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左丘明 / 寺人披見文公
拼 译 译

《寺人披見文公》

左丘明 〔先秦〕

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

寺人披請見。

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後余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猶未也,又將及難。

君命無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鈎,而使管仲相。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公見之,以難告。

晉侯潛會秦伯於王城。

己丑晦,公宮火。

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寺人披見文公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呂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燒晉文公的宮室而殺死文公。寺人披請求進見,文公令人訓斥他,並且拒絕接見,說:「蒲城的戰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趕到,你馬上就來了。後來我逃到狄國同狄國國君到渭河邊打獵,你替惠公前來謀殺我,惠公命你三天後趕到,你過了第二天就到了。雖然有君王的命令,怎麼那樣快呢?在蒲城被你斬斷的那隻袖口還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說:「小臣以為君王這次返國,大概已懂得了為君之道。如果還沒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災難。對國君的命令沒有二心,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國君所憎惡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盡多大的力量。您當時是蒲人或狄人,對於我又有什麼關係呢?現在您即位為君,難道就不會再發生蒲、狄那樣的事件嗎?從前齊桓公拋棄射鈎之仇,而讓管仲輔佐自己,您如果改變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驅逐的命令?這樣,要逃走的人就會很多了,豈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於是文公接見了披,他把即將發生的叛亂報告了文公。晉文公暗地裡和秦穆公在秦國的王城會晤商量應付的辦法。三月的最後一天,晉文公的宮室果然被燒。瑕甥、郤芮沒有捉到文公,於是逃跑到黃河邊上,秦穆公誘他們過河把他們殺了。

注釋呂、郤:呂即陰飴甥,他的采邑除陰外還有呂今山西霍縣西、瑕今山西臨猗附近,故又稱呂甥、瑕甥。郤即郤芮。二人都是晉惠公、晉懷公的舊臣。畏逼:害怕遭受迫害。弒:古時子殺父,臣殺君為弒見:謁見使:派人來到某個地方讓:斥責一宿:隔一夜女:同「汝」,你。田:打獵中宿:隔兩夜袪:衣袖入:回到國內其:在這裡表示推測語氣之:指為君之道及難:遭遇災難唯力是視:即「唯視力」,只看自己力量多大,就盡多大力量余何有焉:和我有什麼關係呢?齊桓公置射鈎:魯莊公年,管仲奉公子糾與齊桓公戰於乾時,管仲曾射中齊桓公革帶上的鈎,後來他投奔齊桓公,齊桓公能聽鮑叔牙勸說,置射鈎之仇而不問,任用其為相。潛:秘密地誘:誘騙▲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寺人披見文公 - 賞析

晉獻公有九子,因聽信寵妾驪姬之讒,改立其子奚齊,而逼死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即晉文公)出奔蒲,獻公命寺人披攻打蒲,重耳越牆而逃,被披追上砍掉一隻袖子。晉獻公死,重耳的弟弟夷吾繼位而為惠公,惠公又派披到狄追殺重耳,重耳再逃,流亡國外十九年後回國為晉文公。又遭惠公舊臣呂、郤謀殺。

這篇文字寫了寺人披——勃鞮(di)向晉文公提供情報、助其避難平亂的過程。勃鞮應是晉文公的仇敵,但是重耳逃亡十九年,歷經事件不枚勝數,在不同的過程中,其寬闊的胸襟所展現出的人格力量,和應對事件的謀略所預示的必能振興國家的前景,使各類的人物,在他入主晉國之初,都會重新考慮自己的抉擇。勃鞮就是第一個。他得知叛亂的確切情報,也認定了即使是不以此覲見,晉文公也能夠不計前嫌,最起碼是不會殺了他。事情的進程完全證實了他的預想,也使他決心投靠重耳。這一起個人恩怨的理智處置,為晉文公贏得了時間,使他能夠在緊急的關頭避離,最後藉助秦穆公鎮壓了叛軍;也為他隨後一系列穩定政局的策略,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先例。文中幾位主人公,即晉文公、勃鞮、秦穆公、呂甥、郤芮,我講《陰飴甥對秦伯》一文時,曾有簡略的介紹,這裡,對他們整體的狀況,以及在該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一個梗概的說明。

晉文公,名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繼位時他已經成人,很有賢名,身邊逐漸聚集起一些賢士輔助。後來晉獻公寵愛驪姬姐妹,準備廢掉太子申生,這也牽涉到申生的弟弟公子重耳、夷吾,重耳為避開驪姬的讒害,他帶兵離京守備蒲城。申生自殺後,晉獻公派兵討伐蒲城,宦官履鞮——即本文的另一主人公勃鞮——率軍攻入蒲城,並逼迫重耳自殺。危機中重耳逾牆逃命,履鞮去追捕,卻只割斷了重耳的衣袖。重耳逃到母親的娘家狄國,此時他已經四十三歲了。

五年後晉獻公死,里克殺了驪姬姐妹的兒子奚齊、悼子,要迎接重耳為君,重耳斟酌後謝絕了。於是他們迎接另一位公子夷吾繼位,這就是晉惠公。晉惠公畏懼重耳的名望,又派履鞮帶領壯士潛入狄國刺殺重耳。重耳與謀士趙衰商議,狄國太小很不安全,最重要的是無力輔助他們,決定去投奔齊桓公。重耳與趙衰曾在狄國娶妻,她們是姐妹二人:季隗(kui)和叔隗。辭行時重耳讓其妻耐心等候二十五年,如還不回來任憑其嫁人。季隗說:「這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樹也成材了,放心,我等你回來!」

在齊國,齊桓公厚待重耳一行,並選王室的女子婚配給他,這就是後來的文姜。齊桓公死後,雖然國內戰亂不斷,但後來的國君也很敬重重耳,給予他優厚的款待,重耳又很愛齊女,就不顧齊已無力幫助他的現實,再也不願離開齊國。齊女大義凜然,規勸重耳:「你是一國的公子,被迫害才來到這裡,那麼多的賢士為了你奔命。你不想回去,為安逸不能回報他們的苦心,我都為你害羞!現在還不行動,什麼時候才能成就大業?」她和趙衰等商議,藉機將重耳灌得大醉,放置車上一行人疾駛,待重耳醒來已經出了齊國。重耳大怒仗劍要殺咎犯(另一賢士,重耳的舅舅),咎犯說:「你成了大事,殺了我我也心甘情願。」重耳冷靜了下來,仍然狠狠地說:「大事若不成,我吃舅舅的肉!」咎犯回答:「要是成不了大事,我的肉是又腥又臊,怎麼能吃?」

一路上,他們途徑衛、曹、宋、鄭等國,有禮遇也有冷落,最後到達楚國。楚成王以諸侯的禮節厚待重耳。過了幾個月,晉太子圉逃出了秦國,秦穆公大怒,下決心迎接重耳以幫助他入主晉國。楚成王為重耳分析了形勢,力促他依靠秦穆公,厚送他赴秦。見到重耳,秦穆公說:「我知道你是急於回國的。」重耳和趙衰再拜:「我們仰望君王,如同禾苗盼着春雨!」秦穆公送懷贏等五女給重耳,開始重耳不想接受(因為涉及懷公姬圉),謀臣們說:「他的國家都將屬於我們,何況他的妻子!不能只拘小節。」

晉惠公死晉懷公繼位。秦穆公發兵送重耳歸晉,晉國的大臣多歡迎重耳,只有晉惠公的寵臣呂甥、郤芮不附。秦軍渡過黃河,圍困令狐,晉軍屯於廬柳對恃。後來由咎犯出面,與秦晉大夫會盟,重耳入晉師、入曲沃、入武宮,逃亡在外十九年,即位為晉文公已六十二歲了。懷公圉逃亡到高粱,被晉文公派人刺殺。

呂甥、郤芮不願附和晉文公,謀劃在晉文公還沒有穩住局勢時,率軍焚燒王宮殺重耳。其陰謀被勃鞮得知,於是有了下文:

呂甥(即陰飴甥,晉惠公、晉懷公的舊臣)和郤芮擔心被害,就準備孤注一擲,焚燒王宮殺死晉侯。這時宮人勃鞮(寺人:即後世所說的宦官,披:即勃鞮,亦稱履鞮)求見晉文公。但是文公派人斥責(讓)他,並推託拒絕相見。來人傳達晉文公的話:「在蒲城那一仗,君王命令所允許的時限是可以過一夜,你(女:古通汝)是當天就趕到了。我跟狄國國君在渭河邊打獵(田,古通畋:tian打獵),你奉惠公命令趕來設計謀殺我,他所允許的時限是可以過三夜,你卻第二天晚上就趕到了。雖然是有君王的命令,可你怎麼那樣行動迅速呢?那隻衣袖(祛qu)現在我還存着呢,你趕快跑吧(別等到我後悔,那就會殺了你)!」勃鞮回答說:「我以為您進入國內掌權,就已經懂得了作國君的道理了。如果(若)仍然還沒有明了,就還要遭遇災難啊!對君王的命令必須要專注,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為國君除掉他所憎惡的人,執行者只能是全力以赴。至於這人是蒲人還是狄人,和我有什麼相干!您現在即國君之位,難道就沒有蒲城、狄國的仇人了嗎?齊桓公能放下被射中帶鈎的恩怨,拜管仲為相,您如果和他不同(不是胸懷寬闊),那何勞您命令(我走開)呢?要走的人還很多,豈止僅僅是我這受過宮刑的臣子吶!」

於是晉文公接見了他,勃鞮把將發生的災難告訴了文公。晉文公秘密地離開晉國,到王城會見了秦穆公。三月底晉國王宮起火,呂甥(瑕:一說是呂甥的封地邑名,但是他原封地應該是陰邑;另說陰飴甥複姓瑕呂)、郤芮沒有抓到晉文公,就追到黃河邊,秦穆公設計騙其進入王城,撲殺了他們。

寺人披說服了晉文公,使得國家又避免了一場動亂。晉文公寬闊的胸懷和氣魄,和齊桓公應屬比肩,這是他們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齊桓公也曾流亡國外,回國即位途中,被管仲箭射帶鈎,及至管仲被押解回來,桓公卻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拜其為相國,奠定了他稱霸諸侯的人才基礎。重耳即位時所面臨的狀況和齊桓公類似,百廢待興、政局動亂,而且他已經是六十三歲,能用的時間無多。但是磨難賦予了他智慧和經驗,也為他拓展出了博大的容量。在國家和個人生死攸關的緊急時刻,正是這一切,給了他理智、機遇、靈感、對策和最後的勝利。晉文公開始聽說勃鞮來,動怒但沒有報復,只是勸其逃走——晉文公也是常人,有着人所共有的情感:「別呆在這裡了,也許我一會兒越想越恨就殺了你」——胸襟的容量已見端倪,也正是這一表現,才使勃鞮放心了:重耳確是大賢!才講出了一番大道理,才有了後面的故事,晉文公才能涉險無虞。勃鞮的歸附,使得晉文公更加明確了,要振興晉國,必須團結臣民安撫人心穩定政局。秦國的軍隊,可以幫他打下江山,可國家的治理和發展,則只能靠自己了。於是他藉助秦穆公殺掉呂甥、郤芮後,立即頒發赦令:在獻公、惠公、懷公時期直至此次叛亂中,晉國官員和其他人等,無論他是否呂郤二人的同黨,對其任何作為一律不咎既往,都仍在原位供職。但是晉國上下還是人心惶惶。可想而知,重耳受盡迫害,在國外流亡十九年,國內的官員大多是反對派。

這時小吏頭須求見。這個頭須,原是跟隨重耳逃亡的人,管理一應的財物。在重耳離開齊國的時候,他動搖了。現實明擺着,就憑着這一班人?復國必將是遙遙無期,住在齊國還能安逸溫飽,偏偏要跑出來,真是上賓不當去做流浪漢。於是頭須捲走了財產悄悄回到晉國。使得重耳兩手空空,在曹、宋、鄭國備受折難。頭須在赦令頒發後——他倒是謹慎,不像勃鞮那樣冒險,有赦令在,最少是確保了自己項上的人頭——看出了赦令的成效不佳,就仿效勃鞮來見晉文公,說:「你若繼續信任、使用我,人們就會認定:『對戰時謀殺他的勃鞮、危難中拋棄他的頭須,國君都能任用,我們還擔心什麼呢?』局面就會穩定下來。」晉文公大喜,就仍然讓頭須為他駕車,也即親兵,出入都和重耳同行止。這在晉國產生了轟動效應。都知道晉文公不計前嫌,胸懷寬闊。使惡意的流言自滅。

晉文公打開了局面,秦穆公很高興,將文贏送來團聚。重耳在蒲城的兒子姬歡,獻公征剿時躲入民間,其母死難而姬歡倖免。不久也來都城相聚,文贏認他為己子,被晉文公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晉襄公。狄國國君送來季隗,齊國也送來了文姜。晉文公把她們的事情說給文贏,尤其是文姜大義責難和設計,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文贏十分讚許她們的品德,並堅持讓正位給文姜。開始重耳未答應,文贏請求秦穆公幫助,才最後定了下來。

「讀史使人明智。」從歷來的歷史故事中,我們應該已經讀出應該怎樣對待前年的仇敵。個性化的語言使我們看出了晉文公的寬容大度,捐棄前仇,化敵為友的胸懷。而寺人披又是隨機應變,機智善辯,足智多謀。對於晉文公,以前自己的攻打對象能夠毫無保留的訴說自己所知的情報,體現了待人的真誠,是何等的為人境界!文章雖然不長,但是精簡的筆墨描繪將來龍去脈得淋漓盡致,令人嘆服。▲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左丘明

作者: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其它诗文

《楚歸晉知罃》

左丘明 〔先秦〕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罃。

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

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纍囚,以成其好。

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王曰:「雖然,必告不穀。

」對曰:「以君之靈,纍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

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

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

所以報也。

王曰:「晉未可與爭。

」重為之禮而歸之。

《蹇叔哭師》

左丘明 〔先秦〕

冬,晉文公卒。

庚辰,將殯於曲沃。

出絳,柩有聲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

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

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後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展喜犒師》

左丘明 〔先秦〕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 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

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 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 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齊侯乃還。

《臧哀伯諫納郜鼎》

左丘明 〔先秦〕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納於大廟,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鍚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

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於大廟,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

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

其若之何?」公不聽。

(周內史聞之,曰:「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

《臧僖伯諫觀魚》

左丘明 〔先秦〕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

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

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

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

不軌不物,謂之亂政。

亂政亟行,所以敗也。

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

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

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則君不射,古之制也。

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將略地焉。

」遂往,陳魚而觀之。

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於棠。

」非禮也,且言遠地也。

《石碏諫寵州吁》

左丘明 〔先秦〕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

又娶於陳,曰厲媯。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是[通「事」]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季梁諫追楚師》

左丘明 〔先秦〕

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

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

漢東之國,隨為大。

隨張,必棄小國。

小國離,楚之利也。

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後圖。

少師得其君。

」王毀軍而納少師。

少師歸,請追楚師。

隨侯將許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

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

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

』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謂其備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

』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

所謂馨香,無讒慝也。

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左丘明 〔先秦〕

楚公子圍聘於鄭,且娶於公孫段氏。

伍舉為介。

將入館,鄭人惡之。

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

既聘,將以眾逆。

子產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聽命!」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對曰:「君辱貺寡大夫圍,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

』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

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復矣。

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

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櫜而入。

許之。

《申胥諫許越成》

左丘明 〔先秦〕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

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諫曰:「不可許也。

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

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於諸夏之國,以自傷也。

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

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穀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也。

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乃許之成。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信矣。

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

」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先秦〕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選自《左傳》)。

《祭公諫征犬戎》

左丘明 〔先秦〕

  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弗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翟之間。不敢怠業,時序其德,纂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篤,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至於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惡於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於商牧。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

  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乎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又增修於德,無勤民於遠。

  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夫犬戎樹惇,能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

复制

《【越調】鬥鵪鶉_自悟棄職休》

左丘明 〔先秦〕

自悟

棄職休官,張良范蠡。釋辭了紫綬金章,待看青山綠山。跳出狼虎叢中,不入麒麟畫裡。想爵祿高,性命危。一個個捨死忘生,爭宣競敕。

【紫花兒序】你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急流中勇退,見賢思齊。當日個,寧武子左丘明孔仲尼。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廢,齊魏里使煞個孫龐,殷商中餓殺了夷齊。

【鬼三台】看了些英雄輩,爭閒氣,為功名將命虧。笑豫讓,嘆鉏麑,待圖個甚的?論功勞勝似燕樂毅,論才學不如晉李儀。常言道才廣妨身,官高害己。

【聖藥王】我如今近七十,才曉得,方知道老而不死是為賊。指鹿做馬,喚鳳做雞。葫蘆今後大家提,想誰別辨個是和非。

【調笑令】為甚每日醉如泥,除睡人間總不知。戒之在得因何意,老不必爭名奪利。黃金垛到北斗齊,也跳不出是處輪迴。

【聖藥王】赤緊的烏緊飛,兔緊催,暫時相賞莫相違。菊滿籬,酒滿杯。當吃得席前花影坐間移,白髮故人稀。

【尾】想當日子房公會覓全身計,一個識空便抽頭的范蠡。歸山去的待看翠巍巍千丈嶺頭雲,歸湖的待看綠湛湛長江萬頃水。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