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王禹偁 / 待漏院記
拼 译 译

《待漏院記》

王禹偁 〔宋代〕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

聖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

是知君逸於上,臣勞於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於勤耳,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

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宰臣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

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聲。

金門未辟,玉漏猶滴,徹蓋下車,於焉以息。

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

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

六氣不和,災眚薦至,願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之。

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甚邇。

相君言焉,時君納焉。

皇風於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

三時告災,上有憂也,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屢回。

相君言焉,時君惑焉。

政柄於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於宰相,可不慎歟?復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苟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為文,請志院壁,用規於執政者。

待漏院記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天道不說話,而萬物卻能順利生長,年年有所收成,這是為什麼呢?那是由於掌握四時、五行的天官們使風雨調暢的結果。皇帝不說話,而人民和睦相親,四方萬國安寧,這是為什麼呢?那是由於三公商討了治國綱要,六卿職責分明,伸張了皇帝的教化的結果。所以我們知道,國君在上清閒安逸,臣子在下勤於王事,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賢相名臣善於治理國家的,從皋陶、夔到房玄齡、魏徵,是屈指可數的。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勞不懈。早起晚睡為國君效力,連卿大夫都是如此,何況宰相呢!朝廷從建國初即沿襲前代的制度,在丹鳳門西邊設立宰相待漏院,這是表示崇尚勤於政務。當朝見之所的門樓上映着一線曙光,東方還未大亮時,宰相就動身啟行,儀仗隊的燈籠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駕到,馬車鈴聲叮?,富有節奏。這時宮門未開,玉漏聲殘,侍從撩開車上帷蓋,主人下車到待漏院暫息。在等候朝見之際,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或許在想,百姓尚未安定,考慮怎樣使他們平安;各方少數民族尚未歸順,考慮怎樣使他們前來歸附。戰事未息,怎樣使它平息;田野荒蕪,怎樣使人們去開墾。德才兼備之人尚未任用,我將推薦他們;奸人在朝,我將貶斥他們。氣候反常,天時不正,災害一次次發生,我願意辭去相位來乞求上天消除滅害;各種刑罰未能廢止不用,欺詐行為不斷發生,我將請求施行文德教化來矯正這些人。懷着深深的憂慮,等待天明入宮。宮門開後,善聽各方意見的天子離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見,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世風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這樣,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優厚的俸祿,那就不是僥倖而得,而是完全應該的。

或許在想,我有私仇未報,考慮怎樣斥逐仇敵;有舊恩未報,考慮怎樣使恩人榮華富貴。考慮着金錢美女,怎樣到手;車馬玩物,怎樣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權勢,我便考慮如何提拔他們;正直之臣直言諫諍,我便考慮怎樣罷斥他們。三時各地報告災情,皇上憂慮,我便考慮怎樣用花言巧語取悅皇帝;眾官枉法,國君聽到怨言,我便考慮怎樣奉承獻媚求得皇上的歡心。他為私事思緒紛亂,強自坐着假睡。宮門開了,金殿上龍目四顧,宰相提出建議,皇上被他蒙惑,政權由此而毀壞,皇位也因此而動搖。如果這樣,那麼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遠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應該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國之政,萬人之命,繫於宰相一人,難道可以不謹慎以待嗎?還有一種宰相,他們沒有惡名聲,也沒有好名聲,隨波逐流時進時退,竊取高位貪圖利祿,濫竽充數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寫此文,希望能把它記錄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誡執政的大臣。

注釋[1] 品物:眾物,萬物。亨:通達順利。[2] 歲功:一年農事的收穫。[3] 三公:周代三公有兩說,一說是司馬、司徒、司空,一說是太師、太傅、太保。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稱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為共同負責軍政的最高長官。唐宋仍沿此稱,惟已無實際職務。[4] 六卿:《周禮》把執政大臣分為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亦稱六卿。後世往往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為六卿。[5] 咎(gāo):通「皋」,即皋陶(gāo yáo),相傳曾被舜選為掌管刑法的官。[6] 夔:堯舜時的樂官。[7] 噦噦(huì):象聲詞,徐緩而有節奏的響聲。[8] 金門:又稱金馬門,漢代官署門旁有銅馬,故名。[9] 弭:停止,消除。[10] 眚(shěng):原義為日食或月食,後引申為災異。[11] 薦:副詞,表示頻度,相當於「一再」、「屢次」。[12] 禳:除邪消災的祭祀。[13] 厘:改變,改正。[14] 四聰:《尚書·堯典》:「明四目,達四聰。」孔穎達疏:「達四方之聰,使為己遠聽四方也。」[15] 三時:春、夏、秋三個農忙季節。[16] 慆慆:紛亂不息的樣子。[17] 隳(huī):崩毀,毀壞。[18] 懸:系連,關聯。[19] 旅:俱,共同。[20] 備員:湊數,充數。[21] 棘寺: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獄的最高機關)的別稱。▲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待漏院記 - 賞析

《待漏院記》是王禹偁為世人傳誦的政論性篇章之一。從題目類型上,這屬於「廳壁記」,實際卻是一篇充滿政治色彩的「宰相論」,以宰相待漏之時的不同思想狀態,將宰相分為賢相、奸相、庸相三個類型,褒貶之意非常鮮明,反映了他對現實政治的憂慮、批判與幻想。

文章開篇探究天道的運行規律、聖王的政治模式,以「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對儒家理想中「垂拱而天下治」(《尚書·武成》)的治道原因進行解釋,藉以導出宰臣勤於政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自然轉到具有「示勤政」之意的待漏院,「勤政」則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第二段先描述宰臣上朝時的整肅莊嚴場面,繼而以「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這個設問作為過渡,圍繞待漏之時宰相們的所思所慮所追求,將這批人分為賢才、奸才和庸才三個類型,勾畫各自的面孔與靈魂。宰相總理全國政治、經濟、軍事、人事、司法等方方面面的事務,位高權重,能夠直接左右皇帝的意志,從而對整個國家造成影響,亦即「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於宰相」。而如何保證相權的正當實施呢?作者把它歸結為宰相心中的一念之差:「思」為公則賢,「思」為私則奸;賢者「憂心忡忡」於安黎民、撫四夷、息兵革、辟荒田、薦賢才、斥佞臣、禳災眚、措五刑,奸者「私心慆慆」於復私仇、報舊恩、斂財富、陟同黨、斥異己、巧言諂容取悅君王;賢者居高官食厚祿而無愧,奸者不保於自身。這兩種人在思想上針鋒相對,對權力與責任的理解和運用亦截然不同,他們也會最終得到相應的獎懲。作者用對比手法分別刻畫二者的內心世界、表現其對帝王乃至國家政事的不同影響,以及各自的結局,使得賢相與奸相勢同水火的狀態更為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至於庸才,則只以寥寥幾筆為之勾勒臉譜,說他們既無過不必挨罵,又無功不受讚譽,成天隨大流,尸位素餐、濫竽充數、明哲保身而已。

王禹偁是北宋倡導詩文革新的第一人,主張行文要明白曉暢,自然平易。《待漏院記》不僅在結構上具有對稱美,語言成就更為突出:以四字句為基本句式,明快平易而琅琅上口;某些段落靈活押韻並自由換韻,充滿節奏美、韻律美;以「之」字收尾的一系列句式,既整齊勻稱,又有紆徐之致。五十多年後,慶曆新政中失敗被貶的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其中「先憂後樂」的警句固然與此文之中「夙興夜寐,以事一人」的精神息息相通,其構思、布局乃至句式,都可看到《待漏院記》的影子。▲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待漏院記 - 創作背影

此文大約寫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作者當時36歲。此前五年左右的仕宦生涯中,他基本擔任地方州縣官職。端拱元年,太宗召試,擢右拾遺、直史館。二年,拜左司諫,知制誥,判大理寺,故此文末尾曰「棘寺小吏王某為文」。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王禹偁

作者: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王禹偁其它诗文

《聽羅訐事話太湖洞庭之景因賦十韻》

王禹偁 〔宋代〕

思純十日水鄉游,歸見同年說不休。

湖闊盡疑吞澤國,洞深皆道徹宣州。

杉松自宿千年鶴,橘柚堪輕萬戶侯。

銷夏古灣長積雪,隔帆危柱幾經秋。

離離魚網垂村巷,漠漠茶煙出寺樓。

雲葉擁僧迎墨綬,浪花和鷺裹仙舟。

傳書往事人難問,鏈藥池空水自流。

明月峰高欺少室,桃花塢好似瀛洲。

許渾有句君應笑,張祜無詩我不愁。

直擬如今拋印去,雨蓑風艇狎群鷗。

复制

《笙磬同音詩》

王禹偁 〔宋代〕

鼓箕名本異,拊石意何同。

吹擊雖殊致,聲音忽暗通。

誰將嶰谷韻,潛合泗濱風。

莫問補天主,休尋入海工。

鳳鳴應不辨,獸舞自難窮。

古樂何人會,須知政在中。

复制

《長洲遣興》

王禹偁 〔宋代〕

妻兒莫笑甑中塵,只患功名不患貧。

自覺有文行古道,可能無位泰生民。

煙村舊業勞歸夢,雪屋孤燈照病身。

投老綠袍未休去,九重天子用平人。

复制

《贈秉放處士》

王禹偁 〔宋代〕

媒雉不誘鳳,由鹿不致麟。

終南有嘉士,天子不得臣。

板輿入窮谷,同隱之推親。

種木山之阿,采蘭澗之濱。

務本不務末,求力不求人。

至孝在盡歡,飲水猶欣欣。

富貴不以道,列鼎奚足雲。

行是有餘力,稽古且學文。

稽古不為祿,學問非飾身。

立言復垂教,楊孟時有倫。

我生落世網,碌碌隨搢紳。

直躬多齬齟,左官苦漂淪。

妻孥困鬥粟,親老無重茵。

入山非隱遁,去國頗悲辛。

猶顧貳車祿,縻縶丹河濱。

羨君脫羈鞅,生計在水雲。

羨君遺榮利,居處絕囂塵。

躬耕方肯食,恐蠹力穡民。

學優終不仕,孰為觀國賓。

去去謝桂籍,行行避蒲輪。

巢由自高尚,堯舜徒聖神。

況我蜉蝣輩,敢希鷥鳳群。

猶期不遠復,一問迷途津。

他年解郡職,願許我為鄰。

复制

《制除工部廊中出入署》

王禹偁 〔宋代〕

溫樹陰中別玉堂,應星猶得入文昌。

莫嫌工部官曹慢,杜甫才名是外郎。

复制

《御書錢》

王禹偁 〔宋代〕

謫官無俸突無煙,惟擁琴書盡日眠。

還有一般勝趙壹,囊中猶貯御書錢。

复制

《饒州馬殿院頻寄黑髭藥服數千丸斑白未減作詩》

王禹偁 〔宋代〕

兩州迢遞隔長江,寄藥知君念老郎。

妙術遠慚周柱史,衰容爭奈漢馮唐。

未除凡骨無仙分,欲斷愁根有醉鄉。

多羨繡衣須鬢黑,滿身唯帶柏台霜。

复制

《商山》

王禹偁 〔宋代〕

六百里巉岩,嵐光霽後添。

經年吟未得,盡日看無厭。

僧舍青當檻,人家翠滿檐。

氣蒸丹水碧,脈潤紫芝甜。

嶺礙翻雲鶻,峰遮落海蟾。

澗深春有凍,影闊夏無炎。

勢斗嵩井華,名欺霍與灊。

石危蹲虎腳,松老髯龍髯。

曉榻便欹枕,晴樓懶下簾。

未能棲岫幌,猶道佐彤襜。

望久衣襟濕,登多屐齒粘。

何當隨四皓,深隱避猜嫌。

复制

《寄商州馮十八仲咸同年》

王禹偁 〔宋代〕

遷客秋來捧詔還,故人多怪鬢毛斑。

重為東掖垣中士,猶夢西暉亭下山。

靜算宦途皆是命,老思身計不如閒。

何時相約同歸隱,水竹蕭蕭並掩關。

复制

《寒食出城馬上偶作》

王禹偁 〔宋代〕

欲報君親與願違,今年寒食任芳菲。

八音遏密因山後,雙淚滂沱拜墓歸。

艷治桃花迎馬笑,輕狂榆莢撲人飛。

宦途時態更諳盡,猶媿妨賢直紫微。

复制

《對雪示嘉佑》

王禹偁 〔宋代〕

去年看雪在商州,使君命我山寺頭。

峰巒草樹六百里,飢鼯凍鳥聲啾啾。

山城窮陋無妓樂,何以銷得騷人愁。

抱瓶自瀉不待勸,乘興一引連十甌。

晚歸上馬頗自適,狂吟醉舞夜不休。

今年看雪在帝里,瑤台瓊樹佳氣浮。

朝回攬轡聊四望,移下五城十二樓。

樽中有酒翻不飲,鬱郁不快非怨尤。

吾兒嬌騃未曉事,問我胡不私獻酬。

困令把筆寫我意,為渠吟作雪中謳。

昔為副使不理事,待罪且免憂人憂。

今為諫官非冗長,拾遺三館俸入優。

秋來連澍百日雨,禾黍漂溺多不收。

如含行潦占南畝,農夫失望無來麰。

爾看門外飢餓者,往往殭殕填渠溝。

峨冠旅進又旅退,曾無一事裨皇猷。

俸錢一月數家賦,朝衣一襲幾人裘。

安邊不學趙充國,富民不作田千秋。

胡為碌碌事文筆,歌時頌聖如俳優。

一家衣食仰在我,縱得飽暖如狗偷。

況我眼昏頭漸白,安能隱几勤校讎。

何時提汝歸田去,賣馬可易數隻牛。

深耕淺種苟自給,藜羹豆粥充飢喉。

黍畦鋤理學元亮,瓜田澆灌師秦侯。

素餐免作疲人蠹,開卷免對古人羞。

未行此志吾戚戚,對酒不飲抑有由。

斯言不敢向人道,語爾小子為貽謀。

复制

《酬仲咸雪霽春融偶題見寄之什》

王禹偁 〔宋代〕

瓊華消散暖風來,多費陽春白雪才。

守道也知心下樂,流年爭奈鬢邊催。

君愁離別煙花好,我待量移翅羽開。

漸老分飛更堪惜,海棠凋盡始應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