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仙人)

/ 詩人(仙人) / 小說(仙人) / 古籍(仙人)

《忍辱仙人春兴》

丘处机 〔宋代〕

春日春風春景媚。

春山春谷流春水。

春草春花開滿地。

乘春勢。

百禽弄古爭春意。

澤又如膏田又美。

禁煙時節堪遊戲。

正好花間連夜醉。

無愁系。

玉山任倒和衣睡。

复制

《续金铜仙人辞汉歌》

于石 〔宋代〕

漢皇銳意求神仙,神仙之效何茫然。蓬萊弱水不可到,且立宮中承露盤。

飢餐玉屑不堪飽,誰謂有方能卻老。人生修短數在天,多欲未必能延年。

秋風吹老茂陵樹,年年空滴金莖露。建章宮闕隨煙塵,塊然屹立惟銅人。

宮官西來果何意,一朝辭漢將歸魏。吁嗟銅人如有知,口不能言惟淚垂。

自從曹氏盜神器,父子相傳已三世。漢宮故物無一存,汝獨猶能感舊恩。

悽然照影臨渭水,一折銅人扶不起。寧為棄物委道傍,不忍漂泊離故鄉。

迢迢東望洛城路,回首長安愁日暮。長安繁華非昔時,洛陽寥落誰復悲。

漢魏興亡何日了,長見銅人臥秋草。

复制

《其三 仙人峰》

赵秉文 〔元代〕

世界幾微塵,古今一昏曉。笑謝區中緣,獨立萬物表。

复制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宋代〕

江頭一帶斜陽樹。總是六朝人住處。悠悠興廢不關心,惟有沙洲雙白鷺。仙人磯下多風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須抖擻盡塵埃,卻趁新涼秋水去。

复制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辛弃疾 〔宋代〕

婆娑欲舞,怪青山歡喜。分得清溪半篙水。記平沙鷗鷺,落日漁樵,湘江上,風景依然如此。東籬多種菊,待學淵明,酒興詩情不相似。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個、五湖范蠡。是則是、一般弄扁舟,爭知道,他家有個西子。

复制

《忍辱仙人 春泽》

丘处机 〔宋代〕

數載田苗長亢旱。今春雨雪何滋漫。嘉兆分明知過半。

將來看。掀天大熟歌謳滿。二月花開成片段。千株柳發排堤岸。又待教人裝好漢。

相呼喚。提壺挈榼爭跳竄。

复制

《忍辱仙人

丘处机 〔宋代〕

一澤天恩齊慶賀。群生地著無飢餓。愁態眉間都蹴破。

還真箇。盈街堆畝收田課。醞酒邀賓時唱和。排筵看食重堆棰。醉飽腥膻心不挫。

驕矜過。卻憂福里潛生禍。

复制

《忍辱仙人 声色》

丘处机 〔宋代〕

豪氣沖天居列鼎。笙歌聒地排淫境。玉鐙飛龍衫帽整。

風流騁。不知撲入琉璃井。滑壁千尋光似鏡。交加出路無門徑。饒你玲瓏機巧性。

難逃命。與他送卻頭皮影。

复制

《忍辱仙人 妙用》

丘处机 〔宋代〕

千古聖賢皆一軌。亘初得得從心起。除此逍遙安穩地。

無餘理。自然消息恬然美。不在勞神並苦己。般般放下頭頭是。選甚花街並柳市。

虛空體。本來一物無凝滯。

复制

《忍辱仙人 春兴》

丘处机 〔宋代〕

春日春風春景媚。春山春谷流春水。春草春花開滿地。

乘春勢。百禽弄古爭春意。澤又如膏田又美。禁煙時節堪遊戲。正好花間連夜醉。

無愁系。玉山任倒和衣睡。

复制

仙人桥石刻》

方暹 〔宋代〕

鄉村十里少人家,手掬清泉嚼細茶。洞口春深卻無酒,故人相贈以桃花。

复制

仙人

李贺 〔唐代〕

彈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雲。

鹿飲寒澗下,魚歸清海濱。當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

复制

仙人春宴曲》

王庭圭 〔宋代〕

高樓玉佩搖春風,銀槽壓雨珍珠紅。天留曉月十分魄,飛光下照仙人宮。

瑤姬半醉撾鼉鼓,綵鳳吹笙黃鶴舞。雙成翠袖織藕絲,麻姑行廚擗麟脯。

金盤燒蠟夜未央,從妃進果蟠桃香。坐上花開人未老,他日重來花更好。

三千年後忽相逢,再約群仙醉蓬島。

复制

《其三 仙人台》

王辅世 〔宋代〕

任峻我須上,更高人亦行。神仙雖已往,咫尺是蓬瀛。

复制

《春分采石仙人酒,夜读茅山道士书。》

萨都剌 〔元代〕

呵筆題詩逸興舒,翠簾寒重捲蝦須。春分採石仙人酒,夜讀茅山道士書。箭刻未移寒漏淺,江聲漸少夜潮枯。閉門歲晚仍多事,歸夢無端繞故廬。

复制

仙人词其三》

刘基 〔明代〕

東海鯨鯢白晝游,南溟風浪涌吞舟。三山亦在滄波里,自是神仙未解愁。

复制

仙人词》

刘基 〔明代〕

玉府仙人冰雪姿,生來即遣侍瑤池。五雲隔斷塵凡路,說著人間總不知。

复制

仙人词其二》

刘基 〔明代〕

上帝宸居儼肅森,九關虎豹立崟崟。群龍自有三珠樹,不見扶桑水淺深。

复制

《题桂花仙人

于立 〔元代〕

紫虛真人離紫宮,流光夜下如長虹。明珠結佩冠芙蓉,鈞天廣樂來相從。

居然太虛幻為月,中有瓊台白銀闕。《羽衣霓裳》歌合節,玉杵搗碎黃金屑。

金屑霏霏滿下方,倒吹露腳秋風香。齊州一發煙微茫,但見萬國涵清光。

复制

《金铜仙人辞汉歌》

艾性夫 〔元代〕

劍光瀝盡文成血,野鳥啼墮樓居月。茂陵玉碗土花青,不注天漿餐玉屑。

金仙百尺寒亭亭,千人萬人挽不行。委身只識秋風客,肯與漢賊求長生。

柏梁台邊鬼搖扇,露盤驚破銅花片。孤瞠泣斷灞城秋,兩漢正無忠義傳。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