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張籍 / 寒塘曲
拼

《寒塘曲》

張籍 〔唐代〕

寒塘沉沉柳葉疏,水暗人語驚棲鳧。

舟中少年醉不起,持燭照水射游魚。

复制
張籍

作者: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張籍其它诗文

《憶故州》

張籍 〔唐代〕

壘石為山伴野夫,自收靈藥讀仙書。

如今身是他州客,每見青山憶舊居。

复制

《贈任道人》

張籍 〔唐代〕

長安多病無生計,藥鋪醫人亂索錢。

欲得定知身上事,憑君為算小行年。

复制

《太白老人》

張籍 〔唐代〕

日觀東峰幽客住,竹巾藤帶亦逢迎。

暗修黃籙無人見,深種胡麻共犬行。

洞裡仙家常獨往,壺中靈藥自為名。

春泉四面繞茅屋,日日唯聞杵臼聲。

复制

《送從弟徹東歸》

張籍 〔唐代〕

緱山領印知公奏,才稱同時盡不如。

奉使賀成登冊禮,陪班看出降恩書。

去回在路秋塵里,受詔辭歸曉漏初。

早晚得為朝署拜,閒坊買宅作鄰居。

复制

《江南春》

張籍 〔唐代〕

江南楊柳春,日暖地無塵。

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晴沙鳴乳燕,芳樹醉遊人。

向晚青山下,誰家祭水神。

复制

《送宮人入道》

張籍 〔唐代〕

舊寵昭陽里,尋仙此最稀。

名初出宮籍,身未稱霞衣。

已別歌舞貴,長隨鸞鶴飛。

中官看入洞,空駕玉輪歸。

复制

《登咸陽北寺樓(一作登感化寺樓)》

張籍 〔唐代〕

高秋原上寺,下馬一登臨。

渭水西來直,秦山南向深。

舊宮人不住,荒碣路難尋。

日暮涼風起,蕭條多遠心。

复制

《惜花》

張籍 〔唐代〕

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日暮東風起,飄揚玉階側。

殘蕊在猶稀,青條聳復直。

為君結芳實,令君勿嘆息。

复制

《無題(一作劉禹錫詩,題雲踏歌詞)》

張籍 〔唐代〕

桃溪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

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有細腰多。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繡衣石榻》

張籍 〔唐代〕

山城無別味,藥草兼魚果。時到繡衣人,同來石上坐。

复制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

張籍 〔唐代〕

春風不擇草,萬卉皆發萌。盛夏一長養,秋實俱與成。

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工師調五音,不問咸與韺。

自取眾律和,黍谷動華英。可以薦祖廟,可以陳帝庭。

良將統萬卒,所向若驚霆。戰鬥眾益勇,號令夜益明。

破敵必拉朽,不見堅陣橫。我觀欲物際,亦在農力興。

我觀合奏時,亦在考擊並。我觀成功日,亦在間得情。

草木有美惡,造化無喜憎。五聲有高下,一致不可評。

三軍用貔虎,不較蚊睫螟。大君設時網,廣海無漏鯨。

磊落黃夫子,為學不自輕。四十登賢科,良賈售百朋。

得志豈計晚,成名等眾熒。舊交半存沒,新知慕徒傾。

老鶴晴一唳,隨風無近聲。好論古今詩,品藻笑鍾嶸。

欲掃李杜壇,未審誰主盟。我衰百事倦,白首聊窮經。

兩目生昏花,猶勝張籍盲。讀書愛日永,秉扇自驅蠅。

但惡亂我思,非與小物勍。清飆颯然來,喜得如弟兄。

散帙空堂上,垂冠發星星。載誦堯舜篇,幸今時太平。

不學遁世士,投竿泛東溟。不襲貪生人,鍊氣噏日精。

不羨富貴翁,歌吹滿重城。獨守螢火光,莫攬蟾蜍晶。

人生轉頭間,未免一銘旌。區區逐甘鮮,鼎鼎夸佩纓。

安知西山餓,熟識綿上耕。彼勿嘆鳳衰,此正歌鴻冥。

分合沒窮巷,跡澀蹈高閎。妻子易為飽,粟帛不足營。

豈乏一器飯,豈乏一杯羹。肯為濁河濁,願作清濟清。

韓愈嘗有言,百物皆能鳴。特稱孟東野,貧篋文字盈。

到死只凍餒,何異埋秦坑。今我已過甚,日醉希步兵。

神仙多羽翼,一一飛蓬瀛。乃知無道氣,難可強留形。

鄙性實樸鈍,曾非傲公卿。昔隨眾一往,或值謗議騰。

曰我非親舊,曰我非門生。又固非賢豪,安得知爾名。

是時聞此言,舌直目且瞠。俄然我有答,賢相持權衡。

喜士同周公,其德莫與京。我去豈不送,我往豈不迎。

自為筋力寡,路遠艱於行。未若歸教子,遺金徒滿籯。

歲月苦易得,顏貌日可驚。身雖厭役役,心亦遠硜硜。

歸思吳洲橘,夢憶楚江萍。試看兩圍棋,白黑何所爭。

朝脫泥塗困,暮失雲衢亨。物理既難常,達生重飛觥。

曾以文豹章,遠喻子懷能。曩者忤貴勢,悔說烏鳥靈。

烏靈反見怒,終恨屈此誠。當時語頗錯,盍呼為大鵬。

於茲儻遇之,應解頸頰赬。韻盡意未盡,且用此報瓊。

复制

《張中丞傳後敘》

張籍 〔唐代〕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後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於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所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

  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於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殘餓羸之餘,雖欲去,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於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愈嘗從事於汴徐二府,屢道於兩府間,親祭於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往說巡、遠時事云: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雲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雲泣下。雲知賀蘭終無為雲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着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雲,雲未應。巡呼雲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雲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雲敢不死!」即不屈。

  張籍曰:「有於嵩者,少依於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籍大曆中於和州烏江縣見嵩,嵩時年六十餘矣。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好學無所不讀。籍時尚小,粗問巡、遠事,不能細也。云: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曰:「何為久讀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於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口誦無疑。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者。巡怒,須髯輒張。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遠寬厚長者,貌如其心;與巡同年生,月日後於巡,呼巡為兄,死時年四十九。」嵩貞元初死於亳宋間。或傳嵩有田在亳宋間,武人奪而有之,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嵩無子。張籍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