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朱慶餘 /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拼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 〔唐代〕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复制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賞析

以夫妻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乃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從《楚辭》就開始出現並在其後得到發展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此詩也是用這種手法寫的。

「近試上張水部」這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的作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臨到要考試了,朱慶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

古代風俗,頭一天晚上結婚,第二天清早新婦才拜見公婆。此詩描寫的重點,乃是她去拜見之前的心理狀態。首句寫成婚。洞房,這裡指新房。停,安置。停紅燭,即讓紅燭點着,通夜不滅。次句寫拜見。由於拜見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照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裡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後半便接寫她基於這種心情而產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後,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於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好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於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為極其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僅僅作為「閨意」,這首詩已經是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於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係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擬來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來,讀者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鵰的技巧感到驚嘆。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讚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首句寫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這時,她剛剛打扮好,出現在鏡湖的湖心,邊采菱邊唱着歌。次句寫她的心情。她當然知道自己長得美艷,光彩照人。但因為愛好的心情過分了,卻又沉吟起來。(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為暗自忖度、思謀。)朱慶餘是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鏡湖則是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將他比為越女,而且出現於鏡心。這兩句是回答朱詩中的後兩句,「新妝」與「畫眉」相對,「更沉吟」與「入時無」相對。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如此精心設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後半進一步肯定她的才藝出眾,說:雖然有許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齊地(今山東省)出產的貴重絲綢製成的衣服,可是那並不值得人們的看重,反之,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一步打消朱慶餘「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謂珠聯璧合,千年來傳為詩壇佳話。

朱慶餘

作者: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為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朱慶餘其它诗文

《贈江夏盧使君》

朱慶餘 〔唐代〕

詩人中最屈,無與使君儔。

白髮雖求退,明時合見收。

登山猶自健,縱酒可多愁。

好是能騎馬,相逢見鄂州。

复制

《舜井》

朱慶餘 〔唐代〕

碧甃磷磷不記年,青蘿鎖在小山顛。

向來下視千山水,疑是蒼梧萬里天。

复制

《酬李躔侍御》

朱慶餘 〔唐代〕

此去非關興,君行不當游。

無因兩處馬,共飲一溪流。

复制

《春日旅次》

朱慶餘 〔唐代〕

林中鶯又囀,為客恨因循。

故里遙千里,青春過數春。

弟兄來漸少,歲月去何頻。

早晚榮歸計,中堂會所親。

复制

《送惠雅上人西遊》

朱慶餘 〔唐代〕

五湖僧獨往,此去與誰期。

興遠常憐鶴,禪餘肯廢詩。

望雲回寺晚,為講到城遲。

還想安居日,應當後夏時。

复制

《上翰林李舍人》

朱慶餘 〔唐代〕

記得早年曾拜識,便憐孤進賞文章。

免令汩沒慚時輩,與作聲名徹舉場。

一自鳳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餘光。

雲泥雖隔思長在,縱使無成也不忘。

复制

《與石晝秀才過普照寺》

朱慶餘 〔唐代〕

問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

潭黑龍應在,巢空鶴未還。

經年為客倦,半日與僧閒。

更共嘗新茗,聞鍾笑語間。

复制

《尋古觀》

朱慶餘 〔唐代〕

仙觀曾過知不遠,花藏石室杳難尋。

泉邊白鹿聞人語,看過天壇漸入深。

复制

《中秋月》

朱慶餘 〔唐代〕

自古分功定,唯應缺又盈。

一宵當皎潔,四海盡澄清。

靜覺風微起,寒過雪乍傾。

孤高稀此遇,吟賞倍牽情。

复制

《望九疑》

朱慶餘 〔唐代〕

浮生猶役役,未得便尋真。白日如無路,青山豈有人。

煙收遙岫小,雨過晚川新。倚杖何凝望,中宵夢往頻。

复制

《送僧》

朱慶餘 〔唐代〕

客行皆有為,師去是閒遊。野望攜金策,禪棲寄石樓。

山深松翠冷,潭靜菊花秋。幾處題青壁,袈裟濺瀑流。

复制

《題朱慶餘所居》

朱慶餘 〔唐代〕

天寒吟竟曉,古屋瓦生松。寄信船一隻,隔鄉山萬重。

樹來沙岸鳥,窗度雪樓鍾。每憶江中嶼,更看城上峰。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