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劉禹錫 /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拼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劉禹錫 〔唐代〕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复制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 賞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

我言秋日勝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儘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鶴排雲上

「排」,推,這裡是沖的意思。這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也載着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裡,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生動註腳。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盪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衝雲霄了。字裡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鬥志國安呼之欲出。如果說,上句側重寫秋的「形美」,那麼這句則突出秋的「神韻」,使「秋日勝春朝」的觀點表現得更鮮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麼悲涼的氣息,我們隨着詩人的「詩情」,藉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於碧空之上。於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不僅僅表現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全詩鑑賞

我國古代文學中,常將「秋」與「愁」等同起來。這首寫秋的詩卻爽朗明快,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境。前兩句是議論,直接表達了秋日勝春朝的看法。後兩句晴空中排雲而上的白鶴形象把詩人的豪邁樂觀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飛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宏圖。顯然,這隻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詩的主題思想。

其二:

這首詩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淨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閒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淨,心情肅然深沉,不會像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對比: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都是抒發議論的即興詩,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但又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自宋玉於《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後,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於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薰染得迷迷離離。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

劉禹錫

作者: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其它诗文

《題欹器圖》

劉禹錫 〔唐代〕

秦國功成思稅駕,晉臣名遂嘆危機。

無因上蔡牽黃犬,願作丹徒一布衣。

复制

《和樂天題真娘墓》

劉禹錫 〔唐代〕

薝蔔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已成灰。

芳魂雖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開。

幡蓋向風疑舞袖,鏡燈臨曉似妝檯。

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雲應往來。

复制

《蒙恩轉儀曹郎依前充集賢學士舉韓潮州自代因寄七言》

劉禹錫 〔唐代〕

翔鸞闕下謝恩初,通籍由來在石渠。

暫入南宮判祥瑞,還歸內殿閱圖書。

故人猶在三江外,同病凡經二紀餘。

今日薦君嗟久滯,不惟文體似相如。

复制

《和令狐相公郡齋對紫薇花》

劉禹錫 〔唐代〕

明麗碧天霞,丰茸紫綬花。

香聞荀令宅,艷入孝王家。

幾歲自榮樂,高情方嘆嗟。

有人移上苑,猶足占年華。

复制

《古詞二首(一作諷古)》

劉禹錫 〔唐代〕

軒後初冠冕,前旒為蔽明。

安知從復道,然後見人情。

簿領乃俗士,清談信古風。

吾觀蘇令綽,朱墨一何工。

复制

《金陵五題·石頭城》

劉禹錫 〔唐代〕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楊枝詞二首》

劉禹錫 〔唐代〕

迎得春光先到來,淺黃輕綠映樓台。

只緣裊娜多情思,更被春風長倩猜。

巫峽巫山楊柳多,朝雲暮雨遠相和。

因想陽台無限事,來君回唱竹枝歌。

复制

《海陽十詠•月窟》

劉禹錫 〔唐代〕

濺濺漱幽石,注入團圓處。有如常滿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遊人不敢觸,恐有蛟龍護。

复制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劉禹錫 〔唐代〕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复制

《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

劉禹錫 〔唐代〕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

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

复制

《宴興化池亭送白二十二東歸聯句》

劉禹錫 〔唐代〕

東洛言歸去,西園告別來。白頭青眼客,池上手中杯。 ——裴度

離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輪今欲動,賓閣為誰開。 ——劉禹錫

坐弄琉璃水,行登綠縟堆。花低妝照影,萍散酒吹醅。 ——白居易

岸蔭新抽竹,亭香欲變梅。隨游多笑傲,遇勝且裴回。 ——張籍

澄澈連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難共賞,鞍馬莫相催。 ——裴度

信及魚還樂,機忘鳥不猜。晚晴槐起露,新雨石添苔。 ——劉禹錫

擬作雲泥別,尤思頃刻陪。歌停珠貫斷,飲罷玉峰頹。 ——白居易

雖有逍遙志,其如磊落才。會當重入用,此去肯悠哉。 ——張籍

复制

《春池泛舟聯句》

劉禹錫 〔唐代〕

鳳池新雨後,池上好風光。 ——劉禹錫

取酒愁春盡,留賓喜日長。 ——裴度

柳絲迎畫舸,水鏡寫雕梁, ——崔群

潭洞迷仙府,煙霞認醉鄉。 ——賈餗

鶯聲隨笑語,竹色入壺觴。 ——張籍

晚景含澄澈,時芳得艷陽。 ——劉禹錫

飛鳧拂輕浪,綠柳暗回塘。 ——裴度

逸韻追安石,高居勝辟強。 ——崔群

杯停新令舉,詩動彩箋忙。 ——賈餗

顧謂同來客,歡游不可忘。 ——張籍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