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元代 / 劉因 / 五言絕句 / 山家
拼 译 译

《山家》

劉因 〔元代〕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怪見溪童出門望,鵲聲先我到山家。

山家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策馬踏溪,攪亂了映在水中的霞影,我揮灑着衣袖,迎面吹來的微風還夾雜着飄落的花瓣。看到已經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驚奇,原來是他聽到鵲聲而早早出門迎接了。

注釋山家:居住在山區的隱士之家。醉袖:醉人的衣袖。怪見:很奇怪地看到。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鵲聲:喜鵲的鳴叫聲。

張浩遜,孫祖潔,過偉忠編著.古小詩精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01:171

山家 -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趕路情形,反映了山間的優美景致和詩人的瀟灑神態;後兩句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渲染出到達「山家」時的歡樂氣氛。這首小詩純用白描,靈動有致,清新雋永。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是寫途中所見。騎馬過溪,踏亂了映在水中的霞影,點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麗。迎風向前,落花墮於衣袖之上,可見春花滿山。「落花」亦點明季節。「醉袖」中之「醉」,有為春光所陶醉之意。馬匹、溪水、明霞、落花,構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圖」。詩人來此並非為賞風景,而是訪問山家。然而筆觸所至,風景自現。

「怪見溪童出門望,鵲聲先我到山家。」詩人來到山居人家門口,見兒童早已出門探望,甚使詩人驚奇。「怪」字為末句伏筆。原來是因為「鵲聲先我到山家」。這兩句先「果」後「因」,巧作安排,末句點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則見「怪」不怪了。重點突出了末句的鵲聲。「喜鵲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兒童聞鵲聲而早已出門迎接了。山鵲報喜,幼童迎望,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王英志選注.元明清詩詞選:太白文藝出版社,2004年05月:18

劉錟編著.詠鳥古詩欣賞:語文出版社,2002.10:274

劉因

作者:劉因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後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劉因其它诗文

《玉漏遲 泛舟東溪》

劉因 〔元代〕

故園平似掌。

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斷紅塵千丈。

不學東山高臥,也不似、鹿門長往。

君試望。

遠山*處,白雲無恙。

自唱。

一曲漁歌,覺無復當年,缺壺悲壯。

老境羲皇,換盡平生豪爽。

天設四時佳興,要留待、幽人清賞。

花又放。

滿意一篙春浪。

复制

《夏日即事》

劉因 〔元代〕

迂疏爭笑近清狂,多病筋骸可預防。

久乏園蔬因種藥,不留窗紙為抄方。

閒從鳥雀分晴晝,靜與蛩螿共晚涼。

莫道幽人好標置,北窗自古有羲皇。

复制

《山家》

劉因 〔元代〕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怪見溪童出門望,鵲聲先我到山家。

《白樂天琵琶行圖》

劉因 〔元代〕

冀馬嘶寒風,逐臣念鄉國。江浦聞哀弦,長吟望南北。

复制

《溪橋步月圖》

劉因 〔元代〕

山中有幽人,獨步溪橋月。莫問興如何?披圖亦清絕。

复制

《即席以韻課諸生東齋諸物》

劉因 〔元代〕

何物能支筆萬鈞,案頭依約遠山痕。燈橫煙影隱猶見,秋入霜毫勢欲吞。

掌上三峰看太華,人間一發是中原。中書未免從高閣,不向林泉怨少恩。

复制

《戲題李渤聯德高蹈圖四首 其二》

劉因 〔元代〕

求人諛鬼果何為,翻憶謀親入仕時。寄謝韓公莫相挽,山妻元不解啼飢。

复制

《村居雜詩四首 其三》

劉因 〔元代〕

獨立偶懷古,臨風還自傷。一聲樵唱起,回首暮山蒼。

复制

《寒食道中》

劉因 〔元代〕

簪花楚楚歸寧女,荷鍤紛紛上冢人。萬古人心生意在,又隨桃李一番新。

复制

《白海青》

劉因 〔元代〕

扶餘玉爪舊曾聞,青鳥猶沾海氣昏。掌上風標有如此,眼中神駿更憐君。

平蕪未灑頭鵝血,春水誰開獵騎門?過雁昏鴉莫回首,霜拳高興在空雲。

复制

《城南》

劉因 〔元代〕

山人懶到骨,一出動經秋。欲赴城南約,如營海外游。

岸容收潦盡,村色帶煙留。禾黍歲將晚,農家猶未休。

复制

《秋郊》

劉因 〔元代〕

行過青林徑欲還,誰家茅屋在林間?雲初湧出半含雨,風漸吹開微露山。

世味嘗來知懶貴,物華老盡覺秋閒。天開勝境為詩敵,未許幽人穩閉關。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