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陈陶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拼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唐代〕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复制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赏析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陈陶

作者: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陈陶其它诗文

《水调词十首》

陈陶 〔唐代〕

黠虏迢迢未肯和,五陵年少重横戈。

谁家不结空闺恨,玉箸阑干妾最多。

羽管慵调怨别离,西园新月伴愁眉。

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

边场岂得胜闺阁,莫逞雕弓过一生。

惆怅江南早雁飞,年年辛苦寄寒衣。

征人岂不思乡国,只是皇恩未放归。

水阁莲开燕引雏,朝朝攀折望金吾。

闻道碛西春不到,花时还忆故园无。

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

几度长安发梅柳,节旄零落不成功。

长夜孤眠倦锦衾,秦楼霜月苦边心。

征衣一倍装绵厚,犹虑交河雪冻深。

瀚海长征古别离,华山归马是何时。

仍闻万乘尊犹屈,装束千娇嫁郅支。

沙塞依稀落日边,寒宵魂梦怯山川。

离居渐觉笙歌懒,君逐嫖姚已十年。

万里轮台音信稀,传闻移帐护金微。

会须麟阁留踪迹,不斩天骄莫议归。

复制

《钟陵秋夜》

陈陶 〔唐代〕

洪崖岭上秋月明,野客枕底章江清。

蓬壶宫阙不可梦,一一入楼归雁声。

复制

《子规思》

陈陶 〔唐代〕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

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

复制

《南昌道中》

陈陶 〔唐代〕

古道夤缘蔓黄葛,桓伊冢西春水阔。

村翁莫倚横浦罾,一半鱼虾属鹈獭。

复制

《蜀葵咏》

陈陶 〔唐代〕

绿衣宛地红倡倡,熏风似舞诸女郎。

南邻荡子妇无赖,锦机春夜成文章。

复制

《续古二十九首 其十三》

陈陶 〔唐代〕

秦作东海桥,中州鬼辛苦。

纵得跨蓬莱,群仙亦飞去。

复制

《续古二十九首》

陈陶 〔唐代〕

大尧登宝位,麟凤焕宸居。

海曲沾恩泽,还生比目鱼。

生值揖逊历,长歌东南春。

钓鳌年三十,未见天子巡。

轩辕承化日,群凤戏池台。

大朴衰丧后,仲尼生不来。

大道归孟门,萧兰日争长。

想得巢居时,碧江应无浪。

矻矻蓬舍下,慕君麒麟阁。

笑杀王子乔,寥天乘白鹤。

杳杳巫峡云,悠悠汉江水。

愁杀几少年,春风相忆地。

吴洲采芳客,桂棹木兰船。

日晚欲有寄,裴回春风前。

仙家风景晏,浮世年华速。

邂逅汉武时,蟠桃海东熟。

南国珊瑚树,好裁天马鞭。

鱼龙不解语,海曲空蝉娟。

周穆恣游幸,横天驱八龙。

宁知泰山下,日日望登封。

秦国饶罗网,中原绝麟凤。

万乘巡海回,鲍鱼空相送。

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秦作东海桥,中州鬼辛苦。

纵得跨蓬莱,群仙亦飞去。

隋炀弃中国,龙舟巡海涯。

春风广陵苑,不见秦宫花。

范子相句践,灭吴成大勋。

虽然五湖去,终愧磻溪云。

麟凤识翔蛰,圣贤明卷舒。

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

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泪。

楚国千里旱,土龙日已多。

九谷竟枯死,好云闲嵯峨。

汉家三殿色,恩泽若飘风。

今日黄金屋,明朝长信宫。

南园杏花发,北渚梅花落。

吴女妒西施,容华日消铄。

山鸡理毛羽,自言胜乌鸢。

一朝逢鸑鷟,羞死南海边。

秦家卷衣贵,本是倡家子。

金殿一承恩,貂蝉满乡里。

魏宫薛家女,秀色倾三殿。

武帝鼎湖归,一身似秋扇。

婵娟越机里,织得双栖凤。

慰此殊世花,金梭忽停弄。

学古三十载,犹依白云居。

每览班超传,令人慵读书。

雄剑久濩落,夜吟秋风起。

不是懒为龙,此非延平水。

朝为杨柳色,暮作芙蓉好。

春风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景龙临太极,五凤当庭舞。

谁信壁间梭,升天作云雨。

曾梦诸侯笑,康囚议脱枷。

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

复制

《赠江南从事张侍郎》

陈陶 〔唐代〕

平南门馆凤皇毛,二十华轩立最高。

几处谈天致云雨,早时文海得鲸鳌。

姻联紫府萧窗贵,职称青钱绣服豪。

江徼无虞才不展,衔杯终日咏离骚。

复制

《题豫章西山香城寺》

陈陶 〔唐代〕

十地严宫礼竺皇,栴檀楼阁半天香。

祇园树老梵声小,雪岭花香灯影长。

霄汉落泉供月界,蓬壶灵鸟侍云房。

何年七七金人降,金锡珠坛满上方。

复制

《和容南韦中丞题瑞亭白燕、白鼠、六眸龟、嘉莲》

陈陶 〔唐代〕

伏波恩信动南夷,交趾喧传四瑞诗。

燕鼠孕灵褒上德,龟莲增耀答无私。

回翔雪侣窥檐处,照映红巢出水时。

尽写流传在轩槛,嘉祥从此百年知。

复制

《湓城赠别》

陈陶 〔唐代〕

楚岸青枫树,长随送远心。

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

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迢迢嫁湘汉,谁不重黄金。

复制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

陈陶 〔唐代〕

五峰习圣罢,乾竺化身归。

帝子传真印,门人哭宝衣。

一囊穷海没,三藏故园稀。

无复天花落,悲风满铁围。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