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柳宗元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拼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柳宗元 〔唐代〕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复制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 賞析

這首小詩情趣盎然,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並從中透露了他深沉熱烈的內心世界。

這首詩取題漁翁,漁翁是貫串全詩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詩人並非孤立地為漁翁畫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漁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構成詩篇全境的,除了辛勞不息的漁翁以外,還有漁翁置身於其中的山水天地,這兩者在詩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規律特點而發展變幻的形跡。但同時,詩人又把兩者渾然融化,漁翁和自然景象結成不可分割的一體,共同顯示着生活的節奏和內在的機趣。由夜而晨,是人類活動最豐富的時刻,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時刻,本詩即以此為景色發展的線索。因此,漁翁不斷變換的舉止行動和自然景色的無窮變幻便有了共同的時間依據,取得極為和諧的統一。

全詩共六句,按時間順序,分三個層次。「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這是從夜到拂曉的景象。漁翁是這兩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邊,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顯示着時間的流轉。伴隨着漁翁的活動,詩人的筆觸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曾極言探得西山的歡悅,並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於西山之巔,「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經山下的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湘中記》,見《太平御覽》卷六十五)。詩中的「清」字正顯示了湘水的這一特點。再加以永州一帶(今湖南零陵等地)盛產湘竹,於是,山、水、竹這些仿佛不經意地出現在詩句中的零星物象,卻分明在讀者腦海中構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畫面:輕紗般的薄霧籠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圖在《詩品》中有言:「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詩首二句的藝術表現特點。這兩句既設制了一個秀麗悅目的空間畫面,又以夜幕初啟、晨曦微露這樣流動的時間感引出了下面對日出的描述,可以說在時空兩方面奠定了全詩活躍而又清逸的基調。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這是最見詩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詩的精華所在,若從內容上給予整理,這兩句描寫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煙銷日出,山水頓綠;一方面是漁翁的行蹤:漁船離岸而行,空間傳來一聲櫓響。然而,詩人沒有遵循這樣的生活邏輯來組織詩句,卻從自我感受出發,交錯展現兩種景象,更清晰地表現了發生於自然界的微妙變異。前一句中「煙銷日出」和「不見人」,一是清晨常見之景,一是不知漁船何時悄然離去的突發意識,兩者本無必然的聯繫,但如今同集一句,卻喚起了人們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剎那,天色暗而忽明,萬物從朦朧中忽而顯豁,這才使人猛然發覺漁船已無蹤影。「不見人」這一驟生的感受成為一個標誌,劃開了日出前後的界限,真實生活中的日出過程得到藝術的強化,以一種誇張的節奏出現在讀者眼前。緊接着的「欸乃一聲」和「山水綠」更使耳中所聞之聲與目中所見之景發生了奇特的依存關係。清晨,山水隨着天色的變化,色彩由黯而明,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在詩中,隨着劃破靜空的一下聲響,萬象皆綠,這一「綠」字不僅呈現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給人一種動態感。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風的飄拂賦「綠」字以動態,而柳宗元則借聲響的驟起,不僅賦之以動態,而且賦以頃刻轉換的疾速感,生動地顯現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覺神奇。德國啟蒙運動時期的文藝理論家萊辛在指出詩與畫的區別時曾說:「一切物體不僅在空間中存在,而且也在時間中存在。物體也持續,在它的持續期內的每一頃刻都可以現出不同的樣子,並且和其它事物發生不同的關係。……詩在它的持續性的摹仿里,也只能運用物體的某一個屬性,而所選擇的就應該是,從詩要運用它那個觀點去看,能夠引起該物體的最生動的感性形象的那個屬性。」(《拉奧孔》)柳宗元沒有靜止地去表現日出的壯麗輝煌,或去描摹日出後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特長,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氣的日出瞬間,把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景象表現得比真實更為美好,給人以強大的感染力。蘇東坡論此詩道:「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冷齋詩話》)這是恰如其分的評語。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日出以後,畫面更為開闊。此時漁船已進入中流,而回首騁目,只見山巔上正浮動着片片白雲,好似無心無慮地前後相逐,詩境極是悠逸恬淡。對這一結尾蘇東坡認為「雖不必亦可」,因而還引起一場爭論,一時間,宋嚴羽、劉辰翁,明胡應麟、王世貞,清王士禛、沈德潛等人各呈己見,眾說紛紜,但是他們的爭論都局限在藝術趣味上,卻沒有深入體會柳宗元作此詩的處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詩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貶後沉重壓抑的心緒,在《與楊誨之第二書》中,他寫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負和冷酷的現實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在極度悲憤的情況下,他「但當把鋤荷鍤,決溪泉為圃以給茹,其隟則浚溝池,藝樹木,行歌坐釣,望青天白雲,以此為適。」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見他並非以一顆平靜恬淡的心徜徉於山水之間,而是強求寬解,以圖尋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中所嘆的那樣:「謫棄非隱滄,登陟非遠郊」,事實上,他並沒有獲得真正的解脫,有時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於是不勝悵惘感慨,有時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顯露出不平和抗爭,正因為如此,他更強烈地希求擺脫這種精神的壓抑。所以,與其說《漁翁》以充滿奇趣的景色表現出淡逸的情調,不如說更袒露了隱於其後的一顆火熱不安的心。這是熱烈的嚮往,是急切的追求,詩中顯示的自由安適的生活情趣對於處在禁錮狀態的詩人來說,實在是太珍貴太美好了。於是,在寫下日出奇句之後,詩人不欲甘休,以更顯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為快,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雲無心以出岫」的句子,宕開詩境,作了這樣的收尾。只有真正體會柳宗元的現實處境,才能理解他結句的用心。詩人自始至終表現漁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僅出於藝術表現的需要,同樣體現着他對自由人生的渴求。這也說明,要深入領會一篇作品的藝術風格,常常離不開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準確把握。

柳宗元

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柳宗元其它诗文

《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

柳宗元 〔唐代〕

交侶平生意最親,衡陽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見三行字,拭淚相看是故人。

复制

《銅魚使赴都寄親友》

柳宗元 〔唐代〕

行盡關山萬里餘,到時閭井是荒墟。

附庸唯有銅魚使,此後無因寄遠書。

复制

《樂府雜曲。鼓吹鐃歌。靖本邦》

柳宗元 〔唐代〕

本邦伊晉,惟時不靖。

根柢之搖,枝葉攸病。

守臣不任,勩於神聖。

惟鉞之興,翦焉則定。

洪惟我理,式和以敬。

群頑既夷,庶績咸正。

皇謨載大,惟人之慶。

复制

《種白蘘荷》

柳宗元 〔唐代〕

皿蟲化為癘,夷俗多所神。

銜猜每腊毒,謀富不為仁。

蔬果自遠至,杯酒盈肆陳。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華潔事外飾,尤病中州人。

錢刀恐賈害,飢至益逡巡。

竄伏常戰慄,懷故逾悲辛。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炎帝垂靈編,言此殊足珍。

崎驅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紛敷碧樹陰,眄睞心所親。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柳宗元 〔唐代〕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

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籠鷹詞》

柳宗元 〔唐代〕

淒風淅瀝飛嚴霜,蒼鷹上擊翻曙光。

雲披霧裂虹霓斷,霹靂掣電捎平岡。

砉然勁翮剪荊棘,下攫狐兔騰蒼茫。

爪毛吻血百鳥逝,獨立四顧時激昂。

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為患,一夕十顧驚且傷。

但願清商復為假,拔去萬累雲間翔。

《唐鐃歌鼓吹曲·戰武牢》

柳宗元 〔唐代〕

戰武牢,動河朔。

逆之助,圖掎角。

怒鷇麛,抗喬嶽。

翹萌牙,傲霜雹。

王謀內定,申掌握。

鋪施芟夷,二主縛。

憚華戎,廓封略。

命之瞢,畢以斮。

歸有德,唯先覺。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柳宗元 〔唐代〕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柳宗元 〔唐代〕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复制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唐代〕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复制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柳宗元 〔唐代〕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复制

《人歸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柳宗元 〔唐代〕

知命儒為貴,時中聖所臧。處心齊寵辱,遇物任行藏。

關識新安地,封傳臨晉鄉。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龍驤。

干有千尋竦,精聞百鍊鋼。茂功期舜禹,高韻狀羲黃。

足逸詩書囿,鋒搖翰墨場。雅歌張仲德,頌祝魯侯昌。

憲府初騰價,神州轉耀鋩。右言盈簡策,左轄備條綱。

響切晨趨佩,煙濃近侍香。司儀六禮洽,論將七兵揚。

合樂來儀鳳,尊祠重餼羊。卿材優柱石,公器擅岩廊。

峻節臨衡嶠,和風滿豫章。人歸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細故誰留念,煩言肯過防。璧非真盜客,金有誤持郎。

龜虎休前寄,貂蟬冠舊行。訓刑方命呂,理劇復推張。

直用明銷惡,還將道勝剛。敬逾齊國社,恩比召南棠。

希怨猶逢怒,多容競忤強。火炎侵琬琰,鷹擊謬鸞凰。

刻木終難對,焚芝未改芳。遠遷逾桂嶺,中徙滯餘杭。

顧土雖懷趙,知天詎畏匡。論嫌齊物誕,騷愛遠遊傷。

麗澤周群品,重明照萬方。斗間收紫氣,台上掛清光。

福為深仁集,妖從盛德禳。秦民啼畎畝,周士舞康莊。

采綬還垂艾,華簪更截肪。高居遷鼎邑,遙傅好書王。

碧樹環金谷,丹霞映上陽。留歡唱容與,要醉對清涼。

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淵龍過許劭,冰鯉吊王祥。

玉漏天門靜,銅駝御路荒。澗瀍秋瀲灩,嵩少暮微茫。

遵渚徒雲樂,沖天自不遑。降神終入輔,種德會明揚。

獨棄傖人國,難窺夫子牆。通家殊孔李,舊好即潘楊。

世議排張摯,時情棄仲翔。不言縲紲枉,徒恨纆徽長。

賈賦愁單閼,鄒書怯大梁。炯心那自是,昭世懶佯狂。

鳴玉機全息,懷沙事不忘。戀恩何敢死,垂淚對清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