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佚名 / 祭公諫征犬戎
拼 译 译

《祭公諫征犬戎》

佚名 〔先秦〕

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觀兵。

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

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

允王保之。

』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棄稷弗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翟之間。

不敢怠業,時序其德,纂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篤,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

至於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商王帝辛,大惡於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於商牧。

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

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修德。

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

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

於是乎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

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又增修於德,無勤民於遠。

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

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夫犬戎樹惇,能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自是荒服者不至。

祭公諫征犬戎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周穆王將征伐犬戎,祭公謀父勸阻說:「不行。先王顯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兵力是儲存起來到一定時候動用的,一動用就使人畏懼;炫耀武力就會濫用,濫用就不能使人畏懼。所以周文公的《詩經·周頌·時邁》說:『將兵器好好收藏,將弓箭藏在皮囊;我們君王尋求美德,施予這華夏之邦。君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長。』先王對於百姓,努力端正他們的德行,使他們的性情更加寬厚;擴大他們的財源,改進他們的工具;指明利害的方向,用禮法整頓他們,使他們追求利益而避免禍害,懷念恩德而畏懼威力,所以能保證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壯大。從前我們先王世代做農官之長,服事虞、夏兩朝。到夏朝衰落的時候,廢除了農官,不再致力於農業,我們先王不窋,因而失去了官職,隱藏到戎狄中間。他仍然不敢怠慢祖業,時常稱道祖先的功德,繼續完成祖先留下的事業,研習祖先的訓令和典章;早晚謹慎勤懇,忠實地遵守,誠懇地奉行,世代繼承祖先的功德,不辱前人。到了武王,發揚前代光明的德行,再加上仁慈與溫和,事奉神靈,保養百姓,莫不歡欣喜悅。商王帝辛,大為百姓所憎惡,百姓不能忍受,欣然擁戴武王,在商朝國都郊外的牧野地方作戰。這不是先王致力於武力,而是為了盡力體恤百姓的痛苦,除掉他們的禍害。先王的制度:王畿以內五百里的地方稱甸服,王畿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稱侯服,侯服以外至衛服以內的地方稱賓服,賓服以外的蠻、夷地方稱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稱荒服。甸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祀祖父、父親的祭品,侯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賓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祀遠祖的祭品,要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方的諸侯則朝見天子。祭祖父、父親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遠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見天子一生一次。這是先王的遺訓。如有不逐日進貢的,天子就修省內心;有不按月進貢的,天子就修明法令;有不按季進貢的,天子就修明禮儀;有不進歲貢的,天子就修明尊卑名分;有不朝見的,天子就修明德行。這幾個方面依次做到而仍有不來的,天子就修明刑法。這時就有懲罰不逐日進貢的,討伐不按月進貢的,征討不按季進貢的,責備不進歲貢的,曉諭不來朝見的。這時也就有懲治的法律,有攻伐的軍隊,有征討的裝備,有嚴厲譴責的命令,有用文字曉喻的文告。發布命令,公布文告,而再有不來的,天子就在德行上增強修養,不讓百姓到遠方去受苦。所以近處的諸侯無不聽命,遠方的諸侯無不歸順。現在大畢、伯士一去世,新即位的犬戎國君就帶着貢品前來朝見,天子卻說:『我一定要以不享的罪名征討他』,並且向他炫耀武力,這樣做恐怕會廢棄先王的遺訓,而使朝見天子之禮瀕於破壞吧?我聽說那犬戎國君秉性敦厚,能遵循祖先的遺德,遵守終生朝見一次之禮,專一不二,他們會有防禦我們的準備的。」穆王不聽,去征戰犬戎,只得到四隻白狼、四隻白鹿帶回來了。從此以後,荒服地方的諸侯就不來朝見了。

注釋①穆王:周天子,名滿。康王之孫,昭王的兒子。犬戎:我國古代西方民族名,即昆戎。商朝和周朝時,在今陝西涇水渭水流域遊牧。②祭公謀父周穆王的大臣,封於祭,故叫祭公。謀父是他的字。祭(zhài),父(fǔ)。③戢(jí):聚集,收藏。時動:按照一定的季節行動。如春夏務家,冬於講武。④震:懼怕。⑤周文公:即周公,「文」是他的諡號。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名旦,也稱叔旦。⑥載:語助詞,無義。干戈:兵器名。⑦櫜(gao):古時收藏弓箭的袋子。這裡用作動詞,把弓箭收藏起來。⑧懿德:美德。⑨時:是,這。夏:中國。⑩允:信,相信。王:指周武王。⑾茂:通「懋」,勉勵。德,道德。⑿阜(fu):大,多。⒀鄉(xiang):所在。⒁滋:增益,加多。▲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祭公諫征犬戎 - 賞析

在輔佐周穆王的過程中,祭國的祭公謀父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某年,周穆王要攻打一個叫犬戎的民族,祭公謀父勸說周穆王:聖明的君王是光大自己的德政,而不炫耀自己的武力,用武力征服別人,早晚會帶來嚴重後果的。周穆王不聽勸告,率兵攻打犬戎,儘管戰爭最後取勝,但周邊的少數民族再也不稱臣納貢。

「以德治國」是符合周先人的傳統的。《史記·周本紀》記述:

「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這段故事是說: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稱為周朝的「太王」,是歷史上的著名賢王。

古公亶父原是一個小國豳國的國君。當時,西北邊地的戎狄進攻豳國,「欲得財物」。給了財物以後,他們還不滿足,又要再來進攻,欲得地與民。豳國百姓被激怒了,紛紛主張打仗。這時,古公說:「老百姓擁立君主,是希望君主保護老百姓的福利。現在戎狄想來攻打我們的目地,是因為我有了土地和老百姓。老百姓在我這裡和在他那裡,只要生活的好,那有什麼關係呢?現在老百姓們為了我個人的原因去打仗,用殺死別人的父子的手段去達到我當君主的目地,這樣的事,我不忍心去做!」(原文: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我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因此,古公亶父只帶了近親私屬一群人,學他的祖先不窋一樣,離開豳國,遷徙到梁山西南的岐山之下定居。

古公亶父的這個舉動被老百姓知道了,不僅原來豳地民眾扶老攜幼,離開戎狄而追到岐山來,照舊跟着他。而且附近的鄰國,也久仰古公的仁義賢名,都來歸附於他。

所以,老子依據古公亶父的事跡寫成了第三章的「使民不爭」。象古公亶父那樣,他為了民眾遠離戰爭, 不爭而退讓到可以不要國家豳,不戰而退從豳到了周原。他最終贏得了民眾的心,他最終不爭而成不戰而勝!

顯然,周穆王攻打一個叫犬戎的民族,是周失德的開始。左丘明的《國語》從西周穆王寫起,大概是因為周穆王是西周失德的第一個君王罷!

附加說明:京城五百里以內為邦內;離京城五百到一千里的國為邦外;一千里到三千五百里的國為侯、衛;三千五百里到四千里的國為蠻、夷;四千里以外的國為戎、翟。甸服:為王朝服役,供應周王朝每天的宗廟祭祀;侯服:每年必須朝見周王朝,供應每月的祭祀;賓服:必須納貢供應每季的祭祀,二到五年朝見一次;要(yāo)服:必須供應每年的祭祀,每六年朝見;荒服:每任國王必須朝見一次,表示臣服即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佚名其它诗文

《雨後游六橋記》

袁宏道 〔明代〕

寒食後雨,余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

"午霽,偕諸友至第三橋,落花積地寸余,遊人少,翻以為快。

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

偶艇子出花間,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

各啜一杯,蕩舟浩歌而返。

《老羅行》

張弼 〔明代〕

老羅索書如索租,日日往返勞僕夫。長兒又來拜床下,舉頭怒氣如於菟。

又道去年書未了,今年作書須及早。明日歸舟發潞河,南北天涯人渺渺。

嗟予正坐案牘忙,夜歸秉燭清風堂。磨墨數斗試一掃,蛇蚓虬蟠污麥光。

老羅取去空自重,買薪博菜渾無用。不如爛醉江南春,百年隨處華胥夢。

复制

《南山下舊居閒放》

張九齡 〔唐代〕

秪役已雲久,乘閒返服初。

塊然屏塵事,幽獨坐林閭。

清曠前山遠,紛喧此地疏。

喬木凌青靄,修篁媚綠渠。

耳和繡翼鳥,目暢錦鱗魚。

寂寞心還間,飄颻體自虛。

興來命旨酒,臨罷閱仙書。

但樂多幽意,寧知有毀譽。

尚想爭名者,誰雲要路居。

都忘下流嘆,傾奪竟何如。

复制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蘇軾 〔宋代〕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不辭 一作:不妨)。

《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蘇軾 〔宋代〕

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

方將怨無襦,忽復歌緇衣。

堂堂孔北海,直氣凜群兒。

朱輪未及郊,清風已先馳。

何以累君子,十萬貧與羸。

滔滔滿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時劍關路,春山聞子規。

复制

《范增論》

蘇軾 〔宋代〕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殺增。

獨恨其不早爾。

」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

』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

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

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

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

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

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

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

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

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

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

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

亦人傑也哉! 。

《望海潮 從軍舟中作》

少年 〔唐代〕

地雄河嶽,疆分韓晉,重關高壓秦頭。山倚斷霞,江吞絕壁,野煙縈帶滄洲。

虎旆擁貔貅。看陣雲截岸,霜氣橫秋。千雉嚴城,五更殘角月如鈎。西風曉入貂裘。恨儒冠誤我,卻羨兜鍪。六郡少年,三名老將,賀蘭烽火新收。

天外岳蓮樓。想斷雲橫曉,誰識歸舟。剩著黃金換酒,羯鼓醉涼州。

复制

《甲午元旦》

孔尚任 〔清代〕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复制

《江上觀月》

陸游 〔宋代〕

暗浪沖舟鞺鞳聲,夷陵城下正三更。

十分傾酒禁風力,一點無雲祟月明。

久坐不知衣露濕,浩歌時有水禽驚。

詩成莫駕長鯨去,自是虛皇白玉京。

复制

《即事寄紫元》

白玉蟾 〔宋代〕

老雨餞秋菊,孤煙醞暮嵐。雁驚十月北,梅早一枝南。

往事風吹帽,良宵月掛簪。時哉亦難得,我已到無參。

复制

《觀雲篇》

鄧雲霄 〔明代〕

片雲停高空,微風忽相扇。

白衣與蒼狗,恍惚須更變。

持將比世情,百態今可見。

誰能決浮雲,銀漢弄清淺。

复制

《葬花吟》

曹雪芹 〔清代〕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程高通行本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死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抷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有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甲戌本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簾中女兒惜春莫,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柳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香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冷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周汝昌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