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历史)

/ 詩人(历史) / 小說(历史) / 古籍(历史)

《风入松 三月三西郊即事》

张可久 〔元代〕

啁喳嬌燕語茅茨。

紅暗海棠枝。

雙丫小髻誰家女,踏青歸、三月三時。

淡淡鬱金衫子,盈盈玉藥釵兒。

避人忙掩女仙祠。

背後見腰支。

金鞭過客爭回首,拉山翁、懷古成詩。

當日*蘿村里,誤人曾有西施。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司马迁 〔两汉〕

正義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蕭、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余讀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異哉新聞!《書》曰「協和萬國」,遷於夏、商,或數千歲。

蓋周封八百,幽、厲之後,見於《春秋》。

《尚書》有唐虞之侯伯,歷三代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衛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

後數世,民咸歸鄉里,戶益息,蕭、曹、絳、灌之屬或至四萬,小侯自倍,富厚如之。

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

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余皆坐法隕命亡國,豐耗矣。

罔亦少密焉,然皆身無兢兢於當世之禁雲。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未必盡同。

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觀所以得尊寵及所以廢辱,亦當世得失之林也,何必舊聞?於是謹其終始,表見其文,頗有所不盡本末,著其明,疑者闕之。

後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覽焉。

《蹇叔哭师》

左丘明 〔先秦〕

冬,晉文公卒。

庚辰,將殯於曲沃。

出絳,柩有聲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

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

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後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丘明 〔先秦〕

晉侯合諸侯於扈,平宋也。

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

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

九月,蔡侯入於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於執事。

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於楚而朝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於君。

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

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於襄,而再見於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

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

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無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

』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

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文公二年,朝於齊;四年,為齊侵蔡,亦獲成於楚。

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有罪也?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

」 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婿池為質焉。

《晏子不死君难》

左丘明 〔先秦〕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莊公通焉。

崔子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

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

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

興,三踴而出。

人謂崔子:「必殺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

《吴许越成》

左丘明 〔先秦〕

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槜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

伍員曰:「不可。

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後相。

後緡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

惎澆能戒之。

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

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

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今吳不如過,而越大於少康,或將豐之,不亦難乎?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

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後雖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蠻夷,而長寇讎,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 弗聽。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赤 〔先秦〕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

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

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

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

滅夏陽而虞、虢舉矣。

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

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

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

」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也。

」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

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

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

」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

宮之奇又諫曰:「語曰:『唇亡齒寒。

』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

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

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

《庄辛论幸臣》

佚名 〔先秦〕

「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

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

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

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咸,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

游於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鯉,仰齧陵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碆盧,治其矰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

被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

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靈侯之事因是以。

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

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蔡靈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

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 。

《触龙说赵太后》

刘向 〔两汉〕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強諫。

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

太后盛氣而揖之。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

」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

」太后曰:「老婦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

沒死以聞。

」太后曰:「敬諾。

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

」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

」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

」「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

」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 。

《朋党论》

欧阳修 〔宋代〕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

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

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君子則不然。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

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

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

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

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

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

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宫之奇谏假道》

左丘明 〔先秦〕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從之。

晉不可啟,寇不可翫。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

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

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

」公曰:「何時?」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鶉之賁賁,天策燉燉,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

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從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六国论》

苏辙 〔宋代〕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死亡。

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以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

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韓、魏塞秦之沖,而弊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昔者范雎用於秦而收韓,商鞅用於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而范雎以為憂。

然則秦之所忌者可以見矣。

秦之用兵於燕、趙,秦之危事也。

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於前,而韓、魏乘之於後,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

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於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邪!委區區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於秦哉?韓、魏折而入於秦,然後秦人得通其兵於東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

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

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

至於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满江红·蒜山怀古》

吴伟业 〔清代〕

沽酒南徐,聽夜雨、江聲千尺。

記當年、阿童東下,佛狸深入。

白面書生成底用?蕭郎裙屐偏輕敵。

笑風流北府好談兵,參軍客。

人事改,寒雲白。

舊壘廢,神鴉集。

盡沙沉浪洗,斷戈殘戟。

落日樓船鳴鐵鎖,西風吹盡王侯宅。

任黃蘆苦竹打寒潮,漁樵笛。

《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 〔元代〕

笙歌夢斷蒺藜沙,羅綺香餘野菜花。

亂雲老樹夕陽下,燕休尋王謝家,恨興亡怒煞些鳴蛙。

鋪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處也繁華?。

《荆轲刺秦王》

刘向 编 〔两汉〕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

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 淬之。

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

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wèi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

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

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

」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 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拔劍,劍長,操其室。

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

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

秦王目眩良久。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及弟子 〔先秦〕

季氏將伐顓臾。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

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

《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 〔唐代〕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折桂令·毗陵晚眺》

乔吉 〔元代〕

江南倦客登臨,多少豪雄,幾許消沉。

今日何堪,買田陽羨,掛劍長林。

霞縷爛誰家晝錦,月鈎橫故國丹心。

窗影燈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沉醉东风·有所感》

周德清 〔元代〕

羊續高高掛起,馮苦苦傷悲。

大海邊,長江內,多少漁磯?記得荊公舊日題:何處無魚羹飯吃?。

《展喜犒师》

左丘明 〔先秦〕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 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

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 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 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齊侯乃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