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佚名 / 小雅·鹿鳴之什 / 伐木
拼 译 译

《伐木》

佚名 〔先秦〕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於粲灑掃,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

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於阪,釃酒有衍。

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伐木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咚咚作響伐木聲,嚶嚶群鳥相和鳴。鳥兒出自深谷里,飛往高高大樹頂。小鳥為何要鳴叫?只是為了求知音。仔細端詳那小鳥,尚且求友欲相親。何況我們這些人,豈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靈請聆聽,賜我和樂與寧靜。伐木呼呼斧聲急,濾酒清純無雜質。既有肥美羊羔在,請來叔伯敘情誼。即使他們沒能來,不能說我缺誠意。打掃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盤桌上齊。既有肥美公羊肉,請來舅親聚一起。即使他們沒能來,不能說我有過失。伐木就在山坡邊,濾酒清清快斟滿。行行籩豆盛珍饈,兄弟敘談莫疏遠。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乾糧致埋怨。有酒濾清讓我飲,沒酒快買我興酣。鼕鼕鼓聲為我響,翩翩舞姿令我歡。等到我有閒暇時,一定再把酒喝完。

注釋丁(zhēng)丁:砍樹的聲音。嚶嚶:鳥叫的聲音。相:審視,端詳。矧(shěn):況且。伊:你。聽之:聽到此事。終……且……:既……又……。許(hǔ)許:砍伐樹木的聲音。釃酒:篩酒。釃(shī),過濾。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樣子。藇(xù),甘美,或釋為「溢貌」。羜(zhù):小羊羔。速:邀請。寧:寧可。適:恰巧。微:非。弗顧:不顧念。於(wū):嘆詞。粲:光明、鮮明的樣子。埽:同「掃」。陳:陳列。饋(kuì):食物。簋(guǐ):古時盛放食物用的圓形器皿。牡:雄畜,詩中指公羊。諸舅:異姓親友。咎:過錯。有衍:即「衍衍」,滿溢的樣子。籩(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兩種器皿。踐:陳列。民:人。乾餱(hóu):乾糧。愆(qiān):過錯,過失。湑(xǔ):濾酒。酤:買酒。坎坎:鼓聲。蹲蹲:舞姿。注釋編輯丁(zhēng)丁:砍樹的聲音。嚶嚶:鳥叫的聲音。相:審視,端詳。矧(shěn):況且。伊:你。聽之:聽到此事。終……且……:既……又……。許(hǔ)許:砍伐樹木的聲音。釃酒:篩酒。釃(shī),過濾。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樣子。藇(xù),甘美,或釋為「溢貌」。羜(zhù):小羊羔。速:邀請。寧:寧可。適:恰巧。微:非。弗顧:不顧念。於(wū):嘆詞。粲:光明、鮮明的樣子。埽:同「掃」。陳:陳列。饋(kuì):食物。簋(guǐ):古時盛放食物用的圓形器皿。牡:雄畜,詩中指公羊。諸舅:異姓親友。咎:過錯。有衍:即「衍衍」,滿溢的樣子。籩(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兩種器皿。踐:陳列。民:人。乾餱(hóu):乾糧。愆(qiān):過錯,過失。湑(xǔ):濾酒。酤:買酒。坎坎:鼓聲。蹲蹲:舞姿。迨(dài):等待。▲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28-329

伐木 - 賞析

歷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宴享詩。但詩的作者及創作年代前人沒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勞動,而是由伐木興起,說到友情可貴。無論親朋故舊還是新的相識,都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並且常來常往。

詩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筆墨寫宴飲。顯然是把宴飲當做建立和聯繫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選擇上,《伐木》的作者採用了一種先迂迴後正面的表達方式。詩一開頭,就以「丁丁」的伐木聲和「嚶嚶」的鳥鳴聲,令讀者仿佛置身於一個遠離塵世的仙境。在這裡,時間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為。只有這伐木之聲和悅耳的鳥鳴在空曠的幽谷里迴蕩。一個孤獨的伐木者,一個出谷遷喬去尋找知音的鳥兒,這兩個意象在這仙境一般的氛圍中被不斷地進行視覺和聽覺上的重疊和加強:聲音使人聯想到形象,形象又賦於聲音特殊的內涵。從而最終幻化出一個遠離現實政治的、藉以寄託內心苦悶的超然之境。這一境界是詩人內心的人生理想在潛意識中迂迴曲折的表露。同時也是厲王暴政下朝臣們心有餘悸、不敢談論政治而另尋寄託的普遍心態。現實畢竟是現實,隨着這一比興手法的完結,作為政治家的詩人終於強迫自己面對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鳥矣,猶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號召人們起來改變現實,敘親情,篤友誼,一切從頭開始。然後又申之以「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從人情天理處說起,避開政治而為政治,這就是詩人既體察人心,又深諳做詩勸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寫人的活動,也就是「求友生」之具體表現。開頭用語與首章部分重疊,顯得整飭又有變化,讀來流轉而且自然。這裡仍然由物興起,但只用「伐木許許」一句,其餘如對鳥鳴的描述一概略去。論者往往因為「伐木」句與後面的「釃酒」句聯繫緊密,就誤認為它也是「賦」(直陳其事)。其實「伐木」云云,乃相應之詞,不止形式上疊合延綿,內容也相仿佛,只是為避免刻板滯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變化的方式,有變化才有發展,內容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麗多姿。於是出現備辦筵席的熱鬧場面:酒是甘美的,菜餚中有肥嫩羊羔,還有許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掃得乾乾淨淨,可以看出主人的誠心誠意,因為宴請客人,不僅是出於禮儀,更是為了尋求友情。被邀請的客人都是長者,有同姓的(諸父),也有異姓的(諸舅)。詩人希望他們全都光臨。「寧適不來?微我顧弗!」「寧適不來?微我有咎!」這是他的擔心。由於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是真實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態度十分誠懇,對友情的追求堅定不移。

詩人還批評了不顧情誼、互相猜忌的不良現象:「既有肥羜」,「於粲灑埽,陳饋八簋」,邀請「諸父」、「諸舅」而「不來」,又於我「弗顧」。這樣的局面是不利於重振祖業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兩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續和發展,依然寫設宴請客,不過用筆極簡,旨在「示異」,以免拖沓。「籩豆有踐,兄弟無遠!」這次邀請是同輩,但酒菜之豐盛,禮節之周到不減於前。聯繫前面的有關描述,它明確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無論長幼和親疏(即詩中所謂「諸父」「諸舅」和「兄弟」)都應互相有愛。這種類似博愛的思想充斥整個詩篇,可以說是總的命意所在。但建議和發展友情的手段卻比較單調,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也未見合適,因為在酒席台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許飲食還是古人主要的交際方式,他們又多以誠待人,布設酒肉圈套,故而被詩人選作表達友情題旨的材料。另外還有反面教訓,就是「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往往由飲食細故引起,要創建和平局面,就得處理好飲食問題。

後半部分是尾聲,似乎由眾人合唱,表達了歡樂的情緒與和睦親善的願望。三方面的人(主人、來賓和受邀而未至者)團結一致,氣氛和諧,令人鼓舞。

作者還為失去的友情和親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飽經滄桑的筆調描繪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間以誠相待絕不「乾餱以愆」。親友之間相互理解(「有酒湑我,無酒酤我」)、信任,和睦快樂地相處。人和者政必通,最後,作者又是以一個超越於現實之上的境界結束全詩:在咚咚的鼓聲伴奏下,人們載歌載舞、暢敘衷情,一派昇平景象。這是作為政治家的詩人中興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藝術展示。

此詩是燕樂歌詞,因而它的博愛的題旨可廣泛傳播,有一定的影響。在藝術上它給人的突出印象有三個方面:一是靠頭的比興部分不僅構成比較鮮明的畫面,而且有生動的情節,它既是獨立的,又與主題部分聯繫緊密,這樣,主體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於讀者和聽眾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別用「諸父」「諸舅」和「兄弟」指代,覆蓋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對表達詩歌的題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見作者選用詞語的匠心;三是結尾表現的場面色彩濃麗,節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寫筵席,沒有穿插「點題」筆墨,卻成功地渲染出團結友善的醉人氣氛。詩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聞見景象,因而頗具藝術魅力。▲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28-329

宋建華.人類知識文化精華(第1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136-139

伐木 - 創作背影

周厲王不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勸諫,最終導致了國人暴動。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圖復興大業。而欲舉大事,必先順人心。《伐木》一詩,正是宣王初立之時王族輔政大臣為安定人心、消除隔閡,從而增進親友情誼而作。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28-329

佚名其它诗文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李白 〔唐代〕

【清平調詞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清平調詞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清平調詞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复制

《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

納蘭性德 〔清代〕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

贏得誤他生。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

莫道芳時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溫泉行》

韋應物 〔唐代〕

出身天寶今年幾,頑鈍如錘命如紙。

作官不了卻來歸,還是杜陵一男子。

北風慘慘投溫泉,忽憶先皇游幸年。

身騎廄馬引天仗,直入華清列御前。

玉林瑤雪滿寒山,上升玄閣游絳煙。

平明羽衛朝萬國,車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華池水,扈獵不蹂渭北田。

朝廷無事共歡燕,美人絲管從九天。

一朝鑄鼎降龍馭,小臣髯絕不得去。

今來蕭瑟萬井空,唯見蒼山起煙霧。

可憐蹭蹬失風波,仰天大叫無奈何。

弊裘羸馬凍欲死,賴遇主人杯酒多。

复制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 〔宋代〕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nǎ)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复制

《賦得河上逢落花》

釋今覞 〔明代〕

飛花吹不盡,蕩漾空江湄。

落處無人見,沿流獨去遲。

芳情縈弱草,香氣結寒澌。

正有尋春者,茫茫河上期。

复制

《壯遊篇贈莊君采捧郊詔入蜀》

王慎中 〔明代〕

南風其徐大火流,飛鴻鳴鳥聲相求。

勸君置節且莫嘆,聽我撫觴歌壯遊。

六轡如絲子所持,壯遊萬里自茲始。

聖皇穆穆開虞聰,昭代濟濟崇周禮。

天明地察隆祀典,睦族展親敦令豈。

玉牒千年奉至尊,金章八道馳行使。

黃封朝下明光宮,輶軒夕度瀘溝水。

益州鳥道接秦川,隴坂緣雲高插天。

辨方藩肇蠶叢域,經野星分井鬼躔。

駟馬橋連清渭曲,太白標絕峨眉顛。

洶淙岩石互盪潏,懸梯斷棧相鈎連。

丞相廟深老柏裂,子云亭古蒼苔芊。

此去先登泰華峰,巨靈屓贔與天通。

滄波夜瀉魚龍靜,薜荔秋封鳥鼠空。

百年關頭長濤浪,九折盤西多雨風。

始信猿聲墮客淚,遙憐巴唱引行艟。

皇皇帝命遐荒歡,朱門香裊輕煙寒。

捧詔日高紫氣繞,上殿風引鳴珂珊。

蜀王秉禮拜手讀,溪老喧呼扶杖看。

過秦論擬觀風著,劍閣銘應覽勝刊。

回舟好過灩澦堆,巫峽秋濤日夜來。

瀟湘竹密湖光動,濯錦帆張江色開。

作賦還投汨羅畔,題詩許上望鄉台。

蒼梧氣遠不可叫,白帝城孤空自哀。

君不見成都當時羨相如,諭蜀文高輝駟車。

子長曆覽浮湘水,歸來乃有石室居。

故知壯士之志在四方,睢睢盱盱,戶庭不出非丈夫。

方塘子,自矜意氣彌宇宙。

天路雲逵不足登,要使聲華滿人口。

秖今天子勤延佇,持歸報答何所有。

去住萍蹤豈足知,我歌壯遊君莫疑。

《堂堂詞二首·一作題美人》

李義府 〔唐代〕

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

懶整鴛鴦被,羞褰玳瑁床。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

复制

《新館》

王圭 〔宋代〕

偏箱嶺惡莫摧輪,遊子思親淚滿巾。萬里有塵遮白日,一行無樹識新春。

幽禽才囀已催客,狂石欲奔如避人。虜酒相邀絕峰飲,卻因高處望天津。

复制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宋濂 〔明代〕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

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雜劇·西遊記·第四本》

楊景賢 〔元代〕

玉宇澄空卷絳綃紫雲聲里奏咸韶認將北斗回金柄魔利天中走一遭第十三折妖豬幻惑唐僧,沿路小心,俺自保障你者。

【尾】去心緊似離弦箭,到前去如何動轉?魔女國孽冤深,火焰山禍難遣。

正名朱太公告官司裴海棠遇妖怪三藏托孫悟空二郎收豬八戒。

《觀獵會圖》

朱翌 〔宋代〕

一日射雉六十三,命中要是人所難。

一日射虎三十六,驍勇無前誰不伏。

沙平草軟雪泥乾,手拓弓弦腰兩鏃。

祥麟選馬捷若龍,翻身已墮雙飛鵠。

拜賀將軍箭有神,摩旗拍鼓轟相逐。

錦褾大袖掛虛堂,勇夫視之心發狂。

不如緩帶氈車上,舉酒割鮮殊不忙。

复制

《和傅岩叟梅花二首》

辛棄疾 〔宋代〕

靈均恨不與同時,欲把幽香贈一枝。

堪入離騷文字不,當年何事未相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