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勞勞亭
拼 译 译

《勞勞亭》

李白 〔唐代〕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勞勞亭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就是這送別的勞勞亭。
春風也會意離別的痛苦,不催這柳條兒發青。

注釋
勞勞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為古時送別之所。《景定建康志》:勞勞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別之所。吳置亭在勞勞山上,今顧家寨大路東即其所。《江南通志》:勞勞亭,在江寧府治西南。
知:理解。
遣:讓。

 

勞勞亭 - 賞析

此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詩人以極其洗鍊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單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楚辭·九歌·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但詩人既以亭為題,就超越一步、透過一層,不說天下傷心事是離別,只說天下傷心處是離亭。這樣直中見曲,越過了離別之事來寫離別之地,越過了送別之人來寫送別之亭,立言就更高妙,運思就更超脫。而讀者自會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過,這首詩的得力之處卻非上面這兩句,而是它的後兩句。在上兩句詩里,詩人為了有力地展示主題、極言離別之苦,指出天下傷心之地是離亭,也就是說天下傷心之事莫過於離別,已經把詩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沒有什麼話好說,沒有進一步盤旋的餘地了。如果後兩句只就上兩句平鋪直敘地加以引伸,全詩將纖弱無力,索然寡味。而詩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別翻新意,另闢詩境。

這一出人意表的神來之筆,出自詩人的豐富聯想。《文心雕龍·物色篇》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詩思往往是與聯想俱來的。詩人在構思時,要善於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聯類越廣,轉折和層次越多,詩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尋味。王之渙的《送別》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也是從楊柳生意,構思也很深曲;但就詩人的聯想而言,只不過因古時有楊柳送別習俗,就把送別與楊柳這兩件本來有聯繫的事物聯繫在了一起,而詩中雖然說到楊柳是「東風樹」,卻沒有把送別一事與東風相聯。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聯在了一起。如果說王詩的聯想還是直接的,那麼李詩的聯想則是間接的,其聯想之翼就飛得更遠了。

應當說,在古代詩歌中,從送別寫到折柳,在從折柳寫到春風的詩,並非絕無僅有。楊巨源的《折楊柳》詩「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寫得也具見巧思,但與李白這兩句相比,就顯得巧而不奇。李白的這兩句詩是把聯想和奇想結合為一的。詩人因送別時柳條未青、無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這是春風故意不吹到柳條,故意不讓它發青,而春風之所以不讓柳條發青,是因為深知離別之苦,不忍看到人間折柳送別的場面。從詩人的構思說,這是聯想兼奇想;而如果從藝術手法來說,這是托物言情,移情於景,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使它與相別之人同具惜別、傷別之心,從而化物為我,使它成了詩人的感情化身。

與李白的這首詩異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隱的《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之一:

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似惜長條。

對照之下,兩詩都以離亭為題,都是從離別想到楊柳,從楊柳想到春風,也都把春風寫得深知離別之苦,對人間的離別滿懷同情。但兩詩的出發點相同,而結論卻完全相反:李白設想春風因不願見到折柳送別的場面而不讓柳條發青;李商隱卻先說送別之人不忍折損楊柳的枝葉,再設想春風為了讓人們在臨別之時從折柳相贈中表達一片情意,得到一點慰藉,而不惜柳條被人攀折。這說明,同一題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寫法。詩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飛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無限廣闊的。

參考資料:

1、 陳邦炎 等 .唐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358-359 .
2、 陳邦炎 .唐人絕句鑑賞集 .太原 :北嶽文藝出版社 ,1988 :65-67 .

勞勞亭 - 創作背影

此詩所作年代已難以確考,似為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李白漫遊金陵時作。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為去朝以後所作,不知確在何年,姑繫於此(指天寶八載)。「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淥水曲》

李白 〔唐代〕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題樓山石筍》

李白 〔唐代〕

石筍如卓筆,縣之山之巔。

誰為不平者,與之書青天。

复制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李白 〔唐代〕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聞此游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

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上元夫人》

李白 〔唐代〕

上元誰夫人?偏得王母嬌。

嵯峨三角髻,餘發散垂腰。

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兒,閒與鳳吹簫。

眉語兩自笑,忽然隨風飄。

《贈錢征君少陽》

李白 〔唐代〕

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

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

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

《白紵辭三首》

李白 〔唐代〕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且吟白紵停綠水,長袖拂面為君起。

寒雲夜卷霜海空,胡風吹天飄塞鴻。

玉顏滿堂樂未終,館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黃金。

垂羅舞縠揚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

動君心,冀君賞。

願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雲上。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激楚結風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

《南奔書懷·一作自丹陽南奔道中作•蕭士贇雲是偽作》

李白 〔唐代〕

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甯戚未匡齊,陳平終佐漢。

欃槍掃河洛,直割鴻溝半。歷數方未遷,雲雷屢多難。

天人秉旄鉞,虎竹光藩翰。侍筆黃金台,傳觴青玉案。

不因秋風起,自有思歸嘆。主將動讒疑,王師忽離叛。

自來白沙上,鼓譟丹陽岸。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爭爨。草草出近關,行行昧前算。

南奔劇星火,北寇無涯畔。顧乏七寶鞭,留連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長虹日中貫。秦趙興天兵,茫茫九州亂。

感遇明主恩,頗高祖逖言。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复制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李白 〔唐代〕

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歇鞍憩古木,解帶掛橫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飆吹。雲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

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

复制

《牛渚磯》

李白 〔唐代〕

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洑間,回波自成浪。

但驚群木秀,莫測精靈狀。更聽猿夜啼,憂心醉江上。

复制

《滿庭芳(用東坡韻題自畫蓮社圖)》

李白 〔唐代〕

歸去來兮,名山何處,夢中廬阜嵯峨。二林深處,幽士往來多。自畫遠公蓮社,教兒誦、李白長歌。如重到,丹崖翠戶,瓊草秀金坡。

生綃,雙幅上,諸賢中履,文彩天梭。社中客,禪心古井無波。我似淵明逃社,怡顏盼、百尺庭柯。牛閒放,溪童任懶,吾已廢鞭蓑。

复制

《舟次白鷺洲再寄安中尚書用李白寄楊江寧韻 其二》

李白 〔唐代〕

終朝盪雙槳,夜泊碧蘆洲。重城已在望,聞公晏層樓。

華燈燦繁星,浩歌正忘憂。賓朋集珠履,佳節臨千秋。

願言刷微羽,一飲清冷流。舉目送高鳳,簫韶洗民愁。

复制

《對酒用李白韻》

李白 〔唐代〕

搏虎張空拳,挾山超大海。固雲一世雄,意氣寧長在。

豈無好江山,披圖現光彩。我欲吊遺墟,古今幾變改。

何以洗我愁,斗酒藏相待。一日不銜杯,典衣沽酒來。

我醉客歸休,陶然萬慮開。欲解塵世網,惟有傾樽罍。

天地如一朝,安知歲月催。漢武慕神仙,空築柏梁台。

神仙不可期,骨朽成塵埃。願言營糟丘,吾其將老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