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宋之問 / 送杜審言
拼 译 译

《送杜審言》

宋之問 〔唐代〕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送杜審言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臥病在家,人事隔絕,悲嘆此時你又為貶謫去到萬里之外。無法到河橋送你為你餞別,唯有那江邊垂柳依依含情。丟官職只因你才過孫楚,汨羅江把船系憑弔屈平。可惜你猶如那龍泉寶劍,無人識遺棄在江西豐城。

注釋嗟(jiē):悲嘆。君:指杜審言。懷着感情;懷着深情。孫楚:字子荊,西晉文學家,少負才氣,盛氣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餘始參鎮東軍事,後團傲侮石苞,免官。維舟:停船。屈平:屈原,戰國楚人,著名文學家。豐城:(今江西豐城縣)與杜審言的貶謫地吉州同屬江西。▲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20-22

送杜審言 - 賞析

此詩首聯敘事寫情,平坦直露,寫詩人臥病在家,人事隔絕,已使人有寂寞之感,忽聞得朋友遠滴江西,惆悵萬分。第二聯緊扣「嗟」字寫惜別深情。朋友遠行,詩人因病不能相送,傷別之情倍添一層。第三聯圍繞「嗟"字,借孫楚、屈原的典故,交待友人行蹤,喻寫友人品性遭遇,抒發詩人對宦海沉浮之感和對友人的惋惜之情。最後兩句仍用典故,以「可惜」歸結「嗟」字。全詩筆墨飽滿,情意厚重。詩人以龍泉劍埋豐城的故事,暗點出友人的貶所,寄寓了懷才不遇的慨嘆,同時也是對友人的安慰,暗示他會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負。

詩的前四句通俗曉暢,選詞用字,不事雕飾,抒發感慨,委婉深沉。

首聯直起直落,抒寫自如。「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敘事寫情,平坦直露,正如實地反映了詩人作此詩時的處境和心情。當時,詩人臥病在家,人事隔絕,社會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這時又傳來了友人因貶謫而遠行的消息,使詩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悵倍增,感慨無限,為全詩定下了淒傷哀怨的基調。「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蘊藉:一是惜別,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是傷懷,為故人被貶而感傷;三是慨嘆,由友人被貶而感慨宦海沉浮,寵辱無常。這一「嗟」字,直貫篇末,渲染了一種悲涼沉重的氣氛。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緊扣「嗟」字寫惜別深情,突顯出詩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瀾疊出,又寫出了想象中的送別情景:朋友遠行,詩人因病不能相送,傷別之情倍添一層。這時詩人忽發奇想,以江邊依依楊柳比心中纏綿之情,虛景實情,渾然無跡,樸實自然,蘊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詩人身雖未去河橋,而其心已飛往江濱,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了詩人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使「送別」二字有了着落,與第三句對照起來看,又是一層波瀾。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詩人圍繞「嗟"字,既暗點友人杜審言的貶謫,交代其行蹤,更是以孫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審言才學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託了詩人對宦海沉浮之感和對友人杜審言的惋惜之情。孫楚,西晉文學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東軍事。屈平才華卓絕,遭讒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羅而死。賈誼貶長沙王太傅時,途經湘水,感懷身世,曾作《吊屈原賦》。友人杜審言也是個「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陽流貶吉州,正好取道兩湖,浪跡瀟湘,沿途恰是前賢足跡所到之處。詩人借撫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審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躍然紙上。

最後兩句「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仍用典故,以「可惜」歸結「嗟」字。詩人用龍泉劍埋豐城的故事,暗點出友人的貶所,寄寓了懷才不遇的慨嘆,同時也是對友人的安慰,暗示他會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負。這兩句典與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鳥之效。

律詩要求中間兩聯對仗,此詩的第二聯對偶雖不甚工致,但流走勻稱,宛轉如意,說明作者於此重在達意抒情,而不拘泥於形式上的刻意求工,這也體現了初期律詩創作中比較舒展自由的特色。

綜觀全詩,筆墨飽滿,情意厚重。詩人後四句接連用典,熨貼工穩,不傷晦澀,仍保持了全詩自然樸素的風格。詩人用龍泉劍被埋沒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懷才不遇,進一步豐富了上聯的寓意;但同時也發展了上聯的思想:龍泉劍終於被有識之士發現,重見光明,那末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於憤懣不平中寄託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切期望。 宋之問在律詩的定型上有過重要貢獻,但其創作並未完全擺脫六朝綺靡詩風的影響。這首詩音韻和諧,對仗勻稱,而又樸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說是宋之問律詩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這一詩體上所取得的成就。▲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20-22

送杜審言 - 創作背影

公元698年(則天皇后聖曆元年),杜審言坐事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詩人臥病在家,無法送行,寫此詩以贈。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20-22

宋之問

作者: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 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宋之問其它诗文

《故趙王屬贈黃門侍郎上官公輓詞二首》

宋之問 〔唐代〕

韋門旌舊德,班氏業前書。

謫去因丞相,歸來為婕妤。

周原烏相冢,越嶺雁隨車。

冥漠辭昭代,空憐賦子虛。

綠車隨帝子,青瑣翊宸機。

昔枉朝歌騎,今虛夕拜闈。

柳河淒輓曲,薤露濕靈衣。

一厝窮泉閉,雙鸞遂不飛。

复制

《發端州初入西江》

宋之問 〔唐代〕

問我將何去,清晨溯越溪。

翠微懸宿雨,丹壑飲晴霓。

樹影捎雲密,藤陰覆水低。

潮回出浦駛,洲轉望鄉迷。

人意長懷北,江行日向西。

破顏看鵲喜,拭淚聽猿啼。

骨肉初分愛,親朋忽解攜。

路遙魂欲斷,身辱理能齊。

疇日三山意,於茲萬緒暌。

金陵有仙館,即事尋丹梯。

复制

《游禹穴回出若邪》

宋之問 〔唐代〕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著書聞太史,煉藥有仙翁。

鶴往籠猶掛,龍飛劍已空。

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

水低寒雲白,山邊墜葉紅。

歸舟何慮晚,日暮使樵風。

复制

《酬李丹徒見贈之作》

宋之問 〔唐代〕

鎮吳稱奧里,試劇仰通才。

近挹人披霧,遙聞境震雷。

一朝逢解榻,累日共銜杯。

連轡登山盡,浮舟望海回。

以予慚拙宦,期子遇良媒。

贈曲南鳧斷,征途北雁催。

更憐江上月,還入鏡中開。

复制

《望月有懷(一作康庭芝詩,一作沈佺期詩)》

宋之問 〔唐代〕

天使下西樓,含光萬里秋。

台前似掛鏡,簾外如懸鈎。

張尹將眉學,班姬取扇儔。

佳期應借問,為報大刀頭。

复制

《游陸渾南山自歇馬嶺到楓香林以詩代書答李舍人適》

宋之問 〔唐代〕

晨登歇馬嶺,遙望伏牛山。

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氣間。

太和亦崔嵬,石扇橫閃倏。

細岑互攢倚,浮巘競奔蹙。

白雲遙入懷,青靄近可掬。

徒尋靈異跡,周顧愜心目。

晨拂鳥路行,暮投人煙宿。

粳稻遠彌秀,栗芋秋新熟。

石髓非一岩,藥苗乃萬族。

間關踏雲雨,繚繞緣水木。

西見商山芝,南到楚鄉竹。

楚竹幽且深,半雜楓香林。

浩歌清潭曲,寄爾桃源心。

复制

《洞庭湖》

宋之問 〔唐代〕

地盡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當中涌,莫辨東西隅。

晶耀目何在,瀅熒心欲無。

靈光晏海若,游氣耿天吳。

張樂軒皇至,征苗夏禹徂。

楚臣悲落葉,堯女泣蒼梧。

野積九江潤,山通五嶽圖。

風恬魚自躍,雲夕雁相呼。

獨此臨泛漾,浩將人代殊。

永言洗氛濁,卒歲為清娛。

要使功成退,徒勞越大夫。

复制

《浣紗篇贈陸上人》

宋之問 〔唐代〕

越女顏如花,越王聞浣紗。

國微不自寵,獻作吳宮娃。

山藪半潛匿,苧蘿更蒙遮。

一行霸句踐,再笑傾夫差。

艷色奪人目,斅嚬亦相夸。

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

鳥驚入松網,魚畏沉荷花。

始覺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欽子秉幽意,世人共稱嗟。

願言托君懷,倘類蓬生麻。

家住雷門曲,高閣凌飛霞。

淋漓翠羽帳,旖旎采雲車。

春風艷楚舞,秋月纏胡笳。

自昔專嬌愛,襲玩唯矜奢。

達本知空寂,棄彼猶泥沙。

永割偏執性,自長薰修芽。

攜妾不障道,來止妾西家。

复制

《晚泊湘江》

宋之問 〔唐代〕

五嶺恓惶客,三湘憔悴顏。況復秋雨霽,表里見衡山。

路逐鵬南轉,心依雁北還。唯餘望鄉淚,更染竹成斑。

复制

《送姚侍御出使江東》

宋之問 〔唐代〕

帝憂河朔郡,南發海陵倉。坐嘆青春別,逶迤碧水長。

飲冰朝受命,衣錦晝還鄉。為問東山桂,無人何自芳。

复制

《長安路·一作沈佺期詩》

宋之問 〔唐代〕

秦地平如掌,層城出雲漢。樓閣九衢春,車馬千門旦。

綠柳開複合,紅塵聚還散。日晚鬥雞場,經過狹斜看。

复制

《巫山(一作宋之問詩)》

宋之問 〔唐代〕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裴回行作雨,婉孌逐荊王。

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朝雲無處所,台館曉蒼蒼。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