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岑參 /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拼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岑參 〔唐代〕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复制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 賞析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王維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但這單純的思親情緒畢竟圍繞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寬闊。岑參這首詩則不然。首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點明了詩文寫作的時間。劈頭一個「強」字,是不願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體現,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淒清景況。「登高去」,還見出逢場作戲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強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現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重陽節大家都喜歡登高,而詩人卻說勉強想去登高,透着些淒涼之意,不知這是為何。結合題目「思長安故園」來看,詩人是流露出濃郁的思鄉情緒。岑參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但長安不僅是故園,更是國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亂軍所占領。在這種特定情境之下,詩人就很難有心思去過重陽節,去登高勝賞了。典型的環境,使詩人登高時的心情愈趨複雜:既思故園,更思帝都,既傷心,更感慨,兩種感情交匯撞擊着他的心房。

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詩人自然聯想到飲酒、賞菊。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後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雖然巧用典故,卻無矯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覺是用典,達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邢邵語),所以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和猜測:不知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這裡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共度佳節。所以,「無人送酒來」句,實際上是在寫旅況的淒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暗寓着題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第三句寫詩人在佳節之際想到了長安家園。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烘託了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接着詩人將對親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濃縮到了「故園菊」上。「憐」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場上的長長嘆息,百般憐惜。他想到故園今日黃花堆積的情景,只能遙遙寄去一片深沉的鄉情。作者寫思鄉,沒有泛泛地籠統地寫,而是特別強調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這樣寫,不僅以個別代表一般,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顯得形象鮮明,具體可感;而且這是由登高飲酒的敘寫自然發展而來的,是由上述陶淵明因無酒而悶坐菊花叢中的典故引出的聯想,具有重陽節的節日特色。所以,詩人在此選擇「菊」這個意象非常自然,再次呼應了題目中的「九日」,又點出「長安故園」,切時切地,緊扣詩題,也使整首詩渲染上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詩寫到這裡為止,還顯得比較平淡,然而這樣寫,卻是為了逼出關鍵的最後一句。這句承接前句,是一種想象之辭。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象,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象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着。殘垣斷壁,戰血塗地,黃花開在被亂軍糟踏得不成樣子的帝都長安可悲可嘆。此處的想象之辭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着詩人對千萬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國事的憂慮,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取得和平的渴望。結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樸實無華,惜花、思鄉、感時傷亂的情緒包容在一起加以抒發;但是寓巧於朴,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出現了一個飛躍。

從行文思路上看,這首詩由欲登高而引出無人送酒的聯想,又由無人送酒遙想故園之菊,復由故園之菊而慨嘆故園為戰場,蟬聯而下,猶如彈丸脫手,圓美流轉。從內容上看,詩人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百姓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岑參

作者:岑參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其它诗文

《送陶銑棄舉荊南覲省》

岑參 〔唐代〕

明時不愛璧,浪跡東南遊。

何必世人識,知君輕五侯。

采蘭度漢水,問絹過荊州。

異國有歸興,去鄉無客愁。

天寒楚塞雨,月淨襄陽秋。

坐見吾道遠,令人看白頭。

复制

《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

岑參 〔唐代〕

曉笛別鄉淚,秋冰鳴馬蹄。

一身虜雲外,萬里胡天西。

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鼙。

故山在何處,昨日夢清溪。

《河西春暮憶秦中》

岑參 〔唐代〕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歸。

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

別後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

复制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

岑參 〔唐代〕

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

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

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复制

《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

岑參 〔唐代〕

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复制

《送蜀郡李掾》

岑參 〔唐代〕

飲酒俱未醉,一言聊贈君。

功曹善為政,明主還應聞。

夜宿劍門月,朝行巴水雲。

江城菊花發,滿道香氛氳。

复制

《送魏升卿擢第歸東都,因懷魏校書、陸渾、喬潭》

岑參 〔唐代〕

井上桐葉雨,灞亭卷秋風。

故人適戰勝,匹馬歸山東。

問君今年三十幾,能使香名滿人耳。

君不見三峰直上五千仞,見君文章亦如此。

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辭健筆皆若飛。

將軍金印嚲紫綬,御史鐵冠重繡衣。

喬生作尉別來久,因君為問平安否。

魏侯校理復何如,前日人來不得書。

陸渾山下佳可賞,蓬閣閒時日應往。

自料青雲未有期,誰知白髮偏能長。

壚頭青絲白玉瓶,別時相顧酒如傾。

搖鞭舉袂忽不見,千樹萬樹空蟬鳴。

复制

《阻戎瀘間群盜》

岑參 〔唐代〕

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間。

殺人無昏曉,屍積填江灣。

餓虎銜髑髏,飢烏啄心肝。

腥裛灘草死,血流江水殷。

夜雨風蕭蕭,鬼哭連楚山。

三江行人絕,萬里無征船。

唯有白鳥飛,空見秋月圓。

罷官自南蜀,假道來茲川。

瞻望陽台雲,惆悵不敢前。

帝鄉北近日,瀘口南連蠻。

何當遇長房,縮地到京關。

願得隨琴高,騎魚向雲煙。

明主每憂人,節使恆在邊。

兵革方禦寇,爾惡胡不悛。

吾竊悲爾徒,此生安得全。

复制

《緱山西峰草堂作》

岑參 〔唐代〕

結廬對中嶽,青翠常在門。

遂耽水木興,盡作漁樵言。

頃來闕章句,但欲閒心魂。

日色隱空谷,蟬聲喧暮村。

曩聞道士語,偶見清淨源。

隱几閱吹葉,乘秋眺歸根。

獨游念求仲,開徑招王孫。

片雨下南澗,孤峰出東原。

棲遲慮益澹,脫略道彌敦。

野靄晴拂枕,客帆遙入軒。

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

佇立雲去盡,蒼蒼月開園。

复制

《送李翥游江外》

岑參 〔唐代〕

相識應十載,見君只一官。

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仍單。

惆悵秋草死,蕭條芳歲闌。

且尋滄洲路,遙指吳雲端。

匹馬關塞遠,孤舟江海寬。

夜眠楚煙濕,曉飯湖山寒。

砧淨紅鱠落,袖香朱橘團。

帆前見禹廟,枕底聞嚴灘。

便獲賞心趣,豈歌行路難。

青門須醉別,少為解征鞍。

复制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參 〔唐代〕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

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

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山口月欲出,先照關城樓。

溪流與松風,靜夜相颼飀。

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離憂。

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岑參 〔唐代〕

上馬帶吳鈎,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