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典藏 / 流求与鸡笼山 / ●「明史」「外国列传」在線閱讀

●「明史」「外国列传」

流求与鸡笼山

-

〔佚名〕

鸡笼山

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迩。地多深山大泽,聚落星散;无君长。有十五社,社多者千人,少或五、六百人。无徭赋;以子女多者为雄,听其号令。虽居海中,酷畏海,不善操舟;老死不与邻国往来。永乐时,郑和遍历东西洋,靡不献琛恐后;独东番远避不至。和恶之,家贻一铜铃,俾挂诸项;盖拟之狗国也。其后人反宝之,富者至掇数枚;曰:『此祖宗所遗』。

俗尚勇;暇即习走,日可数百里,不让奔马。足皮厚数分,履荆棘如平地。男女椎结裸逐,无所避;女或结草裙蔽体。遇长老,则背身而立,俟过乃行。男子穿耳;女子年十五,断唇旁齿以为饰。手足皆刺文,众社毕贺,费不赀;贫者不任受贺,则不敢刺。四序,以草青为岁首。土宜五谷,而不善水田。谷种落地,则止杀;谓『行好事,助天公,乞饭食』。既收获,即标竹竿于道,谓之「插青」。此时逢外人,便杀矣。村落相仇,刻期而后战;勇者数人前跳,被杀则立散。其胜者,众贺之曰:『壮士能杀人也』;其负者家,众亦贺之曰:『壮士不畏死也』!次日,即和好如初。地多竹,大至数拱,长十丈。以竹构屋,覆之以茅,广且长;聚族而居。无历日、文字。有大事,集众议之。善用镖鎗,竹柄、铁镞,铦甚;试鹿鹿毙、试虎虎亦毙。性既畏海,捕鱼则于溪涧。冬月聚众捕鹿,镖发辄中,积如坵山。独不食鸡、雉,但取其毛以为饰。中多大溪,流入海;水澹,故其外名淡水洋。

嘉靖末,倭寇扰闽;大将戚继光败之,倭遁居于此,其党林道干从之。已道干惧为倭所并、又惧官军追击,扬帆直抵浡泥,攘其边地以居;号道干港。而鸡笼遭倭焚掠,国遂残破。初,悉居海滨;既遭倭难,稍稍避居山后。忽中国渔舟从魍港飘至,遂往来通贩以为常。至万历末,红毛番泊舟于此;因事耕凿、设阛阓,称台湾焉。崇祯八年,给事中何楷陈靖海之策;言『自袁进、李忠、杨禄、杨策、郑芝龙、李魁奇、锺斌、刘香相继为乱,海上岁无宁息;今欲靖寇氛,非墟其窟不可。其窟维何?台湾是也。台湾在彭湖岛外,距漳、泉止两日夜程;地广而腴。初,贫民时至其地,规鱼盐之利;后见兵威不及,往往聚而为盗。近则红毛筑城其中,与奸民互市,屹然一大部落。墟之之计,非可干戈从事,必严通海之禁;俾红毛无从谋利、奸民无从得食,出兵四犯,我师乘其虚而击之,可大得志。红毛舍此而去,然后海氛可靖也』。时不能用。

其地北自鸡笼、南至浪峤,可一千余里;东自多罗满、西至王城,可九百余里。水道,顺风自鸡笼淡水至福州港口,五更可达;自台湾港至彭湖屿,四更可达;自彭湖至金门,七更可达;东北至日本,七十更可达;南至吕宋,六十更可达。盖海道不可以里计,舟人分一昼夜为十更;故以更计道里云。

——录自「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一)。

流求与鸡笼山
流求与鸡笼山
不分卷,係集刊各种载籍中有关流求(又琉求、瑠球、琉球)与鸡笼山之纪载。按明代以前各种载籍所称流求、琉求、瑠求以及琉球等,是否係指今日之台湾,抑指今日之琉球?近数十年来争论未已。自明代以降,琉球之称已专属今日之琉球,而台湾亦渐以鸡笼山、北港、东番至台湾而定名焉。集刊有关各篇,係备供有意研究前一晤题者之参考。所集各篇;关于流求者,有唐魏徵等“隋书“流求国”(附陈稜传)、李延寿“北史”“流求国”、杜佑“通典”“琉球”、宋郑樵“通志”“流求”、乐史“太平寰宇记”“流求国”、李昉等“太平御览”“流求”、赵汝适“诸蕃志”“流求国”(附毗舍耶、三屿)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琉球”(毗舍耶附见)、托克托等“宋史”“流求国”(毗舍耶附见)、汪大渊“岛夷志略”“琉球”(附毗舍耶、三岛、明宋濂等“元史”“瑠求”(附三屿)、近人柯劭忞“新元史”“琉求”(附澎湖、三屿等岛、明费信“星槎胜览”“琉球国”(附三岛)、李贤等“大明一统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琉球国”、茅元仪“武备志”“琉球”、陈仁锡“潜确居类书“琉球”、清王鸿绪“明史稿”“琉球”、张廷玉等“明史”“琉球”、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琉球”(附三屿、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志“流求国”(毗舍耶附见及“续通典”“琉球”(附三屿):关于鸡笼山者,有明张燮“东西洋考”“鸡笼淡水”(附陈第“东番记”)、清王鸿绪“明史稿”“鸡笼山”、张廷玉等“明史”“鸡笼山”、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鸡笼山”及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典”“鸡笼山”。上列“诸蕃志”“诸求国”、“岛夷志略”“琉球”、“东西洋考”“鸡笼淡水”及所附陈第“东番记,并见第一一九种“诸蕃志”及其“附录”暨第五六种“闽海赠言”。书末,节录“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清丁谦撰)关于“隋书”、“宋史”、“元史”、“明史”流求国与鸡笼山考证之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