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魏晉 / 陶淵明 / 贈羊長史·並序
拼 译 译

《贈羊長史·並序》

陶淵明 〔魏晉〕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聖賢留余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游心目?關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先邁,負疴不獲俱。

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

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贈羊長史·並序 - 賞析

這詩是陶集贈答詩中的名篇。詩中念古傷今,流露着作者對時局的觀感和政治態度,也體現了「君子贈人以言」的古訓,對友人進行諷示、忠告,大有別於一般傷離惜別、應酬敷衍之作。羊長史,名松齡,是和作者周旋日久的友人,當時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檀韶的長史。這次是奉使去關中,向新近北伐取勝的劉裕稱賀。秦川,今陝西一帶。

劉裕在消滅桓玄、盧循等異己勢力之後,執掌朝政,功高位尊,已懷有奪取司馬氏政權的野心。公元416年(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劉裕率師北伐,消滅了羌族建立的後秦國,收復了古都長安、洛陽。自永嘉之亂以來,南北分裂,晉師不出,已逾百年。這次北伐勝利,本是一件大好事。無奈劉裕出兵的動機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才得勝利,便匆匆南歸,去張羅篡位的事了。他一心只是「欲速成篡事,並非真有意於中原」。南北統一的希望,終成泡影。三年之後,他便代晉成了依然偏安江左的劉宋王朝的開國之君。

對劉的意圖,作者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對北伐勝利和羊長史入關稱賀,他都表現得十分冷漠,只在序里淡淡地說了一句「銜使秦川」而在詩中又委婉地諷示友人,不要趨附權勢,追求駟馬高官。這一切,都顯現出這位「隱逸詩人」對現實和政治還是相當敏感、有所干預的。 因為詩所涉及的是很敏感的時政問題,所以其表現也十分隱約、含蓄。全詩分四節。首節八句,悠徐地從「千載外」說起,說是自己生在三季(夏、商、周三代之末)之後,只有從古人書里,得知些黃帝、虞舜之世的事,不禁慨然長念——那時真風尚存,風俗淳樸平和。言下之意,三季之後,就只剩下欺詐虛偽,爭攘篡奪了。這自然是對劉裕的隱隱嘲諷。既提到「古人書」,就以它為紐帶,自然地轉入下文:也正是從書里,知道了賢聖余跡,多留存在中都(指洛陽、長安)一帶。點到「賢」字,目光便已遙注到下文的「綺(里季)與甪(里先生)」;而「聖」,則上應「黃虞」。自己是一直嚮往「賢聖」們所作所為的,所以始終盼望着去那裡游騁心目;只是限於關山阻隔(實際是南北分裂的代用語),沒能如願而已。這樣緩緩說來,既說出自己對「賢聖」的崇仰心情,也以賓帶主,漸漸引入羊長史的北去。思路文理,十分綿密。

次節四句,轉入贈詩。現在九域(九州,指天下)已經初步統一起來了,詩人下了決心,要整治船隻車輛,北上一行。聽說羊長史要先走一步,自己因身有疾病,難以聯袂同行,只有贈詩相送。作者早衰多病,五十以後即「漸就衰損」(《與子儼等疏》),「負疴」當然是實情;但「不獲俱」的真正原因,還應在於羊長史是奉使向劉裕稱賀,而自己卻是要「游心目」於賢聖遺蹟,目的既不同,當然也不必同行了。

「路若經商山」以下八句,是贈詩主旨所在。到關中去,說不定要經過商山,那正是漢代初年不趨附劉邦的綺、角等「四皓」(四個白首老人)的隱棲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藉此向友人囑咐,要他經過時稍稍在那裡徘徊瞻仰,並多多向四皓的英靈致意:他們的精神魂魄又怎樣了呢?相傳他們在辭卻劉邦迎聘時曾作《紫芝歌》:「漠漠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而畏人兮,不若貧賤之肆志。」(見《古今樂錄》)如今,紫芝有誰再采呢?深谷里也大概久乏人跡、蕪穢不堪了吧?——多少人已奔競權勢、趨附求榮去了。作者在這裡說「為我」,流露出自己是有心上追綺、角精魂的人,同時也示意友人要遠慕前賢,勿誤入奔競趨附者的行列。接着,他又化用《紫芝歌》後段的意思警醒友人:「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高車駟馬,常會遭罹禍患;貧賤相處,卻可互享心神上的歡娛。是諷示,也是忠告,朱光潛在《詩論》中曾舉到這首詩說:「最足見出他於朋友的厚道。」正指此處。

《紫芝》一歌,可看作這首贈詩的靈魂。篇首的「慨然念黃虞」,已化用了「唐虞世遠」之意;直到結尾,作者還鄭重寫出「清謠(指《縈芝歌》)結心曲」,深慨綺、甪長往,人既乖違,時代亦疏隔久遠,自己只有在累代之下,長懷遠慕,慨嘆無窮了。「言盡意不舒」,見出作者對時世慨嘆的多而且深,也示意友人要理解此心於言語文字之外。

此詩對劉裕不屑涉筆,意存否定,卻對不趨附權勢的綺、甪崇仰追慕,這些都顯示出他崇高的人格修養。在寫作上,雖從遠處落筆,卻緊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後才突出贈詩主旨,手法都很高妙。無怪方東樹《昭昧詹言》云:「《羊長史》篇文法可以冠卷。」

沈德潛論贈答詩,謂「必所贈之人何人,所往之地何地,一一按切,而復以己之情性流露於中,自然可詠可讀。」(《說詩晬語》)此詩應是此論的一個好例。▲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陶淵明

作者: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其它诗文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魏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

陶淵明 〔魏晉〕

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結髮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

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

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

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

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

在己何怨天,離憂淒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

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陶淵明 〔魏晉〕

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复制

《雜詩 其二》

陶淵明 〔魏晉〕

閒居執盪志,時駛不可稽。

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

歲月有常御,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

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餘木,倏忽日月虧。

复制

《和陶淵明擬古九首 其六》

陶淵明 〔魏晉〕

天運相尋繹,世道亦如茲。王孫泣路旁,寧似開元時。

所以古達人,是心無磷緇。弁髦視軒冕,草澤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與世亦久辭。介然守窮獨,富貴非所思。

豈不瘁且艱,道勝心靡欺。恨無史氏筆,為君振耀之。

誰是知音者,請試弦吾詩。

复制

《和陶淵明歸田園六首 其二》

陶淵明 〔魏晉〕

秋風動梁溪,何日理歸鞅。放逐正拘囚,寤寐勞夢想。

新詩聊慰今,舊事那追往。緬懷故山居,杞菊苗應長。

掛冠神武門,便欲學疏廣。躬耕南畝雲,實報無鹵莽。

复制

《放言十首 其五》

陶淵明 〔魏晉〕

微雲起膚寸,大蔭彌九州。至仁雖愛物,用舍如春秋。

晴空不成雨,遠岫行歸休。何疑陶淵明,一去如驚鷗。

复制

《十六夜示超然》

陶淵明 〔魏晉〕

山深久不晴,領略三伏暑。夜涼聞風泉,疑作空階雨。

但覺紙窗明,不知山月吐。階除偶獨立,滿庭浩風露。

室閒門未掩,時有飛螢度。餘生願俱子,萬壑千岩處。

艱難百憂中,長恐此心負。今宵復對榻,樂事遽如許。

地偏心亦遠,喜俗憂自去。風光如輞川,窈窕辛夷塢。

以短暴弟長,正坐功名誤。何如廬山陰,一水斷世路。

持遠兩鏡臨,於中可無睹。此詩若散緩,熟讀有奇趣。

便覺陶淵明,彷佛見眉宇。

复制

《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

陶淵明 〔魏晉〕

珥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而以三嬪上,竊得九歌來。

清吟動天穆,妙舞獨徘徊。遙望大荒內,須搖真可哀。

复制

《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其六》

陶淵明 〔魏晉〕

客來相話言,言多非與是。問我誰適從,我不識譽毀。

幸客來相過,惟能默飲爾。隨意翻瓦盆,不解彈緣綺。

复制

《陶淵明寫真圖》

陶淵明 〔魏晉〕

淵明歸去潯陽曲,杖藜蒲鞋巾一幅。陰陰老樹囀黃鶯,艷艷東籬粲霜菊。

世紛無盡過眼空,生事不豐隨意足。廟廊之姿老蓬蓽,環堵蕭條僅容膝。

大兒頑鈍懶詩書,小兒嬌痴愛梨栗。老妻日暮荷鋤歸,欣然一笑共蝸室。

哦詩未遣愁肝腎,醉里呼兒供紙筆。時時得句輒寫之,五言平淡用一律。

田家酒熟夜打門,頭上自有漉酒巾。老農時問桑麻長,提壺挈榼來相親。

一尊徑醉北窗臥,蕭然自謂羲皇人。此公聞道窮亦樂,容貌不枯似丹渥。

儒林紛紛隨溷濁,山林高義久寂寞。假令九原今可作,舉公藍輿也不惡。

复制

《詠陶淵明》

陶淵明 〔魏晉〕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狙擊不肯就,捨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為晉臣。自以公相後,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