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49年),员外散骑侍郎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罗织经是武周酷吏来俊臣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
反经(亦称长短经)是一本谋略奇书,由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老师道家末枝纵横家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华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中国有笑话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集大成者可说非笑林广记莫属。此书作者「游戏主人」编成,游戏主人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清代的一批文人一起编写而成的笑林广记可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秀,表现手法也十分成熟。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编。七卷,共二十篇。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
论衡一书为东汉(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所著的百科类图书。该书讲述了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等二十大类125个小类的学科知识。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
陶庵梦忆,明代散文集。为明朝散文家所著。该书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
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二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
荣枯鉴是一本经典的谋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长乐老写成。五代宰相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因自号长乐老。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
权谋残卷是明代所作的一部权谋类著作,共分为13卷。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隋书。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守白论。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只有6篇,保存在明代的道藏中,该书流传情况复杂,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龙文鞭...
老老恒言作者曹廷栋,为清朝秀才,共五卷,是老年养生的专著,周作人对其评价甚高,称是可以作为六十寿礼的好书。其最佳刻本为清乾隆三十八年曹廷栋的自刻本。
本书系绍兴人葛虚存于民国初年从众多清人笔记小说、方志、文集、书牍、奏摺、诗话中采集编纂而成,全书分学行、令节、治术、将略、文艺、怜才、吏治、先德、异征、度量、清操、科名、风趣、境遇、闺阁、杂录16类,573则,记述了清代各式名人的各种...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所撰札记考证性质的学术专著。全书包括说经,八卷。内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春秋、公羊、孝经、孟子,小学、经总等;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
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
南越笔记由撰写,十六卷,依事类分卷。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丽,可作山水游记读。博物、工艺比重大,记...
梁元帝撰写的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子书,但却不载于梁书·元帝本纪。金楼子一般是采用札记、随感的形式,或前引名言成句,后加自己的看法;或借题发挥以阐发自己的思想;或记述史实以劝诫子女;或追叙往事,聊以自慰;或转志奇事,欲广闻见...
齐东野语20卷,撰。作者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泗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等。
避暑录话由北宋末年所撰,两江总督采进本,二卷,250条。本书多记北宋时期的朝野杂事,考证经史、地理、诗文、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也较多。由于作者学识渊博,藏书丰富,通悉古今,故所考辨的诸问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历来为文史学者所重视。但因...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共二十六卷,是清代笔记小说集,作者是王士禛。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全书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
该书记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一些破除迷信的故事,内容生动通俗,富有智慧。
尚书正义是唐孔颖达等撰文献汇编。二十卷。唐初五经正义的第二部,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等奉诏撰,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赵弘、智复审,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张行成等人刊定。此书凑合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并采用伪孔安国尚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