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 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

果下 櫻桃檽棗柿底櫟樹實柿盤融峰梨六斤梨紫花梨胡榛子酸棗

蒲萄王母蒲萄侯騷子蔓胡桃仙樹實橄欖子東荒栗猴栗

瓜五色瓜瓜惡香

菜蔓菁越蒜三蔬菠薐芥菹芥末水韭茄子樹崑崙紫瓜茄子故事

儋崖瓠

----------------------------------------

果下

櫻桃

唐時新進士,尤重櫻桃宴。乾符四年,劉鄴第三子覃及第。時鄴以故相鎮淮南。敕邸吏曰:「以銀一錠資醵置。」而覃所費往往數倍。邸吏以聞,鄴命取足而已。會時及薦新,狀頭已下,方議醵率。覃潛遣人,厚以金帛,預購數十樹矣。於是獨置是宴,大會公卿。時京國櫻桃初出,雖貴達未適口。而覃山積鋪席,復和以糖酪。用享人蠻獻一小盤,亦不啻數升。以至參御輩,靡不沾足。(出《摭言》)

【譯文】

唐朝的時候,新中第的進士,非常重視櫻桃宴。乾符四年,劉鄴的三兒子劉覃及第。當時劉鄴依仗故相鎮守淮南。劉鄴囑咐在京城為他管理家園的小官說,可以出一錠銀子讓劉覃與其他新進士湊錢辦櫻桃宴。但是劉覃的花費往往是其父規定的幾倍。管家園的小官把這事兒說給劉鄴知道,劉鄴讓他給取足就是。正趕上薦新的時令,狀元以下的人們正在商議湊錢的比率,劉覃便暗中派人,花了大量銀兩,預購了幾十樹櫻桃。於是,由他獨辦了櫻桃宴,大量邀請公侯卿相。當時,京城裡的櫻桃剛剛上市,雖然價格昂貴,但是並不怎麼好吃。劉覃卻在席間堆積如山,加上其它糖果菜餚,真可謂豐盛。隨便讓下人送人一小盤,送出去的也不下數升。凡跟從人駕車人,沒有一個不沾光的。

----------------------------------------

檽棗

晉趙瑩家,庭有檽棗樹,婆娑異常,四遠俱見。有望氣者,訪其鄰里,問人云:「此家合有登宰輔者。」里叟曰:「無之。然主人小字相兒,得非此乎?」術士曰:「王氣方盛,不在其身,當在其子孫。」其後瑩由太原判官大拜,出將入相。(出《北夢瑣言》)

【譯文】

晉代有個趙瑩,他家院子裡有一棵檽棗樹。這棵棗樹挺拔高大,枝葉婆娑,非同尋常。四處都可以遠遠就望見它。有一位會看地氣的術士打聽趙瑩的一個鄰居說:「這一家應該有做宰相一類大官的,可有嗎?」鄰居老頭說:「沒有。但是這家主人的小名叫『相兒』,該不會是此人要發跡了?」術士說:「這地方王氣正盛,不體現在他本人身上,也應該體現在他的子孫身上。」這以後,趙瑩由太原判官開始升了大官,出將入相,顯赫一時。

----------------------------------------

俗謂柿樹有七德:一壽,二多陰,三無鳥窠,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出《酉陽雜俎》)

【譯文】

俗話說柿子樹有「七德」:一、活得時間長;二、樹蔭多;三、樹上沒有鳥窩;四、不遭蟲害;五、霜葉可供玩賞;六、果子好吃;七、落葉肥大。

----------------------------------------

底櫟樹實

阿驛,波斯呼為阿驛,拂林呼為底櫟。樹長丈四五。枝葉繁茂。葉有五出,似蜱麻。無花而實。實赤色,類蜱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

【譯文】

阿驛,波斯國叫它「阿驛」,拂林國叫它「底櫟」。樹高一丈四五。枝葉繁密茂盛。葉有的五出,像蜱麻葉。沒有花而結果。果實是紅色的,類似蜱麻籽。果實的味道像干柿子,一年一熟。

----------------------------------------

柿盤

木中根固,柿為最,俗謂之柿盤。(出《酉陽雜俎》)

【譯文】

樹木當中要論紮根牢固,柿樹是最牢固的,一般人都叫它「柿盤」。

----------------------------------------

融峰梨

仙梨。融峰上有青壇,方五丈。有燒香行道處。古形銅器數種。有梨樹。高三十丈,子如斗。至搖落時,但見其汁核,無得味者。(《出洽聞記》)

【譯文】

仙梨。融峰上有一個青壇,壇是五丈方壇。那上面有燒香行道的地方。有幾種樣式的銅器,還有一棵梨樹。這棵梨樹高三十丈,所結的梨有斗那麼大。等到梨從樹上被搖下來,人們只能看到果汁和梨籽兒,卻沒有嘗到它的味道的。

----------------------------------------

六斤梨

洛陽報國寺梨,重六斤。(出《酉陽雜俎》)

【譯文】

洛陽報國寺的一棵梨樹結的梨,六斤重一個。

----------------------------------------

紫花梨

清泰中,薄游京輦。曾與盧泳巡官、鄭扆博士、僧季雅,及三五知友,夜會與越波隄僧院。是時清秋欲杪,明月方高。句聯五字之奇,酒飲八仙之美。柿新紅脯,茗醶綠芽。一詠一觴,或醒或醉。座上因相與徵引古今,遂及果實之事。有敘及紫花梨者。眾云:「真定有之。」雅公獨顰蹙而言曰:「此微僧先祖之遺恨。」眾驚而問之。雅曰:「昔武宗皇帝御天下之五載,萬國事殷,聖情不懌。忽患心熱之疾,名醫進藥,厥疾罔瘳。遂博詔良能,遐徵和、緩。時有言青城山邢道士者,妙於方藥。帝即召見之。道士以肘後綠囊中青丹兩粒,及取梨數枚,絞汁而進之。帝疾尋愈。旬日之內。所賜萬金,仍加廣濟先生之號。帝從容問其丹為何物,先生曰:『赤城山頂,有青芝兩株。太白南溪,有紫花梨一樹。臣之昔歲,曾游二山,偶獲兩寶,合煉成丹。五十年來,服食殆盡,唯余兩粒,幸逢陛下服之。更欲此丹,須求二物也。』經數月,邢生辭帝歸山。後疾復作,再詔邢先生於青城,則不知何適也。帝遂詔示天下,有紫花梨,即時奏上。時恆州節度太尉公王達,尚壽春公主,即會昌之女弟。聞真定李令,種梨數株,其一紫花梨,即遣寺人,就加封檢,剪其旁樹,匝以朱欄。寶惜纖枝,有同月桂。當花發之時,防蜂蝶之窺耗,每以輕綃紗縠,遠加籠罩焉。守樹者不勝艱苦。洎及秋實,公主必手選而進之。此達帝庭,十得其六七。帝多食此梨,雖不及邢氏者,亦粗解其煩躁耳。是時有李遵來侍御,任恆州記室,作《進梨表》云:『紫花開處,擅美春林。縹蒂(「蒂」原作「帝」,據明抄本改)懸時,迥光秋景。離離玉潤,落落珠圓。甘不待(「待」原作「得」,據明抄本改)嘗,脆難勝口。』表達闕下,公卿見者,多大笑之曰:『常山公何用進殘梨於天府也?蓋以其表有脆難勝口之字。』明年,武宗崩,公主亦相次逝。此梨自後以為貢賦之常物。縣官歲久,亦漸怠於寶守焉。至天祐末焉,趙王為德明(「德明」原作「明德」,據明抄本、陳校本改)之所篡弒。其後縣邑公署,多歷兵戎。紫花之梨,亦已枯朽。今之真定,無復繼種者焉。當武宗時,縣宰李公,名尚,即雅之祖也,嘗以守樹不謹,曾風折一枝,降為冀州典午。由是追感而顰蹙也。」(出《耳目記》)

【譯文】

清泰年中,我在京城小住,有一次和盧泳巡官、鄭扆博士、和尚季雅,以及其他三五位要好的朋友,夜間相聚在越波提僧院。這時正是晚秋季節。秋風夜涼,明月高懸。席間有句聯五字之奇,也有酒飲八仙之美。菜餚豐盛,觥籌交錯。一個個半醒半醉,或吟或嘆,或喜或悲。話隨酒增,越說越來勁。於是大家一起廣徵博引,談論古今,談着談着,竟談到果實這方面的事上來了。有人談到了紫花梨,大家說:「真定那地方就有!」不知為什麼,季雅聽了這話之後,卻皺着眉頭說:「這是貧僧先祖的遺恨啊!」眾人吃驚非小,忙問是怎麼回事。季雅說:「從前,武宗皇帝登基五年,日理萬機,勞累過度,常常是龍體欠安,聖情不悅。忽然有一天他就得了個心發燒的毛病。名醫紛紛進藥,但就是治不了他的病。於是就下詔書,廣泛地徵求能醫良方,迎請遠方名家高手。當時有人說青城山有個邢道士對醫藥驗方很有研究,皇帝立即就召見了他。這位邢道士從肘後的綠色布囊里取出青色丹丸兩粒,又取出幾個梨,絞出梨汁,讓皇上用梨汁把丹丸送服,皇帝的病不久就好了。十來天之內,皇帝就賜給邢道士萬金表示感謝,還加封他『廣濟先生』的稱號。皇帝從容地問他那丹丸是何物。邢道士說:『赤城山頂上,有兩棵青靈芝,太白山的南溪,有一棵紫花梨樹。我從前曾經游過此二山,偶然弄到了青靈芝和紫花梨,把它們合煉成丹。五十年來,全都用光。只剩下這兩粒,萬幸讓陛下服用了。還想要這樣的丹藥,必須弄到那兩種寶物才行。』幾個月之後,邢道士辭別皇帝回山去了。後來皇帝的病又發作了,再下詔到青城山去請邢道士,卻不知邢道士哪裡去了。皇帝於是就詔示天下,有紫花梨的,要立刻奏上。那時候恆州節度大尉公王達,娶壽春公主為妻。壽春公主就是會昌公主的妹妹。她聽說真定的李令種了幾棵梨樹;其中一棵是紫花梨,就立刻派人,就地封鎖盤查,剪除旁邊的樹木,圍上朱紅欄杆。珍惜每一個纖細的樹枝,不亞於月中之桂。正當花開的時候,為了防止蜜蜂和蝴蝶的窺探和騷擾,整棵樹都被用輕細的絹紗遠遠地籠罩起來。看守此樹的人不勝艱苦。等到秋天果子成熟,公主親自動手,一個一個地挑選,然後送進宮中。送到宮裡的,大約十分之六七。皇帝多半都是吃這種梨。這梨雖然不如邢道士的丹藥,卻也能粗略地解除心中的煩躁。這時候有個叫李遵的來到皇帝身邊,任恆州記室。他作了《進梨表》說:『紫花梨開花的地方,獨占了春林的美;紫花梨懸掛在樹上,卻遠離秋天的好風光;一個個玉一樣潤,珠一樣圓,卻不能嘗它的甜美和脆爽。』表送到宮中,凡是讀過此表的,多數都大笑說:『常山公為什麼把些殘梨送進宮啊?』大概因為表中有『脆難勝口』的字樣。第二年。武宗皇帝駕崩,公主也接着下世,這梨從此以後便成為貢賦中的平常之物。縣官因為年頭久了,也漸漸對珍視寶守那梨樹產生厭倦情緒。到了天祐末年,趙王被德明篡殺。這以後,縣邑公署多半遭受過兵戎之擾,紫花梨也就枯朽無存。現在的真定,沒有人繼續種它了。武宗那個時候,縣令李公,單名叫尚,他就是我的祖父。他曾經因為守樹不謹慎,被風吹折一個樹枝,降職為冀州典午。因此,我追感往事而皺眉啊!」

----------------------------------------

胡榛子

阿月生西國。蕃人言與胡榛子同樹,一年榛子,二年阿月。(出《酉陽雜俎》)

【譯文】

阿月生在西域之國。蕃人說阿月和胡榛子是同一種樹的兩種果實,這一年結的是榛子,下一年就結阿月。

----------------------------------------

酸棗

耆舊說,周秦時,河南雨酸棗,遂生野酸棗。今酸棗縣是也。酸棗之甚小者,為野酸棗。(出《述異記》)

【譯文】

老年人傳說,周秦之時,河南下過酸棗雨,無數的酸棗就像雨點那樣從天上灑下來,於是大地上就長出來許多野酸棗。現在的酸棗縣就是這樣形成的。酸棗當中,那些特別小的品種是野酸棗。

----------------------------------------

蒲萄

俗言蒲萄蔓好引於西南。庾信謂魏使尉瑾曰:「我在鄴,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陳招曰:「作何形狀?」徐君房曰:「有類軟棗。」信曰:「君殊不體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魏肇師曰:「魏武有言,『末夏涉秋,尚有餘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酸而不酢。』道之固以流沫稱奇,況親食之者?」瑾曰:「此物出自大宛,張騫所致。有黃白黑三種。成熟之時,子實逼側,星編珠聚。西域多釀以為酒,每來歲貢。在漢西京,似亦不少。杜陵田五十畝中,有蒲萄百樹。今在京邑,非直止禁林也。」信曰:「乃園種戶植,接蔭連架。」昭曰:「其味何如桔柚?」信曰:「津液勝奇,芬芳減之。」瑾曰:「金衣素里,見苞作貢,向齒自消,良應不及。」(出《酉陽雜俎》)

【譯文】

一般人說葡萄蔓是從西南引入。庾信對魏使尉瑾說:「我在鄴地,就得到大量的葡萄,特別有滋味。」陳招問道:「葡萄是什麼樣子?」徐君房說:「有點類似軟棗子。」庾信說:「你太不熟悉生物了,咋能不說它像生荔枝?」魏肇師說:「魏武曹操說過,『夏末秋初,天氣仍有點熱,酒醉一宿忽然醒來,帶着露水吃葡萄,甜而不是糖,酸而不是醋。』這樣說一說都讓人流口水,何況是親自吃呢!」尉瑾說:「這東西出自大宛,是張騫弄回來的,有黃、白、黑三種。成熟的時候,一串一串地垂掛下來,像星星編在一起,像珍珠聚在一起。西域各國多半把它做成酒,每年都來進貢。在漢代的西京,好像也有不少。杜陵那地方,每五十畝田地,就有一百棵葡萄。就是在現在的京城,也不只是皇家的禁苑裡才有。」庾信說:「居然已經園種戶植,接蔭連架,家家戶戶到處都有了。」陳招說:「葡萄味和桔柚相比,怎麼樣呢?」庾信說:「葡萄的汁液勝奇,但是芬芳不如桔柚。」尉瑾說:「桔柚金衣素里,被包起來當作貢品,但是要講入口就化,它還是不如葡萄。」

----------------------------------------

王母蒲萄

具丘之南,有蒲萄谷。谷中蒲萄,可就其所食之。或有取歸者,即失道。世言王母蒲萄也。天寶中,沙門曇霄,因游諸岳,至此谷,得蒲萄食之。又見枯蔓堪為杖,大如指,五尺余。持還本寺,植之遂活。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丈,仰觀若帷蓋焉。其旁實磊落,紫瑩如墜。時人號為草龍珠帳焉。(出《酉陽雜俎》)

【譯文】

具丘之南,有一個葡萄谷。谷中的葡萄,可以就地吃它,但是不能拿走。有的人想把葡萄帶回來,就會迷失道路。世人都說這是王母葡萄。天寶年間,僧人曇霄因為週遊諸岳來到此谷,好一頓吃葡萄。又見枯乾的葡萄蔓可以做拐杖,就將一根粗如手指,五尺多長的葡萄蔓拿回本寺栽上,居然栽活了。不幾年,它便長高數仞,蔭地幅員十餘丈。在架下看它,它就像帷蓋一樣。一串串葡萄垂掛下來,紫瑩瑩的,就像帷蓋上的飾墜兒。當時人們稱之為「草龍珠帳」。

----------------------------------------

侯騷子

侯騷蔓生,如雞卵,既甘且冷,輕身消酒。《廣志》言因王太僕所獻。(出《酉陽雜俎》)

【譯文】

侯騷是蔓生植物,其果實像雞蛋,味甜性冷,吃它可以減輕體重,可以解酒。《廣志》上說是由王太僕獻的。

----------------------------------------

蔓胡桃

蔓胡桃出南詔,大如扁螺,兩隔,味似胡桃。或言蠻中藤子也。(出《酉陽雜俎》)

【譯文】

蔓胡桃出在南詔,大小有如扁海螺,兩個隔,味道和胡桃相似。有的人叫它「蠻中藤子」。

----------------------------------------

仙樹實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得之,止饑渴。一名四味木。其實如棗。以竹刀剖則甘,鐵刀剖則苦,木刀剖則酸,蘆刀剖則辛。(出《酉陽雜俎》)

【譯文】

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之人得到它,可用它止飢解渴。另有一名「四味木」。它的果實像棗。用竹刀剖開它,它就是甜的;用鐵刀剖開它,它就是苦的;用木刀則酸;用蘆刀則辣。

----------------------------------------

橄欖子

獨根樹,東向枝曰木威;南向枝曰橄欖。(出《酉陽雜俎》)

【譯文】

木威和橄欖都是獨根樹。枝幹朝東的獨根樹叫木威;朝南的叫橄欖。

----------------------------------------

東荒栗

東方荒中有木,名曰栗。有殼,徑三尺三寸。殼刺長丈余。實徑三尺。殼亦黃,其味甜,食之,令人短氣而渴。(出《酉陽雜俎》)

【譯文】

東方大荒中有一種樹木,名字叫做「栗」。栗子有殼,殼的直徑長三尺三寸。殼刺長一丈多。殼中的果實也就是栗黃,直徑長三尺,味道甜美,吃了之後,令人氣短而乾渴。

----------------------------------------

猴栗

唐衛公李德裕,一夕甘子園會客。盤中有猴栗,無味。陳堅處士云:「虔州南有漸栗,形如素核。」(出《酉陽雜俎》)

【譯文】

唐衛公李德裕,有一次在甘子園中會客,盤子裡有猴栗。猴栗,吃起來沒什麼味道。隱士陳堅說:「虔州之南有一種『漸栗』,樣子像素核。」

----------------------------------------

漢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帝使求諸方國。時有敦煌獻異瓜種,常山獻巨桃核。名穹窿,長三尺而形屈,其味臭如粨。父老云:「昔道士從蓬萊山得此瓜,雲是空洞靈瓜。四劫一實。東王公、西王母遺種於地,世代遐絕,其實頗存。」又說:「此桃霜下始花,隆冬可熟。」亦云:「仙人所食,常使植於霜林園。此園皆植寒果,積冰之節,百果方盛。俗為相陵瓜。故『霜園』之聲訛也。」後曰:「王母之桃,王公之瓜,可得而食,五萬歲矣。」安可食乎?後崩,內侍者見鏡奩中有瓜桃之核,視之涕零,疑其非數。(出王子年《拾遺記》)

【譯文】

漢明帝時的陰貴人,做夢夢見吃瓜,特別好吃。漢明帝就派人到各國去尋求。當時有個敦煌國獻來了奇異的瓜種,常山獻來了一個大桃核。那瓜叫「穹窿」,長三尺而形彎曲。它的味道聞起來像粥。老人們說,從前有一個道士從蓬萊山上得到這種瓜,說是「空洞靈瓜」,要經過四個周期才結一次果,當年東王公和西王母在大地上灑下了瓜種,久遠的世代之後,瓜種稍微留下一些。又說,這種桃子在霜下才開花,到了隆冬才能成熟。也說,這種桃是仙人吃的,常把它種植在霜林園。霜林園裡種植的全是寒果,積冰的季節,各種水果正旺盛。一般人稱「相陵瓜」,可能是「霜園」之聲的訛傳。後來又說:「王母的桃,王公的瓜,誰能吃到,可以活五萬歲。」哪裡能吃得到!後來陰貴人死了,宮中侍奉她的人見她鏡奩中有瓜籽和桃核。看了之後潸然淚下,疑惑地說她不該有這種命運呵。

五色瓜

吳桓王時,會稽生五色瓜。今吳中有五色瓜,歲充貢賦。(出《述異記》)

【譯文】

吳桓王的時候,會稽生有五色瓜。現在吳中也生有五色瓜,年年充當貢賦。

----------------------------------------

瓜惡香

瓜惡香,中尤忌麝。唐鄭注,太和初,赴職河中。姬妾百餘,盡騎,香氣數里,逆於人鼻。是歲,自京至河中,所過路,瓜盡死,一蒂不獲。(出《酉陽雜俎》)

【譯文】

瓜厭惡香氣,尤其忌怕麝香。唐時的鄭注,太和年初,到河中去赴職。他有姬妾一百多人,全都騎着馬,香氣飄出數里,嗆人的鼻子。這一年,從京都到河中他所走過的路上,種的瓜全死了,一個瓜也沒收穫。

----------------------------------------

蔓菁

諸葛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則易尋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斸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博哉?劉禹錫曰:「信矣。」三蜀之人也,今呼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亦然。(出《嘉話錄》)

【譯文】

諸葛亮命令兵士在駐地專種蔓菁的原因,取它剛長出來的嫩甲可以生吃,這是其一;葉子長大之後,可以煮着吃,這是其二;如果在此久住,它就繼續生長,這是其三;扔掉也不讓人感到可惜,這是其四;回來的時候容易找到,繼續食用,這是其五;冬天可以食用它的根,這是其六。與其它蔬類相比,它的好處不也是很多的嗎?劉禹錫說:「的確是這樣。」三蜀的人現在叫蔓菁是「諸葛菜」。江陵也是這樣。

----------------------------------------

越蒜

《異苑》曰:晉安平有越王余蒜菜,長尺許,白者似骨,黑者如角。古云:越王曾於舟中作籌算,有餘者,棄之水而生焉。

【譯文】

《異苑》上記載,晉時安平一帶有一種菜叫「越王余蒜」。這種蒜,長一尺左右,白的像骨,黑的像角。古人說,越王曾經坐在船上用竹籌進行計算,把多餘的扔到水裡,生長出來就是這種蒜。

----------------------------------------

三蔬

晉咸寧四年,立芳圃於金墉城東,多種異菜,名曰云薇。類有三種。紫色者最繁滋。其根爛漫。春敷夏密,秋榮冬馥。其實若珠,五色,隨時而盛。一名雲芝。其紫色者為上蔬,而味辛;其黃色者為中蔬,而味甘;其青色者為下蔬,而味咸。常以此蔬充御,其葉可以藉飲食,以供宗廟祭祀。亦止人饑渴。宮中掐其莖葉者,歷月不歇。(出《拾遺錄》)

【譯文】

晉朝的咸寧四年,在金墉城東修建了一個芳圃,多半用來種一種很奇特的菜。菜的名字叫「雲薇」。雲薇有三種。紫色的繁衍滋生最好。它的根爛漫多彩。春天鋪陳枝葉,夏季蔥蘢茂密,秋天繁榮旺盛,冬天氣味芳香。它的果實像五色的珍珠,隨時而盛。它的另一個名稱叫「雲芝」。其中紫色的是上等蔬菜,味辣;黃色的是中等蔬菜,味甜;青色的是下等蔬菜,味咸。人們常把這種菜進獻到宮中,它的葉在宗廟祭祀時可用作供品的輔墊,也能使人止飢消渴。宮中負責掐它枝葉的人,整月整月不能閒着。

----------------------------------------

菠薐

菜之菠薐者,本西國中有僧,自彼將其子來,如苜蓿、蒲萄,因張騫而至也。菠薐本是頗陵國將來,語訛耳,多不知也。(出《嘉話錄》)

【譯文】

蔬菜中的菠薐,本來是有一個西域某國的僧人,從他們那裡把它的種子帶來的,就像苜蓿和葡萄是張騫從西域帶種回來一樣。菠薐本來是從頗陵國弄來的,叫它「菠薐」是因誤傳而走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事的原委。

----------------------------------------

芥菹

廣州人以巨芥(「芥」原作「菜」,據明抄本、陳校本改)為咸菹,埋地中,有三十年者。貴尚,親賓以相餉遺。(出《嶺南異物志》)

【譯文】

廣州人用大芥菜做醃菜,埋在地里,有埋三十多年的。這種醃菜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崇尚,親戚朋友之間把它當做禮品互相饋贈。

----------------------------------------

芥末

掌中芥末多國出也。取子置掌中,吹之,一吹一長,長三尺,乃植於地。(出《酉陽雜俎》)

【譯文】

掌中芥末許多國家都有。把它的種子放到手掌上,用口吹它,一吹一長,長到三尺,才栽到地上。

----------------------------------------

水韭

水韭生於水湄,狀如韭而葉細長。可食。(出《酉陽雜俎》)

【譯文】

水韭生長在水邊,樣子像韭菜但是葉比韭菜葉細長。可以吃。

----------------------------------------

茄子樹

南中草菜,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種茄子,宿根有三二年者,漸長枝幹,乃為大樹。每夏秋熟,則梯樹摘之。三年後,漸樹稀,即伐去,別栽嫩者。(出《》)

【譯文】

南方的草木蔬菜,經冬不衰,所以菜園之中栽種的茄子,宿根有三兩年的,漸漸長出枝幹,就長成了大樹。每年夏秋之季,樹上結了茄子,就要登梯子到樹上把它摘下來。三年後,樹漸漸老了,茄子結得少了,就砍掉它,另栽嫩的。

----------------------------------------

崑崙紫瓜

隋煬帝大業末。改茄子為崑崙紫瓜。(出《述異錄》)

【譯文】

隋煬帝大業年末,改稱茄子是「崑崙紫瓜」。

----------------------------------------

茄子故事

茄子。茄字(「字」原作「子」,據明抄本、陳校本改)連莖名,革遐反。今呼伽,未知所自。昔段成式因就廊下食茄子數蒂,偶問工部員外張周封茄子故事。張雲,一名落蘇。事具《食料本草》。成式記得隱侯《行園》詩云:「寒瓜方臥壟,秋瓜正滿陂。紫茄紛爛漫,綠芋郁參差。」又一名崑崙瓜。嶺南茄子,宿根成樹,高五六尺。姚向曾為南選使,親見之。故《本草》記廣州有慎火樹,樹大三四圍。慎火即景天也,俗呼為護火草。茄子熟者,食之厚腸胃,動氣發疾。根能理龜瘃。欲其子繁,候其花時,取葉布於過路,以灰規之,人踐之,子必繁也。俗謂嫁茄子。曾火炙之,甚美。有新羅種者,色稍白,形如雞卵。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種。《水經》云:「石頭西對蔡浦,長百里,上有大荻荻浦,下有茄浦。」(出《酉陽雜俎》)

【譯文】

茄子的「茄」字,連帶它的枝莖的名稱在內。革遐反切。現在讀作「伽」,不知從何而來。從前段成式因為在廊下吃了幾個茄子,偶然間向工部員外張周封打聽茄子的故事。張說,茄子一名「落蘇」,有關的情況都寫在《食料本草》里。段成式記得隱侯的《行園詩》寫道:「寒瓜方臥壟,秋瓜正滿坡。紫茄紛爛漫,綠芋郁參差。」茄子的又一名稱叫「崑崙瓜」。嶺南的茄子,因為多年生宿根成樹,高五六尺。姚向曾做過南選使,親眼見過。所以《本草》記載說廣州有慎火樹,樹高三四圍。慎火就是「景天」,一般叫做「護火草」。成熟的茄子,吃了能增強胃腸功能,理氣治病。茄子根能治凍瘡。想要讓它多結茄子,等到它開花時,摘一些茄子葉放到過道處,用草木灰圈起來,讓人踐踏它,這樣茄子就能多產,一般叫做「嫁茄子」。曾經有人用火烤着吃,味道特別好。有一種新羅茄子,顏色稍白,形如雞蛋。西明寺的和尚造玄院中,就有這種茄子。《水經》上說:「石頭城西面對蔡浦,長百里,上邊有大荻荻浦,下邊有茄浦。

----------------------------------------

儋崖瓠

儋崖種瓠成實,率皆石余。芥,高者亦五六尺。子大如雞卵。(出《酉陽雜俎》)

【譯文】

在儋崖種葫蘆,讓它結出成熟的葫蘆來,大都有上石(擔)重左右。芥菜,高的也五六尺。果實大如雞蛋。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