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十二咏 其二 锦水滩声》
成鹫 〔清代〕
山光历历水涓涓,十里滩声绕法船。
碧石无心成背触,清溪何事独潺湲。
涨添宿雨迷孤屿,响驾长风下百川。
却笑沧浪老渔父,急流收钓竟忘筌。
《秋怀十二首其五》
少年 〔唐代〕
斗帐香消病骨轻,少年忆得赋秋声。青藜火煖西风劲,白玉堂深昼漏清。
上帝云霄陪绛节,仙人星汉湿金茎。高山流水空瞻溯,秖恐涓埃报未成。
《边词十二首其九》
冬暮兵犯塞,调发羽书亟。同云覆积雪,万马不辨色。
持糒一半冰,落日方传食。从军多少年,安能头常黑。
《谢张丹霞序疏藁》
释居简 〔宋代〕
裳织新云锦,交寻旧布衣。
荆蛮九鼎重,岭海一官微。
心事渊明是,天时伯玉非。
谈高方谔谔,调古独巍巍。
亦有兰为佩,能无简绝韦。
灌缨东涧水,访旧北山薇。
老我家何在,颠风鹢退飞。
袜头常反著,车辙每殊归。
但觉乌仍好,端知骥可睎。
草中同臭少,爨下赏音稀。
煮字徒相饷,忘言合见讥。
牛腰繁卷轴,蚌腹欠珠玑。
重借言如史,轻因鼠发机。
毳云甘寂寞,华衮借光辉。
鸡肋初无取,云斤不足挥。
楼宽长挂榻,月好许敲扉。
踵息宁乖众,心声愿听希。
李虽嘲杜瘦,孟不与韩违。
末路宜多助,孤军伫解围。
载驱惭款段,忍负镂金鞿。
《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孟郊 〔唐代〕
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
倩鹤附书信,索云作衣裘。
仙村莫道远,枉策招交游。
《渔父词·丹霞》
惠洪 〔宋代〕
不怕石头行路滑。归来那爱驹儿踏。言下百骸俱拨撒。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绕。古寺天寒还恶发。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
《丹霞蔽日行》
刘基 〔明代〕
彤霞何煌煌,蔽此白日色。炎埃被九野,照灼后土赤。
朱陵开火府,熺烂相荡射。山蒸绛红气,川泻丹砂液。
穹玄变光曜,众草相烜赫。迥迷河林茜,高夺昆仑碧。
郁华不能神,玄乌巳化魄。女娲在青天,岁莫还鍊石。
《呈丹霞老禅》
朱希晦 〔元代〕
一蓑风雨一渔竿,家近梅花涉水滩。投报已无青玉案,驻颜宁有紫金丹。
庞公老去独耕岘,李愿从来久隐盘。自古山林有遗逸,敢将名字动天官。
《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
窦巩 〔唐代〕
自见人相爱,如君爱我稀。
好闲容问道,攻短每言非。
梦想何曾间,追欢未省违。
看花怜后到,避酒许先归。
柳寺春堤远,津桥曙月微。
渔翁随去处,禅客共因依。
蓬阁初疑义,霜台晚畏威。
学深通古字,心直触危机。
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
山连巫峡秀,田傍渚宫肥。
美玉方齐价,迁莺尚怯飞。
伫看霄汉上,连步侍彤闱。
曹植 〔两汉〕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八》
方回 〔元代〕
炎炎赫赫忽荒寒,败瓦颓墙百顷宽。谁识旧朝大丞相,手携红妓倚阑干。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其九》
四世东南保太平,有君无相庙堂轻。具知人眼识朱子,独赵汝愚陈俊卿。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其七》
草制无知傅伯寿,问诗不答陈傅良。王淮林栗胡纮辈,仲尼日月曾何伤。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其五》
王道浪谈行霸说,儒言阴用佐禅机。贪狼弧矢观星象,天遣吾公辟此非。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其六》
本无极老谓主静,不远复翁言内腴。纸上仙方谁解服,尾公羽化上天衢。
《登上竺兴福寺新阁五首其五》
燕蛰蜂瘖菊始开,秋凉入骨病堆豗。吟僧欲约山中宿,后夜须携絮被来。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九》
花间预想到家时,笋蕨堆盘荐酒卮。点检儿童参小学,招呼朋友说新诗。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六》
空埋贞观兰亭字,再出文城玉枕书。想见八梅冢无物,生前曾笑马相如。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七》
身为帝傅辩章公,慎恤奇丸侈后宫。更欲长生汲丹井,山中笑倒葛仙翁。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五》
石梁石柱石为碑,山拔泉飞石可移。两玉堂仙一髡叟,自应名字万年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