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王維 /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拼 译 译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王維 〔唐代〕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漢江流經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江水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兩岸山色時隱時現,若有若無。遠處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飄動,波翻浪涌,遼遠的天空也仿佛為之搖盪。襄陽的風景天氣好,我要與山翁共醉於此。

注釋漢江:即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登高遠望。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瓮城」),一個個都像在眼前的水道兩旁漂浮。臨泛江上,隨着小舟在波瀾中搖晃,感覺遠處的天空都在搖動,非常恰當地扣題,寫出「臨泛」的獨特觀感。假如是「漢江臨眺」,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此詩還是應題為《漢江臨泛》為是。楚塞:楚國邊境地帶,這裡指漢水流域,此地古為楚國轄區。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陰、湘鄉,合稱三湘。一說是灕湘、蒸湘、瀟湘總稱三湘。荊門:山名,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戰國時為楚之西塞。九派:九條支流,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支。這裡指江西九江。郡邑:指漢水兩岸的城鎮。浦:水邊。好風日:一作「風日好」,風景天氣好。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簡,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西晉將領,鎮守襄陽,有政績,好酒,每飲必醉。這裡借指襄陽地方官。▲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4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87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40-141

徐應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61-162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17-118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 賞析

此詩以淡雅的筆墨描繪了漢江周圍壯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隱含了歌頌了地方行政長官的功績之意。首聯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頷聯開闊空白,疏可走馬;頸聯由遠而近,遠近相映,筆墨酣暢;尾聯直抒胸臆,可比作畫上題字。詩人採取的幾乎全是白描的寫意手法,從大處着墨,於平凡中見新奇,將登高遠眺、極目所見的山川景物寫得極為壯闊飛動,奔放雄偉,全詩猶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開闊,氣魄宏大。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語工形肖,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屬於楚國,而襄陽位於楚之北境,所以這裡稱「楚塞」。「三湘」,一說湘水合灕水為灕湘,合蒸水為蒸湘,合瀟水為瀟湘,合稱三湘;一說為湖南的湘潭、湘陰、湘鄉。古詩文中,三湘一般泛稱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帶。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九派」,指長江的九條支流,相傳大禹治水,開鑿江流,使九派相通。詩人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湧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詩雖未點明漢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詩人將不可目擊之景,予以概寫總述,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後句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闊。詩人着墨極淡,卻給人以偉麗新奇之感,其效果遠勝於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調濃麗的水彩。而其「勝」,就在於畫面的氣韻生動。

王世貞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說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無中」,又為詩歌平添了一種迷茫、玄遠、無可窮盡的意境,所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首聯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此聯開闊空白,疏可走馬,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

接着,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正當詩人極目遠望,突然間風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動,眼前的襄陽城郭也隨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風越來越大,波濤越來越洶湧,浪拍雲天,船身顛簸,仿佛天空也為之搖盪起來。風浪之前,船兒是平緩地在江面行駛,城郭是靜止地立於岸邊,遠空是不動地懸於天際;風浪忽至,一切都動了起來。這裡,詩人筆法飄逸流動。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湧,浪拍雲天,卻說成天空也為之搖盪起來。詩人故意用這種動與靜的錯覺,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浮」、「動」兩個動詞用得極妙,使詩人筆下之景活起來了,詩也隨之飄逸起來了,同時,詩人的一種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態也從中表現了出來,江水磅礴的氣也表現了出來。詩人描繪的景象是泛舟所見,舟中人產生了一種動盪的錯覺,這種錯覺也正好符合詩句中的漢水的描寫,所以這兩個詞用得極其恰當。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山簡,晉人。《晉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當地習氏的園林,風景很好,山簡常到習家池上大醉而歸。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尾聯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留戀山水的志趣。▲

徐應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61-162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 創作背影

公元740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時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維,因公務去南方,途徑襄陽。此詩是詩人在襄陽城欣賞漢江景色時所作。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87

王維

作者: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王維其它诗文

《書事》

王維 〔唐代〕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复制

《輞川集。茱萸沜》

王維 〔唐代〕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儻留客,置此芙蓉杯。

复制

《輞川集。文杏館》

王維 〔唐代〕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雲,去作人間雨。

复制

《重酬苑郎中(時為庫部員外)》

王維 〔唐代〕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慚未報主人恩。

草木盡能酬雨露,榮枯安敢問乾坤。

仙郎有意憐同舍,丞相無私斷掃門。

揚子解嘲徒自遣,馮唐已老復何論。

复制

《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

王維 〔唐代〕

夜靜群動息,時聞隔林犬。

卻憶山中時,人家澗西遠。

羨君明發去,采蕨輕軒冕。

《終南山》

王維 〔唐代〕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輞川集•文杏館》

王維 〔唐代〕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雲,去作人間雨。

复制

《留別王侍御維 / 留別王維》

王維 〔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复制

《和王維三首》

王維 〔唐代〕

老矣雞棲愛一廛,生涯隨分不求全。

一杯那復思身後,三爵聊將補食前。

复制

《答王維楨》

王維 〔唐代〕

同是西京作賦群,省中年少特推君。早承恩寵遭時妒,誤落風波幾處分。

白首相知那可說,紅顏薄命古來聞。越禽更接卑棲羽,猶恨南枝隔暮雲。

复制

《秋日懷王維禎》

王維 〔唐代〕

京國歲華晚,江城風雨秋。疏聲兼葉度,寒色帶雲流。

薄宦潘生省,懷人謝監樓。如何潮落盡,猶未下仙舟。

复制

《漁莊》

王維 〔唐代〕

楊柳拂紫扃,芙蓉落晚汀。鷗眠沙嘴白,山近屋頭青。

樽酒何勞勸,漁歌豈厭聽。王維愛裴迪,聯句不曾停。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