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五言律詩 / 送友人
拼 译 译

《送友人》

李白 〔唐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着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注釋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
別:告別。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征:遠行。
浮雲遊子意: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後世用為典實,以浮雲飄飛無定喻遊子四方漂游。浮雲,飄動的雲。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茲:這裡,此處。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班馬:離群的馬,這裡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別;離別,一作「斑」。

參考資料:

1、 李白 著 詹福瑞 等 編.李白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37
2、 李白 著 詹鍈 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五):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總2488-2492
3、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四):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09-210
4、 李白 著 劉開楊 等 編.李白詩選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8

送友人 - 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着依依惜別之情。

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頸聯是說,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頸聯寫得十分工整,詩人巧妙的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感到難捨難分。這裡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尾聯是說,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又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義,可謂別具匠心。

《送友人》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寓情於景。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參考資料:

1、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四):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09-210
2、 趙昌平.李白詩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43-245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246-247
4、 汪艷菊.中國古典詩詞精品賞讀叢書·李白.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143-146
5、 霍松林 等.李白詩歌鑑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86-188

送友人 - 創作背影

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賢皓疑為於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李白 〔唐代〕

美人為政本忘機,服藥求仙事不違。

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伴赤松歸。

先師有訣神將助,大聖無心火自飛。

九轉但能生羽翼,雙鳧忽去定何依。

复制

《送王孝廉覲省》

李白 〔唐代〕

彭蠡將天合,姑蘇在日邊。

寧親候海色,欲動孝廉船。

窈窕晴江轉,參差遠岫連。

相思無晝夜,東泣似長川。

复制

《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

李白 〔唐代〕

木落識歲秋,瓶冰知天寒。

桂枝日已綠,拂雪凌雲端。

弱齡接光景,矯翼攀鴻鸞。

投分三十載,榮枯同所歡。

長吁望青雲,鑷白坐相看。

秋顏入曉鏡,壯發凋危冠。

窮與鮑生賈,飢從漂母餐。

時來極天人,道在豈吟嘆。

樂毅方適趙,蘇秦初說韓。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殘。

《早發白帝城 / 白帝》

李白 〔唐代〕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李白 〔唐代〕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

鼓聲鳴海上,兵氣擁雲間。願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复制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李白 〔唐代〕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复制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李白 〔唐代〕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躔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复制

《游泰山六首 其四》

李白 〔唐代〕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銀台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复制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五》

李白 〔唐代〕

莫聽猿夜啼,莫看蘆花雪。倦客多少愁,離家八九月。

复制

《詠物體六十六首 其五十一 白鷳》

李白 〔唐代〕

紺趾霜毛亦太奇,亭亭孤立夕陽移。雞群欲挽難為色,鷗侶雖盟不並姿。

琪樹寸紅分歷亂,碧潭雙玉照參差。知卿久擅南州譽,曾記開元李白詞。

复制

《謝公墩一首》

李白 〔唐代〕

往時王與謝,命駕冶城游。千載聞遐想,二公今古丘。

同心有李白,異代仰風流。感激生青草,予來空復愁。

复制

《飲中八仙歌》

李白 〔唐代〕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