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魏晉 / 陶淵明 /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
拼 译 译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

陶淵明 〔魏晉〕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

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自古悲嘆行役苦,我今親歷方知之。天地山川多廣闊,難料風浪驟然起。滔滔巨浪震天響,大風猛吹不停止。遊宦日久念故土,為何滯留身在此!默想家中園林好,世俗官場當告辭。人生壯年能多久?放縱情懷不猶疑!

注釋行役:指因公務而在外跋涉。《詩經·魏風·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一何:多麼。曠:空闊。巽(xùn)坎:《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巽代表風,坎代表水。這裡借指風浪。難與期:難以預料。與:符合。崩浪:滔天巨浪。聒(guó)天響:響聲震天。聒:喧擾。長風:大風。游:遊宦,在外做官。所生:這裡指母親和故鄉。淹:滯留。茲:此,這裡,指規林。人間:這裡指世俗官場。良:實在。當年:正當年,指壯年。當:適逢。詎(jǜ):曾,才。潘岳《悼亡詩》:「爾祭詎幾時。」縱心:放縱情懷,不受約束。▲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及研究.北京:崑崙出版社,2008:100-103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 - 賞析

與第一首詩相比,第二首詩寫得更精煉一仕,全詩僅十二句,集中表達了陶淵明厭倦仕途、依戀田園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詩是真實動人的述懷詩。詩人對艱官不感興趣,下決心要辭別官場。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艱官有行役之勞,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淵明得出結論說:「自古嘆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仕什麼可嘆的苦,陶淵明以往並無切身體驗。可當他為桓玄當差,奔波於建康和江陵之間,不遠千理,其間的艱難險阻可以說是「備嘗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這裡,言未盡意,詩人的心裡是在說:行役當差的苦頭我嘗夠了,誰還想迷戀仕途。

陶淵明厭倦仕途的另一個原因是,仕途多風險,吉凶難料。在詩人看來,艱官是一種危險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別官場。為了表達這個意思,詩人並未直說,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達意。行役途中,面對山川荒野,詩人的心境是孤獨而悲涼的,發出了「山川一何曠」的感嘆。這不是對山川秀色的讚美,而是對山川曠野的畏懼。由於心情的關係,大自然在詩人的眼裡也是可怕的。詩人借山川之險來陪襯仕途之險,意在說明仕途可畏,潛藏着禍福風雲。何時為福,何時為禍,誰也不知,「巽坎難與期」。用「巽坎」來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順逆,是十分恰當的。「崩浪貼天響,長風無息時」。這是全詩的秀句,寫出了詩人在行役途中對山川風物的真實感受。詩人的用詞準確,而又很會誇張。他不說「巨浪」,而說「崩浪」。一個「崩」字,不僅有形象,而且有聲音,繪聲繪色。「聒」字準確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時的雜亂之聲。「崩」字形容聲大,「聒」字形容聲雜。詩人借自然景象來描繪官場內部的激烈鬥爭,像崩浪震天那樣可怕。

宦遊之人長年在恨,離鄉背井,這在感情上是一種痛苦。陶淵明也經歷着這種痛苦,行役途中他格恨思親。「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這是陶淵明的心聲,抒發了思親的感情,悔恨自己不應該誤入仕途,更不應該在仕途淹留。有了這悔恨之後,詩人便下定了決心,要罷官歸田。這裡,可以看見陶淵明的內心世界,他讚美園林,鄙棄官場。詩的結尾「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極情緒的表露。其實,詩人並未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時候才這樣寫的,是一種憤慨之言。詩人正當壯年,大志未展,繁雜的公務消磨着他的年華,而且受着官場的牽制約束,俯仰由人,他想擺脫官場的牽制,回到園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詩人盼望有「縱心」的時刻,這不是要放縱自己,而是要艱一個自由人。不貪富貴,縱心歸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這是陶淵明真實的思想。▲

侯爵良 彭華生.陶淵明名篇賞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9:3-8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 - 創作背影

此詩寫於東晉隆安四年(400年),作者陶淵明三十六歲。作者此時在荊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職。此前,陶淵明奉桓玄之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完成使命後,返途中路過江西,準備順道回家省親,然而被風阻在途中。這首詩就是寫在途中受阻時的情景。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及研究.北京:崑崙出版社,2008:100-103

陶淵明

作者: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其它诗文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十二》

陶淵明 〔魏晉〕

鴟鴸見城邑,其國有放士。

念彼懷王世,當時數來止。

青丘有奇鳥,自言獨見爾;本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與殷晉安別》

陶淵明 〔魏晉〕

殷先作晉安南府長史掾,因居潯陽,後作太尉參軍,移家東下。

作此以贈。

游好非少長,一遇盡殷勤。

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為親。

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游從,淹留忘宵晨。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

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為因。

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

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雜詩·其八》

陶淵明 〔魏晉〕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願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和陶淵明飲酒 其四》

陶淵明 〔魏晉〕

一鳥乘風起,逍遙天畔飛。一鳥墮泥塗,噭噭鳴聲悲。

升沉亦何常,時去兩無依。我昔道力淺,磬折久忘歸。

邇來解其會,百念坐自衰。惟尋醉鄉樂,一任壯心違。

复制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 其十八》

陶淵明 〔魏晉〕

十年一麥禾,此歲亦難得。寄語吾州人,不飲良大惑。

經時無死市,吏責亦可塞。先生門弟子,佐守同一國。

舉杯日相屬,有句安得默。

复制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六》

陶淵明 〔魏晉〕

王道無偏黨,此語聞諸經。

高賢如大海,亦以眾流成。

文饒嘆維州,刀鋸人所更。

相如後私怨,此語驚秦庭。

小人慮事疏,妄意鹽車鳴。

安得如江酒,洗我塵垢情。

复制

《次韻良器真意亭探韻》

陶淵明 〔魏晉〕

我愛陶淵明,脫穎深天機。叢菊繞荒徑,五柳搖幽扉。

生逢卯金興,典午勢已非。著書但甲子,歲晚頻歔欷。

仕宦聊復爾,樽酒真焉依。南畝猶種秫,西山同採薇。

浩歌歸去來,熹微恨晨暉。迷途往莫諫,今是庶可幾。

蓄琴但取意,不施弦與徽。觀其四八目,賢哲在所希。

出處固有意,夫豈輕行違。誰雲憚束帶,辭榮俄拂衣。

念彼同產人,撫視因遄歸。平生共志趣,但有一翟妃。

少陵罪責子,頗謂達道非。右丞鄙乞食,更以人我譏。

乃知第一流,尚此知音稀。妙詩發天奧,流轉同衡璣。

自謂處人境,喧無車馬騑。心與塵事遠,地偏堪遁肥。

東籬秋色晚,悠然望翠微。真意不可辨,佳氣隨鳥飛。

詩辭向千載,凜凜猶光輝。我生但睎驥,望之有等威。

行懷斜川游,坐想栗里磯。九原不可作,築亭傍崔嵬。

獨取詩句名,櫩宇殊飛翬。岩谷有杳靄,花卉無紛菲。

修篁寒逼人,坐如霜雪飛。諸公賞清致,野服馳韉鞿。

經丘復尋壑,不憚歷嶮崎。壺觴更命釂,藻翰各一揮。

高談破滯論,妙處端解圍。食冷或屢暖,哦詩寧忍飢。

褒假猥見及,責善非所祈。願以靖節語,佩之如弦韋。

复制

《和陶淵明歸田園居六詩 其一》

陶淵明 〔魏晉〕

一室類蜂房,為食來窮山。僅救飢火煎,跋履恐彫年。

平生丘壑念,回首魚脫淵。鄉居何許家,菰茭滿中田。

有兒可耕牧,枉滯章句間。昨日鵲啅餘,雁書忽墮前。

雲集南盪工,數灶騰青煙。書賣猶可市,前功戒頹顛。

官業詎宜老,倦客志在閒。置書命鴟夷,心事今泰然。

复制

《和陶淵明二十首 其十四》

陶淵明 〔魏晉〕

暇日坐北窗,好風竹間至。楚騷偶到眼,開卷已心醉。

愛君君子心,湛身抑其次。自靖各所安,苟難豈所貴。

非渠工語言,誰遣忘肉味。

复制

《和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二首 其一》

陶淵明 〔魏晉〕

九日但孤坐,悄然無世喧。菊花殊未開,始知氣候偏。

開軒寓遠目,相對惟青山。昏鴉已接翅,獨鶴何時還。

且盡杯中物,此外無足言。

复制

《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其六》

陶淵明 〔魏晉〕

客來相話言,言多非與是。問我誰適從,我不識譽毀。

幸客來相過,惟能默飲爾。隨意翻瓦盆,不解彈緣綺。

复制

《詠陶淵明》

陶淵明 〔魏晉〕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狙擊不肯就,捨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為晉臣。自以公相後,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