〕

娟娟薴蘿女,婉婉矜弱步。浣紗越溪上,西施屢回顧。

羅襪揚輕塵,徘徊感行路。但持雙明璫,贈君比紈素。

灼灼桃李華,嘗恐瘁霜露。羞為倚門笑,寧為入宮妒。

亭亭處空閨,冉冉白日暮。

复制

《題盛行之畫梅卷》

李華 〔唐代〕

盛君畫梅太奇絕,老乾如龍更如鐵。筆底幽魂冷不徹,滿紙枯株三丈雪。

六月披圖身欲僵,一堂坐客皆聞香。就中先輩多評章,佳者長沙之李華亭張。

當時此物果誰有,楊公成玉揚州守。公也珍之若瓊玖,自謂此圖傳不朽。

子孫棄之同敝帚,百年竟落他人手。峽水林君偶得之,不惟愛梅兼愛詩。

猶記當初兵火時,居民鼠竄家流離。書籍圖畫焚無遺,此圖藏之高樹枝。

倭奴雖黠那能知,淫雨沾濕寒風吹。鬼神呵護無損虧,吁嗟此圖亦已奇。

付與妙手重裝池,千秋萬歲無離披,千秋萬歲無離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