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張籍 / 雜曲歌辭。別離曲
拼

《雜曲歌辭。別離曲》

張籍 〔唐代〕

行人結束出門去,馬蹄幾時踏門路。

憶昔君初納彩時,不言身屬遼陽戍。

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

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不如逐君征戰死,誰能獨老空閨里。

复制
張籍

作者: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張籍其它诗文

《春日早朝》

張籍 〔唐代〕

曉陌春寒朝騎來,瑞雲深處見樓台。

夜來新雨沙堤濕,東上閤門應未開。

复制

《患眼》

張籍 〔唐代〕

三年患眼今年校,免與風光便隔生。

昨日韓家後園裡,看花猶似未分明。

复制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隱月岫》

張籍 〔唐代〕

月出深峰里,清涼夜亦寒。

每嫌西落疾,不得到明看。

复制

《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見賀》

張籍 〔唐代〕

年過五十到南宮,章句無名荷至公。

黃紙開呈相府後,朱衣引入謝班中。

諸曹縱許為仙侶,群吏多嫌是老翁。

最幸紫薇郎見愛,獨稱官與古人同。

复制

《書懷寄王秘書》

張籍 〔唐代〕

白髮如今欲滿頭,從來百事盡應休。

只於觸目須防病,不擬將心更養愁。

下藥遠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樓。

賴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獨游。

复制

《題清徹上人院》

張籍 〔唐代〕

古寺臨壇久,松間別起堂。

看添浴佛水,自合讀經香。

愛養無家客,多傳得效方。

過齋長不出,坐臥一繩床。

复制

《酬孫洛陽》

張籍 〔唐代〕

家貧相遠住,齋館入時稀。

獨坐看書卷,閒行著褐衣。

早蟬庭筍老,新雨徑莎肥。

各離爭名地,無人見是非。

复制

《和裴僕射移官言志(一作和裴僕射寄韓侍郎)》

張籍 〔唐代〕

身在勤勞地,常思放曠時。

功成歸聖主,位重委群司。

看壘台邊石,閒吟篋里詩。

蒼生正瞻望,難與故山期。

《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

張籍 〔唐代〕

嗚呼吏部公,其道誠巍昂。生為大賢姿,天使光我唐。

德義動鬼神,鑒用不可詳。獨得雄直氣,發為古文章。

學無不該貫,吏治得其方。三次論諍退,其志亦剛強。

再使平山東,不言所謀臧。薦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

親朋有孤稚,婚姻有辦營。如彼天有斗,人可為信常。

如彼歲有春,物宜得華昌。哀哉未申施,中年遽殂喪。

朝野良共哀,矧於知舊腸。籍在江湖間,獨以道自將。

學詩為眾體,久乃溢笈囊。略無相知人,黯如霧中行。

北游偶逢公,盛語相稱明。名因天下聞,傳者入歌聲。

公領試士司,首薦到上京。一來遂登科,不見苦貢場。

觀我性樸直,乃言及平生。由茲類朋黨,骨肉無以當。

坐令其子拜,常呼幼時名。追招不隔日,繼踐公之堂。

出則連轡馳,寢則對榻床。搜窮古今書,事事相酌量。

有花必同尋,有月必同望。為文先見草,釀熟偕共觴。

新果及異鮭,無不相待嘗。到今三十年,曾不少異更。

公文為時師,我亦有微聲。而後之學者,或號為韓張。

我官麟台中,公為大司成。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揚。

特狀為博士,始獲升朝行。未幾享其資,遂忝南宮郎。

是事賴拯扶,如屋有棟樑。去夏公請告,養疾城南莊。

籍時官休罷,兩月同游翔。黃子陂岸曲,地曠氣色清。

新池四平漲,中有蒲荇香。北台臨稻疇,茂柳多陰涼。

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已平。共愛池上佳,聯句舒遐情。

偶有賈秀才,來茲亦同並。移船入南溪,東西縱篙撐。

劃波激船舷,前後飛鷗鶬.回入潭瀨下,網截鯉與魴。

踏沙掇水蔬,樹下烝新粳。日來相與嬉,不知暑日長。

柴翁攜童兒,聚觀於岸傍。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

釣車擲長線,有獲齊歡驚。夜闌乘馬歸,衣上草露光。

公為游谿詩,唱詠多慨慷。自期此可老,結社於其鄉。

籍受新官詔,拜恩當入城。公因同歸還,居處隔一坊。

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公既相邀留,坐語於階楹。

乃出二侍女,合彈琵琶箏。臨風聽繁絲,忽遽聞再更。

顧我數來過,是夜涼難忘。公疾浸日加,孺人視藥湯。

來候不得宿,出門每回遑。自是將重危,車馬候縱橫。

門仆皆逆遣,獨我到寢房。公有曠達識,生死為一綱。

及當臨終晨,意色亦不荒。贈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

公比欲為書,遺約有修章。令我署其末,以為後事程。

家人號於前,其書不果成。子符奉其言,甚於親使令。

魯論未訖注,手跡今微茫。新亭成未登,閉在莊西廂。

書札與詩文,重疊我笥盈。頃息萬事盡,腸情多摧傷。

舊塋盟津北,野窆動鼓鉦。柳車一出門,終天無回箱。

籍貧無贈貲,曷用申哀誠。衣器陳下帳,醪餌奠堂皇。

明靈庶鑒知,仿佛斯來饗。

复制

《與元九書》

張籍 〔唐代〕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於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於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並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累歲已來,牽故少暇,間有容隙,或欲為之;又自思所陳,亦無出足下之見;臨紙復罷者數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於今。

  今俟罪潯陽,除盥櫛食寢外無餘事,因覽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卷得意,忽如會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萬里也。既而憤悱之氣,思有所濁,遂追就前志,勉為此書,足下幸試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經》首之。就《六經》言,《詩》又首之。何者?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自聖賢,下至愚騃,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未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

  聖人知其然,因其言,經之以六義;緣其聲,緯之以五音。音有韻,義有類。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類舉則情見,情見則感易交。於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氣泰,憂樂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竇也。故聞「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則知虞道昌矣。聞五子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矣。言者無罪,聞者足誡,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

  洎周衰秦興,采詩官廢,上不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泄導人情。用至於諂成之風動,救失之道缺。於時六義始剚矣。《國風》變為《騷辭》,五言始於蘇、李。《詩》、《騷》皆不遇者,各系其志,發而為文。故河梁之句,止於傷別;澤畔之吟,歸於怨思。彷徨抑鬱,不暇及他耳。然去《詩》未遠,梗概尚存。故興離別則引雙鳧一雁為喻,諷君子小人則引香草惡鳥為比。雖義類不具,猶得風人之什二三焉。於時六義始缺矣。晉、宋已還,得者蓋寡。以康樂之奧博,多溺於山水;以淵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園。江、鮑之流,又狹於此。如梁鴻《五噫》之例者,百無一二。於時六義浸微矣!陵夷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噫!風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豈舍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華」,感華以諷兄弟;「采采芣苡」,美草以樂有子也。皆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則「餘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歸花先委露,別葉乍辭風」之什,麗則麗矣,吾不知其所諷焉。故仆所謂嘲風雪、弄花草而已。於時六義盡去矣。

  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所可舉者,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防《感興詩》十五篇。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穿古今,覙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關吏》、《蘆子關》、《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十三四。杜尚如此,況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陳於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之」字、「無」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知仆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輩,見皆謂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

  仆當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月請諫紙。啟奏之間,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於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進聞於上。上以廣宸聽,副憂勤;次以酬恩獎,塞言責;下以復吾平生之志。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聞而謗已成矣!

  又請為左右終言之。凡聞仆《賀雨詩》,眾口籍籍,以為非宜矣;聞仆《哭孔戡詩》,眾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登樂遊園》寄足下詩,則執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大率如此,不可遍舉。不相與者,號為沽譽,號為詆訐,號為訕謗。苟相與者,則如牛僧孺之誡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為非也。其不我非者,舉世不過三兩人。有鄧魴者,見仆詩而喜,無何魴死。有唐衢者,見仆詩而泣,未幾而衢死。其餘即足下。足下又十年來困躓若此。嗚呼!豈六義四始之風,天將破壞,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聞於上耶?不然,何有志於詩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關東一男子耳,除讀書屬文外,其他懵然無知,乃至書畫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歡者,一無通曉,即其愚拙可知矣!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策蹇步於利足之途,張空拳於戰文之場。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落眾耳,跡升清貫,出交賢俊,入侍冕旒。始得名於文章,終得罪於文章,亦其宜也。

  日者聞親友間說,禮、吏部舉選人,多以仆私試賦判為準的。其餘詩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來長安,又聞有軍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誇曰:「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豈同他哉?」由是增價。又足下書云:到通州日,見江館柱間有題仆詩者。何人哉?又昨過漢南日,適遇主人集眾娛樂,他賓諸妓見仆來,指而相顧曰:此是《秦中吟》、《長恨歌》主耳。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仆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有詠仆詩者。此誠雕篆之戲,不足為多,然今時俗所重,正在此耳。雖前賢如淵、雲者,前輩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於其間。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仆是何者,竊時之名已多。既竊時名,又欲竊時之富貴,使己為造物者,肯兼與之乎?今之屯窮,理固然也。況詩人多蹇,如陳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遺,而屯剝至死。孟浩然輩不及一命,窮悴終身。近日孟郊六十,終試協律;張籍五十,未離一太祝。彼何人哉!況仆之才又不迨彼。今雖謫佐遠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萬,寒有衣,飢有食,給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謂不負白氏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數月來,檢討囊帙中,得新舊詩,各以類分,分為卷目。自拾遺來,凡所遇所感,關於美刺興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謂之"諷諭詩"。又或退公獨處,或移動病閒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謂之」閒適詩「。又有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嘆詠者一百首,謂之」感傷詩「。又有五言、七言、長句、絕句,自一百韻至兩百韻者四百餘首,謂之」雜律詩「。凡為十五卷,約八百首。異時相見,當盡致於執事。

  微之,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仆雖不肖,常師此語。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時之來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進退出處,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故覽仆詩者,知仆之道焉。其餘雜律詩,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親朋合散之際,取其釋恨佐歡,今銓次之間,未能刪去。他時有為我編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遠征古舊,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人始貴之。今仆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時之所重,仆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閒適者,思澹而辭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今所愛者,並世而生,獨足下耳。然百千年後,安知復無如足下者出,而知愛我詩哉?故自八九年來,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知吾罪吾,率以詩也。

  如今年春遊城南時,與足下馬上相戲,因各誦新艷小律,不雜他篇,自皇子陂歸昭國里,迭吟遞唱,不絕聲者二十里余。攀、李在傍,無所措口。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何則?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當美景,或花時宴罷,或月夜酒酣,一詠一吟,不覺老之將至。雖驂鸞鶴、游蓬瀛者之適,無以加於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與足下外形骸、脫蹤跡、傲軒鼎、輕人寰者,又以此也。

  當此之時,足下興有餘力,且欲與仆悉索還往中詩,取其尤長者,如張十八古樂府,李二十新歌行,盧、楊二秘書律詩,竇七、元八絕句,博搜精掇,編而次之,號為《元白往還集》。眾君子得擬議於此者,莫不踴躍欣喜,以為盛事。嗟乎!言未終而足下左轉,不數月而仆又繼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為之太息矣!

  仆常語足下,凡人為文,私於自是,不忍於割截,或失於繁多。其間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鑒無姑息者,討論而削奪之,然後繁簡當否,得其中矣。況仆與足下,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況他人乎?今且各纂詩筆,粗為卷第,待與足下相見日,各出所有,終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見是何地,溘然而至,則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潯陽臘月,江風苦寒,歲暮鮮歡,夜長少睡。引筆鋪紙,悄然燈前,有念則書,言無銓次。勿以繁雜為倦,且以代一夕之話言也。

  居易自敘如此,文士以為信然。

复制

《四和》

張籍 〔唐代〕

手援鍪弧先奮呼,盛氣直傳入國都。

屈盤硬語押險韻,有似兵家使詐愚。

專場自矜觜距黠,覆軍詎意肝腦塗。

堂堂老將號令肅,中營外柵如聯珠。

曾呼項羽作豎子,亦斥李陵為降奴。

彼望麾幢已披靡,此遺巾幗聊揶揄。

深藏區脫避石矢,密設鹿角埋椿株。

始猶哆口學張籍,俄乃庵面如唐衢。

毋庸奏凱論功級,且可按甲休師徒。

獻俘奚異獲長狄,諱敗謹勿書朱儒。

君家人物盛殿午,或披鶴氅擊唾壺。

坐觀士稚無鎧仗,冷笑群謝皆袴襦。

安知出奇電雹速,靡待掩耳並瞬矑。

再衰三韻乃引去,裹創飲血自救扶。

鐵鎗漫留姓名在,玉麈有益成敗無。

憑軾姑與君王戲,棄甲宜按軍法誅。

嘗聞匹夫不可狃,蜂蠆有毒況國乎。

嗟余久矣精銳鑠,驅使不禁詩酒虐。

蟬嘶今懶事章句,鯨吸舊寧論升較。

磨石胡庭要勒銘,策勛轅門因舍爵。

備嚴豈慮偏師攻,理到何妨異議駮。

周公尚存祓禊禮,子貢詎知觀蠟樂。

祈年卜稼信當務,崇飲飾游不宜數。

弟子服矣鳴吻悲,似聽於菟嘯風壑。

寒墐戶牖不敢窺,顧惜床廬愁見剝。

志士之願在時清,窮人所憂惟歲惡。

复制

《宴興化池亭送白二十二東歸聯句》

張籍 〔唐代〕

東洛言歸去,西園告別來。白頭青眼客,池上手中杯。 ——裴度

離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輪今欲動,賓閣為誰開。 ——劉禹錫

坐弄琉璃水,行登綠縟堆。花低妝照影,萍散酒吹醅。 ——白居易

岸蔭新抽竹,亭香欲變梅。隨游多笑傲,遇勝且裴回。 ——張籍

澄澈連天境,潺湲出地雷。林塘難共賞,鞍馬莫相催。 ——裴度

信及魚還樂,機忘鳥不猜。晚晴槐起露,新雨石添苔。 ——劉禹錫

擬作雲泥別,尤思頃刻陪。歌停珠貫斷,飲罷玉峰頹。 ——白居易

雖有逍遙志,其如磊落才。會當重入用,此去肯悠哉。 ——張籍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