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號已齋(一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
徐再思引(1320年前後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雲石為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雲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後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
王實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王實甫與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南宋義士、詞人唐珏在至元中與林景熙收拾宋陵遺骨,重新安葬,並植冬青為識。在鄉里以詩知名,但所作傳世不多。生平僅略見於《御選元詩》卷首《姓名爵里》 、《元詩選補遺》小傳。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
喬吉(約1280~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屬山西)人,元代雜劇家,他一生懷才不遇,傾其精力創作散曲、雜劇。他的雜劇作品,見於《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據《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餘...
貫雲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出身高昌回鶻畏吾人貴胄,祖父阿里海涯為元朝開國大將。原名小雲石海涯,因父名貫只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初因父蔭襲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讓爵於弟,北上從姚燧學。仁宗時拜...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台侍御史,左遷淮西...
鄭光祖(1264年—?),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鶻(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先世內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漢姓為馬,又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據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
陳草庵(1245——約1330),名英,字彥卿,號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跡不詳,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監察御史,中丞等職。現存小令二十六首。元·鍾嗣成《錄鬼簿》稱其「陳草庵中丞」,名列前輩名公之中。孫楷第《元曲家考略》以為陳草庵名英,...
盧摯(1242-1314),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5年(1268)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晉卿,號玉泉老人,法號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圖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國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攻占燕京時候,聽說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向他...
王惲(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謀,號秋澗,衛州路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人。元朝著名學者、詩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剛直不阿,清貧守職,好學善文,成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鐵穆耳三代著名諫臣。其書法遒婉,與東魯王...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
張鳴善 元代散曲家。名擇,號頑老子。原籍平陽(今屬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揚州。官至淮東道宣慰司令史。填詞度曲詞藻豐贍,常以詼諧語諷人。張鳴善身處元末喪亂之際,深感現實的動亂與污濁,因此多有刺時之作。
李致遠[元](1261-約1325)字致遠。工曲,今僅存還牢末劇一種,散曲散存太平樂府等選本中。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陽(今屬江蘇)。存小令26首,套數4篇及雜劇《還牢末》。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寫給李致遠的《...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生卒年字號不詳。《錄鬼簿》列為"前輩名公",但各本稱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為"王和卿學士",孟稱舜本卻稱他為"散人"。他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又比關漢卿早卒。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
睢景臣(約1264~約1330),元代著名散曲、雜劇作家。一作舜臣,字景賢,或作嘉賢,江蘇揚州(今揚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詞》。元鍾嗣成的《錄鬼簿》將其列入「名公才人」。雜劇有《鶯鶯牡丹記》、《千里投人》、《屈原投江》...
(1262—1319)元吳興人,字仲姬,一字瑤姬。趙孟頫妻。仁宗即位,封吳興郡夫人,後加封魏國夫人。工詞章,畫墨竹蘭梅,筆意清絕,亦善書。
[元](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後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後在世。其散曲《自況》云:「萬傾煙霞歸路,一川花草香車,利名場上我情疏。藍田堪種玉,魯海可操觚,東風供睡足。」可從中窺見其性情。散曲內容多寫自然景物、離愁別恨或...
周文質(?-1334),元代文學家。字仲彬,建德(今屬浙江)人,後居杭州。與鍾嗣成相交二十餘年,兩人情深意篤,形影不離,故《錄鬼簿》對他有詳細的記載:「體貌清癯,學問淵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
楊果,[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祈州蒲陰(今河北安國縣)人。生於金章宗承安二年(宋慶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進士第,官至參知政事,為官以幹練廉潔著稱。卒,諡文獻。工文章,長於詞曲,著有《西庵集》。與元好問交好。其散曲作...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別號雪溪。金代遼東人(今營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進士,歷官州縣,仕至翰林修撰。文詞淵雅,字畫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詞作...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人。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遊湘漢。延佑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後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
趙秉文(1159~1232)金代學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閒閒居士,晚年稱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
宋方壺,生卒年不詳,名子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曾築室於華亭鶯湖,名之曰「方壺」,遂以為號。約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寫入明之後。現存套數五套、小令13首。
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學家。字日湛,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高安市楊圩鎮睱塘周家)人。北宋詞人周邦彥的後代。工樂府,善音律。終身不仕。著有音韻學名著《中原音韻》,為我國古代有名的音韻學家。元代卓越的音韻學家與戲曲作家。《錄鬼簿續...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號牧庵,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元朝文學家。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並稱。所作碑誌甚多,大都為歌頌應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輯有《牧庵集》。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遊蕩,後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後來...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後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劃歸蒼南縣)黃氏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
(1227—1307)宋元間徽州歙縣人,字萬里,號虛谷。幼孤,從叔父學。宋理宗景定三年進士。初媚賈似道,似道敗,又上十可斬之疏。後官知嚴州,以城降元,為建德路總管。尋罷歸,遂肆意於詩。有《桐江集》、《續古今考》,又選唐宋以來律詩,為《瀛奎...
楊載(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詩人,與虞集、范梈、揭傒斯齊名,並稱為「元詩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延祐二年進士,授承務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楊載文名頗大,文章以氣為主,詩作含蓄,頗有新的意境。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劉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後而名劉秉忠。元朝傑出政治家、文學家。劉秉忠是元初政壇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對於元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揮了重大作用。同時...
張雨(1283~1350)元代詩文家,號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號貞居子曾從虞集受學,博學多聞,善談名理。詩文、詩文、書法、繪畫,清新流麗,有晉、唐遺意。年二十棄家為道士,居茅山,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仇遠(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餘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1297~1307)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鬱中游山河以終。
高明(約1305~約1371) 元代戲曲家。字則誠,號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業於縣人黃溍時,成古典名劇《琵琶記》。元代戲曲作家。瑞安屬古永嘉郡,永嘉亦稱東嘉,故後人稱他為高東嘉。他的長輩、兄弟均能詩擅文。他曾從名儒黃□游,黃為官清廉,並以至孝見...
李道純 ,湖南都梁(武岡)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號清庵,別號「瑩蟾子」。精於內丹學。李道純博學多才,他的內丹理論兼容並包,系統非常完整。其師王金蟾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純融合內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內丹理論以「守中」...
元西域人,字良史。以能詩稱。有《唐才子傳》。
王元鼎:字里,元成宗大德年間(公元1302年前後)在世,與阿魯威同時,官至翰林學士。
奧敦周卿(生卒不詳),女真族人。似與白樸同時,元初人。字周卿,號竹庵。奧敦是女真姓氏。《全元散曲》存其小令2首。其先世仕金。父奧敦保和降元後,累立戰功,由萬戶遷至德興府元帥。周卿本人歷官懷孟路總管府判官、侍御史、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員、詩人,與虞集、楊載、揭傒斯齊被譽為「元詩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機,人稱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樹)人。歷官翰清江林院編修、海南海北道廉訪司照磨、福建閩海道知事等職,有政績,後以疾歸。其詩好為古...
朱庭玉( 「庭」或作「廷」) ,生平、里籍均不詳。
瞿佑(一作祐)(1341-1427)字宗吉,自號存齋,錢塘人。洪武初以薦歷宜陽訓導、遷周府長史。永樂間以詩禍謫戍保安,洪熙元年放歸。著有《香台集》、《樂府遺音》、《剪燈新話》等。
曹伯啟(1255—1333)元文學家。字士開。碭山(今屬安徽)人。元世祖至元中,薦除冀州教授,累遷集賢侍讀學士,進御史台侍御史,出浙西廉訪使。泰定初以年老告退。天曆初,起任淮東廉訪使,拜陝酉諸道行台御史中丞,辭疾不起。贈河南行省左丞,諡文...
[元](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後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工曲,太平樂府中選錄甚多。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明·李開先評元人散曲,首推張可久、喬吉,次則舉及查德卿(見《閒居...
許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學家。字可用,彰(zhang)德湯陰(今屬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進士及第,授同知遼州事。後來官中書左司員外郎時,京城外發生饑荒,他從"民,本也"的思想出發,主張放賑(chen 四聲)救濟。河南農民軍起,他建議備御之...
劉敏中(1243~1318) 元代文學家,字端甫,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人。自幼卓異不凡,曾任中書掾、兵部主事、監察御史等職,因彈劾秉政的桑哥,辭職歸鄉。後又入為御史、御史都事、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灑、翰林學士承旨等,還曾宣撫遼東山北,拜河南行省參...
王旭(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64年前後在世),字景初,東平(今屬山東)人。以文章知名於時,與同郡王構、永年王磐並稱「三王」。早年家貧,靠教書為生。主要活動於至元到大德年間。有《蘭軒集》二十卷,原本已不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曾從...
黃庚,字星甫,號天台山人,天台(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卒年八十餘。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汪元亨(生卒不詳),元代文學家。字協貞,號雲林,別號臨川佚老,饒州(今江西鄱陽)人元至正間出仕浙江省掾,後遷居常熟官至尚書。所作雜劇有三種,今皆不傳。《錄鬼簿續篇》說他有《歸田錄》一百篇行世,見重於人。現存小令恰一百首,中題名「警...
珠簾秀(生卒年不詳),字、號、出生地及生平均不詳,中國元代早期雜劇女演員。《青樓集》說她「姿容姝麗,雜劇為當今獨步,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頗推重之。」可見她在元雜劇演員中的地位,元代後輩藝人尊稱她為「朱娘娘」。珠...
趙善慶(?-1345年後),元代文學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一作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錄鬼簿》說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譜》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績溪,(今屬安徽省)人。擅長隸書,博學廣聞。曾任台州學正,後時艱不仕,隱居山中。入朝屢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終老於家。歸隱時曾結廬為讀書舍,其書齋取名「貞素齋」。著有《貞素齋集》、《北...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築漕渠...
陳孚(1259 — 1309)元代學者。字剛中,號勿庵,浙江臨海縣太平鄉石唐里(今白水洋鎮松里)人。至元年間,上《大一統賦》,後講學於河南上蔡書院,為山長,曾任國史院編修、禮部郎中,官至天台路總管府治中。詩文不事雕琢,紀行詩多描摹風土人情,...
謝應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學者。字子蘭,號龜巢,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為「龜巢」,因以為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為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為學者所宗,有《辨惑編...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書,後從柳天驥研習「天人性命之學」,遂隱居,以賣卜為生。擅畫山水、墨竹。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乾濕筆互用,尤擅帶濕點苔。水墨蒼莽,...
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字景賢,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詳。然明初賈仲明《錄鬼簿續編》雲"與余交五十年",永樂初尚得寵於朱明,可知楊氏乃元末明初戲曲家。楊氏本為蒙古人,上輩已移居浙江錢塘,故朱有燉《煙花夢引》言及京都樂妓蔣蘭英時雲之:"錢...
劉致(?~1335至1338間)元代散曲作家。字時中,號逋齋。石州寧鄉(今山西中陽)人。父劉彥文,仕為郴州錄事、廣州懷集令。
顧德輝(1310~1369)一名瑛,又名阿瑛,字仲英,號金粟道人,江蘇崑山人,元代文學家。家富,輕財善結納賓客,豪宕自喜,年30始折節讀書,購古書名畫、彝鼎秘玩,築別業於茜涇西,曰玉山佳處,與客賦詩其中。四方文學士皆至其家。為逃避張士誠授官...
曾瑞(生卒年不詳), 元代散曲作家。字瑞卿,自號褐夫。大興(今北京市大興區)人。因喜江浙人才風物而移家南方。《錄鬼簿》記他「臨終之日,詣門吊者以千數」,可知他當時已有盛名。由於志不屈物,不解趨附奉承,所以終身不仕,優遊市井,賴江淮...
鄧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餘歲,讀《莊》、《列》,悟文法,下筆多仿古作。
盍西村,生平不詳。盱眙(今屬江蘇省)人。元·鍾嗣成《錄鬼簿》未載其名,而有盍志學,或以為系一人。《錄鬼薄》把他列為「前輩已死名公」,稱其為「學士」。他的散曲多為寫景之作,歌頌隱逸生活,風格清新自然。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論說其詞「...
一分兒,姓王,元代大都(今北京)角伎(即善歌舞的官妓),歌舞絕倫,聰慧無比。
湯舜民,元末明初戲曲作家,號菊莊,字、生卒年、生平事跡均不詳,象山(今屬浙江)人。補本縣吏,非其志也。後落魄江湖間。好滑稽,與賈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時,寵遇甚厚,永樂間恩齎常及。所作樂府、套數、小令極多,語皆工巧,江湖盛傳...
嚴忠濟(?— — 1293),一名忠翰,字紫芝。長清(今屬山東省)人。嚴實之子。元太宗時襲父職為東平路行軍萬戶。從元世祖攻宋,有戰功。至元二十 三年(一二八六)授中書左丞, 行江浙省事。其人儀表不凡,長於騎射,襲父職任東平路行軍萬戶。元世祖忽...
蘭楚芳,也作藍楚芳,西域人。官江西元帥。「丰神英秀,才思敏捷」。(《錄鬼簿續編》)在武昌(今屬湖北省)時常與劉廷信賡和樂章,人多以元、白擬之。明·朱叔《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秋風桂子」。入明皈依佛門(據謝應芳《龜巢集·方外交疏賀蘭楚...
胡祗遹(zhī yù)(1227—1295)字紹聞 ,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省)人。於世祖朝歷任戶部員外郎、右司員外郎、太原路治中、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荊湖北道宣慰副使、濟寧路總管及山東、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職,以精明幹練著稱,所至頗具聲譽。...
元末明初詩人、養生家,京城老字號「鶴年堂」創始人。 詩人,有《丁鶴年集》傳世。 著名孝子,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歲高齡為母守靈達17載,直到90歲去世。《四庫全書》中收錄的《丁孝子傳》和《丁孝子詩》即是他的事跡。詩開篇贊曰:「丁鶴年精...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征為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為西...
—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初名玉,字伯玉,後改法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金大定年間師事王重陽,為全真道南無派創立者。傳平昔好書龜蛇二字,奉道信士多收藏之。元世祖贈「長真水蘊德真人」,世稱「長真真人」。著有《水雲集...
處州人,字衡之,號此山。磊落負雋才。工詩。游京師,袁桷深重之,薦為館職,弗就。益肆力於詞章。有《此山集》。
(1242—1322)元燕人,字貢父。少好學。世祖時,以薦辟中書左三部會史。累知南陽府,使安南,其君遣遺愛奉表從曾入獻方物。歷淮安路總管,復使安南,還,進所與陳日焌往複議事書,帝大悅,解衣賜之。仁宗時,官至集賢侍講學士,國有大政,必命曾與...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於元成宗大德初,卒於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餘歲。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於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
劉庭信 元代散曲作家。益都(今山東)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黑而長,人稱"黑劉五"。為南台御史(一說湖藩大參)劉廷□從弟。生卒年不詳。《錄鬼簿續編》說他"風流蘊藉,超出倫輩,風晨月夕,惟以填詞為事。"劉庭信的作品以閨情、閨怨為主,題材比...
馮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縣人。自幼勤奮好學。元大德二年(1298)登進士及第,時年47歲,人謂「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學,先召為集賢院學士、待制,繼任承事郎,連任保寧(今四川境內)、彰德(今...
元代文學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跡均未詳,《錄鬼簿》及《錄鬼簿續編》皆失載。青城(青城縣有二,一在今山東,一在今四川,論者多以為楊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後歸隱。他最重要的貢獻是選錄元人散曲,輯為《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朝野新聲太平...
劉燕哥,又作劉燕歌,生活於宋末元初,相傳為元代歌妓,現今存小令一首。
劉時中 [元] (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後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號均不詳,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後在世。官學士,時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餘支,套數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時漁歌最著名。
張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疇,易州定興人,元朝初期重要將領,名將張柔第九子,曾參加過襄陽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將領文天祥與張世傑,官居江東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
吳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字伯清,撫州崇仁鳳崗咸口(今屬江西省樂安縣鰲溪鎮咸口村)人。 [1-2] 元代傑出的理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吳澄與許衡齊名,並稱為「北許南吳」,以其畢生精力為元朝儒學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紀君祥 [元] (約元世祖至元年間在世),元代雜劇、戲曲作家。字、號、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年間在世,名一作紀天祥。大都(今北京)人,與李壽卿、鄭廷玉同時。作有雜劇6種,現存《趙氏孤兒》一種及《陳文圖悟道松陰夢》殘曲。
任昱,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為同時代人,少時好狎游,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傳唱廣泛。其作品《閒居》有「結廬移石動雲根,不受紅塵」、《隱居》有「不順俗,不妄圖,清高風度」等句,知其為足跡往來於蘇、杭...
黃州黃岡人,字玉霄,一名賓。喜縱酒,其談笑筆墨,為人傳誦。武宗至大間任翰林學士,出為江西儒學提舉。後棄家,入天台山為道士。有《玉霄集》。
(1296—?)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眾。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群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馬臻(1254——?),字志道,別號虛中,錢塘(今屬浙江)人。宋亡後學道,受業於褚伯秀之門,曾隱於西湖之濱。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縣)人。曾任衢州路吏,山東憲吏。後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錄〕)二曲譏諷權貴伯顏擅自專權,殺害剡王徹徹篤,鍛煉諸獄,延及無辜。大書揭於五門之上,因此名聲大噪。
鍾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文學家,散曲家,字繼先,號丑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寓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所作雜劇今知有《章台柳》《錢神論》《蟠桃...
魏初,字太初,號青崖。元代宏州順聖(今張家口陽原東城)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初(約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後在世,年六十一歲。好讀書,尤長於春秋;為文簡,而有法。少辟中書省掾吏,親老告歸,隱居教授。中統起,為國史院編修尋擢監察御...
孫周卿[元](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後在世)名不詳,古邠(今陝西旬邑縣東北)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後在世。生平不詳。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謂「邠」乃「汴」之誤,則雲其河南開封市人。曾客游湘南、巴丘。有女蕙蘭,工詩,嫁詩人傅若金...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峰,後代學者多稱之「李五峰」。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趨時尚,與楊維楨並稱「楊李」。早年隱居在雁盪五峰山下,四方之士...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錢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遺腹子,後為錢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詩賦,曾與當時名士結社,稱「月泉吟社」。他的詩,題材多為描繪自然秀麗風光、農村田園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時政的。
(1307—1375)元明間無錫人,字彥清,號棲碧,以詩名於吳中。元末隱居不仕。有《黃楊集》。
黃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晉卿,一字文潛,婺州路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史識豐厚。一生著作頗豐,詩、詞、文、賦及書法、繪畫無所不精,與浦江的柳貫、臨川的虞集、...
王吉昌,生平不詳,元代人,號超然子,出家學道,有《會真集》。
淄川人,字叔能,號素庵。氣高古,不事舉業,磊落有大志。文章極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元明間浙江海寧人,字虛白,號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寧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元蕪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好讀書,工詩。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間,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軒。晚遭亂,避地吳中。卒年七十餘。有《居竹軒集》。
邵亨貞(1309~1401) 元代文學家。字復孺,號清溪。雲間(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松江訓導。邵亨貞生當元、明之際,入明後生活近30年。終於儒官,足跡不出鄉里。著有《野處集》4卷、《蟻術詩選》1卷、《蟻術詞選》4卷。
商挺(1209—1288) 元散曲家。字孟卿,一作夢卿,號左山老人。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年二十四,北走與元好問、楊矣游。東平嚴忠濟闢為經歷,出判曹州。蒙古憲宗三年(1253)入侍忽必烈於潛邪,遣為京兆宣撫司郎中,就遷副使。至元元年(1264)...
[元](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後在世)名不詳,字西瑛,吳城(今江蘇蘇州)人,回族,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後在世,工散曲。居號「懶雲窩」。其軀幹魁偉,人稱「和西瑛」。善吹篳篥,能散曲。所作「殿前歡」,貫雲石、喬吉、衛立中、吳...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為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為「梁五...
大食惟寅,生平不詳,元代後朝人。古稱阿拉伯為大食,或許系阿拉伯人,惟寅是他的名字。從其僅存的小令看,他具有深厚的漢文化素養。明代天一閣抄本《小山樂府》附其〔雙調·燕引雛〕《奉寄小山先輩》小令一首,知曾與散曲家張可久相識。
[元](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號學村,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後在世。與孫周卿同時。工散曲,所作有和李伯瞻的殿前歡四支,今猶存。
張埜,生卒年不詳,延祐、至治年間在世。元詞人。字野夫,號古山,邯鄲(今河北邯鄲)人。官至翰林修撰,作品收《古山樂府》。其父張之翰,號西岩老人,亦為詞人。
艾性夫(《四庫全書》據《江西通志》作艾性,並謂疑傳刻脫一夫字)字天謂。江西東鄉(今屬江西撫州)人。元朝講學家、詩人。與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齊名,人稱「臨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中前後在世。艾性夫詩,以影印文淵合《四...
貝守一(一二○○——一二八○),號月溪,餘杭(今屬浙江)人。道士,主洞晨觀。通醫術。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授凝真抱素大師。十七年卒,年八十一。有《月溪稿》,已佚。《洞霄圖志》卷五有傳。今錄詩九首。
朱思本(1273-?),字本初,號貞一,江西臨川(今撫州)人。元代地理學家。生於南宋咸淳九年(1273),祖父以科舉入仕,任淮陰縣令。父不仕。入元後,家庭開始破落。至元十二年(1275)底,撫州被元軍占領。宋亡之痛,籠罩着朱思本一家,長輩們抱...
(?—1370)元明間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曇曜。出家後居嘉興天寧寺。明初太祖建法會於蔣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為第一。學行為當世所推崇,禪寂之外,專志淨業。自號西齋老人。所作西齋淨土詩數百首,皆蘊含淨土宗教義以勸世。
元代史學家、文學家。延祐年間(1314年—1320年),歐陽玄任蕪湖縣尹三年,不畏權貴,清理積案,嚴正執法,注重發展農業,深得百姓擁戴,有「教化大行,飛蝗不入境」之譽。在任內,對蕪湖名勝古蹟,多加保護修葺,據傳「蕪湖八景」,是其在任時所形...
潘純,(?-?),字子素,廬江(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元代文人。少有才華,擅長詩賦。曾撰寫《袞卦》譏諷朝政而被追捕,後被迫攜家流寓江南,被御史大夫高納麟招為幕僚,因向高納麟告發其子高安的不法行為,為高安暗殺於蕭山道中,死後歸葬...
(1266—1327)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為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採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
吉安人,字巽亨,號巽泉。嘗參預平定道、賀二縣瑤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1294—1365)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為鎮東儒學提舉,後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為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松陽人,字若瓊。號一貞居士。宋提舉官張懋女。生有殊色,敏惠絕倫。嫁沈佺,未婚而佺卒。玉娘鬱鬱不樂,得疾卒,年二十八。文章醞藉,詩詞尤得風人之體,時以班大家比之。有《蘭雪集》。
(1243—1296)邯鄲人,字周卿,號西岩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講學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風。時民苦荒,租額以十萬計,因力陳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淑貞,餘干人,譚友妻。
(公元一三一六年至?年)字彥章,吉水人。生於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詳,年在六十歲以外。元末遭亂,隱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辭疾不就。鈺生平轉側兵戈,為詩多愁苦之辭;著有靜思集十卷,《四庫總目》於當時盜賊殘破郡邑事實,言之確鑿,足補史...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溫。住當湖之福源。嘗作偈云:「拾得斷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後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諷自適。有《石屋詩集》。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台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
胡天游(1288—1368)元代詩人。名乘龍,以字行,自號松竹主人,又號傲軒。岳州平江人。7歲即有詩名,少時有進取之志,中年以後,隱居自樂,擬《述志賦》以明志。晚年值無末兵亂,生活困頓不堪,下田耕種,忍飢勞作。其詩多蒼涼悲壯,略少修飾,論者...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1290—1343)元台州臨海人,字敬仲,號丹丘生。依附懷王圖帖睦爾(文宗)。文宗即位,授典瑞院都事,遷奎章閣鑒書博士。文宗死,流寓江南。博學能文,善楷書,工畫墨竹,能以書法為之。又善鑑識鼎彝古器。
沈夢麟(1307—1399),字原昭,吳興人,元末明初文學家,享年九十三歲。少有詩名。元末,以乙科授婺州學正。遷武康令,解官歸隱。明初,以賢良征,辭不起。應聘入浙閩,校文者三,會試同考者再。太祖稱他「老試官,」知其志不可屈,亦不強以仕。夢...
李齊賢(1288—1367),字仲思,號益齋、櫟翁,諡號文忠公。韓國古代「三大詩人」之一。不但是高麗時期卓越的詩人,也是韓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詞作家,還是韓國古代民歌整理者、翻譯家。著作有《益齋亂稿》(10卷)、《櫟翁稗說》(4卷)、《益齋長短句...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學家,印學奠基人。浙江開化縣華埠鎮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諱,作吾邱衍,字子行,號貞白,又號竹房、竹素,別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稱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腳痞跛,行動仍頻有風度。嗜古學,通...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於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大德...
[元]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末前後在世(即約1320年前後在世)。字均澤,(一作君澤)號九山,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末前後在世。以杭州路吏,遷平江。德潤工作曲,太和正音譜評為「如雪中喬木。」嘗自刊九山樂府、詩隱二集《錄鬼...
劉唐卿,[約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後在世]名不詳,太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中前後在世。為皮貨所提舉,善樂府,曾於集賢大學士王彥博(王約)右丞席上詠,「博山銅細裊香風」曲(見陽春白雪中,但署牧庵作)唐卿作有蔡順摘譫養母李三娘,麻地...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號勿軒,晚號退齋。元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建陽崇泰里(今莒口鄉)人,世居雲谷鰲峰之陽熊墩。幼年穎慧,有志於濂、洛、關、閩之學。訪朱熹門人輔廣,拜其為師,游浙江,受業於劉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黃干論...
姜彧(1218~1293) 字文卿。本萊州萊陽人,其父姜椿與歷城張榮有舊,因避戰亂投奔張榮,遂舉家遷往濟南。姜彧聰穎好學,張榮愛其才,納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為郎中斷事官、參議官。後改知濱州,課民種桑,新桑遍野,人號「太守桑」。至元間,累...
石子章,元雜劇作家。名建中,以字行。祖籍柳城(今遼寧朝陽)人。石晉之後。曾寓居大都(今北京),客游真定(今河北正定),後家於鄭南(今河南鄭州,一說今陝西漢中)。金亡後曾隨烏古孫仲端出使西域。與元好問、李顯卿、張肅、陳述、王旭等交遊...
徐琰(約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號容齋,一號養齋,又自號汶叟,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元代官員、文學家,「東平四傑」之一。少有文才,曾肆業於東平府學。元代東平府學宋子貞作新廟學,請前進士康曄、王磐為教官,教授生徒幾百人,...
[公元一二七四年至一三三二年]字溉之,滕州人。生於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卒於文宗至順三年,年五十九歲。泂骨骼清異,神情開朗,秀眉疏髯,目瑩如電,顏如冰玉,唇如渥丹。
不忽木(1255年-1300年),元朝政治人物,康里人。又名時用,字用臣。元世祖侍從燕真之子,不忽木跟王恂、許衡學習儒學,歷仕元世祖、元成宗兩朝,官居中書平章政事、昭文館大學士。後為平章軍國事,行御史中丞,後病亡。他漢化較深,主張興建學校...
真氏,元代女藝人,名真真。建寧(今屬福建省人),約元前期人。宋代理學名儒真德秀的後代。
杜仁傑(約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號善夫(「夫」也作「甫」),又號止軒。濟南長清 (今屬山東濟南市)人。元代散曲家。《錄鬼簿》把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與麻革、張澄隱居內鄉山中。元初,屢被徵召...
高文秀(生卒年不詳),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元代戲曲作家。府學生員,早卒。
楊梓(1260~1327) 元代戲曲家。海鹽澉浦(今漸江海鹽)人。
王大學士即元代集賢大學士王約〔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彥博,號豫齋,贈文定公,亦稱大梁王文定公。生於元憲宗二年,卒於文宗至順四年,年八十二歲。祖父王通為汴京三槐堂之後,宋末避亂遷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約性穎悟,風格不凡,嘗從魏初游博覽...
元代戲曲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生卒年、字號不詳。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錄鬼簿》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
宮天挺(約1260——約1330), 元代雜劇作家。字大用,大名開州(今河南濮陽縣)人,他與鍾嗣成父為莫逆交,嗣成小時,常隨父拜訪,見其吟詠、文章筆力人莫能敵。關於他的生平,鍾嗣成著《錄鬼簿》說:「學官,除釣台書院山水,為權民中,事獲辨明,...
呂止庵,別有呂止軒,疑即一人。生卒、經歷不詳。散曲作品內容感時悲秋,自傷落拓不遇,間有興亡之感,可能是一宋亡不仕的遺民。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晴霞結綺"。以後庭花十首得盛名。今存北詞譜及陽春白雪中。所做散曲作品現存小令三十...
岳伯川,元代雜劇作家。濟南(今屬山東)人,一說鎮江(今屬江蘇)人。生卒年和生平事跡不詳,為元雜劇前期作家。撰有雜劇2種,《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今存,《楊貴妃》僅存殘曲。朱權《太和正音譜》把他的劇作列入上品,評其詞「如雲林樵響」。
周潔,或作周浩,與鍾嗣成同時代人。生平不詳。其散曲僅存一首,為贊鍾氏《錄鬼簿》所作。
孫華孫(?―1358),又名孫華,字元實,號果育老人。傳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二。《大雅集》輯錄其詩14首,《元詩選(補遺)》錄其詩15首。《全元文》收其文2篇。當時人認為「其所為詩歌,流麗清遠,意出天巧,絕類王維、孟浩然」。《列朝詩集•...
馬謙齋,[元](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後在世)名、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與張可久同時,且相識。工散曲,太平樂府等曲選集中所收頗多。張可久有《天淨沙·馬謙齋園亭》,曾在大都(今北京)作過官,辭官後歸隱,有人說他...
[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後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無考,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工作散曲,有怨雪一套,今存。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
張樞(1292-1348),字子長,祖籍東陽。父張觀光娶金華潘氏,遂家於金華,曾為婺州路教授,是金華首任學官,著有《屏岩小稿》1卷。其外祖父家藏書數萬卷,樞取讀,強記不忘。稍長,揮筆成章。人問古今沿革、政治得失、禮樂興廢、帝號官名,回答皆無...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農曆十月脫脫為中書右...
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詩人,字得之,號順齋。世居眉州青神縣(今屬四川省),後徙居興元南鄭(今屬陝西省)。初為郡學正,皇慶二年(一三一三)征為翰林編修,進應奉,遷國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辭歸。年七十被召為陝西儒學提...
黃鎮成(1287-1362)字元鎮,號存存子、紫雲山人、秋聲子、學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縣)人,元代山水田園詩人,與黃清老(邵武故縣人)被後人並稱為「詩人二黃」。初屢薦不就,遍游楚漢齊魯燕趙等地,後授江南儒學提舉,未上任而卒。著有《秋...
[公元?年至一三六四年]字子章,巢縣人。生年不詳,約卒於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慷慨有志節。早從余闕學,頗稱之。太祖為吳國公,來歸,從事幕府。朱文正開大都督府於南昌,命奎參軍事。文正得罪,奎亦坐誅。奎工詩,著有望雲集五卷,《四庫總目》傳...
(公元一二七九年至一三三八年)字子翬,號菊潭,先為隆安人,後徙順陽。生於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於惠宗至元四年,年六十歲。勤於學。隱居不仕,學行為州里所敬。大德末,因薦授襄陽縣教諭。文宗時,以書信拜見王約,王約看後對他的才能非常讚賞,...
(1269—1318)元紹興路蕭山人,徙錢塘,字仲山。武宗至大元年授杭州人匠副提舉。遷江浙財賦副總管。仁宗延祐四年進總管。
(1223—1275)元澤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孫。金亡,徙順天,館於守帥張柔、賈輔家,博覽群書。應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條上經國安民之道數十事。及世祖即位,為翰林侍讀學士。中統元年,使宋議和,被賈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歸。旋卒,諡文忠...
奧魯赤(1232—1297),元蒙古札剌兒部人。早年為蒙哥宿衛,隨蒙哥征蜀。至元五年(1268),以萬戶從攻襄陽,後隨伯顏攻南宋。宋亡後,升至中書左丞行宣慰使。十八年,平湖南周龍、張虎起義,拜行省右丞、荊湖等處行樞密院副使。二十三年,以湖廣地...
元明間宣城人,字友初,一作有初。師泰侄。以胄子除簿尉,有剛直名。後補閩省理官。明洪武初,征錄師泰後,大臣有以性之薦,乃避居山陰,更名悅。其從弟仕於朝者,迎歸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給,以終其身。門人私諡真晦先生。有《南湖集》。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屬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由京師貢補工部令史,選充行台掾,擢山東西道按察司經歷,歷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時,官至刑部尚書。畫山水初學二米,後學董源...
東平人,字繼學。王構子。善畫山水。英宗時為翰林待制。泰定帝時歷官治書侍御史,中書參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鐵兒流遠州。後為文宗起用,任江東廉訪使,以南台御史中丞卒。
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回族著名詩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元仁宗時,鐵木迭兒為丞相,專權用事,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貶黜。自元英宗碩德八剌朝至元...
鄭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吳中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生於元英宗泰定四年,卒於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歲。出生儒學世家,鄭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稱「花橋鄭家」。允端穎敏工詩詞,嫁同郡施伯仁。其夫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賓,...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即元文宗,蒙古帝國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時間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時間共計四年。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次子...
張憲(約公元1341年前後在世)字思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正初前後在世。少時,負才不羈,慕魯連子為人,不治產業,誓不娶、不歸鄉里,故年逾四十而猶獨居。至正甲午(1354),以布衣上書辯章三旦公,公奇之,列置三軍...
(1319—1369)元明間徽州府休寧人,字子常。九江黃澤弟子,得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游,獲聞吳澄之學。晚年隱居東山,讀書著述。洪武二年,與趙塤等被征修《元史》,書成,辭歸,旋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有《春秋集傳》、《東...
汴梁人,字天錫。世祖至元間為鎮江路行大司農司管勾。文宗至順元年累遷鎮江路判官,三年致仕。
慶元路鄞縣人,字彥章,號菊村學者。幼嗜學,性至孝。以薦授鄞學教諭,調西湖書院山長,改鄮山,遷平江路學教授。後擢翰林國史院檢閱官,不就。有《書林外集》。
平江路人,字熙之。師法董源,善畫山水,用墨清潤可愛。墨竹禽鳥,學趙孟頫。
廷高,字仲明,別號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於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餘首。丙子,家燬於寇,遺編...
與恭字行己,號懶禪,上虞人。餘姚九功寺僧。
南康廬山人,字彥成,號虛白子。博學通古今,善談笑。不求仕進,以詩酒放浪江湖間。有《會稽外史集》。
(1292—1355)婺州蘭溪人,字文可。七歲力學如成人,年十三為鄉正。劉貞為浙東憲府掾,闢為從事,後薦署興化路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博學,尤善為詩,詞句清麗,有唐人風。有《藥房樵唱》。
(1335—1393)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為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啟、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為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
(1331—1357)徽州休寧人,字克敏。學兵法,習騎射。順帝至正末,薦授建德路判官,兼義兵萬戶,守徽州。朱元璋兵至,退屯浙西札溪,戰敗,自刎死。
湯陰人,字元干。許有壬子。少負才,以門功補太祝、應奉翰林。與父及叔有孚唱和,成《圭塘欸乃集》。
敬德,字仲禮,台州臨海人。歷官應奉翰林文字。泰定三年夏,以選授浙江儒學提舉。王中丞士熙作序送之云:楊君居史館久,文精思縟,言議濟濟,志於事功,卓然勇往之資也。嘗修《赤城元統志》。
(1209—1281)懷孟河內人,字仲平,號魯齋。性嗜學。從姚樞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蘇門,與樞及竇默相講習,以行道為己任。憲宗四年,忽必烈召為京兆提學,及即位,授國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議事中書省,乃上疏言事。謂「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漢法...
(1289—1345)河東人,徙居貴溪,字玄卿,號上清外史。道士。年十二入道龍虎山,師事張留孫、吳全節。仁宗時薦授大都崇真萬壽宮提舉。順帝至正初,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聖觀住持,兼領杭州諸宮觀。玄曦負才氣,倜儻不羈,善為文,尤長於詩。有《...
(1298—1369)饒州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周應極子。幼入國學為上捨生,以蔭補南海簿,三轉為翰林修撰,順帝至正中累遷參知政事,招諭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餘年。士誠滅,乃歸,尋卒。儀觀溫雅,博學工文章,尤以篆隸真草擅名...
元末平江路吳縣人,寓居無錫,字履道。博學工文辭。兵亂避地,至宜興,居馬治家。與治善者多置酒招飲,厭之,一夕留書別治,夜半遁去。歸里,與高啟、楊維楨等交往。書畫益工。後游會稽,死於兵亂。有《荊南唱和集》。
溫州樂清人。順帝至正末隱居瑤山,與四明吳主一、蕭台趙彥銘吟詠雁山中,稱雁山三老。明初薦於朝,命未至而卒。有《雲松巢集》。
( 1309—1351)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詩,善書法。順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時名士多與游。後主嘉興德藏寺。詩清麗幽茂。有《碧山堂集》。
撫州臨川人,字國泉,號水鏡。世祖至元初以軍功顯於閩。官至溧陽路總管。有《水鏡集》。
(1308—1366)蒙古遜都思氏,字彥明。順帝元統元年進士。授將仕郎、台州路錄事司達魯花赤。建孔子廟,延儒士為師,以教後進。歷監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納之。升吏部侍郎,銓選於江浙,時稱其公允。除吏部尚書,遷大都路達魯花赤,以剛正稱。後拜...
周耕雲,元朝人,善畫,嘗為蕭元泰畫籠虎仙岩圖。
王翰(1333~1378),字用文,號時齋,仕名那木罕,安徽廬州(今合肥市)人,晚年定居福建省永泰縣塘前鄉官烈村。翰五歲喪母,賴庶母孫夫人撫育,勉以立節建功立業。明洪武十年(1377年),府縣上書薦王翰之賢,翰決心不事二主,即治棺木,臥病不肯服藥...
(約公元一一五五年前後在世)字好謙,棣州厭次人。生卒年均不詳,約金海陵王貞元末前後在世。皇統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