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佚名 / 烏生八九子
拼

《烏生八九子》

佚名 〔唐代〕

烏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

唶我!秦氏家有游遨盪子,工用睢陽強,蘇合彈。

左手持強彈兩丸,出入烏東西。

唶我!一丸即發中烏身,烏死魂魄飛揚上天。

阿母生烏子時,乃在南山岩石間。

唶我!人民安知烏子處?蹊徑窈窕安從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復得白鹿脯。

唶我!黃鵠摩天極高飛,後宮尚復得烹煮之。

鯉魚乃在洛水深淵中,釣竿尚得鯉魚口。

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壽命,死生何須復道前後!。

烏生八九子 - 賞析

從哀慨的深切和思致的奇特看,《烏生八九子》完全可與《蜨蝶行》比肩、頡頏。

不過,此詩的主人公,已不是翩翩翻飛的蝴蝶,而是只生養了八九個雛鴉的老烏。當初,它的窠巢築在「南山」,日子過得大約頗艱辛;而今,「烏子」們長大了,便放心地遷居到了這「秦氏」家的大桂樹上。悲劇開場的時候,幾乎一無徵兆——它們「端坐秦氏桂樹間」,正「喳啦」、「喳啦」地歡快聊天。

隨即是可怕敵人的上場:「秦氏家有遨遊盪子,工用睢陽強、蘇合彈」——這位浪蕩公子,正經事不干,彈雀射鳥卻頗在行。只要瞧一眼他手中所執的,竟是睢陽(今河南商丘)所產的強弩、蘇合(西域香)配製的帶香彈丸,便知有多兇悍和豪奢了。

倘若烏鴉母子警覺些,這場悲劇便不會發生。但也許這浪蕩子過於詭詐,掩近樹下簡直悄無聲息;也許老烏才來秦家不久,全不知曉此刻處境之兇險。詩中由此出現了最富戲劇性的一幕:當樹下的浪蕩子凝神屏息、「左手持強彈兩丸」之際,恰正是烏鴉母子「端坐」樹間,聊得興高采烈之時——前後文描述的強烈反襯,使這幕悲劇的發生,帶有了牽人心魄的效果。

詩中傳出的一聲驚嗟之嘆(「唶我」),剎那間改變了一切:「一丸即發中烏身,烏死魂魄飛揚上天」——猝然中彈的是那老烏,它剛才還沉浸在母子情深之中,此刻卻已撲楞楞慘呼而墜。伴隨這一景象出現的,恐怕還有那八九隻「烏子」的四散驚飛和哀哀悲啼:讀者的心被震顫了,這幕突發的悲劇,也已演到了尾聲。——這一切情景,與《蜨蝶行》均極相似。按照後者的格局,這幕悲劇既已結束,詩也便該收住了。

但此詩非但沒有收筆,卻出人意外地續上了一節垂死老烏的自傷自嘆。「阿母生烏子時,乃在南山岩石間」——首先湧上老烏腦際的,是它當年生養烏子的難忘景象:那是在高高的南山上,峰岩叢立,有誰能知道我烏鴉母子的居住之所?就是知道,那溪徑幽曲的懸崖高處,又有誰能光臨、窺伺?剎那間的憶念,把老烏帶回了多美好的往事;在「蹊徑窈窕(幽深)安從通」的長聲嗟嘆中,訴說着老烏搬居秦氏桂樹,而慘遭禍殃的傷痛和悔恨。此刻,這悔恨卻是再也無可追補、無可挽回的了。——在「目睹」了這幕悲劇之後,讀此四句,真可令人噓唏泣下。

奇特的是,老烏的嗟嘆卻陡然倒轉,由自傷轉入了自慰:「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復得白鹿脯……」在「魂魄飛揚上天」的時候,它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同類——上林苑的「白鹿」、摩天高飛的「黃鵠」和深居洛水的「鯉魚」:它們都曾小心翼翼,躲避着「射工」、「釣竿」的傷害,結果白鹿成了射工口中的脯肉,黃鵠烹作後宮品嘗的佳肴,連洛水深淵的鯉魚,也照樣被鈎釣而出、難逃一死。這樣一想,傷痛的老烏終於得到了一些安慰:「人民生,各各有壽命,死生何須復道前後?」這便是老烏死去的剎那間,所閃現腦際的最後一縷思緒。

初讀起來,這結尾之曠達自慰,似乎大大消解了這一悲劇所帶給讀者的沉重感。然而,仔細涵詠,便能體味到,在這曠達自慰中,實包含着人生最深切的沉痛。如果說,烏鴉母子的慘遭災禍,還多少帶有某種偶然性的話;那麼,有了結尾這一節「白鹿」、「黃鵠」、「鯉魚」悲劇的連翩而現,讀者該瞥見了一個非常廣大的、充滿兇險的悲劇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無辜的受害者不管躲得多遠、藏得多深,也都無法逃脫被掩捕、被射殺、被宰割的命運。則烏鴉母子即使不遷來秦氏桂樹,也不可能有更好的遭遇。清人沈德潛曾指出,在詩歌表現中有一種「透過一層法」,即「明說不堪,其味便淺」,「轉作曠達,彌見沉痛矣」(《說詩晬語》)。此詩之抒寫老烏遭禍的傷痛,終於在四顧無訴中轉作自慰自解之語,正以「曠達」之思,表現了這種不便「明說」而又恨、痛無盡的人間悲哀。個別的悲劇,由此得到了廣大背景的映照;偶然的災殃,由此升華為無可避逃和倖免的必然——這樣的災殃,在西漢武帝之世酷吏橫行時,曾屢見不鮮;在元、成之際亦源源不絕。

由此看來,《烏生八九子》正與《蜨蝶行》一樣,借自然界鳥禽、昆蟲的遭際,抒寫了社會中受迫害、受蹂躪者的悽慘命運。從表現方式看,均思致奇崛、意出塵外;而從反映現實的深廣看,《烏生八九子》更多耐人尋味的意蘊。▲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6-108頁

佚名其它诗文

《過襄城三首》

許景衡 〔宋代〕

公子言歸歲月深,弦歌猶自有遺音。

誰雲故國無喬木,看取青青著作林。

复制

《送趙總戎之北平》

胡應麟 〔明代〕

大纛高牙照彩虹,除書遙下建章宮。

前驅半雜三河少,別隊新分六郡雄。

騕裊登台呈逸步,麒麟開閣待殊功。

平津突兀鈞天上,吐哺能無憶轉蓬。

《樓上曲 其一》

張元干 〔宋代〕

樓外夕陽明遠水。

樓中人倚東風裡。

何事有情怨別離。

低鬟背立君應知。

東望雲山君去路。

斷腸迢迢盡愁處。

明朝不忍見雲山。

從今休傍曲闌干。

复制

《送行腳僧》

李洞 〔唐代〕

瓶枕繞腰垂,出門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夜觀入枯樹,野眠逢斷碑。

鄰房母淚下,相課別離詞。

复制

《登掃葉樓記》

管同 〔清代〕

自予歸江寧,愛其山川奇勝,間嘗與客登石頭,歷鍾阜,泛舟於後湖,南極芙蓉、天闕諸峰,而北攀燕子磯,以俯觀江流之猛壯。

以為江寧奇勝,盡於是矣。

或有邀予登覽者,輒厭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掃葉樓,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

辛酉秋,金壇王中子訪予於家,語及,因相攜以往。

是樓起於岑山之巔,土石秀潔,而旁多大樹,山風西來,落木齊下,堆黃疊青,艷若綺繡。

及其上登,則近接城市,遠挹江島,煙村雲舍,沙鳥風帆,幽曠瑰奇,畢呈於幾席。

雖向之所謂奇勝,何以加此?凡人之情,鶩遠而遺近。

蓋遠則其至必難,視之先重,雖無得而不暇知矣;近則其至必易,視之先輕,雖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予之見,每自謂差遠流俗,顧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厭倦思欲遠遊,則其生平行事之類乎是者,可勝計哉!雖然,得王君而予不終誤矣,此古人之所以貴益友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 〔宋代〕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nǎ)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复制

《自為墓志銘》

張岱 〔明代〕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

布衣蔬茛,常至斷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評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韋布而上擬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則貴賤紊矣,不可解一;產不及中人,而欲齊驅金谷,世頗多捷徑,而獨株守於陵,如此則貧富舛矣,不可解二;以書生而踐戎馬之場,以將軍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則文武錯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諂,下陪悲田院乞兒而不驕,如此則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則唾面而肯自干,強則單騎而能赴敵,如此則寬猛背矣,不可解五;爭利奪名,甘居人後,觀場遊戲,肯讓人先,如此緩急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蒱,則不知勝負,啜茶嘗水,則能辨澠淄,如此則智愚雜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稱之以富貴人可,稱之以貧賤人亦可;稱之以智慧人可,稱之以愚蠢人亦可;稱之以強項人可,稱之以柔弱人亦可;稱之以卞急人可,稱之以懶散人亦可。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為敗家子,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為瞌睡漢,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稱石公,即字石公。

好著書,其所成者,有《石匱書》、《張氏家譜》、《義烈傳》、《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闕》、《四書遇》、《夢憶》、《說鈴》、《昌谷解》、《快園道古》、《傒囊十集》、《西湖夢尋》、《一卷冰雪文》行世。

生於萬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時,魯國相大滌翁之樹子也,母曰陶宜人。

幼多痰疾,養於外大母馬太夫人者十年。

外太祖雲谷公宦兩廣,藏生牛黃丸盈數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歲,食盡之而厥疾始廖。

六歲時,大父雨若翁攜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為錢塘遊客,對大父曰:「聞文孫善屬對,吾面試之。

」指屏上李白騎鯨圖曰:「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

」余應曰:「眉公跨鹿,錢塘縣裡打秋風。

」眉公大笑起躍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

」欲進余以千秋之業,豈料余之一事無成也哉?甲申以後,悠悠忽忽,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白髮婆娑,猶視息人世。

恐一旦溘先朝露,與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無功、陶靖節、徐文長皆自作墓銘,余亦效顰為之。

甫構思,覺人與文俱不佳,輟筆者再。

雖然,第言吾之癖錯,則亦可傳也已。

曾營生壙於項王里之雞頭山,友人李研齋題其壙曰:「嗚呼,有明著述鴻儒陶庵張長公之壙。

」伯鸞高士,冢近要離,余故有取於項里也,年躋七十,死與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書。

銘曰: 窮石崇,斗金谷。

盲卞和,獻荊玉。

老廉頗,戰涿鹿。

贗龍門,開史局。

饞東坡,餓孤竹。

五羖大夫,焉能自鬻。

空學陶潛,枉希梅福。

必也尋三外野人,方曉我之衷曲。

《送陸暢侍御歸揚州》

姚合 〔唐代〕

故園偏接近,霅水洞庭邊。

歸去知何日,相逢各長年。

山川南北路,風雪別離天。

楚色窮冬燒,淮聲獨夜船。

從軍丞相府,談笑酒杯前。

复制

《過荊門》

李紳 〔唐代〕

荊江水闊煙波轉,荊門路繞山蔥茜。

帆勢侵雲滅又明,山程背日昏還見。

青青麥隴啼飛鴉,寂寞野徑棠梨花。

行行驅馬萬里遠,漸入煙嵐危棧賒。

林中有鳥飛出谷,月上千岩一聲哭。

腸斷思歸不可聞,人言恨魄來巴蜀。

我聽此鳥祝我魂,魂死莫學聲銜冤。

縱為羽族莫棲息,直上青雲呼帝閽。

此時山月如銜鏡,岩樹參差互輝映。

皎潔深看入澗泉,分明細見樵人徑。

陰森鬼廟當郵亭,雞豚日宰聞膻腥。

愚夫禍福自迷惑,魍魎憑何通百靈。

月低山曉問行客,已酹椒漿拜荒陌。

惆悵忠貞徒自持,誰祭山頭望夫石。

复制

《蝶戀花(邵平種瓜)》

張炎 〔宋代〕

秦地瓜分侯已故。

不學淵明,種秫辭歸去。

薄有田園還種取。

養成碧玉甘如許。

卜隱青門真得趣。

蕙帳空閒,鶴怨來何暮。

莫說蝸名催及戍。

長安城下鋤煙雨。

复制

《贈重安寂道者》

李中 〔五代〕

寒松肌骨鶴心情,混俗陶陶隱姓名。

白髮只聞悲短景,紅塵誰解信長生。

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

每許相親應計分,琴餘常見話蓬瀛。

复制

《丁酉元日》

陳深 〔宋代〕

夜中不成寐,臥覺風剡剡。殘寒賈餘勇,飛雪猶厲慘。

黎明卷新霽,旭日光晻晱。窮陰得陽和,春氣已先感。

負暄南軒下,餘生亦云忝。高門誰能走,蓬戶鎮常掩。

馳車聽奔湊,慶語絕媚諂。自甘守疏慵,豈復嘆坎壈。

濡毫寄桑翰,隱几坐文毯。壺傾酒不竭,爐擁火始燄。

吐詠探清新,研書味真澹。流光信難駐,華發那可染。

拊己欣有得,感時能無憾。貞吉宜嘉遁,心亨由習坎。

浮雲(鮑本作榮)易盈歇,神鑒常淵湛。黽勉奉吾親,力學深自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