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百丈山)

/ 詩人(百丈山) / 小說(百丈山) / 古籍(百丈山)

百丈山

范成大 〔宋代〕

沐雨梳風有底忙,解鞍來宿贊公房。

傳聞三嶺連天峻,未到王千已斷腸。

百丈山六咏 其三 山门》

朱熹 〔宋代〕

置屋兩山間,巧當奇絕處。

峽束百泉傾,澗激迴風度。

百丈山六咏 其二 小涧》

朱熹 〔宋代〕

兩崖交翠陰,一水自清瀉。

俯仰契幽情,神襟頓飄灑。

百丈山六咏 其一 石磴》

朱熹 〔宋代〕

層崖俯深幽,微徑忽中斷。

努力一躋攀,前行有奇觀。

百丈山

郑樵 〔宋代〕

疊嶂聯屏飛遠近,風情物色有餘涯。

回頭四顧東西地,多少礪山莊帝家。

百丈山

袁陟 〔宋代〕

復嶺逾崷崒,層崖遍屈盤。

寺當幽谷面,路指白雲端。

樹老蒼天骨,藍凝上帝冠。

右屏秋已凍,板屋夜多寒。

三宿孤不戀,千山遠夢殘。

惟悉鍾動曉,西下見征鞍。

百丈山

许仲蔚 〔宋代〕

勢擎霄漢直,根截亂山兼。

雲葉閒鋪地,煙煤潤灑尖。

遠疑題塞雁,高欲篆秋蟾。

倒瀉長江水,陶泓未足沾。

《游百丈山以徙倚弄云泉分韵赋诗得云字》

朱熹 〔宋代〕

執熱倦煩局,駕言起宵分。

隨川踏曉月,度嶺披朝雲。

攀緣白石梯,拂拭蒼蘚紋。

噴薄驚快覿,琮琤喜先聞。

奇哉此精廬,眇然隔塵氛。

諸公肯同來,定非俗子群。

永日坐清樾,短章策奇勳。

慨然念疇昔,聯裾已荒墳。

中路忘磬折,寸心謾絲棼。

惟應泉石願,三生有餘薰。

茲游獲重尋,十載心氤氳。

他年訪舊躅,山靈莫移文。

百丈山六咏 其六 瀑布》

朱熹 〔宋代〕

巔崖出飛泉,百尺散風雨。

空質麗晴暉,龍鸞共掀舞。

百丈山六咏 其五 西阁》

朱熹 〔宋代〕

藉此雲窗眠,靜夜心獨苦。

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間雨。

《余评事惠龙团兽炭香璎凫实且许以百丈山楮衾》

姚勉 〔宋代〕

青禽銜雲落蓬壺,風檐快讀光眉須。

百朋珍貺羅庭隅,一一皆可當清娛。

建溪龍焙香雲腴,香瓔巧制來東吳。

鬅鬙獸炭奇形模,辟邪天祿獅熊貙。

王家舄種君家鳧,晴沙暖抱明月珠。

雅意下照仙人癯,矮窗醉兀詩情孤。

蒲團松拂燒紅爐,蝸廬積凍春潛驅。

侍兒金珞香玉膚,月鐺着雪煎春酥。

窗前笑玩嬌黃雛,能言直可貢上都。

其波及晉皆君余,獨欠一幅橫雲鋪。

王孫醉擁紅氍毹,楮生長揖非吾徒。

藤床紙帳恰此須,能供梅花清夢無。

《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

陈师道 〔宋代〕

衾裘夜宿方丈屋,風燈微茫照溪谷。

杖屨朝行百丈山,林風清泠搖佩環。

道人八十更聰明,耳邊猶愛松風聲。

風前飽食松下臥,夢裡光陰等閒過。

世間貴人多白頭,未容白首送林丘。

左足拘攣右臂緩,榮華只得傍人看。

信知佛法有天樂,掃除疾痼何須藥。

山林於我郤有因,願言築室為比鄰。

不辭棄世伴幽獨,猶恐山僧嫌近俗。

《郴江百咏并序·百丈山

阮阅 〔宋代〕

縈迂鳥道少人通,只有豺狼夜過蹤。

自衒崚嶒逾百丈,安知七十二高峰。

百丈山

李忱 〔唐代〕

大雄真跡枕危巒,梵宇層樓聳萬般。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

仙峰不間三春秀,靈境何時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鍾朝磬碧雲端。

百丈山记》

朱熹 〔宋代〕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壘石為磴,十餘級乃得度。

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

石樑跨於其上。

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

度石樑,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

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後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絕。

門內跨池又為石樑。

度而北,躡石梯,數級入庵。

庵才老屋數間,卑庳迫隘,無足觀。

獨其西閣為勝。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並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

閣據其上流,當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為可玩。

乃壁其後,無所睹。

獨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

久而益悲,為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台。

下臨峭岸,深昧險絕。

於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數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噴霧,目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

台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百裡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

日薄西山,餘光橫照,紫翠重迭,不可殫數。

旦起下視,白雲滿川,如海波起伏。

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

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台東徑斷,鄉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於其東,水旱禱焉。

畏險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

既皆賦詩以紀其勝,余又敘次其詳如此。

而其最可觀者,石磴、小澗、山門、石台、西閣、瀑布也。

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呈同游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