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顧炎武 / 元旦陵下作 其二
拼 译 译

《元旦陵下作 其二》

顧炎武 〔清代〕

是日稱三始,何時見國初。風雲終日有,兵火十年餘。

甲子軒庭歷,春秋孔壁書。幸來京兆里,得近帝王居。

复制
顧炎武

作者:顧炎武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顧炎武其它诗文

《李生符自南中歸槜李三年矣追惟壯遊兼示舊作》

顧炎武 〔清代〕

一卷別南中,孤帆自歸去。

文飛鶴拓雲,墨染且蘭樹。

丈夫行萬里,投分各有遇。

明發著萊衣,未肯朱門住。

相送驛路旁,落英連古戍。

儻有舊遊人,北望懷徐庶。

《白下》

顧炎武 〔清代〕

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

清笳皓月秋依壘,野燒寒星夜出林。

萬古河山應有主,頻年戈甲苦相尋。

從教一掬新亭淚,江水平添十丈深。

复制

《五台山》

顧炎武 〔清代〕

東臨真定北雲中,盤薄幽并一氣通。

欲得寶符山上是,不須參禮化人宮。

复制

《孫徵君以孟冬葬於夏峰時僑寓太原不獲執紼適吳中有傳示同社名氏者感觸之意遂見乎辭》

顧炎武 〔清代〕

老不越疆吊,吾衰況疏慵。遙憑太行雲,迢遰過夏峰。

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憶叨忘年契,一紀秋徂冬。

常思依蜀莊,有懷追楚龔。不得拜靈輀,限此關山重。

會葬近千人,來觀馬鬣封。儻有徐孺子,只雞遠奔從。

一時諸生間,得無少茅容。俗流騖聲華,考實皆凡庸。

淄澠竟誰知,管華稱一龍。我無人倫鑒,焉敢希林宗。

惟願師伯夷,寧隘母不恭。嗟此衰世意,往往纏心胸。

回首視秋山,肅矣霜露濃。

复制

《同族兄存愉拜黃門公墓》

顧炎武 〔清代〕

古墓橫山下,遺文郡志中。才名留史傳,譜系出先公。

歲月千年邈,郊坰百戰空。立松標舊竁,偃石護幽宮。

地自豪家奪,碑因貴客礱。賢兄能發憤,陳跡遂昭融。

念昔遭離亂,於今事略同。登車悲出走,雪涕問臨戎。

述記名山業,提戈國士風。荒祠亡血食,汗簡續孤忠。

山勢仍吳鎮,溪流與越通。眷言懷往烈,感慨意無窮。

复制

《過朝邑王處士建常》

顧炎武 〔清代〕

黃鵠山川意,相隨萬里翔。誰能三十載,龜殼但支床。

复制

《督亢》

顧炎武 〔清代〕

此地猶天府,當年竟入秦。燕丹不可作,干載自悽神。

野燒村中夕,枯桑壟上春。一歸屯占後,墟里少遺民。

复制

《王家營》

顧炎武 〔清代〕

荒坰據淮津,彌望遍秋草。行人日夜馳,此是長安道。

雞鳴客車出,四野星光早。征馬乏青芻,山川色枯稿。

燕中舊日都,風景猶自好。衣殘苕上繒,米爛東吳稻。

公卿不難致,所患無金寶。還顧旅舍中,空囊故相惱。

回頭問行人,路十如何老。

复制

《蒲州西門外鐵牛唐時所造以系浮橋者今河西徙十餘里矣》

顧炎武 〔清代〕

唐代浮梁處,遺牛制尚新。一朝移岸谷,千載困風塵。

失水黿鼉沒,依城鸛雀鄰。應無丞相問,儻與牧童親。

世變形容老,年深戰伐頻。無窮懷古意,舍爾適西秦。

复制

《嵩山》

顧炎武 〔清代〕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鄰。蓄波含潁汝,吐氣接星辰。

二室雲長擁,三呼響自臻。淳風傳至德,孤隱秘靈真。

世敝將還古,人愁願質神。石開重出啟,岳降再生申。

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春。豈知巢許窟,多有濟時人。

复制

《過李子德 其一》

顧炎武 〔清代〕

憶昔論交日,星霜一紀更。及門初拜母,讓齒忝為兄。

樹引流泉細,山依出月明。相看仍慰藉,均不負平生。

复制

《京口 其一》

顧炎武 〔清代〕

異時京口國東門,地接留都左輔尊。囊括蘇松儲陸海,襟提閩浙壯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跡,壘壓江干晉宋屯。一上金山覽形勝,南方亦是小中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