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外交)

/ 詩人(外交) / 小說(外交) / 古籍(外交)

《司马错论伐蜀》

刘向 〔两汉〕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

」王曰:「請聞其說。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

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

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

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

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

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

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併力合謀,以因於齊、趙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

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诸稽郢行成于吴》

佚名 〔先秦〕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勾踐起師逆之江。

大夫種乃獻謀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

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

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

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勾踐,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陲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勾踐請盟。

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盤匜以隨諸御。

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

天王豈辱裁之?亦征諸侯之禮也。

』」 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丘明 〔先秦〕

晉侯合諸侯於扈,平宋也。

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

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

九月,蔡侯入於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於執事。

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於楚而朝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於君。

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

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於襄,而再見於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

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

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無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

』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

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文公二年,朝於齊;四年,為齊侵蔡,亦獲成於楚。

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有罪也?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

」 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婿池為質焉。

《展喜犒师》

左丘明 〔先秦〕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 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

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 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 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齊侯乃還。

《阴饴甥对秦伯》

左丘明 〔先秦〕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於王城。

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

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

曰:『必報仇,寧事戎狄。

』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

曰:『必報德,有死無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

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

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 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齐国佐不辱命》

左丘明 〔先秦〕

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

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

「不可,則聽客之所為。

」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

」對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於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若以不孝令於諸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

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

詩曰:『布政優優,百祿是遒。

』子實不優,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

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

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

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

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

《吕相绝秦》

左丘明 〔先秦〕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

無祿,獻公即世。

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

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

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

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

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

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

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弔,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餚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

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淆之師。

猶願赦罪於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

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

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盪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

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垂,我是以有輔氏之聚。

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脩舊德,以追念前勛。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

君又不祥,背棄盟誓。

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

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

』寡君不敢顧昏姻。

畏君之威,而受命於吏。

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

』狄應且憎,是用告我。

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不榖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

』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

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

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

」 。

《子产坏晋馆垣》

左丘明 〔先秦〕

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

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

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

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請命。

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

逢執事之不閒,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

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

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

其暴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台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今銅鞮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

而天癘不戒。

賓見無時,命不可知。

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

敢請執事,將何所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

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文伯復命。

趙文子曰:「信。

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

」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

乃築諸侯之館。

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其知之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