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魏晉 / 陶淵明 / 桃花源記
拼 译 译

《桃花源記》

陶淵明 〔魏晉〕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東晉太元(公元376-396)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記了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面隱隱約約透着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並自得其樂。

這裡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裡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裡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亂,率領妻兒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裡的人問漁人現如今是什麼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後,就向村裡的人告辭。村裡的人告訴他:「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之後,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竟然迷路了,後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着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不久後就病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注釋
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
武陵:郡名,現在湖南常德市一帶。
為業:把……作為職業,以……為生。為:作為。
緣:沿着,順着。
行:前行,走。
遠近:偏義複詞,僅指遠。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見。
夾岸:溪流兩岸。
雜:別的,其他的。
芳草鮮美:花草鮮嫩美麗。芳:花;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非常。
異之:即「以之為異」,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驚異,認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
復:繼續。
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詞類活用)
欲:想要。
窮: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走到······的盡頭。
林:代指桃花林。
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盡:消失(詞類活用)
便:於是,就。
得:發現。
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若:好像……似的。
舍:捨棄,丟棄,文中指離開。
初:起初,剛開始。
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副詞,僅。
復:又,再。
行:行走。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然:形容開闊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
平:平坦。
曠:開闊;寬闊。
屋舍:房屋。
儼(yǎn)然:(古今異義)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形容齊整;形容莊嚴。
之:這。
屬:類。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雞犬相聞:(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種作:指世代耕種勞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因為桃花源人從秦到晉一直與世隔絕)
黃髮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黃髮,古時認為老人頭髮由白轉黃是長壽的象徵,這指老人。垂髫,古時小孩不扎結頭髮,頭髮下垂,這裡指小孩子。(借代修辭)髫,小孩垂下的短髮。
並:都。
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
乃大驚:於是很驚訝。乃:於是就。大:很,非常。
從來:從……地方來。
具:詳細地。
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
要(yāo):通「邀」,邀請。(通假字)
咸:副詞,都,全。
問訊:打聽消息。
云:說。
先世:祖先。
率:率領。
妻子:(古今異義)古義:指妻子、兒女。「妻」「子」是兩個詞,不是現代漢語的「妻子」今義: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縣的人
絕境:(古今異義)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明顯出路的困境;進退維谷的境地。 絕:絕處。
復:再,又。
焉:兼詞,相當於「於之」,「於此」,從這裡。
遂:於是。
間隔:隔斷,隔絕。
今:現在。
乃(乃不知有漢的乃):竟,竟然。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於現在漢語的「無論」(古今異義)。
為:對、向。
具言:詳細地說。
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
嘆惋:感嘆,惋惜。
余:其餘,剩餘。
延至:邀請到。延,邀請。
至:到。
停:停留。
辭:辭別。
去:離開。
語:告訴。
不足:不值得。(古今異義)
為:介詞,向、對。
既:已經。
便扶向路:就順着舊的路(回去)。扶:沿着、順着。向:從前的、舊的。
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標記。志:動詞,做標記。(詞類活用)
及:到達。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詣(yì)太守:指拜見太守。詣,到。特指到尊長那裡去。
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
即:立即。
遣:派遣。
尋向所志: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尋,尋找。 向,先前。 志(名詞),標記。(所+動詞譯為名詞)
遂:終於。
復:再。
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隱士。
也:表判斷。
欣然:高興的樣子。
規: 計劃,打算。(詞類活用)
未:沒有。
果:實現。
未果:沒有實現。
尋:不久。
終:死亡。
問津:問路,這裡是探訪,訪求的意思。津:本義渡口。

參考資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 .九年義務教育標準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65-169 .

桃花源記 - 賞析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幹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從「男女」、「黃髮」、「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餘意不窮之趣。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桃花源記 - 創作背影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了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陶淵明

作者: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其它诗文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八》

陶淵明 〔魏晉〕

自古皆有沒,何人得靈長?不死復不老,萬歲如平常。

赤泉給我飲,員丘足我糧。

方與三辰游,壽考豈渠央!。

《擬輓歌辭三首》

陶淵明 〔魏晉〕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雜詩十二首·其四》

陶淵明 〔魏晉〕

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

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

孰若當世時,冰炭滿懷抱。

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

《贈羊長史·並序》

陶淵明 〔魏晉〕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聖賢留余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游心目?關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先邁,負疴不獲俱。

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

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九日閒居·並序》

陶淵明 〔魏晉〕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复制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陶淵明 〔魏晉〕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复制

《雜詩 其三》

陶淵明 〔魏晉〕

我行未雲遠,回顧慘風涼。

春燕應節起,高飛拂塵梁。

邊雁悲無所,代謝歸北鄉。

離昆鳴清池,涉暑經秋霜。

愁人難為辭,遙遙春夜長。

复制

《讀陶淵明傳》

陶淵明 〔魏晉〕

淵明任疏散,出處皆逍遙。悠然解縣組,不折五斗腰。

晴川風日佳,歸舟喜搖搖。及門對妻子,不覺衣囊枵。

居貧道則腴,念澹跡已超。時復會田家,興至不待邀。

種豆在南山,種苗在東皋。投閒偶成趣,心逸身匪勞。

孤懷托素琴,萬事付濁醪。樂天以乘化,內適何陶陶。

若人渺何許,世遠不可招。千載東籬花,寒香翳叢蒿。

采采不盈掬,佇立秋風高。

复制

《和陶淵明連雨獨飲》

陶淵明 〔魏晉〕

平生不解醉,來飲輒頹然。近賴好事人,置我嵇阮間。

一酌憂盡忘,數斟思已仙。似同曾點輩,舞此風雩天。

人道何所本,乃在羲皇先。如何末代下,莫挽淳風還。

淫雨動連月,此日復何年。履運有深懷,酒至已忘言。

复制

《次韻良器真意亭探韻》

陶淵明 〔魏晉〕

我愛陶淵明,脫穎深天機。叢菊繞荒徑,五柳搖幽扉。

生逢卯金興,典午勢已非。著書但甲子,歲晚頻歔欷。

仕宦聊復爾,樽酒真焉依。南畝猶種秫,西山同採薇。

浩歌歸去來,熹微恨晨暉。迷途往莫諫,今是庶可幾。

蓄琴但取意,不施弦與徽。觀其四八目,賢哲在所希。

出處固有意,夫豈輕行違。誰雲憚束帶,辭榮俄拂衣。

念彼同產人,撫視因遄歸。平生共志趣,但有一翟妃。

少陵罪責子,頗謂達道非。右丞鄙乞食,更以人我譏。

乃知第一流,尚此知音稀。妙詩發天奧,流轉同衡璣。

自謂處人境,喧無車馬騑。心與塵事遠,地偏堪遁肥。

東籬秋色晚,悠然望翠微。真意不可辨,佳氣隨鳥飛。

詩辭向千載,凜凜猶光輝。我生但睎驥,望之有等威。

行懷斜川游,坐想栗里磯。九原不可作,築亭傍崔嵬。

獨取詩句名,櫩宇殊飛翬。岩谷有杳靄,花卉無紛菲。

修篁寒逼人,坐如霜雪飛。諸公賞清致,野服馳韉鞿。

經丘復尋壑,不憚歷嶮崎。壺觴更命釂,藻翰各一揮。

高談破滯論,妙處端解圍。食冷或屢暖,哦詩寧忍飢。

褒假猥見及,責善非所祈。願以靖節語,佩之如弦韋。

复制

《和陶淵明歸田園六首 其一》

陶淵明 〔魏晉〕

我家梁溪傍,門對九龍山。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

陸子泉最甘,次之即龍淵。餘波作梁溪,可溉萬頃田。

公垂讀書堂,古屋尚數間。我欲隱山下,誅茅占其前。

疏泉鑿池沼,植竹來雲煙。縱目望震澤,策杖登山巔。

神遊八極表,心跡兩超然。更結蓮社侶,遠追竹林賢。

复制

《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其九》

陶淵明 〔魏晉〕

岪郁流波山,流波浮東海。黃帝得蒼夔,為鼓幾千載。

振橛威四方,煥然生風采。帝去鼓聲息,沉吟世移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