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魏晉 / 陶淵明 / 桃花源詩
拼 译 译

《桃花源詩》

陶淵明 〔魏晉〕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桃花源詩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秦王暴政亂綱紀,賢士紛紛遠躲避。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相喚共同致農耕,天黑還家自休息。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氣。春蠶結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雞犬互鳴吠。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新款式。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遊憩。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雖無年曆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智慧?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浮薄淳樸不同源,轉眼深藏無處覓。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蹟?我願踏乘輕雲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注釋嬴(yíng)氏:這裡指秦始皇嬴政。黃綺:漢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黃公、綺里季的合稱。此指商山四皓。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詞,無義。逝:離去,即逃至山中。往跡:人或車馬行進所留下的蹤跡。湮(yān):埋沒。相命:互相傳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從:相隨。所憩:休息的處所。菽(shū):豆類。稷(jì):穀類。藝:種植。靡(mǐ):沒有。曖(ài):遮蔽。俎(zǔ)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衣裳(cháng):古時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後亦泛指衣服。童孺(rú):兒童。班白:指鬚髮花白。班,通「斑」。詣(yì):玩耍。節和:節令和順。紀曆:紀年、紀月、紀日的曆書。成歲:成為一年。余樂:不盡之樂。於何:為什麼,幹什麼。五百:五百年。從秦始皇到晉太元中的五百多年。神界:神奇的界域。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風尚。薄:浮薄,指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旋:很快。幽蔽:深暗。遊方士:游於方外之士。塵囂:世間的紛擾、喧囂。躡(niè):踩。契(qì):契合,指志同道合的人。▲

龔 望.陶淵明集評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128-130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90-296

鄧小軍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510-513

桃花源詩 - 賞析

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主要是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桃花源詩》內容豐富,對於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詩分三段。開頭六句為第一段,敘述、說明桃花源中人的來歷,跟《桃花源記》中所記「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意思大體相同。但詩中具體列出黃(夏黃公)、綺(綺里季)避秦時亂到高山的實例,來暗示桃花源中人與這些古代賢者志趣一致,或者說,正是那些賢者帶他們到桃花源的。

中間十八句為第二段,介紹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寫桃花源里人參加勞動,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相命肆農耕」,是說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稅」,是說到了秋收時,勞動果實歸勞動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繳納賦稅,說明沒有封建剝削和壓迫。「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相照應,兩句意思大體一致。接着寫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禮儀,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樣。孩子們縱情地歌唱,老人們自由自在地遊樂。最後寫那裡的一切都是順應自然,怡然自得。隨着季節的自然變化調節生活和勞作,所以連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盡思慮、費心勞神了。

最後八句為第三段,詩人發表議論和感慨。「奇蹤隱五百」,是說從秦到晉,桃花源中人隱居了五百年(概數,實際是約六百年)。「一朝敞神界」是說桃花源被漁人發現,泄露了這個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復還幽蔽」,是說桃花源剛敞開又立即與外界隔絕,也就是《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遂迷,不復得路」。既然漁人離開桃花源時已「處處志之」,那麼怎麼會再也找不着呢?其實這個問題在《桃花源詩》里已經作了回答,那就是「淳薄既異源」,意思是說,世俗生活的淺薄與桃花源中民風的淳樸,是格格不入,絕然不同的。如果真在那麼一個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給劉子驥他們找到了,那麼,它就不能獨立存在。東晉末期,戰亂頻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詩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寫得那麼安寧、和諧,這正是對黑暗現實的一種否定。千餘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對桃花源的有無進行過探討。有人說,避亂逃難時,確實有許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窮鄉僻壤去過理想的生活。但顯然不能據此而把這個理想與桃花源等同起來,因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詩人理想化了的。「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遊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塵囂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這是詩人抒發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駕起輕風,騰飛而起,去追求那些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們(其中包括詩的開頭所說的古代賢者和桃花源中人)。

據蕭統《陶淵明傳》記載:「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無弦琴是彈奏不出聲音的,撥弄它是為了「寄其意」,描寫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雖然超塵脫俗,無法實現,卻也正是為了「寄其意」。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來看,《桃花源詩》在有些方面確比《桃花源記》寫得更為具體、詳細。《桃花源記》局限於寫漁人的所見所聞,漁人在桃花源逗留時間不長,見聞有限。而《桃花源詩》顯得更為靈活自由,也便於詩人直接抒寫自己的情懷,因此讀《桃花源記》不可不讀《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和《桃花源記》都是描寫同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但並不讓人覺得重複。《記》是散文,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有人物,有對話,描寫具體,富於小說色彩;《詩》的語言比較質樸,記述桃源社會的情形更加詳細。《記》是以漁人的經歷為線索,處處寫漁人所見,作者的心情、態度隱藏在文本之後,而《詩》則由詩人直接敘述桃源的歷史狀態,並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慨與願望,二者相互映照,充分地顯示桃花源的思想意義和審美意義。

有人認為《桃花源詩》讚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種消極、倒退的表現。這其實是沒有真正領會詩人寫作的本意。所謂「古法」,雖是一種寄託,表示嚮往古代社會的淳樸,而並非是要開歷史的倒車;所謂「於何勞智慧」實際是對世俗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表示憎惡與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淵明是一個「有志天下」「欲為為而不能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報負而無法實現,這才是他的思想本質。▲

鄧小軍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510-513

桃花源詩 - 創作背影

此詩作於陶淵明晚年,約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的作品。元熙三年(421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陶淵明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90-296

陶淵明

作者: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其它诗文

《飲酒·其一》

陶淵明 〔魏晉〕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八》

陶淵明 〔魏晉〕

自古皆有沒,何人得靈長?不死復不老,萬歲如平常。

赤泉給我飲,員丘足我糧。

方與三辰游,壽考豈渠央!。

《飲酒·十三》

陶淵明 〔魏晉〕

有客常同止,取捨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詠二疏》

陶淵明 〔魏晉〕

大象轉四時,功成者自去。

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游目漢廷中,二疏復此舉。

高嘯返舊居,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

離別情所悲,余榮何足顧!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厭厭閻里歡,所營非近務。

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誰雲其人亡,久而道彌著。

《九日閒居·並序》

陶淵明 〔魏晉〕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复制

《贈長沙公 其四》

陶淵明 〔魏晉〕

何以寫心,此貽話言。

進簣雖微,終焉為山。

敬哉離人,臨路悽然。

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复制

《雜詩 其四》

陶淵明 〔魏晉〕

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

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

孰若當世時,冰炭滿懷抱。

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

复制

《飲酒·其三》

陶淵明 〔魏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复制

《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

陶淵明 〔魏晉〕

百蟲笑秋律,清削月夜聞。曉棱視聽微,風剪葉已紛。

君子鑒大雅,老人非俊群。收拾古所棄,俯仰補空文。

孤韻恥春俗,餘響逸零雰。自然蹈終南,滌暑凌寒氛。

岩霰不知午,澗澌鎮含曛。曾是醒古醉,所以多隱淪。

江調樂之遠,溪謠生徒新。眾蘊有餘采,寒泉空哀呻。

南謝竟莫至,北宋當時珍。賾靈各自異,酌酒誰能均。

昔詠多寫諷,今詞詎無因。品松何高翠,宮殿沒荒榛。

苔趾識宏制,沙潈游崩津。忽吟陶淵明,此即羲皇人。

心放出天地,形拘在風塵。前賢素行階,夙嗜青山勤。

達士立明鏡,朗言為近臣。將期律萬有,傾倒甄無垠。

鸑鷟應蟋蟀,絲毫意皆申。況於三千章,哀叩不為神。

复制

《神山避暑晚行田間用陶淵明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為韻 其四》

陶淵明 〔魏晉〕

浮生苦無悰,道近人自遠。重外樂徇身,遺世幾赫咺。

老農初不知,遑遑歲年晚。清晨負耒出,日夕行歌返。

悠悠千載心,他人莫予忖。

复制

《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其十四》

陶淵明 〔魏晉〕

槐江已西上,平囿復南望。魂魂昆崙氣,熊熊下都光。

英招奮羽翰,四海周翱翔。倏忽至峚土,寧有道路長。

彌節清淫流,戲玩若水芳。銘跡紀功德,恨不及周王。

复制

《讀陶淵明詩述懷七首 其二》

陶淵明 〔魏晉〕

陶公臥柴桑,人謂隱者流。尚友予品之,乃是夔龍儔。

生也逢不辰,版築謝形求。紫鳳雖銜書,豈與燕雀游。

出處鏡宣尼,聖矩自昭由。潔身遠氛世,匪曰斗酒謀。

長抱無風雲,梁甫寫悲謳。雖雲死飢餓,孔樂亦已酬。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