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 卷第四百十六 草木十一

木怪下 竇寬吳偃董觀京洛士人江叟

花卉怪 龍蛇草鮮卑女蕨蛇芥蟲崔玄微

----------------------------------------

木怪下

竇寬

唐扶風竇寬者家於梁山,太和八年秋,自大理評事解縣推鹽使判官罷職退歸,因治園屋。命家僕伐一樹,既伐而有血滂溜,汪然注地,食頃而盡。寬異之,且知為怪。由是閉門絕人事。至明年冬十一月,鄭注李訓反,寬與注連,遂誅死於左禁軍中。(出《》)

【譯文】

唐朝扶風縣人竇寬家在梁山。太和八年秋,他罷職回鄉,因為要修造宅院,讓家僕砍除一棵樹。砍完之後有血流出,汪在地上一大片,一頓飯的工夫便沒了。竇寬驚異,認為這是怪,從此便閉門不出,拒絕一切人事往來。到了第二年冬十一月,鄭注和李訓造反,竇寬與鄭注連坐,就被誅死在左禁軍中。

----------------------------------------

吳偃

有厲(陳校本「厲」作「醴」)泉縣民吳偃家于田野間。有一女十歲余。一夕,忽遁去,莫知所往。後數余日,偃夢其父謂偃曰:「汝女今在東北隅,蓋木神為祟。」偃驚而寤。至明日,即於東北隅窮其跡,果聞有呼吟之聲。偃視之,見其女在一穴內。口甚小,然其中稍寬敞。傍有古槐木,盤根極大。於是挈之而歸,然兀若沈醉者。會有李道士至,偃請符術呵禁。其女忽瞬而語曰:「地東北有槐木,木有神,引某自樹腹空入地下穴內,故某病。」於是伐其樹。後數日,女病始愈。(出《宣室志》)

【譯文】

有一個叫吳偃的厲泉縣山民,家在田野之間。他有個十來歲的女兒。一天,女兒忽然沒了,不知她到哪去了。過了幾天,吳偃夢見他的父親對他說:「你的女兒在東北角,大概是木神作怪。」吳偃被驚醒了。到了第二天,就到東北角徹底地查找蹤跡,果然聽到呼喊呻吟的聲音。吳偃一看,是女兒在一個洞穴里。洞穴的口很小,然而裡邊稍微寬敞。旁邊有一棵老槐樹,盤根極大。於是他就把女兒領回家來。但是女兒呆呵呵地就像喝醉了似的。趕上有一個道士來到,吳偃就請道士用符術整治。那女孩忽然睜開眼睛說:「地東北有一棵大槐樹,槐樹有神,拉着我從樹肚子裡走進地下的洞穴內,所以我就病了。」於是就砍掉了那棵大槐樹。幾天後,女孩的病才好。

----------------------------------------

董觀

有董觀者嘗為僧,居於太原佛寺。太和七年夏,與其表弟王生南遊荊楚,後將入長安。道至商於。一夕,舍山館中。王生既寐,觀獨未寢。忽見一物出燭下,既而掩其燭。狀類人手而無指。細視,燭影外若有物,觀急呼王生。生起,其手遂去。觀謂王曰:「慎無寢,魅當再來。」因持挺而坐伺之。良久,王生曰:「魅安在?兄妄矣?」既就寢。頃之,有一物長五尺余,蔽燭而立,無手及面目。觀益恐,又呼王生。生怒不起。觀因以挺椹其首,其軀若草所穿。挺亦隨入其中,而力取不可得。俄乃退去。觀慮又來,迨曉不敢寢。明日,訪館吏。吏曰:「此西數里有古杉,常為魅,疑即所見也。」即與觀及王生徑尋,果見古杉,有挺貫其柯葉間。吏曰:「人言此為妖且久,未嘗見其真。今則信矣。」急取斧,盡伐去之。(出《宣室志》)

【譯文】

有一個叫董觀的人,曾經當過和尚,居住在太原的佛寺。太和七年夏天,董觀和他表弟王生向南到荊楚一帶旅遊,然後將去長安。一天,二人來到商於,就在山館中住下。晚上,王生已經睡下,董觀忽然看見一個東西出現在燭光下。接着那東西就去遮住那燭光。伸出來的東西像人手,但是沒指。仔細看,燭影外像有個什麼東西。董觀慌忙喊王生。王生剛起來,那兩隻手便散去。董觀對王生說:「小心,不要睡覺。那鬼怪還會再來。」於是他就抱着棍子坐着等候。很久,王生說:「鬼怪在哪?你真荒唐!」就又睡下。不一會兒,有一個五尺多長的東西,遮蔽着燭光站在那裡,沒有手也沒有面目。董觀更害怕了,又喊王生。王生生氣不起來。董觀就用棍子捅那鬼怪的頭,鬼怪的身軀就像用草穿的,棍子便一下子捅了進去。但是拽不回來了。那鬼怪馬上退去。董觀擔心鬼怪再來,直到天亮沒敢睡。天亮之後,問館吏。館吏說:「從這往西幾里,有一棵老杉樹,常常鬧鬼,你看到的可能就是那東西。」於是館吏、董觀、王生三人一起向西尋來,果然看見一棵老杉樹,有一根棍子橫穿在枝葉之間。館吏說:「人們說這棵樹作妖很久了,我卻不曾真見過,這回我可信了。」急忙取來斧子,把杉樹徹底砍去。

----------------------------------------

京洛士人

京洛間,有士人子弟失(「失」原作「定」。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其姓名。素善雕鏤。因行他邑山路,見一大槐樹蔭蔽數畝,其根旁瘤癭如數斗瓮者四焉,思欲取之。人力且少,又無斧鋸之屬,約回日採取之。恐為人先採,乃於衣簣中,取紙數張,割為錢,系之於樹瘤上。意者欲為神樹,不敢採伐也。既捨去,數月而還。大率人夫並刀斧,欲伐之,至此樹側,乃見畫圖影,旁掛紙錢實繁,復有以香醮奠之處。士人笑曰:「村人無知信此,可惑也。」乃命斧伐之次,忽見紫衣神在旁,容色屹然,叱仆曰:「無伐此木。」士人進曰:「吾昔行次,見槐瘤,欲取之。以無斧鋸,恐人采之,故權以紙錢占護耳。本無神也,君何止遏?」神曰:「始者君權以紙錢系樹之後,咸曰神樹,能致禍福,相與祈祀。冥司遂以某職受享酹。今有神也,何言無之?若必欲伐之,禍甚至矣。」士人不聽。神曰:「君取此何用?」客曰:「要雕刻為器耳。」神曰:「若爾,可以善價贖之乎。」客曰:「可」。神曰:「所須幾何?」士人曰:「可遺百千。」神曰:「今奉百絹。於前五里有壞墳,絹在其中。如不得者,即復此相見。」士人遂至壞墳中,果得絹,一無欠焉。(出《原化記》)

【譯文】

京洛間,有一個士人子弟,筆者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只知道他素善雕鏤。有一次,他走在外地山路上,看到一棵大槐樹樹蔭遮地好幾畝,樹根旁邊長了四個瓮那麼大的大瘤子,他就想要弄到手。但是人力太少,又沒有斧鋸之類的東西,打算先回去,以後再來收取。怕被別人先採了去,就從衣簣里取出幾張紙,割成紙錢,系在樹的瘤子上。意思是說這是一棵神樹,不敢採伐它。他離開幾個月以後才回來,帶來了大量的人力和斧鋸什麼的,要砍伐大槐樹。來到樹前,竟看到一張圖畫上畫着這棵大槐樹,旁邊掛着許許多多紙錢,還有燒香上供祭祀的地方。這個士人大笑說:「村野之人無知,居然相信這事兒!胡塗啊!」於是就揮斧砍去。忽然看見一個紫衣神站在一旁。紫衣神的神色嚴肅。他呵斥那些僕人說:「不要砍這棵樹!」士人走上前去說:「我以前走到這,看到了槐樹瘤,想要採取,因為沒有斧鋸,又怕被別人採去,所以權且用紙錢占護着它。它本來沒神,你為什麼還不讓呢?」神說:「當初你權且把紙錢繫到樹上之後,人們都說有神,能消災降福,一齊來祈祀。冥間就把我派來享用祭奠。現在有神了!怎麼能說沒神?如果你一定要砍伐它,災難馬上就到!」士人不聽。神說:「你要這東西有什麼用?」士人說:「要雕刻一件什麼器物。」神說:「要是這樣的話,可以用一個公道的價錢把它贖回來嗎?」士人說:「可以。」神說:「你要多少?」士人說:「可給我一百千。」神說:「現在我給你一百匹絹。在前邊五里的地方有一個壞墳墓,絹就在那墓中。如果拿不到絹,就再回來見我。」士人來到壞墳墓一看,果然有絹,一匹也不少。

----------------------------------------

江叟

開成中,有江叟者多讀道書,廣尋方術,善吹笛。往來多在永樂縣靈仙閣。時沈飲酒。適閿鄉,至盤豆館東官道大槐樹下醉寢。及夜艾稍醒,聞一巨物行聲,舉步甚重。叟暗窺之,見一人崔嵬高數丈,至槐側坐,而以毛手捫叟曰:「我意是樹畔鋤兒,乃瓮邊畢卓耳。」遂敲大樹數聲曰:「可報荊館中二郎來省大兄。」大槐乃語云:「勞弟相訪。」似聞槐樹上,有人下來與語。須臾,飲酌之聲交作。荊山槐曰:「大兄何年拋卻兩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當棄此位。」荊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將至,猶顧此位。直須至火入空心,膏流節斷,而方知退。大是無厭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於道,必得為材用之木,構大廈之梁棟,尚存得重重碎錦,片片真花。豈他日作朽蠹之薪,同入爨為煨燼耳?」大槐曰:「雀鼠尚貪生,吾焉能辦此事邪?」槐曰:「老兄不足與語。」告別而去。及明,叟方起。數日,至閿鄉荊山中,見庭槐森聳,枝幹扶疏,近欲十圍,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聞槐神與盤豆官道大槐王云云(「雲」原作「丨」,據明抄本改)某臥其側,並歷歷記其說。今請樹神與我言語。」槐曰:「感子厚意,當有何求?殊不知爾夜爛醉於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師。樹神有靈,乞為指教。使學道有處,當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荊山,尋鮑仙師。脫得見之,或水陸之間,必獲一處度世。蓋感子之請。慎勿泄吾言也。君不憶華表告老狐,禍及余矣。」叟感謝之。明日,遂入荊山,緣岩循水,果訪鮑仙師。即匍匐而禮之。師曰:「子何以知吾而來師也?須實言之。」叟不敢隱,具陳荊山館之樹神言也。仙師曰:「小鬼焉敢專輒指人。」未能大段誅之,且飛符殘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師曰:「今不誅,後當繼有來者。」遂謂叟曰:「子有何能?一一陳之。」叟曰:「好道,癖於吹笛。」仙師因令取笛而吹之。仙師嘆曰:「子之藝至矣。但所吹者,枯竹笛耳。吾今贈子玉笛,乃荊山之尤者。但如常笛吹之。三年,當召洞中龍矣。龍既出,必銜明月之珠而贈子。子得之,當用醍醐煎之三日。凡小龍已腦疼矣。蓋相感使其然也。小龍必持化水丹而贖其珠也。子得當吞之,便為水仙,亦不減萬歲。無煩吾之藥也。蓋子有琴高之相耳。仙師遂出玉笛與之。叟曰:「玉笛與竹笛何異?」師曰:「竹者青也,與龍色相類,能肖之吟,龍不為怪也。玉者白也,與龍相剋,忽聽其吟,龍怪也,所以來觀之。感召之有能變耳。義出於玄。」叟受教乃去。後三年,方得其音律。後因之岳陽,刺史李虞館之。時大旱,叟因出笛,夜於聖善寺經樓上吹。果洞庭之渚,龍飛出而降。雲繞其樓者不一,遂有老龍,果銜珠贈叟。叟得之,依其言而熬之二晝。果有龍化為人,持一小藥合,有化水丹,匍匐請贖其珠。叟乃持合而與之珠,餌其藥,遂變童顏。入水不濡。凡天下洞穴,無不歷覽。後居于衡陽,容發如舊耳。(出《傳奇》)

【譯文】

開成年中,有一個叫江叟的人,讀了許多道家的書,廣泛地尋求方術,還善於吹笛子。他來來去去,多半喜歡在永樂縣的靈仙閣停留。時常耽於飲酒。他到閿鄉去,走到盤豆館東官道大槐樹下醉在那裡睡着了,直到夜將盡時他才略微清醒一些。他聽到一個龐然大物走路的聲音。那東西邁步很重。他偷偷地窺視。看見一個高達數丈的巨人。巨人來到大槐樹旁邊坐下,用毛茸茸的大手摸着江叟說:「我以為是個鏟地的,卻原來是個醉鬼!」於是他把大樹敲了幾下,說道:「可以報告說,荊館中的二郎來探望大哥。」大槐樹就說道:「有勞老弟了!」似乎聽到大槐樹上有人下來與巨人說話。片刻之間,飲酌的聲音頻頻響起。荊山槐說:「老兄哪一年拋棄兩京道上槐王的地位呢?」大槐樹說:「我一百八十歲的時候,該放棄此位。」荊山槐說:「大哥不知道老之將至,還如此顧忌此位,簡直要到了火入空心,膏流節斷的地步知道隱退。可真是個無厭之士。為什麼不現在就借着那震霆之力,自拔於官道?那樣一定能成為有材用的樹木,成為建築高樓大廈棟樑。這樣做,尚可留住重重的碎錦,片片的真花。哪能等到他日做朽爛蟲蠹的燒柴,同入灶坑燒成灰燼呢?」大槐樹說:「鳥雀老鼠尚且貪生,我哪能辦這樣的事呢?」荊山槐說:「老兄啊,我不屑和你談下去了!」於是荊山槐告別而去。到了天明,江叟才起來。又走了幾天,來到閿鄉荊山之中。他看到庭中的一棵大槐樹森森然高聳雲端,枝幹四布,蔥蘢茂密,將近十圍粗細,宛如有神靈附着其上。於是他就等到夜裡,用酒肉祭奠它,說道:「我昨天聽到槐神您與盤豆官道大槐王論談。我躺在一邊,清楚地記得您的談話。現在請槐神您和我談談好嗎?」槐樹說:「你的誠意令人感動。你說有什麼要求吧?沒想到那夜裡爛醉在道上的就是你!」江叟說:「我一生喜歡道教,只是沒遇上好老師。樹神您有神靈,求您多多指教,讓我有學道的去處,必當重謝。」槐神說:「你只管到荊山去,尋找鮑仙師,如果能找到,或者水中或者陸上,一定能學到一樣度世的本領。這完全是有感於你的請求,千萬不要把我的話泄露出去。你不記得華表把話告訴了老狐狸,災禍都殃及到我了!」江叟很感謝他。第二天就進到荊山中,爬過一重重山,涉過一道道水,果然訪到了鮑仙師。江叟就匍匐在地上行禮。仙師說:「你是怎麼知道我而來拜我為師的呢?必須照實說!」江叟不敢隱瞞,詳細地陳述了荊山館的樹神是怎麼說的。仙師說:「小鬼怎麼敢專擅地指教別人!」不能大段大段地誅殺槐神,仙師將飛符把它的一個樹枝弄殘。江叟跪拜,請求饒過槐神。仙師說:「現在不殺它,以後可能繼續有人前來。」於是就對江叟說:「你有什麼本事,一樣一樣地說給我聽。」江叟說:「我喜歡道教,吹笛子成癖。」仙師就讓他取出笛子吹吹。吹完了,仙師嘆道:「你吹笛子的技藝已經到家了,只是你吹的是一管竹笛。我現在送給你一管玉笛,是荊山中最好的。只要你象吹平常的笛子那麼吹上三年,就能召來洞中龍了。龍出來之後,一定會銜一顆照月之珠贈送給你。你得到珠子之後,應該用醍醐煎它三天。這時候凡是小龍已經腦袋疼了。是互相感應使他們這樣的。小龍一定會拿着化水丹來贖那顆珍珠。你得到化水丹應該吞下去,那就成了水仙,少說也活一萬歲。這就不用麻煩我給你弄藥了。你有琴高那樣的福相啊!」仙師就拿出玉笛來給他。江叟說:「玉笛和竹笛有什麼不同?」仙師說:「竹子的是青色,和龍的顏色類似,能吹得很像龍吟,龍也不以為怪;玉的是白色,和龍相剋,忽然聽到龍吟,龍就感到奇怪,所以就出來觀看。把它感召出來才能有辦法改變它。這道理出之於天。」江叟受教之後便離去。吹了三年之後,才得到音律。後來就到了岳陽,刺史李虞留他住下。當時天大旱,他就拿出笛子來,夜間到聖善寺經樓上吹。果然,洞庭湖的小島上,龍飛出來落下,駕着雲霧圍繞在經樓前後,各不一樣。於是有一條老龍,果然銜來珠子贈給江叟。江叟得了珠,依照鮑仙師的話把它熬了三天,果然有一條龍變成人,拿着一個小藥盒,盒裡裝着化水丹,匍匐着請求贖回那顆珠子。江叟就拿到藥盒而給他珠子。然後,江叟把化水丹吃下去。於是江叟的老臉變童顏,入水不濕。凡是天下的洞穴,他沒有不去遊覽的。後來他住到了衡陽,容顏毛髮如舊。

----------------------------------------

花卉怪

龍蛇草

後漢靈帝中平年夏,陳留郡濟陽濟陰,冤句離狐,城(陳校本「城」作「成」)皋陽武,城郭路邊生草,悉備龍蛇鳥獸之形。《續漢志》曰:「其狀五色,毛羽頭目足翅皆具。或作人形,操持弓弩,牛馬萬物之狀。」是歲,黑山賊張牛角等十餘輩並起抄掠,後兄何進秉權,漢遂微弱。又董卓起兵焚燒宮闕之應。(出《五行記》)

【譯文】

後漢靈帝中平年夏,陳留郡的濟陽、濟陰、冤句、離狐、城皋、陽武等地,城郭的路邊長草。這些草全都有龍、蛇、鳥、獸的形狀。《續漢志》中說:「它的形狀分五色,毛羽、頭、眼、腳、翅膀全都具備。有的所人的形狀,手拿着弓弩。牛馬萬物各種形狀都有。這一年,黑山賊張牛角等十多人一同起來抄搶掠奪。皇后的哥哥何進執掌大權,漢室就微弱了。又應了董卓起兵焚燒京城的事。

----------------------------------------

鮮卑女

晉有士人,買得鮮卑女名懷順。自說其姑女為赤莧所魅。始見一丈夫容質姘淨,著赤衣,自雲家在側北。女於是恆歌謠自得。每至將夕,輒結束去屋後。其家伺候,唯見有一株赤莧,女手指環掛其莧莖。芟之而女號泣,經宿遂死焉。(出《異苑》)

【譯文】

晉時有一個士人,買了一名鮮卑女子,名叫懷順。懷順自己說她姑媽的女兒被一棵赤莧菜精迷住了。當初看見來了一位漂亮的成年男子,男子說他家住在側北。那女孩從此便經常哼唱小曲,很是自得的樣子。每到天將黑的時候,她總是穿戴整齊到屋後去。她家裡派人窺視,只看見有一棵赤莧菜,女孩的手指環掛在莧菜的莖上。割除那莧菜,女孩就號哭。經過一夜,女孩就死了。

----------------------------------------

蕨蛇

太尉郗鑒鎮丹陽也,曾出獵。時二月中,蕨始生。有一甲士折食一莖,即覺心中潭潭欲吐。因歸家。仍成心腹疼痛。經半年許,忽大吐,吐一赤蛇長尺余。尚動搖。乃掛於檐前,蛇漸焦。經宿視之,乃是一莖蕨耳,猶昔之所食也。病遂差。(出《續搜神記》)

【譯文】 太尉郗鑒鎮守丹陽,有一天出去打獵。當時正是二月中旬,蕨菜剛長出來。有一名甲士隨手摺下一莖蕨菜吃,吃完就覺得心裡想吐,於是就回到家裡。回家之後仍然心腹疼痛。經過半年左右,忽然間大吐一場,吐出一條一尺多長的赤蛇。蛇還會搖動。於是就把蛇掛到房檐下,蛇漸漸變干。經過一宿之後再看,原來是一棵蕨菜,還是從前吃的時候那樣子。於是病就好了。

----------------------------------------

芥蟲

五嶺春夏率皆霪水,晴(「睛」原作「沾」。據陳校本改)日既少,涉秋入冬方止。凡物皆易蠹敗,萠膠氈罽,無逾年者。嘗買芥菜置壁下,忘食。數日皆生四足,有首尾,能行走,大如螳螂,但腰身細長耳。(出《嶺南異物志》)

【譯文】

五嶺一帶春夏季一般都多雨,晴天的時候少,秋末冬初才停止。由於陰雨綿綿,什麼東西都容易生蟲子變壞。各種物品,沒有超過一年的。曾經有人買了一些芥菜放在牆下,忘了吃它,幾天之後生了蟲子。那蟲子四條腿,有頭有尾,能行走,大小有如螳螂,只是腰身細長一些罷了。

----------------------------------------

崔玄微

唐天寶中,處士崔玄微洛東有宅。耽道,餌術及茯苓三十載。因藥盡,領僮僕輩入嵩山采芝,一年方回。宅中無人,蒿萊滿院。時春季夜間,風清月朗,不睡。獨處一院,家人無故輒不到。三更後,有一青衣云:「君在院中也,今欲與一兩女伴過,至上東門表姨處,暫藉此歇。可乎?」玄微許之。須臾,乃有十餘人,青衣引入。有綠裳者前曰:「某姓楊。」指一人,曰「李氏」。又一人,曰「陶氏」。又指一緋小女,曰「姓石名阿措」。各有侍女輩。玄微相見畢,乃坐於月下,問行出之由。對曰:「欲到封十八姨。數日雲欲來相看,不得,今夕眾往看之。」坐未定,門外報封家姨來也。坐皆驚喜出迎。楊氏云:「主人甚賢,只此從容不惡,諸亦未勝於此也。」玄微又出見封氏。言詞冷冷。有林下風氣。遂揖入坐。色皆殊絕,滿座芳香,馥馥襲人。諸人命酒,各歌以送之。玄微志其二焉。有紅裳人與白衣送酒,歌曰:「皎潔玉顏勝白雪,況乃當年對芳月。沉吟不敢怨春風,自嘆容華暗消歇。」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絳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輕。自恨紅顏留不住,莫怨春風道薄情。」至十八姨持盞,性頗輕佻,翻酒汗阿措衣。阿措作色曰:「諸人即奉求,余即不知奉求(「余即不知奉求」原「作人不畏」,據陳校本改)耳。」拂衣而起。十八姨曰:「小女弄酒」。皆起。至門外別。十八姨南去。諸人西入苑中而別。玄微亦不知異。明夜又來云:「欲往十八姨處。」阿措怒曰:「何用更去封嫗舍,有事只求處士,不知可乎?」阿措又言曰:「諸侶皆住苑中,每歲多被惡風所撓,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庇。昨阿措不能依回,應難取力。處士倘不阻見庇,亦有微報耳。」玄微曰:「某有何力,得及諸女?」阿措曰:「但處士每歲歲日,與作一朱幡,上圖日月五星之文,於苑東立之,則免難矣。今歲已過,但請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東風,即立之。庶夫免患也。」玄微許之。乃齊聲謝曰:「不敢忘德。」拜而去。玄微於月中隨而送之。逾苑牆,乃入苑中,各失所在。依其言,至此日立幡。是日東風振地,自洛南折樹飛沙,而苑中繁花不動。玄微乃悟。諸女曰姓楊李陶,及衣服顏色之異,皆眾花之精也。緋衣名阿措,即安石榴也。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後數夜,楊氏輩復至愧謝。各裹桃李花數斗,勸崔生服之,可延年卻老。願長如此住衛護某等,亦可致長生。至元和初,玄微猶在,可稱年三十許人。又尊賢坊田弘正宅,中門外有紫牡丹成樹,發花千餘朵。花盛時,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長尺余,游於花上。如此七八年。人將掩之,輒失所在。(出《酉陽雜俎》及《博異記》)

【譯文】

唐天寶年中,處士崔玄微在洛東有一處宅院。他沉溺於道家學說,服用術和茯苓三十年。因為藥已用盡,他就領着僮僕們深入嵩山采靈芝。一年之後才回來。宅中沒人居住,蒿草滿院。當時正是春天的夜晚,風清月朗,晚風宜人,他就沒有睡,單獨呆在一個院子裡。家人沒事是不到這院裡來的,三更天之後,有一個婢女來說:「您在院裡呢!我現在想要和一兩個女伴過去,到東門表姨那裡去,想暫借這地方歇一歇,可以嗎?」崔玄微答應了。不一會兒,就有十多個人由那婢女領進來。有一個穿綠衣裳的上前說:「我姓楊。」她指着一人說:「她姓李。」又指一人,說姓陶。又指一個紅色小女子說:「她姓石名阿措。」她們各有自己的侍女。崔玄微與她們相見完畢,就坐到月下,問她們出來的原因。回答說,她們要到封十八姨那去,封十八姨幾天前說想要來看她們,沒來成,今晚她們大夥去看她。還沒全坐穩,門外報告說封家姨來了。在坐的都驚喜地跑出去迎接。楊氏說:「這家的主人很好,只這從從容容不令人厭惡,其它地方就比不上這。」崔玄微又出來見過封氏。封氏的言辭清冷冷峻,有林下的風氣。於是大家相揖入座。眾女子都是殊絕姿色,滿座芳香,馥馥襲人。酒席擺上,開始飲酒。酒間,唱歌互贈。崔玄微記得其中的兩首歌。一首是有一個紅衣裳的給一個白衣裳的送酒,唱道:「皎玉顏勝白雪,況乃當年對芳月。沉吟不敢怨春風,自嘆容華暗消歇。」另一首是白衣人給紅衣人送酒,唱道:「絳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輕。自恨紅顏留不住,莫怨春風道薄情。」到了十八姨端起酒杯,她的情性很輕佻,把酒弄到了阿措身上。阿措生氣地說:「每個人都是雙手捧着酒杯走到跟前請人家喝,論到我怎麼就不能捧着給我呢?」說完,她拂衣而起。十八姨說:「這孩子耍酒瘋呢!」大家都起來,到了門外相別。十八姨往南去。其他人往西進到園中而各自別去。崔玄微也不知有什麼異常。第二天晚上她們又來,說,要到十八姨那去。阿措生氣道:「何必還到封老婆子那裡去!有事只求求這位處士,不知可不可以?」阿措又說道:「各位夥伴都住在園中,每年都多次被惡風抓撓,居止不安,常常求十八姨庇護。昨天我沒能依順她,應該很難借上她的力了。處士如果能庇護我們,我們也會有所報答的。」崔玄微說:「我有什麼能力,能保護到各位女子?」阿措說:「只要處士每年過年的這一天,給我們做一面紅色旗,旗上畫上日頭月亮和五星,送到園東立起來,就能免除我們的災難。現在年已經過了,只請你到了這個月的二十一日,天亮的時候微有東風,就立上,也許可以免除禍患。」崔玄微答應下來。眾女子一齊致謝說:「不敢忘記處士的恩德。」說完便行禮而去。崔玄微在月光里跟隨在她們後邊相送,見她們越過園牆,走進園中,各不知去向。崔玄微按照她們的說法,到了這天便把旗立了起來。這一天東風振地,從洛南開始,折樹飛沙,但是園子裡的繁花不搖不動。崔玄微這才恍然大悟。眾女子說姓楊,姓李,姓陶,以及她們的衣服顏色不同,從中可以看出她們是各種花精。穿紅衣名阿措的,就是安石榴;封十八姨,就是楓樹神。後來過了幾日,一天夜裡楊氏等人又來了,是來致謝的。她們各裹桃李花數斗,勸崔玄微服用,說可以延年卻老。她們希望崔玄微長住下去並且經常衛護她們,那樣崔玄微也可以長生不老。到了元和年初,崔玄微還健在,看上去,可稱為三十來歲的人。另外,尊賢坊田弘正的宅院裡,中門外一株紫牡丹長成樹,開花一千多朵,花盛時,每個有月色的夜晚,就能看見有五六個僕人,一個個身長一尺多,在花上遊玩。如此七八年的光景,人們要突然逮住他們的時候,便各失所在,不知哪兒去了。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