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白居易 / 舒員外游香山寺數日不歸兼辱尺書大誇勝事…長句以贈之
拼

《舒員外游香山寺數日不歸兼辱尺書大誇勝事…長句以贈之》

白居易 〔唐代〕

香山石樓倚天開,翠屏壁立波環回。黃菊繁時好客到,

碧雲合處佳人來。酡顏一笑夭桃綻,清吟數聲寒玉哀。

軒騎逶遲棹容與,留連三日不能回。白頭老尹府中坐,

早衙才退暮衙催。庭前階上何所有,纍囚成貫案成堆。

豈無池塘長秋草,亦有絲竹生塵埃。今日清光昨夜月,

竟無人來勸一杯。

复制
白居易

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其它诗文

《早春同劉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

白居易 〔唐代〕

梁園不到一年強,遙想清吟對綠觴。

更有何人能飲酌,新添幾卷好篇章。

馬頭拂柳時回轡,豹尾穿花暫亞槍。

誰引相公開口笑,不逢白監與劉郎。

复制

《喚笙歌》

白居易 〔唐代〕

露墜萎花槿,風吹敗葉荷。

老心歡樂少,秋眼感傷多。

芳歲今如此,衰翁可奈何。

猶應不如醉,試遣喚笙歌。

复制

《衰病》

白居易 〔唐代〕

老辭遊冶尋花伴,病別荒狂舊酒徒。

更恐五年三歲後,些些譚笑亦應無。

复制

《閒意》

白居易 〔唐代〕

不爭榮耀任沉淪,日與時疏共道親。

北省朋僚音信斷,東林長老往還頻。

病停夜食閒如社,慵擁朝裘暖似春。

漸老漸諳閒氣味,終身不擬作忙人。

复制

《感舊紗帽 帽即故李侍郎所贈。》

白居易 〔唐代〕

昔君烏紗帽,贈我白頭翁。

帽今在頂上,君已歸泉中。

物故猶堪用,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墳樹正秋風。

复制

《盩厔縣北樓望山(自此後詩為畿尉時作)》

白居易 〔唐代〕

一為趨走吏,塵土不開顏。

孤負平生眼,今朝始見山。

复制

《李夫人-鑒嬖惑也》

白居易 〔唐代〕

漢武帝,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死後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未已,甘泉殿裡令寫真。

丹青畫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藥,玉釜煎煉金爐焚。

九華帳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香煙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馬嵬坡下念楊妃。

縱令妍姿艷質化為土,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

复制

《宿湖中》

白居易 〔唐代〕

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浸月冷波千頃練,苞霜新橘萬株金。

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

十隻畫船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

复制

《開成大行皇帝輓歌詞四首,奉敕撰進》

白居易 〔唐代〕

御宇恢皇化,傳家葉至公。

華夷臣妾內,堯舜弟兄中。

制度移民俗,文章變國風。

開成與貞觀,實錄事多同。

晏駕辭雙闕,靈儀出九衢。

上雲歸碧落,下席葬蒼梧。

蓂晚餘堯歷,龜新啟夏圖。

三朝聯棣萼,從古帝王無。

嚴恭七月禮,哀慟萬人心。

地感勝秋氣,天愁結夕陰。

鼎湖龍漸遠,濛汜日初沈。

唯有雲韶樂,長留治世音。

化成同軌表清平,恩結連枝感聖明。

帝與九齡雖吉夢,山呼萬歲是虛聲。

月低儀仗辭蘭路,風引笳簫入柏城。

老病龍髯攀不及,東周退傅最傷情。

复制

《寄韜光禪師》

白居易 〔唐代〕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

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秦中吟十首·議婚》

白居易 〔唐代〕

天下無正聲,悅耳即為娛。

人間無正色,悅目即為姝。

顏色非相遠,貧富則有殊。

貧為時所棄,富為時所趨。

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

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

母兄未開口,已嫁不須臾。

綠窗貧家女,寂寞二十餘。

荊釵不直錢,衣上無真珠。

幾回人慾聘,臨日又踟躕。

主人會良媒,置酒滿玉壺。

四座且勿飲,聽我歌兩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輕其夫。

貧家女難嫁,嫁晚孝於姑。

聞君欲娶婦,娶婦意何如?。

《養竹記》

白居易 〔唐代〕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

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選及第,授校書郎,始於長安求假居處,得常樂里故關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

明日,履及於亭之東南隅,見叢竹於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

詢於關氏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

自相國捐館,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斬焉,彗帚者刈焉,刑餘之材,長無尋焉,數無百焉。

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菶茸薈郁,有無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嘗經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本性猶存。

乃芟蘙薈,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

於是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於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賢而人愛惜之,封植之,況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於草木,猶賢之於眾庶。

嗚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

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

故作《養竹記》,書於亭之壁,以貽其後之居斯者,亦欲以聞於今之用賢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