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小學文言文) /

古詩(小學文言文)

/ 詩人(小學文言文) / 小說(小學文言文) / 古籍(小學文言文)

《北冥有鱼》

庄周 〔先秦〕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初秋夜坐寄王纹》

王称 〔宋代〕

輕飆生早涼,孤館清興發。

桐陰落前墀,遙空瞰華月。

方此抱沖素,況值清境豁。

濁酒聊自持,瑤琴弄應闋。

知音念乖阻,咫尺不可越。

相思良未已,坐見曙河沒。

《楚人养狙》

刘基 〔明代〕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

或不給,則加鞭箠焉。

眾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

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

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陶庵梦忆序》

张岱 〔明代〕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

披髮入山,駴駴為野人。

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

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

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

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妝點語也。

飢餓之餘,好弄筆墨。

因思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苧報絺,仇輕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瓮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

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

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

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

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真所謂「痴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瓮。

念無以償,痴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

」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齧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痴人則一也。

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

因嘆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後世。

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画舫斋记》

欧阳修 〔宋代〕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東偏之室,治為燕私之居,而名曰畫舫齋。

齋廣一室,其深七室,以戶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

其溫室之奧,則穴其上以為明;其虛室之疏以達,則檻欄其兩旁以為坐立之倚。

凡偃休於吾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

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於兩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愛者。

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於履險蹈難,必曰涉川。

蓋舟之為物,所以濟難而非安居之用也。

今予治齋於署,以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豈不戾哉?矧予又嘗以罪謫,走江湖間,自汴絕淮,浮於大江,至於巴峽,轉而以入於漢沔,計其水行幾萬餘里。

其羈窮不幸,而卒遭風波之恐,往往叫號神明以脫須臾之命者,數矣。

當其恐時,顧視前後凡舟之人,非為商賈,則必仕宦。

因竊自嘆,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賴天之惠,全活其生。

今得除去宿負,列官於朝,以來是州,飽廩食而安署居。

追思曩時山川所歷,舟楫之危,蛟黿之出沒,波濤之洶欻,宜其寢驚而夢愕。

而乃忘其險阻,猶以舟名其齋,豈真樂於舟居者邪!然予聞古之人,有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終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樂也。

苟非冒利於險,有罪而不得已,使順風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則舟之行豈不樂哉!顧予誠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齋,奚曰不宜?予友蔡君謨善大書,頗怪偉,將乞大字以題於楹。

懼其疑予之所以名齋者,故具以雲。

又因以置於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書。

《菱溪石记》

欧阳修 〔宋代〕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其最大者,偃然僵臥於溪側,以其難徒,故得獨存。

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

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

唐會昌中,刺史李漬為《荇溪記》,雲水出永陽嶺,西經皇道山下。

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

詢於滁州人,曰此溪是也。

楊行密有淮南,淮人諱其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遺址,雲故將劉金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

金,偽吳時貴將,與行密俱起合淝,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於富貴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後散為編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於白塔民朱氏,遂立於亭之南北。

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遊之好。

夫物之奇者,棄沒於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

及其後世,荒堙零落,至於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蓝田县丞厅壁记》

韩愈 〔唐代〕

丞之職所以貳令,於一邑無所不當問。

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

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

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

」丞涉筆占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

」則退。

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

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

諺數慢,必曰「丞」。

至以相訾謷。

丞之設,豈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貞元初,挾其能戰藝於京師,再進再屈千人。

元和初,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而為丞茲邑。

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

」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負丞,而丞負余。

」則盡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為之。

丞廳故有記,壞漏污不可讀。

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

庭有老槐四行,南牆巨竹千梃,儼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鳴。

斯立痛掃溉,對樹二松,日吟哦其間。

有問者,輒對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两汉〕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猴王出世》

吴承恩 〔明代〕

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

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

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

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樟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

見那股澗水奔流,真箇似滾瓜涌濺。

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

」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哪裡的水。

我們今日趕閒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

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

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

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箇好所在。

石猴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裡面怎麼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

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

」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竅,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

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

房內有石鍋、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中間一塊石碣上,攜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真箇是我們安身之處。

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眾猴聽得,個個歡喜。

都道:「你還先走,帶我們進去,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裡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

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

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

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

都稱「千歲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

《陈遗至孝》

刘义庆 〔南北朝〕

陳遺至孝。

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

後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

時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

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飢餒而死者。

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

《地震》

蒲松龄 〔清代〕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

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

眾駭異,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

相顧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

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

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

河水傾潑丈余,雞鳴犬吠滿城中。

逾一時許,始稍定。

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

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台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

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海国记(节选)》

沈复 〔清代〕

  嘉慶四年,歲在己未,琉球國中山王尚穆薨。

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孫尚溫表請襲封。

中朝懷柔遠藩,錫以恩命,臨軒召對,特簡儒臣。

  於是,趙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綿州人,官內閣中書,副焉。

介山馳書約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憚於遠遊。

繼思游幕二十年,遍窺兩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見,未觀域外,更歷纓溟之勝,庶廣異聞。

稟商吾父,允以隨往。

從客凡五人:王君文誥,秦君元鈞,繆君頌,楊君華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隨盪節以行,祥飆送風,神魚扶舳,計六晝夜,徑達所屆。

  凡所目擊,成登掌錄。

志山水之麗崎,記物產之瑰怪,載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風節。

文不矜奇,事皆記實。

自慚譾陋,飴測海之嗤;要堪傳言,或勝鑿空之說云爾。

《兰亭遗迹 其二》

钟芳 〔明代〕

樂意無多百感生,激湍脩竹共冥冥。

從頭細讀蘭亭記,總是牛山灑淚情。

《拟送状元归毕姻》

何乔新 〔明代〕

恩榮醉罷曲江春,又詠桃夭出紫宸。

奠雁正當鳴雁候,乘龍元是化龍人。

金蓮影晃銀屏曉,御酒香浮翠杓新。

莫戀洞房鴛夢好,早歸鳳閣掌絲綸。

《初秋夜坐》

杨亿 〔宋代〕

明河如練出城隅,朱火西流暑氣徂。

顧兔一輪浮月桂,流螢數點入煙蕪。

迢迢宮漏傳銀箭,淅淅天風下白榆。

岸幘微吟自忘寐,披衣閒起繞庭梧。

《蹇材望伪态》

佚名 〔未知〕

蹇材望,蜀人,為湖州倅。

北兵之將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

」且以銀二笏鑿竅,並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屍者,望為埋葬,仍見祀,題雲『大宋忠臣蹇材望『。

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

」日系牌與銀於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遍祝鄉人及常所往來者。

人皆憐之。

丙子正月旦日,北軍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

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鄉曲人皆能言之。

《卜算子(二月晦,偕徐孟坚、滕审言、李季功游裴公亭作)》

郭应祥 〔宋代〕

城上著裴亭,亭下臨湘水。

潑黛揉藍畫不成,暝色仍含紫。

忙裡不知春,卻問今余幾。

相與偷將半日閒,共把塵襟洗。

《三月晦尽行高苑道中大风 其二》

王世贞 〔明代〕

日色虛駘蕩,風沙太獝狂。

已令花似雪,復要鬢如霜。

薄宦春從失,將歸老不妨。

青簾濁醪在,遮莫喚誰嘗。

《拟古诗·涉江采芙蓉》

戴廷栻 〔清代〕

涉江采芙蓉,花葉皆茂好。

所贈不合意,一夕顏色槁。

人生感知己,此意向誰道。

蕩舟越江歸,寂寞向芳草。

《翰林院望终南山》

吴筠 〔唐代〕

竊慕隱淪道,所歡岩穴居。

誰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廬。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嘗攄。

幸見終南山,岧嶢凌太虛。

青靄長不滅,白雲閒卷舒。

悠然相探討,延望空躊躕。

跡繫心無極,神超興有餘。

何當解維縶,永托逍遙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