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回 羅元帥周西坡捐軀 李世民山河帶加身

第一百四十回 羅元帥周西坡捐軀 李世民山河帶加身

上回書說到羅成帶領五百兒郎退出山口。到山下坎兒,羅成把眾人聚在一起,說道:「諸位弟兄們,你們看明白這事是們麼意思沒有?」大夥說「羅元帥,我們都看明白了,兩位王爺這是有意不開城,可他們為了什麼呢?」羅成就把建成、元吉招粉頭取樂被他羞辱,因而用計害他的始末緣由一說。大夥說:「噢,敢情他們這是挾嫌報復啊!可是我們還有一事不明,要論打仗,您真好比是常勝將軍趙子龍,不知為什麼這一仗沒打勝呢?」「哎,您們哪裡知道呀!」羅成這才把沙漠王羅子都寶鎧護身的事說明。大夥說:「敢情是這麼回事,剛才您怎麼不跟那倆小子說明白呢?」羅成說:「嗐!他們既然有意加害子我,說也無用!」「您說這話也對,用不着跟他們分爭。事到如今,咱們該怎麼辦哪?」「哎,諸位哥哥、弟弟,建成、元吉不開城,不單要害我.也要害你們,對面是蘇烈的朕營,咱們這幾百人如何沖得過去。我看你們就不要管我了,趕快投降敵營,尋條生路去吧!」平時羅成待部下很不錯,大夥一聽這話,有皺眉的,有掉淚的。有的說:「羅元帥,我們情願跟您生死與共,咱們到哪兒說哪兒吧!」羅成也止不住落淚,說:「哎,誰讓我羞辱二王呢!這禍是我惹的,不能連累你們,你們投降去吧!」大夥都不忍心走,耗着耗着,太陽落山了。有個當兵的說:「元帥,天已然黑了,我看不如先宰幾匹馬,燒馬肉吃,下邊有個石溝,山上有泉水流下,咱們吃點喝點,先找個地方過夜。」羅成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就這麼辦了。大夥抱薪架火,宰割馬肉,烤得半生不熟,又沒有鹽津,就這麼對付着吃吧!吃完喝完,一個個席地而眠。羅成吃不下,睡不着,只好枕着鞍子鋪着屜躺在地上忍着。有幾個當兵的私下裡核計:「羅元帥被屈含冤,這不成,咱們得把他敗陣的原因跟上邊說說去。」「我去!」有個膽大的自告奮勇,徑奔潼關去了。

再說建成、元吉為了置羅成於死地,在守城將士中買通了一部分人,借換哨為名,把羅成的部下都撤掉,換上了他們的自己人。在城樓之上,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席,哥兒倆對坐飲酒。建成叫人把胡婆帶來。胡婆上城問道:「二位王爺,您有什麼吩咐?」建成說:「你趕緊給找幾個粉頭來,要好看的。」「是啦,」胡婆領命去了。有人來報:「啟稟二位千歲,城下有個羅成手下當兵的求見。」建成離座,從垛口往下一看,果然有個當兵的牽着馬站在那裡,便問道:「喂,你有什麼事呀?」這當兵的說:「王爺,您有所不知,今天羅元帥敗陣,事出有因哪!」接着他就把沙漠王羅子都寶鎧護身的事一學說,最後說:「王爺,您還是把城開開,羅元帥實在是冤枉啊!」建成聽罷,把眼一瞪:「好哇,你們全是跟內奸羅成夥同一氣的,趕緊給我滾,再不滾,就開弓放箭啦!」當兵的沒法,只好上馬回去了。簡短說吧,這一宿當兵的叫了三回城,都是白叫。夜裡刮點西北風,羅成躺在地上,耳邊傳來城樓上登不愣、愣不登的聲音,想必是兩個奸王找來粉頭吹拉彈唱,他心裡這氣大啦!

就這樣,羅成和手下五百兒郎在野地里一連熬了五天,羅成每天到蘇烈大營頭裡叫陣,蘇烈就是不出來。眼看着兒郎們快熬不下去了,他就勸當兵的去投降反王,求條生路。大夥都不忍心走,後來實在沒辦法,一撥兒三個,一撥兒五個,有些人就過去了。蘇烈見了這些降兵,才知道潼關有變。他對降兵們一律恩待,並且提筆給羅成寫了一封書信。信里大意是說,既是建成、元吉意狠心毒,加害羅元帥,勸你反戈一擊同我攜手攻破潼關。你千萬不要記恨往日北平府一箭之仇,兩國相爭,各為其主,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冤讎可解不可結,你如歸奔我營,我一定敬為上賓。不久你我領兵攻下長安,得了唐室天下,可以平分疆土,各理山柯。如今你已經到了日暮途窮的地步,再不改弦易轍,還等什麼呢!信寫好了,題款蓋印,讓一個降兵帶回去交給羅成。這個當兵的拿着這封信回來,見羅成正坐在地上生氣,上前跪倒叩頭:「羅元帥,我這兒給您叩頭啦」羅成看了一愣,「吸!你?快起來,你怎麼又回來了?」當兵的站起身來,把信遞過去:「羅元帥,這兒有一封書信,您一看便知。」羅成接過信,打開一看,氣得直哆嗦。那個當兵的說:「羅元帥,您瞧明白了?」羅成說:「我瞧明白了。」「依我看,您不如跟蘇王爺合作,打下潼關,先殺死建成、元吉這倆小子再說。」「哼,你既把信帶給我了,還要替我捎個口信回去,向蘇烈說,這事我不認可。大丈夫戚武不能屈,貧而不可移其志。我們賈家樓弟兄不是衝着建成,元吉才來到大唐國的,建成、元吉是竊國之賊,早晚必被我們誅滅。我羅成誓死不投降,你就這樣跟蘇烈說吧!」當兵的回去,把羅成的話傳給蘇烈。蘇烈暗伸大指,心說羅成橫到底了,賈家樓弟兄真是好樣的,沒想到把我的信給駁回啦!

簡短截說,熬到第九天頭上,羅成手下的五百兒郎紛紛散去,最後只剩下十二個親兵。羅成對這十二個人說:「你們待我這份恩情,我心領了。我看你們也逃命去吧!剩下我一個人,要匹馬單槍,闖破敵營,報這國讎家恨,縱死亂軍之中,也心甘情願。」這十二個人掉着眼淚異口同聲地說道:「羅元帥,我們願意跟您同患難,共生死,跟蘇烈這一仗,到幫到底要看怎麼個結果。」羅成一聽這話,不禁淚流滿面,說:「好,既是這樣,你們給我去罵陣,把蘇烈罵出來。」,這十二個人跑在前面,到了蘇烈營前,足這麼一通叫罵。蘇烈這兒早準備好了,設下牢籠巧計,就地剜坑擒虎豹,安排香餌釣金鰲。聽到罵陣,蘇烈命人大開營門,把大隊亮開。羅成整頓好盔鎧甲冑,認鐙扳鞍上馬,摘下五鈎神飛槍,來到當場。這些日子風餐露宿,吃點子馬肉,直覺得四肢無力,他抖了抖精神,喊道:「蘇烈,出來!」對面鼓聲隆隆,蘇烈抬腿摘刀,嘩愣愣愣,馬到陣前。他說道:「羅元帥,恕我不能在馬上行全禮了。」說罷橫刀低頭,作為行禮:「前者我讓人給你捎去一封書信,今天還是舊話重提,有道是冤讎可解不可結,咱們二位一拉手,跟着就打破潼關,捉拿建成、元吉,給羅元帥報仇雪恨。拿下長安,你要樂意做皇上,我若不保你,讓我天誅地滅。當初我傷害令尊的事,咱們就算解了吧!如果你執意不聽我良言相勸,你可要想想,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妻室孩兒.難道說你就全不管了嗎?」羅成一聽這話,一陣心酸:「哎呀,娘啊!……」心中暗道:娘啊,沒想到孩兒被害,再也不能侍奉你老人家了。他忍住悲痛,叫道:「蘇烈!你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建成、元吉不開關,你要真捧我姓羅的,讓我割下你的人頭。有你的人頭,他們還能不開關嗎?今天既是亮隊打仗,廢話少說,快快撒馬一戰!」哈哈哈,羅成哎,此地狹窄,待我向南,你要敢追,你是英雄,若不敢追,就是匹夫之輩!」蘇烈一掰里手鐙,這馬住南就跑。羅成掉轉馬頭,嗒嗒嗒嗒,緊追下去了。

蘇烈催馬往南跑出幾里地,順大道轉向西南,前面有座山坡,便登上了山坡。這座山坡名叫周西坡。羅成也追上了山坡,眼前是一馬平原。看正西有個山口,蘇烈進了山口,羅成緊緊追進去。這山口裡是一條半里多地的狹溝,南北兩邊山壁陡峭,西邊有一個出口,蘇烈從這裡跑了出去。羅成追到出口這裡,一看壞了,前邊湧上來兵丁無其數。南北兩輛大車對頭開,眼看快碰頭了,有人給轅騾卸走,大車插在一起,兩邊山上出現許多人,往下拋石滾木,霎時把山口堵得嚴嚴的。羅成這馬前腿揚起,唏溜溜一聲吼叫,它過不去了。羅成掉轉馬頭往東返回,一見東邊山口也堵住了。這時候,就聽咚咚,嗚嗚!哞哞!」……炮響連天鼓角齊鳴。東西山口,左右山坡,無數兒郎手執弓箭匣弩就把羅成給圈上了。亂嘈嘈人聲吶喊:「羅成啊!你走投無路了,跑不了啦!」……

蘇烈從山外圍子走馬上了北山坡,站在山樑上衝下邊羅成哈哈大笑,把嘴一撇:「羅成,看這陣勢,你還跑得了嗎?常言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只要與我攜手合作,事成之後,我保你穩坐江山。全不念,還不念你的老母妻兒嗎?,說罷把刀掛到馬上,伸左手從馬鞍叉子裡掏出一個大梆子,右手取出梆槌,接着說道:「羅成啊,只要我這梆聲一響,你就要被亂箭攢身。生死關頭,你要再思再想啊!」羅成一聽,嗯嘿一聲冷笑,叫道:「蘇定方,我被建成、元吉所害,又被你誘到此處,還是那句話,貧而不可移其志,大丈夫生而何歡,死而何懼。我豈能助你打潼關,滅大唐,落個罵名千載。常言說的好,沒有不死之人,沒有不敗之家,沒有不敗之國,你來觀看……」說着他把五鈎神飛槍扔了,跳下閃電白龍駒把這匹寶馬棄了,摳住樓海帶把盔摘下來甩了,解開袢甲絳、獅蠻帶把盔甲卸了。對蘇烈說:「蘇定方,有道是先死容易後死難,將來自有人給我報仇雪恨。來吧,我情願受箭而死!」蘇烈的兵丁們一看,個個心裡佩服,有的喊:「看見沒有?確實不含糊,真有不怕死的人哪!」蘇烈對羅成既佩服,又氣恨,心想我把嘴都要說破了,你就是不聽我的,要已至此,那就由你去吧!他把大梆子一敲,梆梆擲梆!……霎時間,如同飛蝗驟雨一般,亂箭齊發。羅成渾身扎滿箭弩,與刺渭相似,真令人慘不忍睹。可憐智勇雙全、功高蓋世的美英雄競被亂箭射死在周西坡下!

蘇烈一瞧羅成已死,趕緊命人鳴鑼停止放箭。這時候,最後跟隨羅成的那十二名兵丁已經被俘,蘇烈派人把他們帶到近前,解去綁繩,對他們說:「你們幾位替我受趟累,把羅元帥的遺體裝入棺槨,送回山東歷城縣。」這些當兵的聽說羅元帥身死,痛哭不止。一會兒,蘇烈的兵丁們趕着一輛馬車進了山溝,上面裝着一副早已備好的棺槨。這十二名當兵的下了山坡,給羅成的遺體拔去箭弩,整理一番,穿戴好盔鎧甲冑,抬入棺槨之內,將棺槨和五鈎神飛槍都裝上大車。棺材沒有下梢,以備送到山東歷城縣,或許羅成的親人要看遺體。一切都準備好了,蘇烈讓發給這十二個人每人二百兩銀子,這些當兵的押着大車,起身上路,遘奔山東歷城縣而去。

蘇烈人馬回營,幾家反王核計,打算趁此機會,強攻潼關。準備了六、七日,反王們正在帳中議事,忽然派出的遠探、細作紛紛來報,說唐朝秦王李世民、元帥秦瓊率領大軍奏凱還朝,遘奔潼關來了。蘇烈頓足說:「嗐!這是唐朝國運當興,咱們的時機錯過了。不能坐等唐軍兩路夾擊,咱們快撤吧!」口北王福克宗坦、沙漠王羅子鄒都說:「現在最好是兵撤雁門關,那裡有突厥狼主作為後盾,不怕唐朝大軍征討。」蘇烈說:「也只好如此了。」他當即傳下撤軍命令。到了定更天,不響炮,不擂鼓,不吹號角,大軍一撥兒一撥兒都撤走了。

第二天天亮,有人把蘇烈撇軍的消息報與建成、元吉知道.建成高興地說:「這得說咱們大唐國鴻福齊天,不知為什麼蘇烈這麼快就撤兵了?」元吉說:「這還用問嗎,想必是世民跟秦瓊他們回來了。」「對,對,也不知道羅成怎麼樣了?」「咱們派人去探聽一下。」他們派人出關一打聽,這才得知羅成在周西坡被亂箭攢身之事。這哥兒倆偷偷核計,不能將實情向父王奏明,於是便編了一套謊話,說羅元帥接連兩天打了勝仗之後,第三天不聽勸阻,一心戀戰,不想被蘇烈誘到周西坡下,亂箭射死,請求父王對為國盡忠的羅元帥下詔表彰,對他的家屬撫恤從優。他們把這套謊話寫入折本,派人送往長安。這一日,武德天子接到這道折本看過,才知道勇國公羅成慘遭不幸,立即派劉弘墓、段志賢趕赴潼關,接過守關重任,召建成,元吉還朝。劉、段二位開國公不敢怠慢,收洽收拾,就走馬上任去了。

這幾天,建成、元吉這倆小子擔心羅成被他們害死的真相傳播出去,千方百計封鎖消息,傳諭街頭巷尾,茶坊酒肆,不准妄議朝政,有抗命不遵者,要治以死罪。常言說,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不管怎樣查禁,這件事很快就在潼關內外傳開了。劉、段二位開國公到了潼關,只是跟建成、元吉打交道,沒有查訪下情,自然沒有發現這倆小子鬧的鬼。

返回頭來再說程咬金,他在董家莊聽董二聊說到羅成在周西坡被亂箭攢身,嘔的一聲,登時就背過氣去了。二聊的父親一瞧,嚇了一跳,說:「小二呀,你還聊呢,你瞧這位莫爺……」二聊轉臉一瞧,說:「壞了.咱們趕緊叫叫吧!」這爺兒倆連撅帶叫,把程咬金喊醒。程咬金緩過這口氣,眼淚下來了:「老兄弟,想不到你死得這麼慘哪!」二聊問:「莫爺,這是怎麼個碴兒呀??程咬金把哭聲止住,說:「二聊啊,跟你實說吧,我不姓莫,是我姥姥家姓莫,你知道我是誰嗎?」「不知道。」「我叫程咬金,是大唐國的雙俸盧國公。」這爺兒倆聽說公爺到了,急忙跪倒,就要叩頭。程咬金上前攙起:「不要多禮,全起來。」接着,他就把自己便服私訪的緣由說了說,最後說:「二聊啊,明天你帶我到周西坡羅元帥遇難的地方看看去。」二聊說:「成啊!」這天夜裡,程咬金就住到二聊家了。

第二天一清早,程咬金上了馬,董家父子拿着鍬、鎬騎上毛驢後面眼隨,一同來到周西坡。跟當地百姓打聽到羅成遇難之處,這三人在石頭縫裡找,往地下刨,收集到不少箭弩、透甲錐。程咬金讓把箭杆兒都去掉,只留箭頭。他把箭頭、弩、錐包在一個小包袱里,系在身上,踉董家父子騎上牲口返回董家莊。

到了二期家裡,程咬金問:「二聊呀,你有膽子沒有?」二聊說:「程公爺,我膽子可大了。」「好,過幾天你跟我去趟長安,到金鑾殿上眼武德天子聊聊羅元帥被屈含冤的事,你敢不敢去?」「我敢去呀!羅元帥能為國盡忠,難道我二聊為忠臣說句話都不敢嗎!趁這機會,我也開開眼,看看萬歲爺,見識見識八寶金殿是什麼樣兒。」,二聊的父親說:「公爺,你為什麼要帶他去見駕呀?」程咬金說:「我的老哥哥哎,您不知道,這武德天子他護犢子,沒有見證,他准得向着建成、元吉。這回讓二聊進京不會白去,只要他敢聊,甭說皇上賞錢,就是我們這些賈家樓的弟兄多少都得掏點銀子給您置點什麼。」二聊說:「公爺,您這麼說就透着遠了,我可不是為銀子才去的。到金殿開聊之前,您給我弄壺酒就行了。我喝得醉朦咕咚,聊得更歡。」「好,咱們就這麼辦了。」

簡短說吧,程咬金在董家莊耽擱了幾夭,帶着董二聊穿過潼關,到了唐軍大營。他讓人給董二聊換上一套當兵的衣服,安置在一個帳篷里,囑咐同營官兵不准走漏風聲。這兒弄妥貼了,他才進關,來到帥府。

程咬金到帥府時,天已經黑下來了。秦瓊、徐茂功正這兒納悶:好幾天了,這個私訪的哪兒去了呢?說着說着,老程回來了。秦瓊問:「四弟,你走了幾天,訪着什麼了?」程咬金看看四外無人,這才說:「二哥,我說出這回事,您可不准哭,千萬不能驚動建成、元吉,連秦王也不能讓他知道。」「你說吧,我絕對不哭。」「三哥,您也別哭。」徐茂功說:「我不哭,你就打開閉塞說亮話吧!」程咬金這才放低聲音咯勒咯、咯勒咯一學說這事,說到周西坡這兒,那哥兒倆氣恨交加,秦瓊背過氣去了,徐茂功兩眼也直了。程咬金把秦瓊撅醒,秦瓊不敢放聲痛哭,叭噠叭噠直掉眼淚,說:「四弟,如今事已明了,咱們該當怎麼辦哪?」程咬金說:「二哥,那倆小子不是說過,到了長安金殿上見到他爹才能說出勇國公羅成的事嗎?咱們跟他倆上殿說理去,我這兒帶着證人證物呢!」接着,這哥兒仨核計好了上殿面君之事,這才各自回房。這一宿,秦瓊、徐茂功為老兄弟慘死的事悲慟不已,都沒有睡好覺。

第二天早晨,李世民來看秦瓊:「二王兄,您這身體見好吧?」秦瓊說:「二千歲,這些日子服藥將養,腰不疼了,身子骨也硬朗了,我想時間耽擱不少了,今天咱們就起兵還朝吧!」李世民巴不得早日還朝,說道:「那也好,吃完早飯,就整隊開拔!」一會兒,早飯過後,全軍大隊集合整齊。李世民、秦瓊把潼關防務又向劉弘基、段志賢交代了一番,然後下令啟程,建成、元吉也一同還朝,號炮三聲,全軍大隊出離潼關、奔長安城走下去了。

一路無書。到了長安,秦王傳諭.兵屯郊外紮營待命。他和建成、元吉一齊回宮見父王,秦瓊和一些兄弟暫住兵馬司歇息。過了兩天,第三天早起,文臣武將同到朝房,準備參王拜駕。忽聽噹噹當金鐘三下響,眾人上期,文東武西排班站立,武德天子登殿入位,英、秦、齊三王在龍書案旁坐定。秦王李世民將在湖廣襄陽大獲全勝之事奏與父王知道。李淵說:「要不是皇兒李世民英明果斷,秦元帥足智多謀,如何能恩施遠人,平定荊楚,使那瑚廣襄陽王舉國來降,眾卿此功非小,朕將論功行賞,稿勞三軍,哈哈哈……」此事議過,英國公徐茂功越班跪倒:「臣徐勣見駕,有本啟奏!」李淵說:「啊,徐先生,有本當面奏來,平身,賜坐。」「謝萬歲。」內待搬過一個龍墩,徐茂功坐下。他問道:「萬歲,我等隨秦王千歲奏凱還朝,到達潼關,沒有見到勇國公,潼關大帥羅成。也曾問過英王、齊王二位千歲:不知羅成哪裡去了?二位千歲說到京師金殿上請萬歲明渝,便知分曉。萬歲,您知道那羅成現在何處麼?」李淵一聽,說:「噢,徐先生,因為羅成是你們的結拜弟兄,朕這兩個皇兒一定是怕惹你們難過,才沒有明言直講。你既要問,朕說出此事,千萬不要着急。」「萬歲儘管明言,臣洗耳恭聽。」李淵這才按照建成、元吉謊報的折本,把潼關的戰事和羅成貪功戀戰被亂箭射死的情由說了一遍,並且說:「羅元帥為國盡忠,殊堪嘉勉,朕要從優撫恤,對他全家大小,都有一份封賞。」「噢,既是如此,巨替羅成兄弟謝謝萬歲了。」秦瓊眼淚在眼圈裡轉,上前跪倒:「萬歲,臣秦瓊有本啟奏。」李淵說:「咦,胡國武昌公秦元帥平身,賜坐,你有何本奏?」內侍又搬過一個龍墩,秦瓊坐下講話。他這才把程咬金查訪到的羅成遇害的實清一五一十述說一番,最後說「萬歲,若不是英、齊二王有意加害羅成,羅成死不了,此事還請萬歲詳察。」秦瓊這麼一說,朝堂上所有的人全聽明白了。李世民心說:我這不爭氣的哥哥、兄弟真是一點人事不辦,今天這事要不好辦,我在洛舊領教過,這幫賈家樓弟兄通氣連杖,手把相應,弄不好朝中非亂不可。李淵聞聽秦瓊之言,吃驚不小,喊道:「建成、元吉,我問你們,聽秦元帥所奏悄形,可有此事?」建成、元吉爭着分辯:「萬歲,我們所上折本句句是實,我倆與羅元帥素無嫌隙,豈能無故害他。秦元帥枉奏不實,誣告孩兒,望萬歲為兒臣做主。」這倆小子鐵嘴鋼牙,死不認賬,好比油鴨,甭管怎麼蒸煮,它這嘴不爛。李淵說:「秦元帥呀,你和英、齊二王各執一詞,真叫孤王難明難斷呀!」建成說:「父王,秦元帥說孩兒加害勇國公,不知有何人證物證?」李淵說:「着哇!秦元帥,你有什麼證據嗎?」秦瓊假裝無憑無據,張口結舌:「這個……」這個時候,程咬金上前跪倒,扯着大喇叭嗓子喊道:「啊呀呀!臣程咬金見駕,吾皇萬歲!」李淵一瞧程咬金出來了,心裡玩了一驚,知道這賣私鹽的不好對付,前者御果園演功,就數程交金鬼,他搶去建成、元吉的小紅旗,抓住了把柄,鬧得兩個皇兒張若大嘴沒話說。李淵定了定神,問道:「雙俸盧國公,你有們麼話講?」程咬金說:「萬歲,您問到秦元帥所奏之事有無證據。這證據嗎,我可是從潼關外頭老百姓中間打聽來的,我訪到哪兒,那兒的人都傳說此事,跟秦元帥說的一模一樣。老百姓為英、齊二王害死羅元帥,心中忿忿不平。英、齊二王傳下一道命令,街頭巷尾.茶坊酒肆不准妄議朝政,誰要再說羅成這事,捉去了就砍腦袋。您問問這二位千歲有這事沒有?『李淵聽了,又是氣,又是恨,臉土變顏變色,叫道:「建成、元吉,現又有雙俸盧國公啟奏,你們還不從實講來!」這倆小子還是狡辯:「父王呀,他們都是金蘭兄弟,夥同一氣,朋比為奸,就憑盧國公這麼一說,難道就能更改事實嗎?萬萬不能!」程咬金說:「萬歲,這麼辦吧,我找一個潼關的老百姓來,讓他當面向您陳述。什麼夥同一氣啦,什麼朋比為奸啦,甭管兩位王爺怎麼能說,會說的不如會聽的,當面對證,您一聽就明白了。」李淵說:「好,你就帶一庶民上殿陳詞。」程咬金領旨出殿,傳喚證人去了。

書中暗表,董二聊旱已隨着大軍進入長安,程咬金讓他住在兵馬司內,脫去軍服,恢復原來老百姓的裝束。今天天不亮,程咬金就把他叫起來了:「二聊。」董二聊揉了揉眼睛爬起來說:「怎麼着?程公爺。」程咬金說:「我上朝去,你這兒等着,呆會兒我找你來,讓你上殿對證。要是聊好了,就算你這二聊的美名沒白得,你都聊到金殿上去了,這得有多大臉面哪!」「哎哎,我說公爺,您可得給我弄點酒。」「到金殿上,你可別怵陣。」「您甭擔心我怵陣說不出話來,我是越喝話越多。」「好,你等着吧!」程咬金命人給他弄來好酒好菜,自己上朝去了。返回來再說方才金殿辯論,皇上讓程咬金帶證人。程咬金出了宮門,派人到兵馬司傳喚董二聊。一會兒工夫,董二聊來了。程咬金一瞧,二聊喝得沒醉也差不多,說:「二聊哇,有什麼話咱們金殿說去,到那兒你聽我的。」二聊說.「是了。」程咬金領着董二聊進了宮門、殿門,見到萬歲,二人跪倒。程咬金說:「萬歲,這是個老百姓,他沒有大名,因為是董老頭的二兒子,都叫他董二,又為因他好聊,外號叫董二聊。二聊,快給皇上叩頭。」「哎,我給皇上叩頭啦?」嘣嘣嘣,黃二聊衝上磕了仨響頭。董二聊上殿,李淵和滿朝文武都注意觀瞧他,見此人八尺來高,一身灰布褲褂,頭上挽着發纂,黃臉膛,一臉黃土泥,撇着大嘴,揚眉吐氣,腰裡系根帶子,腳上穿搬尖大葉把屐鞋.李淵問道:「董二聊啊,你既敢上殿對證,不知你怎麼對證呢?」這董二聊還真不怵陣,開口說道:「皇上您聽我說,反正這個羅元帥人人皆知,是讓英、齊二王給封到潼關外頭啦!究竟為什麼兩位王爺要加害羅元帥,我可也說不好。反正那天夜裡人們都聽見城樓上登不愣、愣不登,還有燕語鶯聲,吹拉彈唱,好不熱鬧,知道那是兩位王爺飲酒取樂。那時候,這麼大的羅元帥愣在山口外頭枕着鞍子鋪着屜,受着清風。聽說羅元帥他們吃馬肉,喝涼水,苦煞了八、九天。最後只剩下十幾個人了,羅元帥找蘇烈決戰,被亂箭射死在周西坡下。後來不知為什麼,反正蘇烈撇兵啦!他一撤兵,城門也就開了,關裡頭的事情傳到關外,關外頭的事情傳到關里。反正老百姓都議論兩位王爺加害羅元帥,個個心裡不平服。兩位王爺一看事情不妙,趕緊貼出告示,街頭巷尾,茶坊酒肆,不准妄議朝政,誰要說這個事,誰就得掉腦袋。您猜怎麼着,我的皇上,人們還說不說?不說?許!背地裡照祥說,家家戶戶都談論這件事清。那天我在茶館喝茶,遇見程公爺私訪。他到我家裡,我才把這件事說出來,我帶着程公爺到了周西坡,反正什麼箭頭呀,透甲錐呀,程公爺湊了一包袱。比如說,誰要說我這話說的不實在,說是程公爺教給我的,那我也沒辦法,您可以自己去,或是派人去,到潼關內外查訪,查出我董二聊聊的有半點虛情。甭說宰我,就是給我活剮了,也沒關係。反正英、齊二王加害羅元帥這事毫釐不差,我這對證就說到這兒,完啦!」李淵聽罷,臉都氣紫了:「這個……建成、元吉,這兒有對證,你們還有什麼話講?究竟為什麼要加害羅元帥,你們如實講來!」這倆小子嘴還挺硬,建成說:我們和羅元帥素無嫌隙。」元吉說:「父王,他們非要這麼說,這是有意加害我們。查不出我們和羅元帥有什麼碴兒、砟兒,找不到對證,兒臣萬難屈認此罪。」他這話音剛落,哈哈哈哈!……朝堂內有人發笑。誰笑啊?胡國武昌公秦瓊,李淵問道:「啊,秦元帥,你為何發笑哇?」秦涼上前跪倒:「跟萬歲回話,我有對證。我給您找兩個潼關守城的兵士,您一問便知。」李淵說:「那好,盧國公,董二,你們暫且退立一旁。秦元帥,你速速把證人找來。」這三人起身,程咬金、董二聊站到一旁,秦瓊走出金殿,去傳喚證人。

原來程咬金私訪回來,秦瓊、徐茂功一起核計,早防備着皇上有這一手。徐茂功說:「要是金股辯理,光有四弟的一個見證人還不夠,這人只能說明建成、元吉害了羅成,可說不清他們為什麼要害羅成。」秦瓊說:「對呀,我看得再找兩個在建成、元吉手下當差、知道事情底細的兵卒來,讓他們也上殿對質。這回要不把英、齊二王弄趴下,我就不叫秦瓊秦叔寶!」二人計議已定,秦瓊找了兒個伺候過建成、無吉的兵丁,他們原來都是羅元帥的親兵,早就對建成、元吉的行為不滿,敢怒而不敢言。經秦元帥一問,他們把這倆小子所辦的缺德事和盤托出。秦瓊聽罷,說道:「噢,原來如此。你們誰敢到金殿上對證此事?」有兩個膽大的,一個叫施清,一個叫李明,表示願往。這樣,秦瓊就把他倆帶進了長安。今日早朝,這倆當兵的早就奉命到朝房等侯了。這會兒秦瓊命人把他倆帶上金殿。秦涼說:「你們見駕吧!」兩個當兵的上前跪倒叩頭:「萬歲,我們這兒給您磕頭啦!」李淵問道:「你們叫什麼名字?」「我叫施清。」「我叫李明。」「你們上殿有何話講?」施清說:「跟萬歲回話,我們都是羅元帥手下親兵,英王、齊王到了潼關,又派我們伺候兩位千歲,今日我們要為羅元帥明一明這不白之冤」接下去,施清、李明便把羅成晝夜守關積勞成疾,建成、元吉讓羅成養病代為值夜、每夜讓人打開白虎門找粉頭取樂,羅成為這事訓斥二王,二王假意認錯、向羅成獻殷勤,羅成連殺敵將後遇見寶鎧護身的沙漠工羅子都不能取勝,回到關前,二王說他通敵媚外不給開關,致使羅成慘死在周西坡下,這所有種種情形一五一十向萬歲奏明。最後也是說:「萬歲,我倆說的都是實情,您可以把潼關帥府親兵都調來,一一查問。若有半點虛妄,把我們殺了剮了,死而無怨。」旁邊程咬金搭碴兒了:「萬歲,里外的證人都到了,就看您怎麼為我這老兄弟羅成作主了。我的好兄弟,你死得好慘那!」說着哇哇直哭。秦瓊更是泣不成聲:「我的好表弟呀!」徐茂功也哭:「羅元帥呀!」齊彪、李豹、屈突星、屈突蓋、魯明星、魯明月、金成、牛蓋所有賈家樓的兄弟以及尉遲恭、黑白二氏等人,沒有一個不痛哭的,哇!哇!……「羅成兄弟啊!」今兒列好,這金殿早朝改了哭堂啦!

李淵一聽真相大白,直氣得渾身顫抖,體似篩翱,叫道:「建成、元吉,跪下!」這倆小子離座跪倒,「眾愛卿,不要難過,不要痛哭,容朕處理此事。」,大夥慢慢把哭聲止住,就看李淵如何發落了。秦瓊搌了搌眼淚,把臉一沉,叫道:「建成,元吉,你們兩人在家不辦人事,出外不辦人事,所有見證在此,你們還有何話說?」李淵心說,事已至此,大唐國江山要緊,我也護庇不了兩個孩兒了。他叫道:「二兒世民,你也跪下!」此時李世民因為是非已然分清,心裡很是高興,忽聽父王呼喚,不知所為何事。他趕緊離座跪倒,吉凶未卜,也是惶惶不安。李淵正顏厲色說道:「建成,元吉,前者你倆為非作歹,逼反劉武周,激走尉遲恭;御果園演功,又存心害人,事情敗露,朕免了建成守閣太子之位,把你們兄弟三人拉平,許下五年後讓眾卿鑑定你們的得失功過,再議承嗣之事。不想你們又犯下此等滔天大罪,真是無恥之極,可惡之至。悔不該將你們派往潼關,如今大錯鑄成,亦朕之過耳。朕意已決,即日免去你們英王、齊王的王爵,看你們能不能改邪歸正,再作處置。皇兒世民為開創大唐基業立下了蓋世功勳,即日立為守闕太子,移居永壽宮。朕已年邁,軍國大事暫交秦王世民辦理,着丞相魏徵今日監製山河帶一圍賜秦王佩身,以示代朕管帶山河之意。」書中暗表,李淵所賜的山河帶可不是普通圍腰玉帶,它是一條斜插柳佩在胸前的披肩錦帶,上邊用珍珠寶石攢成「代理山河」四個字。李淵為什麼要讓李世民代理山河呢?還得說他是個聰明人,他看出自己多次庇護建成,元吉,文臣武將多有不滿,如果自己硬撐着登朝理政,大夥瞧着都得運氣,弄不好跟當年瓦崗寨西魏王李密一樣,也得鬧出個長安散將,那樣大唐國可就危險了。不如把大權交給皇兒世民,自己在宮中安享清福。他說道:「世民,快快平身,從明日起你就登朝理事吧!」「孩兒遵旨!」李世民站起身來,回位坐好。接着李淵喊叫一聲:「來呀,把不肖子建成、元吉轟下金殿!」幾個武士上前,連位帶拽,把這倆小子拖出金殿去了。

李淵辦完這件事,說道:「雙俸盧國公,胡國武昌公,英國公,眾位愛卿,你們看,此事如此處置,有無不當之處?還有什麼請求,盡營陳奏,明日朕就要退居長春宮安德院,由秦王代理朝政了。」程咬金奏道:「萬歲,跟您回話,羅成蒙冤而死,他留下個不滿十歲的孩兒,名喚羅通,要不要施恩封賞呢?」李淵說:「不是盧國公提醒,這事朕倒忘懷了,魏丞相,傳朕的旨意到山東濟南府歷城縣,由羅通承襲勇國公之爵,世襲罔替,並授已故勇國公羅成之萱堂、妻室誥命夫人銜,着府、縣官吏為羅成重整墳瑩,再辦喪儀,立碑建祠,以記其功。」魏徵說:「臣遵旨,即時派人辦理。」朝堂之上,還站着個董二聊呢。他聊了半天,能白聊嗎?程咬金得為他請賞,說:「萬歲,董二聊冒死為羅成辯冤,他是一個老百姓,您賞他倆錢得啦!」李淵說:「對,董二仗義執言,辮冤有功,賞白銀五千兩。」程咬金說:「二聊哎,行啊,行啊,這回你到金殿上開聊,就算聊對了。還不快磕頭謝恩哪!」二聊跪下磕頭:「謝謝萬歲爺。」李淵說:「董二平身,下去領賞吧!」二聊起身,由內侍領走了。李淵又傳旨,對為羅成辯冤的兩個兵士施清、李明各賞白銀兩千兩,這兩人也磕頭謝恩,下殿領賞去了。李淵接着又交代,對平定湖廣荊襄有功諸臣,封賞及犒軍之事,曲李世民全權辦理。諸般大事辦理完善,李淵擺袖散朝。打這兒起,雖然武德年號未變,李淵退居長春宮,就不管國事啦!

早朝過後,魏徵、秦瓊、徐茂功、程咬金、敬德、黑白二氏等人都聚到兵馬司一起議論今天朝中這件大事。見李淵這樣處置此事,大夥心裡多少都平服了點兒。徐茂功說:「大哥,二哥,諸位兄弟,我看今天這事,萬歲就算辦得不錯。說句實理,事已至此,他只好讓李世民代理山河,也不能不這麼辦了。」程咬金說:「依我看,他這裡頭還護着犢子呢!建成、元吉這倆小子屢次三番為非作歹,可說是罪大惡極,宰了他們一點不多。可是他這當皇上的只是免了他們的英、齊王位,讓李世民暫時代理山河,甭管怎麼着,這倆小子還算活着呢!他要是真公平,今天就應當宰他這倆孩子!」徐茂功說:「四弟呀,這事你也別太較真了,那麼較真,也不太合適呀!」,程咬金說:「哎,我看恐怕還有後患。你們大家都記往我程咬金這話,往後建成、元吉這倆小子要鬧不出事來,我連姓都改啦!」大夥說:「好,我們記住你這句話,咱們對這倆小子多加小心就是了。」此事過後,第二天,李淵退居到長春宮安德院,李世民披上山河帶開始代理山河,有大事進宮報告父王,一般朝政他就全權處理啦!他先對所有平定湖廣、荊襄有功之人上至元帥下至兵卒,論功行賞,加官進祿,同時大排慶功筵,稿賞三軍。自打李世民掌朝執政,大唐國更是如日方升,越來越興旺。書說至此,《興唐傳》全部結束。今世有人寫了幾段俚語歪詩,稱道這部興唐故事:

隋末英雄起四方,其中單屬瓦崗強,

咬金大斧秦瓊澗,打得王朝不姓楊。

楊廣無道泛龍舟,天下英雄截寇讎,

錘震群山驚海內,江都王氣黯然收。

收抬亂世挽狂瀾,爭霸諸王戰正酣。

忽報太原鼙鼓動,旌旗獵獵下長安.

安定中原縛孽龍.秦王走馬執長纓,

後人編演興唐傳,忠佞賢愚細品評。

興唐傳
興唐傳
《興唐傳》小說又名《大隋唐》、《興唐全傳》,相關古典小說有清乾隆年間英雄傳奇小說《說唐演義全傳》、明代《大唐秦王詞話》等。 北京流傳的評書《隋唐》以清末「評書大王」雙厚坪所說內容最為豐富、完整,惜其底本未能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