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常建 / 五言古詩 / 宿王昌齡隱居
拼 译 译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 〔唐代〕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宿王昌齡隱居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清溪流向深不可測的石門山谷,隱居的地方只有孤雲相伴。松林稍頭透出微微月光,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專為您送來的。茅亭夜靜花影好像已恬然入夢,種有藥草的院子到處都是斑斑苔痕。我也想要像他這般辭去世俗之累,與西山的鸞鶴為群去了。

注釋測:一作「極」。隱處:隱居的地方。唯:只有。猶:還,仍然。宿:比喻夜靜花影如眠。藥院:種芍藥的庭院。滋:生長着。余:我。謝時:辭去世俗之累。鸞鶴:古常指仙人的禽鳥。群:與……為伍。▲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2-333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84

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981

宿王昌齡隱居 - 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隱逸詩,在盛唐已傳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韻派」的推崇,同《題破山寺後禪院》並為常建代表作品。

此詩題曰「宿王昌齡隱居」,一是指王昌齡出仕前隱居之處,二是說當時王昌齡不在此地。王昌齡及第時大約已有三十七歲。此前,他曾隱居石門山。山在今安徽含山縣境內,即此詩所說「清溪」所在。常建任職的盱眙,即今江蘇盱眙,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繞道不遠,就近到石門山一游,並在王昌齡隱居處住了一夜。

首聯寫王昌齡隱居所在。「深不測」一作「深不極」,並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說清溪水流入石門山深處,見不到頭。王昌齡隱居處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門山上,望去只看見一片白雲。齊梁隱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對齊高帝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因而山中白雲便沿為隱者居處的標誌,清高風度的象徵。但陶弘景是著名闊隱士,白雲多;王昌齡卻貧窮,雲也孤,而更見出清高。清人徐增說:「惟見孤雲,是昌齡不在,並覺其孤也。」這樣理解,也具情趣。

中間兩聯寫詩人夜宿王昌齡隱居處所見所感。頷聯「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詩人宿在此處,舉頭望去,松樹梢頭,一彎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齡。說王昌齡雖不在這裡了,明月多情,卻仍來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齡隱居處清貧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是說夜宿茅亭,看見窗外團團花影,錯落斑駁;而到院子裡,則看見蒔養的各種藥草,依然生長得很好,只是由於長久沒有人來往,路邊已長滿了青苔。這似乎只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其實字裡行間流露了詩人對王昌齡沒有堅持退隱的惋惜心情。

尾聯就寫詩人自己的歸志以及對朋友的諷勸: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鸞鶴群」用江淹《登廬山香爐峰》「此山具鸞群,往來盡仙靈」語,與鸞鶴合群,與仙靈為伴,即表示要終身歸隱。這裡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對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時王昌齡已登仕途,常建卻借讚揚王昌齡歸隱之處,說我也要跟隨你一起歸隱。這是故意這樣說,是對王昌齡一種善意的諷勸。這是本詩的主題所在,是與題目《宿王昌齡隱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說,常建是在招王昌齡歸隱,與本文開頭所介紹的《鄂渚招王昌齡張僨》一詩同其旨趣。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確同《題破山寺後禪院》,「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詩人善於在平易地寫景中蘊含着深長的比興寄喻,形象明朗,詩旨含蓄,而意向顯豁,發人聯想。就此詩而論,詩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齡從前隱居的舊地,深情地讚嘆隱者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誠摯地表示諷勸和期望仕者王昌齡歸來的意向。因而在構思和表現上,「唯論意表」的特點更為突出,終篇都贊此勸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達,使王昌齡隱居處的無情景物都充滿對王昌齡的深情,願王昌齡歸來。但手法又只是平實描敘,不擬人化。所以,其動人在寫情,其悅人在傳神,藝術風格確實近王維、孟浩然一派。▲

倪其心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49-750

宿王昌齡隱居 - 創作背影

常建和王昌齡是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同科進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後的經歷和歸宿卻不大相同。此詩即作於常建辭官歸隱途經王昌齡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石門山時。常建夜宿故人舊時隱居之處,觸景生情,遂作此篇。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84

倪其心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49-750

常建

作者: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台人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着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其它诗文

《題法院》

常建 〔唐代〕

勝景門閒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宮裡一僧禪。

复制

《白龍窟泛舟寄天台學道者》

常建 〔唐代〕

夕映翠山深,餘暉在龍窟。

扁舟滄浪意,澹澹花影沒。

西浮入天色,南望對雲闕。

因憶莓苔峰,初陽濯玄發。

泉蘿兩幽映,松鶴間清越。

碧海瑩子神,玉膏澤人骨。

忽然為枯木,微興遂如兀。

應寂中有天,明心外無物。

環回從所泛,夜靜猶不歇。

澹然意無限,身與波上月。

复制

《第三峰》

常建 〔唐代〕

西山第三頂,茅宇依雙松。

杳杳欲至天,雲梯升幾重。

瑩魄澄玉虛,以求鸞鶴蹤。

逶迤非天人,執節乘赤龍。

旁映白日光,縹緲輕霞容。

孤輝上煙霧,餘影明心胸。

願與黃麒麟,欲飛而莫從。

因寂清萬象,輕雲自中峰。

山暝學棲鳥,月來隨暗蛩。

尋空靜餘響,裊裊雲溪鍾。

复制

《鄂渚招王昌齡張僨》

常建 〔唐代〕

刈蘆曠野中,沙土飛黃雲。

天晦無精光,茫茫悲遠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

春雁又北飛,音書固難聞。

謫居未為嘆,讒枉何由分。

午日逐蛟龍,宜為吊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雲。

貧士任枯槁,捕魚清江濆。

有時荷鋤犁,曠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隱,溪澗花氤氳。

山鹿自有場,賢達亦顧群。

二賢歸去來,世上徒紛紛。

复制

《白湖寺後溪宿雲門》

常建 〔唐代〕

落日山水清,亂流鳴淙淙。

舊蒲雨抽節,新花水對窗。

溪中日已沒,歸鳥多為雙。

杉松引直路,出谷臨前湖。

洲渚晚色靜,又觀花與蒲。

入溪復登嶺,草淺寒流速。

圓月明高峰,春山因獨宿。

松陰澄初夜,曙色分遠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陸。

亂花覆東郭,碧氣銷長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歸寸心。

前瞻王程促,卻戀雲門深。

畢景有餘興,到家彈玉琴。

复制

《送楚十少府》

常建 〔唐代〕

微風吹霜氣,寒影明前除。

落日未能別,蕭蕭林木虛。

愁煙閉千里,仙尉其何如。

因送別鶴操,贈之雙鯉魚。

鯉魚在金盤,別鶴哀有餘。

心事則如此,請君開素書。

复制

《塞下》

常建 〔唐代〕

鐵馬胡裘出漢營,分麾百道救龍城。

左賢未遁旌竿折,過在將軍不在兵。

复制

《織女高樓上,停梭顧行客。問君在何所,青鳥舒錦翮。》

常建 〔唐代〕

階下草猶短,牆頭梨花白。織女高樓上,停梭顧行客。

問君在何所,青鳥舒錦翮。

复制

《九月湖上別,北風秋雨寒。》

常建 〔唐代〕

聖代多才俊,陸生何考槃。南山高松樹,不合空摧殘。

九月湖上別,北風秋雨寒。殷勤嘆孤鳳,早食金琅玕.

复制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常建 〔唐代〕

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測。何須見我眼偏青,

未見我身頭已白。茫茫四海本無家,一片愁雲颺秋碧。

壺中醉臥日月明,世上長游天地窄。晉朝叔夜舊相知,

蜀郡文君小來識。後生常建彼何人,贈我篇章苦雕刻。

名卿名相盡知音,遇酒遇琴無間隔。如今世亂獨翛然,

天外鴻飛招不得。余今正泣楊朱淚,八月邊城風颳地。

霓旌絳旆忽相尋,為我尊前橫綠綺。一彈猛雨隨手來,

再彈白雪連天起。淒淒清清松上風,咽咽幽幽隴頭水。

吟蜂繞樹去不來,別鶴引雛飛又止。錦麟不動惟側頭,

白馬仰聽空豎耳。廣陵故事無人知,古人不說今人疑。

子期子野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坐中詞客悄無語,

簾外月華庭欲午。為君吟作聽琴歌,為我留名系仙譜。

复制

《閒齋臥病 其二》

常建 〔唐代〕

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主人門外綠,小隱湖中花。

時物堪獨往,春帆宜別家。辭君向滄海,爛熳從天涯。

复制

《楊柳枝·一息來時流通氣*》

常建 〔唐代〕

一息來時流通氣*。騁風流。不來一息破胞抽。這回休。若要依前常建販,復從頭。胞兒裡面氣重收。再*僂。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