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隆基 / 五言律詩 /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拼 译 译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李隆基 〔唐代〕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勞碌奔波,周遊列國,究竟想要做成什麼呢?如今這地方還是鄹縣的城邑,你終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舊宅曾被後人毀壞,改建為魯王宮。在你生活的當時,鳳鳥不至,你嘆息命運不好;麒麟出現,你又憂傷哀怨,感嘆世亂道窮。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兩楹間,接受後人的頂禮祭奠,正如同你生前夢境中所見的一樣,想必你也該稍感慰藉了吧。

注釋魯:今山東曲阜,為春秋時魯國都城。夫子:這裡是對孔子的敬稱。何為者:猶「何為乎」。者:無義。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無處安身。《論語·憲問》:「丘何為是棲棲者歟?」鄹:春秋時魯地,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南。孔子父叔梁紇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於此,後遷曲阜。鄹氏邑:鄹人的城邑。「宅即」句:相傳漢魯共(恭)王劉余(景帝子)曾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及升堂,聞金石絲竹之音,乃不敢壞。「嘆鳳」句:《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說鳳至象徵聖人出而受瑞,今鳳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親見聖之嘆。否(pǐ):不通暢,不幸。身否:身不逢時之意。「傷麟」句:麟,瑞獸,象徵太平盛世。相傳孔子見人捕獲了麟,曾大為悲痛地說:麟出而死,我的願望無法實現了。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今看」句:《禮記·檀弓上》,記孔子曾語子貢云:「予疇昔之夜,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兩楹奠:指人死後靈柩停放於兩楹之間,喻祭祀的莊嚴隆重。兩楹:指殿堂的中間。楹:堂前直柱。奠:致祭。末二句大意為:孔子說他曾經夜夢自己坐於兩柱之間受人祭奠,他的夢於今天實現了。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兩楹間,接受後人的頂禮祭奠,正如同你生前夢境中所見的一樣,想必你也該稍感慰藉了吧。▲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頁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頁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 賞析

此詩意在「感嘆」孔子的際遇。全詩以疑問入筆,表現出作者於孔子神像前謙恭行禮,心中感慨萬千,口內喃喃自語的情狀。作者着筆於「嘆」「嗟」「傷」「怨」,寫出了對己對孔子雖「嘆」實「贊」之情,立意集於以「嘆」代「贊」,既表達了自己對孔子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嘆息之情,又讚揚了孔子「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超凡脫俗的用世精神,發人深省。

此詩用典極多。首聯「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即出自《論語·憲問》:「微生畝問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歟?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疾固也。』」此句本是孔子的憤懣之言,孔子自稱忙忙碌碌,並非逞口舌之長,只是痛恨世人頑固不化,才著書立說,教化世人。作者化用此典故,抒發了自己的無限感慨,像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雖終其一生於諸侯之間,勞碌不停,但最終也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作者的同情之心,一覽無餘。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勞苦,為的卻是天下的蒼生,雖屢遭誤解,仍孜孜以求,這又是無比可敬的。因此這一句詩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績和高貴品質,也表達了作者對孔子的景仰和欽服。

頷聯承接上句,依舊是引用典故,讚嘆了孔子的舊居,孔安國《尚書序》載:「魯恭王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升堂聞金石絲竹之聲,乃不壞宅。」寫帝王諸侯想要擴建宮殿,也不敢妄動孔子的故居。表明孔子的功績即便貴為王侯也望塵莫及,旨在高度評價孔子的尊崇地位。這裡詩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舊邑故居因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側面說明孔子受後世萬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況孔子本人。含蓄、婉轉地表達了自己對孔子的敬重之情。同時,在這裡,詩人委婉地把帝王舉止和孔子功績結合起來,暗示讀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載萬民興衰於雙肩。

頸聯是孔子的自傷之詞,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嘆命運不濟,生不逢時,政治理想難以實現,真實再現了孔子當年孤寂,淒涼的心境。《論語·子罕》中載:「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傳說鳳凰現身,河洛圖出,是象徵聖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亂世,刀兵四起。諸侯們只關心自己的領土、霸權、兵力,沒有肯行仁義的聖王,因此孔子自嘆儒學之道沒有用武之地,而自己這些致力於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隻被愚人獵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這個窮兵黜武的時代所絞殺。「嗟身否」感懷身世,「傷麟怨」則嘆息王道難行。這些都足以喚起了人們對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也表明作者決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靈。

尾聯既是孔子「昨日」的夢想,也是「今日」的現實,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靈位的夢想,終得實現。「兩楹奠」出自《禮記·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禮儀的隆重與莊嚴,用於此,更意為後世對孔子的萬分敬重,末句「與夢時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夢見自己死後,靈柩停放在兩楹之間的夢境。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認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後,儒學能夠得到弘揚,王道能夠被人主推行,而今夢想成真,也算是對孔子輾轉一生的彌補吧。詩人舉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兩楹之間,受人祭拜。作者滿懷慰藉之情,祭拜於孔子的靈前,不論是嘆惜、感傷,還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對孔子的「贊」中,以「與夢同」表達了自己對孔子夢想終於實現的欣慰之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孔子的「明之其不可為而為之」這一用世精神終被廣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這首詩追述了孔子一生鬱郁不得志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嘆的命運。為實現「鬱郁乎文哉」的理想社會,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結果卻無處安身,甚至被困陳蔡,險些喪命。但孔子始終沒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縱使明知鳳圖難出,王道難行,明知自己必將如麒麟般慘遭捕殺,也要堅守道德的崇高,只為將來自己的仁義思想能夠大行於天下,為蒼生謀福,也就在所不惜。既表達了自己對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讚美和褒揚了孔子。結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對儒學確實非常推崇,因而他對這位儒學創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實而深摯的。正是因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這首詩讀來深切質樸,令人信服。

就藝術形式來看,這首詩句句用典頗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詩語質樸無華,在遣詞造句上也並無推陳出新之處,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此詩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歷代帝王之作中並不多見。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悼念孔子所選擇的視角十分準確也是一大成功之處。孔子一生生活複雜坎坷,此詩只選擇他的棲遑不遇的一面,簡單幾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首兩句是嘆惜,三、四句是嘆美,五、六句是再嘆惜,後兩句再嘆美。全詩命意構思,嚴正得體。比及一般的詠嘆之詩,頗顯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頁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 創作背影

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庚辰,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禪大禮。封禪之後,順道經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以太牢祭孔子墓,有感而發,作此詩。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7-208頁

李隆基

作者: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李隆基其它诗文

《送胡真師還西山》

李隆基 〔唐代〕

仙客厭人間,孤雲比性閒。

話離情未已,煙水萬重山。

《春中興慶宮酺宴》

李隆基 〔唐代〕

九達長安道,三陽別館春。

還將聽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戰要荒服,無刑禮樂新。

合酺覃土宇,歡宴接群臣。

玉斝飛千日,瓊筵薦八珍。

舞衣雲曳影,歌扇月開輪。

伐鼓魚龍雜,撞鐘角牴陳。

曲終酣興晚,須有醉歸人。

《千秋節宴》

李隆基 〔唐代〕

蘭殿千秋節,稱名萬壽觴。

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縣動會昌。

衣冠白鷺下,帟幕翠雲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

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祠田祖,年年宴杖鄉。

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春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殿學士探得風字》

李隆基 〔唐代〕

乾道運無窮,恆將人代工。

陰陽調曆象,禮樂報玄穹。

介冑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言談延國輔,詞賦引文雄。

野霽伊川綠,郊明鞏樹紅。

冕旒多暇景,詩酒會春風。

《觀拔河俗戲》

李隆基 〔唐代〕

壯徒恆賈勇,拔拒抵長河。

欲練英雄志,須明勝負多。

噪齊山岌嶪,氣作水騰波。

預期年歲稔,先此樂時和。

《旋師喜捷》

李隆基 〔唐代〕

邊服胡塵起,長安漢將飛。

龍蛇開陣法,貔虎振軍威。

詐虜腦塗地,征夫血染衣。

今朝書奏入,明日凱歌歸。

《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

李隆基 〔唐代〕

地有招賢處,人傳樂善名。

鶩池臨九達,龍岫對層城。

桂月先秋冷,蘋風向晚清。

鳳樓遙可見,仿佛玉簫聲。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李隆基 〔唐代〕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幸蜀西至劍門》

李隆基 〔唐代〕

劍閣橫雲峻,鑾輿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灌木縈旗轉,仙雲拂馬來。

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

李隆基 〔唐代〕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

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

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李隆基 〔唐代〕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复制

《今歲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 〔唐代〕

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直為經過行處樂,

不知虛度兩京春。去年餘閏今春早,曙色和風著花草。

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並在長安道。自從關路入秦川,

爭道何人不戲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鞦韆。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遠看驪岫入雲霄,

預想湯池起煙霧。煙霧氛氳水殿開,暫拂香輪歸去來。

今歲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