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端 /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拼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李端 〔唐代〕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复制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賞析

鑑賞一

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可愛形象躍然紙上。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二十四歲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他精通音樂,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此詩當然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

箏,一種弦樂器。從唐詩中所描寫的箏來看,箏是十三根弦,如:「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白居易《聽崔七妓人箏》)。「大艑高船一百尺,清聲促柱十三弦」(劉禹錫《夜聞商人船中箏》)。柱,定弦調音的短軸;金粟,指柱上飾有金星一樣的花紋;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潔白的手;房,箏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箏枕。詩的一二句寫彈箏的女子縴手撥箏,正處於彈奏狀態。按此寫法,接下去似乎應該描寫女了的彈奏技藝,或者表現秦箏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並不沿襲通常的寫法,而是描寫女子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錯撥箏弦。周郎,即三國時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將,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周郎,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吳志·周瑜傳》)。

「欲得周郎顧」,就意味着當時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聽者)沒有看她,為什麼不看她呢?大概已經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箏聲中了,本來這應該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時刻。然而,這情景卻不是這位女子此時最渴望的效果,因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聽者賞音,而在於一「顧」,怎麼辦呢?她靈機一動,故意不時地錯撥它一兩個音,於是充滿戲劇性的場景出現了:那不諧和的旋律,突然驚動了沉醉在音樂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識地眉頭一皺,朝她一看,只見她非但沒有絲毫「誤拂」的遺憾和歉意,兩眼反而閃爍出得意的眼神:啊,原來是誤非真誤。「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正面寫出了彈者藏巧於拙,背面又暗示了聽者以假當真,而這種巧與拙、假與真,又在那無言的一顧之中獲得了奇妙的統一。它不僅說明彈者是高手,聽者是知音,而且傳神地表現出兩者的心理神態意趣韻味無窮。[1]

鑑賞二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鮮明的舞台人物速寫圖。

既然是速寫,當然必須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彈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絢麗華美,閃爍着點點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着,詩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雙正在琴弦上跳動的潔白如玉的縴手上。

當然,詩人也注意到了彈奏的環境:"玉房前",精潔雅致的琴房,自然別有一番情味。

畫面上,"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紿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

繪畫畢竟是視覺的藝術,而鳴箏所成的樂曲則是作用於聽覺的藝術。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是絕妙的.我們從中瞥見了閃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卻沒有聽到琴聲。也許是那精湛的工藝、綽約的風姿、高潔的環境使詩人過於全神貫注了吧。

當詩人終於注意到彈奏出的樂曲本身,但彈箏的女子不知何故而"時時誤拂弦"。這並非偶爾失手,因為是"時時』』發生,也並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於有意為之。

為什麼會這樣呢?詩人覺察到了:彈箏女子"時時誤拂弦",是"欲得周郎顧"。史傳:周郎精於音律,當時即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郎當然已作古人,但彈箏女子仍然希望能得到今天的"周郎"——知音者的一"顧",她為此不惜有意錯彈,以期引起"周郎"的注意。

一般容易將她的有意錯彈理解為"婦人賣弄身份,巧於撩撥"(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似乎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僅僅是一種邀寵之情。其實,我們更樂於將這種故意的失誤,看成是出於尋覓知音的苦心。她大約也是淪落風塵之人.,對一般浪蕩子弟,她的故意錯彈飽含着對這班人的嘲弄和蔑視,但總會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會聽出那曲中的深意,從而向她投去會心的一"顧"的。

李端

作者:李端

李端(約737年—約784年),字正已,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唐代詩人。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貞六世孫。少居廬山,師事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其它诗文

《代村中老人答》

李端 〔唐代〕

京洛風塵後,村鄉煙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靜臨江哭,天寒踏雪歸。

時清應不見,言罷淚盈衣。

复制

《鮮于少府宅看花》

李端 〔唐代〕

謝家能植藥,萬簇相縈倚。

爛熳綠苔前,嬋娟青草里。

垂欄復照戶,映竹仍臨水。

驟雨發芳香,迴風舒錦綺。

孤光雜新故,眾色更重累。

散碧出疏莖,分黃成細蕊。

游蜂高更下,驚蝶坐還起。

玉貌對應慚,霞標方不似。

春陰憐弱蔓,夏日同短晷。

回落報榮衰,交關斗紅紫。

花時苟未賞,老至誰能止。

上客屢移床,幽僧勞憑几。

初合雖薄劣,卻得陪君子。

敢問賢主人,何如種桃李。

复制

《早春同庾侍郎題青龍上方院》

李端 〔唐代〕

相見惜餘輝,齊行登古寺。

風煙結遠恨,山水含芳意。

車馬莫前歸,留看巢鶴至。

复制

《同司空文明過堅上人故院(一作過堅上人影堂逢司空曙)》

李端 〔唐代〕

我與雷居士,平生事遠公。

無人知是舊,共到影堂中。

复制

《雜曲歌辭。千里思》

李端 〔唐代〕

涼州風月美,遙望居延路。

泛泛下天雲,青青緣塞樹。

燕山蘇武上,海島田橫住。

更是草生時,行人出門去。

复制

《奉和秘書元丞杪秋憶終南舊居》

李端 〔唐代〕

高門有才子,能履古人蹤。

白社陶元亮,青雲阮仲容。

田園忽歸去,車馬杳難逢。

廢巷臨秋水,支頤向暮峰。

行魚避楊柳,驚鴨觸芙蓉。

石竇紅泉細,山橋紫菜重。

鳳雛終食竹,鶴侶暫巢松。

願接煙霞賞,羈離計不從。

复制

《雜曲歌辭•荊州泊》

李端 〔唐代〕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今夜一江人,惟應妾身覺。

复制

《橫吹曲辭•雨雪曲》

李端 〔唐代〕

天山一丈雪,雜雨夜霏霏。濕馬胡歌亂,經烽漢火微。

丁零蘇武別,疏勒范羌歸。若著關頭過,長榆葉定稀。

复制

《挽竹湖李端明》

李端 〔唐代〕

淡似香山老,臞於涑水翁。

政須將及子,心孰不為公。

後進師清儉,前旒譽直空。

墓陵手所築,過者式高風。

复制

《李端叔見寄次韻》

李端 〔唐代〕

君文豪贍無與儔,使我吟諷忘離憂。

浩如沅湘起陽侯,翻星轉日吞數州。

華章藻句饒風力,頃刻朱紅迷畛域。

一班縱復為管窺,萬派終難以蠡測。

區區文墨倦高情,解鞅還游恍惚庭。

半槽新水六尺簟,臥視雲物行空青。

伊我籃輿抵京縣,溽暑黃埃負初願。

君家只在御城東,彌月不能三兩見。

求仙未若醉中真,蟻斗蛾飛愁殺人。

清都夢斷理歸棹,回首一樹瓊枝新。

歸來草木春風換,世事蝟毛那可算。

幸謝故人頻寄書,莫笑元郎自呼漫。

复制

《同李端臣游薦福寺禪院》

李端 〔唐代〕

相期采真游,驟得青蓮界。戴公舊棲隱,締構化祇裓。

古老張祖乘,參兒走巾瓶。百年沸魚鼓,牡□聯青冥。

白門三面水,天末蘋風起。衣重褰濕雲,苔幽涼屐齒。

南來雙舂鋤,乾雪點晴湖。憐渠足閒淡,恍欲與之俱。

蟹眼課谷汲,分餉雲腴泣。落日轉金繩,林暝歸鳥急。

束身事幽討,稅駕苦不早。及茲一囅然,微君孰顛倒。

复制

《題李端》

李端 〔唐代〕

新筍短松低曉露,晚花寒沼漾殘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