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魏晉 / 陶淵明 / 魏晉南北朝詩 / 讀山海經·其十
拼 译 译

《讀山海經·其十》

陶淵明 〔魏晉〕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讀山海經·其十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精衛含着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刑天揮舞着盾斧,剛毅的鬥志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余哀,化成了異物並無悔改。精衛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實現他們理想的好日子豈是能等待得到!

注釋精衛:古代神話中鳥名。據《山海經·北山經》及《述異記》卷上記載,古代炎帝之女精衛,因游東海淹死,靈魂化為鳥,經常銜木石去填東海。銜:用嘴含。微木:細木。 刑天:神話人物,因和天帝爭權,失敗後被砍去了頭,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兩乳為目,以肚臍當嘴,仍然揮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經·海外西經》) 猛志:勇猛的鬥志。同物:精衛既然淹死而化為鳥,就和其它的鳥相同,即使再死也不過從鳥化為另一種物,所以沒有什麼憂慮。 化去:刑天已被殺死,化為異物,但他對以往和天帝爭神之事並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過去的壯志雄心。 良辰:實現壯志的好日子。詎:豈。▲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讀山海經·其十 - 賞析

陶淵明一生酷愛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詩重要的主題,這首詩讚嘆神話形象精衛、刑天,即是此精神的體現。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起筆二句,概括了精衛的神話故事,極為簡練、傳神。《山海經·北山經》云:「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精衛為復溺死之仇,竟口銜微木,要填平東海。精衛之形,不過為一小鳥,精衛之志則大矣。「精衛銜微木」之「銜」字、「微」字,可以細心體會。「銜」字為《山海經》原文所有,「微」字則出諸詩人之想象,兩字皆傳神之筆,「微木」又與下句「滄海」對舉。精衛口中所銜的細微之木,與那莽蒼之東海,形成強烈對照。越凸出精衛復仇之艱難、不易,便越凸出其決心之大,直蓋過滄海。從下字用心之深,足見詩人所受感動之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話故事,亦極為簡練、傳神。《山海經·海外西經》云:「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也;戚,斧也。刑天為復斷首之仇,揮舞斧盾,誓與天帝血戰到底,尤可貴者,其勇猛凌厲之志,本是始終存在而不可磨滅的。「刑天舞干戚」之「舞」字,「猛志固常在」之「猛」字,皆傳神之筆。淵明《詠荊軻》「凌厲越萬里」之「凌厲」二字,正是「猛」字之極好詮釋。體會以上四句,「猛志固常在」,實一筆挽合精衛、刑天而言,是對精衛、刑天精神之高度概括。「猛志」一語,淵明頗愛用之,亦最能表現淵明個性之一面。《雜詩·憶我少壯時》「猛志逸四海」,是自述少壯之志。此詩作於晚年,「猛志固常在」,可以說是借托精衛、刑天,自道晚年懷抱。下面二句,乃申發此句之意蘊。「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同物」,言同為有生命之物,指精衛、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衛、刑天死而化為異物。「既無慮」實與「不復悔」對舉。此二句,上句言其生時,下句言其死後,精衛、刑天生前既無所懼,死後亦無所悔也。此二句,正是「猛志固常在」之充分發揮。淵明詩意綿密如此。「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結筆二句,嘆惋精衛、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復仇雪恨之時機,終未能等待得到。詩情之波瀾,至此由豪情萬丈轉為悲慨深沉,引人深長思之。猛志之常在,雖使人感佩;而時機之不遇,亦復使人悲惜。這其實是一種深刻的悲劇精神。

淵明此詩稱嘆精衛、刑天之事,取其雖死無悔、猛志常在之一段精神,而加以高揚,這並不是無所寄託的。《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一組聯章詩,第一首詠隱居耕讀之樂,第二首至第十二首詠《山海經》、《穆天子傳》所記神異事物,末首則詠齊桓公不聽管仲遺言,任用佞臣,貽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組詩當系作於劉裕篡晉之後。故詩中「常在」的「猛志」,當然可以包括淵明少壯時代之濟世懷抱,但首先應包括着對劉裕篡晉之痛憤,與復仇雪恨之悲願。淵明《詠荊軻》等寫復仇之事的詩皆可與此首並讀而參玩。

即使在《山海經》的神話世界裡,精衛、刑天復仇的願望,似亦未能如願以償。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卻並非是無價值的,這種精神,其實是中國先民勇敢堅韌的品格之體現。淵明在詩中高揚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種精神之不可磨滅;「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則將此精神悲劇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壯,這就使淵明此詩,獲得了深切的悲劇美特質。▲

韓山師範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01期

名作欣賞 , Masterpieces Review, 2007年02期

陶淵明

作者: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其它诗文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魏晉〕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鳥·其三》

陶淵明 〔魏晉〕

翼翼歸鳥,訓林徘徊。

豈思天路,欣及舊棲。

雖無昔侶,眾聲每諧。

日夕氣清,悠然其懷。

《雜詩十二首·其三》

陶淵明 〔魏晉〕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為叄春蕖,今作秋蓮房。

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環周,我去不再陽。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己酉歲九月九日》

陶淵明 〔魏晉〕

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陶淵明 〔魏晉〕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复制

《詠貧士 其一》

陶淵明 〔魏晉〕

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

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餘暉。

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

遲遲出林翮,未夕復來歸。

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飢?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复制

《高鴻送唐彥范司勛移蘇守》

陶淵明 〔魏晉〕

高鴻方冥飛,萬里不回首。況當移杪時,霜露濕星斗。

鼓翼無何鄉,永避網羅咎。君子重出處,此義安可負。

嶷嶷潭府公,清譽比瓊玖。節制臨八州,時命非不偶。

胡為請分務,念念在林藪。切嘗聽公言,三朝祿食久。

四十有五年,數為漕與守。慎事無纖瑕,收身養吾壽。

兒孫皆賞延,君恩誠已厚。朝廷新法度,利害喧眾口。

紛馳使者車,必行無可否。嗟予力已疲,何以為父母。

不待老有請,連章至八九。君相惜其才,符竹今仍剖。

蘇台古名邦,震澤當戶牖。拜恩臣豈邀,客賀但揮手。

便道將徑歸,辭疾上印綬。家園瞰西湖,雲月是鄰友。

翛然一榻外,長物復何有。隱几悟僧禪,頹形若陵阜。

不學陶朱公,反為利端誘。不學陶淵明,區區愛琴酒。

文王如搜賢,肯棄渭川叟。行己無固必,資深逢左右。

重來作霖雨,一洗蒼生垢。信哉孟軻氏,和任著伊柳。

獨善名易滅,兼濟垂不朽。噫嘻高鴻篇,在理或可取。

复制

《永城道中》

陶淵明 〔魏晉〕

聊挾儒生書,更打衲子包。

五斗亦何直,老夫今二毛。

道邊霜鬢翁,煮茗澆我勞。

大笑陶淵明,罷官緣折腰。

奴輩不解事,嘆息腹屢枵。

歸來買大甑,炊飯謝汝曹。

复制

《次韻林千之秋夜見懷》

陶淵明 〔魏晉〕

清夜炯不寐,虛窗入圓璧。鴻雁正南飛,庭柯已改色。

四運無停景,欻見節序隔。百物自穰穰,吾心自寂寂。

秋物本何悲,君悲當自適。楚玉非達士,淚苦為秋滴。

不如陶淵明,濁醪度晨夕。以茲俟君子,須要生理得。

一飲置君憂,再飲□君□。我感知己分,為子豁丹臆。

复制

《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其六》

陶淵明 〔魏晉〕

結匈蟲為蛇,蛇復號為魚。一物互反覆,彼此稱名殊。

何況微與箕,商紂不為愚。崇侯乃聖賢,天士嗟以吁。

复制

《題陶淵明歸莊圖》

陶淵明 〔魏晉〕

懶居彭澤憶柴桑,解組寧因俗吏忙。莊上豪吟招惠遠,窗前高枕臥羲皇。

五株翠柳春容媚,三徑黃花晚節香。一代風流更誰似,至今人說晉賢良。

复制

《太常卿楊邃庵示以止酒唱和詩一冊餘思嘗為酒困欲戒之而未能因詩有感次陶淵明韻二首 其二》

陶淵明 〔魏晉〕

相彼喧啾鳥,猶知擇所止。胡為萬物靈,生死醉夢裡。

無以小害大,乃善學孟子。況彼顛狂藥,能令人怒喜。

戒之不立盟,左袒何由起。古井汲不乾,亂絲急難理。

所以魯中叟,教人先治己。及時不自力,老大徒悲矣。

天道本惡盈,川流有涯涘。縱飲以敗德。顧不念宗祀。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