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吳公 / 贈別吳忱宣德
拼

《贈別吳忱宣德》

吳公 〔唐代〕

吳公河南守,薦士得賈生。偉茲天下士,何止千人英。

吳公失名字,功業曖不明。要非萬頃波,莫著橫海鯨。

當時好賢意,豈愧勃與嬰。蔽賢如面牆,自使兩目盲。

好賢如力穡,穰穰嘉穀成。至今餘慶在,望著河南城。

如君豈其裔,樂善莫與京。高門二千石,世德故可評。

平生周旋士,往往凌青冥。作吏今十年,讀書不求名。

向來光山政,何異古所稱。嗟哉士營己,寧使我負人。

聊須借汝頭,一用朱吾輪。今君乃能爾,所棄如毛塵。

故知古賢世,尚見風俗淳。猗予一畸士,落落良可憎。

折腰務求合,俗眼竟不青。憧憧九衢內,邂逅蓋一傾。

何從乃知我,頓有交歡情。相隨若形影,出語見肺膺。

長安速化地,頑鈍終無營。中宵起歸思,襆被東南征。

投林無擇巢,促步無安行。寧嫌蕞爾邑,要是眾不爭。

紛紛同舍客,聚散兩不停。毛子去山色,哦詩對崢嶸。

想見簿領間,烱如九秋鷹。深州戢修翮,題輿重廬陵。

胸中若懸鑒,圭角不自呈。石老故游倦,飄蕭數星星。

崇山古惡地,無乃煩笞榜。程翁頗專嘿,兩版晝夜扃。

時時系烏帽,匹馬挾二黥。安知剎那間,一臥不復興。

其餘復誰在,誰與交忘形。去駕雖結轍,來檣競揚舲。

懷君尚留寓,京塵染裾纓。其誰念久要,佐子飛且鳴。

況君緇衣後,世故飽所更。會當力推挽,橫絕非階升。

卻顧五湖上,有人方耦耕。

复制

贈別吳忱宣德 - 賞析

吳公

作者:吳公

吳公,名及生平世次不詳。唐末棄官隱居吳塘山。昭宗乾寧三年(896)秋,作詩1首。事跡及詩皆見《全唐詩》。

吳公其它诗文

《絕句》

吳公 〔唐代〕

去國投茲土,編茅隱舊蹤。年年秋水上,獨對數株松。

复制

《郡齋書懷寄江南白尹,兼簡分司崔賓客》

吳公 〔唐代〕

謾讀圖書三十車,年年為郡老天涯。一生不得文章力,

百口空為飽暖家。綺季衣冠稱鬢面,吳公政事副詞華。

還思謝病吟歸去,同醉城東桃李花。

复制

《出都寄二蘇》

吳公 〔唐代〕

近年好語開蹙額,廊廟主人還稷契。

諸葛亮公彙進民所懷,

械必提之右乃挈。善隨類舉皆可觀,

野無遺賢靜岩穴。石樑有客少讀書,

神接前人望風烈。志與時違可奈何,

居賤好高謀已拙。此身悠悠日江海,

弔影行吟事酸噎。揣摩胸臆作西遊,

不成興起慚豪傑。賈生慟器初亦疑,

十年自覺流清血。三書不用即山林,

將前復卻何從決。無因名姓累吳公,

咫尺天光阻羅列。志士惜日誠可憐,

每恨平津當老節。子云年少行所為,

今出秦關獨疲苶。郭門囓臂良感人,

仲卿蓄縮翻傷別。叩關自鬻雖矜張,

掃門願見猶摧折。炙手門前車馬多,

排肩屢進不得徹。近來索米卻求田,

結綬彈冠非所觖。更令胸臆從誰開,

一刺懷歸定漫滅。檻虎飢饞尾漫搖,

水盡海鯨當蟻垤。誰能忍恥寄我顏,

妻笑嫂欺安用舌。北山記憶破臘來。

遠水扁舟兩愁絕。雲重山寒暝不開。

孤帆夜落嚴陵雪。雷山老桐凍弦斷,

不作南風相煖熱。一劍星昏共形影,

每恐龍寒呵古鐵。孟嘗無炭暖置身,

杜雖有指不得結。可憐危肩聳及耳,

浩歌能復彌清冽。吳山忽見梅花謝,

天助陽春生筆下。近檐呵欠面發紅,

故絮賣錢不須借。賣錢買船更欲西,

牆頭立燕新泥。新開湖南接淮水,

楚山翠入天低迷。細風平日兩媚好,

嫩黃梢轉隋場堤。河名已清色未改,

減盡狂湍濁猶在。東風正和水面穗,

恃賴夷猶百無殆。鬱鬱蔥蔥見帝台,

祥煙瑞霧真佳哉。玄都道士種桃手,

露浥風吹今總開。山翠柔紅亦得色,

斗妍意不相低徊。游蜂上下逐蝴蝶,

蜜脾未飽爭喧豗。幽谷黃鸝出晴昊,

喬木豈遷枝葉老。避寒休處過雪霜,

依舊飛來語音好。少年走馬紅塵道,

繡勒錦緣金絡腦。窈窕花隨玉碗飛,

瞑旋風吹玉山倒。可憐窮巷無芳菲,

良辰不得開懷抱。閉門曝背借余暄,

猶得爬搔驅虱蚤。逡巡迷目風沙顛,

已報新花去如掃。乘離執衡又一時,

萬物從新炎帝造。柳線漸長成畏日,

苦菜秀時蝗蚓出。煙綃霧縠自直錢,

故葛綻聯遮肘膝。凌人頒冰下霄漢,

誰信朱門自無汗。蔗漿酷粉瑪瑙盤,

牙床角簟光凌亂。石樑孤客賃屋子居,

坐恐炊中忽糜爛。蚊虻噆膚俛聽爾,

何苦群鳴恣喧玩。生嫌蒿艾昏淚眥,

寧強摑搭酸吟腕。牆陰壁隙又出蠍,

潛致小毒猶錐鑽。巫師禍痛已復遭,

術非驅除真亦漫。聽雞起坐難飽眠,

庶寬煩促須清旦。進不知名仍退卻,

既來亦好歸不惡。羲和鞭御向西行,

出門感此梧桐落。淡月孤煙侵曉昏,

小雨淒風動冥寞。且欣編簡堪卷舒,

那知羞澀憂垂橐。鐘鼓聲沉北斗高,

白日漸遠華南葵藿。楚歌忽斷隔黃蘆,

已見金山高磊落。須臾崩車天上行,

長幡亂舞喧檐鐸。蒼穹白浪兩低昂,

黑蛟黃虬森噴薄。開帆插櫓六鰲驚,

男兒信匐方自若。吳音嘲哳來船近,

共憐遠客逃溝壑。鳥倦知還羽翮垂,

修竹茂林欣有長。故山茅屋良幽深,

清泉瀏瀏石鑿鑿。蕨薇雖老芋栗甜,

拾穗行歌亦云樂。買竿釣魚誰更哀,

貰酒滌器人應謔。士通五經取青紫,

請謝夏侯烏有此。捷徑須知自有塗,

枉誦陳編腐牙齒。潼關坐息感二鳥,

耿耿此心聊復爾。敢嗟與史共槽櫪,

但苦酸鹹異便美。擬希鋸利效細黠,

天與鈍頑難力砥。五斗充飢未有時,

卻藏手板投耘耔。曩聞下惠恬小官,

頗怪少游甘掾史。曼倩俄驚備大臣,

李渤諫官呼不起。古人云就良不同,

剛成亦足稱男子。嗚呼產時正阨窮,

悵望臨食空投匕。豐山蒲牢鏗有聲,

霜氣感發非擊棰。昌黎誘勵方循循,

廣文薰炙皆名士。宋之善鳴挺有公,

願助下風唇口哆。當時一到匠石前,

至今人或疑杞梓。大廈未完公勿忘,

可惜空山終朽死。燒桐願獻太古音,

處囊請試從今始。

复制

《春從天上來 壽制附府大司馬吳公》

吳公 〔唐代〕

幾載炎方。總兩粵諸侯,師保堂堂。袞衣開府,彤矢安疆,五井星宿光芒。

笑漢時大長,逾百歲、魋結稱王。我君公,但南方虎拜,東海鷹揚。

長隨麗空雙曜,作守日黃人,出入扶桑。沐浴精華,卿雲葩爛。

更多倬彼文章。寫五臣謨訓,和騷雅,傳與旂常。養群賢,看天沖輿衛,雷雨同行。

复制

《安節吳公之還朝也情不能已再為詩十章 其十》

吳公 〔唐代〕

少年不省事,憶昔徒奔波。金屑還翳目,知音豈在多。

休心復休心,爾我勿虛過。

复制

《秋日過故尚書吳公池館二首 其二》

吳公 〔唐代〕

不見尚書履,階陰空綠苔。菊荒三徑在,棗熟眾禽來。

跡為憐幽駐,圖因好事開。秋風懸劍處,落日幾重回。

复制

《河梁話舊十絕句送左轄吳公之山西 其八》

吳公 〔唐代〕

高軒惠然來,光照寒士寓。笑揖大將軍,爭誇汲長孺。

复制

《寄洛陽李五秀才》

吳公 〔唐代〕

未得吳公薦,空憐賈誼才。

年年三月里,相憶看花來。

复制

《知吳公仲庶游海雲寺》

吳公 〔唐代〕

海雲春賞冠西州,醉帽花枝半壓頭。笳鼓不徒同俗樂,篇章還許綴詩流。

祇應勝事多前日,長恐無人繼後游。台鼎行聞虛席召,此歡須少為民留。

复制

《自敘六十韻》

吳公 〔唐代〕

蒼蒼大峨山,高標緻青天。

西江走其下,東井躔其顛。

積此二儀氣,鍾為萬古賢。

粵從揚馬來,作者接項肩。

我家高陽氏,遂古已嬋嫣。

爰及開府公,世德乃昭宣。

挺生六男子,如鰲海上連。

逢時供世用,報國或軀捐。

二季遇明主,皇極佐後先。

英芬播家國,餘輝照山川。

咨予食舊德,一線千鈞懸。

結髮日礱砥,植節圖貞堅。

龍飛四十春,先皇始招延。

絳侯正驕主,答策聊相鐫。

無心得天下,人力何有焉。

有司矜其愚,置之龜列前。

先人既死城,□遭禍逾挺。

挈身歸君父,叨沐登史筵。

是時嘉熙末,大臣私自便。

抗疏警其偷,側目尤讒言。

未幾孽嵩來,當國恣且專。

白髮竝相議,一斥逾三年。

祁公俄入相,招我赤城邊。

公尋薨於位,游老司陶甄。

蓄縮多畏忌,百壬鬧煎煎。

汲黯又妄發,群厖益呀喧。

臥空百餘日,遂棹嚴灘船。

偶乘浙東傳,入手埋輪權。

南床有婦翁,出柙流饞涎。

劾章格不下,使者反歸田。

流落經七載,那復凌翔鵷。

淳佑更化瑟,弓旌羅八纏。

例叨赤車使,收召湘江壖。

南宮甫逾月,遂玷蓬萊仙。

仍侍玉皇案,兼操金匱篇。

主恩海岳比,每欲輸塵涓。

謝吳對持鉉,國勢如舟偏。

薰蕕共一器,兩黨操戈鋋。

予與趙徐輩,放逐紛聯翩。

吳公亦去相,國事堪潸然。

荏苒兵難作,擾攘紛戈鋋。

吳公再秉鈞,首議賈生篇。

諸梁尚當路,公願竟以愆。

亡何事大異,萊國冤南遷。

國忠亂天經,黨禍何連延。

傷哉淳佑士,蕭艾化蘭荃。

腰金空照地,噤如秋後蟬。

嗟我亦何我,趙璧乃獨全。

掛舌坐林間,嫠憂耿無眠。

一旦彗星出,應詔言數千。

歷數蔡京罪,請收賈充權。

書遏不得上,龍髯已飛天。

尚有聞戒集,祠之未敢傳。

其間朝陽吟,好事達湖弦。

幾欲齒奸鈇,終膚隕深淵。

偃蹇逾十僨,冰山尚頑堅。

不學李拾遺,盡付酒家錢。

不學杜拾遺,窮愁詩自傳。

聖涯浩無際,前路渺以綿。

且復系寸景,終予犀革編。

复制

《史院席上奉和首相吳公元韻》

吳公 〔唐代〕

御府頒醇釀,君恩錫餕餘。賜筵遵故事,紬史重新書。

燕飲難偕此,風流不偉歟。素餐非所職,愧附相君車。

复制

《五人墓碑記》

吳公 〔唐代〕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於溷藩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頭而函之,卒與屍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鈎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贈諡褒美,顯榮於身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