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五代 / 蔣貽恭 / 詠蠶
拼 译 译

《詠蠶》

蔣貽恭 〔五代〕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詠蠶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辛勤勞苦獲得的蠶繭不滿筐,深夜裡煮蠶抽絲恨比絲更長。貴人們穿綾羅哪知道養蠶苦,他們只是貪戀衣上的繡鴛鴦。

注釋盈:滿。繅(sāo)絲:把蠶繭浸在熱水中抽出絲來。著:穿衣。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45-246

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詠蠶 - 賞析

這首詩第一句寫養蠶的辛勤勞苦。詩人在這裡沒有過筐地描寫養蠶的過程,只是是「辛勤」與「得繭不盈筐」互相對照,突出了蠶事的艱辛。人們心中充滿了怨恨,因此詩人在下句說這些養蠶人「燈下縹絲恨更長」。這句詩是繭絲來比喻蠶農的恨,既形象又貼切。勞動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絲織布,每一縷絲都是蠶農辛酸的記錄,但是他們享受不到自己勞動的果實。勞動果實被統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們心中充滿了怨恨,那每一聲織機的聲響都是勞動人民的嘆息,都是勞動人民的訴說。

第三句詩鋒一轉,寫穿綾羅綢緞的貴人。他們穿着華美的衣服,然而他們哪裡知道蠶農和織婦的辛酸,他們只知貪愛繡在綢緞上的鴛鴦圖案。這樣,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就更為明顯,更清楚地點明封建社會貧富的對立,寫出勞動人民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的憤恨和鄙視,詩的社會意義就更深刻,社會作是更廣泛了。

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前兩句同後兩句構成對比,使詩意更加鮮明,加強了詩的表現力,使詩的主題揭示得更加深刻。▲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45-246

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詠蠶 - 創作背影

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便國勢衰微,到了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唐王朝的統治已岌岌可危。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封建統治者反而加緊了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詩人在蜀時任過縣令,多接觸下層農民,目睹和耳聞農民的疾苦。此詩便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深刻的反映了這些社會現實。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45-246

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蔣貽恭

作者:蔣貽恭

蔣貽恭,五代後蜀詩人。一作詒恭,又作詔恭,江淮間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無媚世態,數遭流遣。後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訪遺材,起為大井縣令。貽恭能詩,詼諧俚俗,多寓譏諷。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權勢,侈敖無節,貽恭作詩諷之,高祖贊為「敢言之士也。」《詠安仁宰搗蒜、《詠蝦蟆》、《詠王給事》等,譏刺縉紳及輕薄之徒,為彼所惡,痛遭捶楚。《全唐詩》收錄其詩十首。 

蔣貽恭其它诗文

《題張道隱太山祠畫龍》

蔣貽恭 〔五代〕

世人空解競丹青,惟子通玄得墨靈。

應有鬼神看下筆,豈無風雨助成形。

威疑噴浪歸滄海,勢欲拏雲上杳冥。

靜閉綠堂深夜後,曉來簾幕似聞腥。

复制

《詠蠶》

蔣貽恭 〔五代〕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住名山日陳情上府主高太保》

蔣貽恭 〔五代〕

名山主簿實堪愁,難咬他家大骨頭。

米納功南錢納府,只看江面水東流。

复制

《詠金剛》

蔣貽恭 〔五代〕

揚眉斗目惡精神,捏合將來恰似真。

剛被時流借拳勢,不知身自是泥人。

复制

《詠王給事》

蔣貽恭 〔五代〕

厥父元非道郡奴,允光何事太侏儒。

可中與個皮褌著,擎得天王左腳無。

复制

《詠傴背子》

蔣貽恭 〔五代〕

出得門來背拄天,同行難可與差肩。

若教倚向閒窗下,恰似箜篌不著弦。

复制

《詠安仁宰搗蒜》

蔣貽恭 〔五代〕

安仁縣令好誅求,百姓脂膏滿面流。半破磁缸成醋酒,

死牛腸肚作饅頭。帳生歲取餐三頓,鄉老盤庚犯五甌。

半醉半醒齊出縣,共傷塗炭不勝愁。

复制

《五門街望有題》

蔣貽恭 〔五代〕

我皇開國十餘年,一輩超升炙手歡。

閒向五門樓下望,衙官騎馬使衙官。

复制

《謝郎中惠茶》

蔣貽恭 〔五代〕

三斤綠茗賜貽恭,一種頒沾事不同。

想料腸懷無答處,披毛戴角謝郎中。

复制

《詠蝦蟆》

蔣貽恭 〔五代〕

坐臥兼行總一般,向人努眼太無端。

欲知自己形骸小,試就蹄涔照影看。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