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隋代 / 楊廣 / 金石錄後序
拼 译 译

《金石錄後序》

楊廣 〔隋代〕

  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鍾、鼎、甗、鬲、盤、彝、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跡,凡見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偽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聖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皆載之,可謂多矣。

  嗚呼,自王播、元載之禍,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塗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是欲求適意,而反取憀憟。余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翠羽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於是几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至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聞金寇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冀望來春再備船載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復知建康府。已酉春三月罷,具舟上蕪湖,入姑孰,將卜居贛水上。夏五月,至池陽。被旨知湖州,過闕上殿。遂駐家池陽,獨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戟手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捲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馳馬去。途中奔馳,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書報臥病。余驚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熱,必服寒藥,疾可憂。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黃芩藥,瘧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葬畢,余無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宮,又傳江當禁渡。時猶有書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長物稱是。余又大病,僅存喘息。事勢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從衛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盡委棄。所謂連艫渡江之書,又散為雲煙矣。獨余少輕小捲軸書帖、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三代鼎鼐十數事,南唐寫本書數篋,偶病中把玩,搬在臥內者,巋然獨存。

  上江既不可往,又虜勢叵測,有弟迒任敕局刪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陸,又棄衣被。走黃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之溫,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衢。紹興辛亥春三月,復赴越,壬子,又赴杭。

  先侯疾亟時,有張飛卿學士,攜玉壺過,視侯,便攜去,其實珉也。不知何人傳道,遂妄言有頒金之語。或傳亦有密論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盡將家中所有銅器等物,欲走外廷投進。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並寫本書寄剡。後官軍收叛卒,取去,聞盡入故李將軍家。所謂巋然獨存者,無慮十去五六矣。惟有書畫硯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臥塌下,手自開闔。在會稽,卜居土民鍾氏舍。忽一夕;穴壁負五簏去。余悲慟不已,重立賞收贖。後二日,鄰人鍾復皓出十八軸求賞,故知其盜不遠矣。萬計求之,其餘遂不可出。今知盡為吳說運使賤價得之。所謂巋然獨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殘零不成部帙書冊,三數種平平書帙,猶復愛惜如護頭目,何愚也耶。

  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因憶侯在東萊靜治堂,裝卷初就,芸簽縹帶,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

  嗚呼,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區區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後世好古博雅者之戒雲。

  紹興二年、玄黓歲,壯月朔甲寅,易安室題 。

复制

金石錄後序 - 賞析

  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鍾、鼎、甗、鬲、盤、彝、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跡,凡見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偽謬,去取褒貶,上足以合聖人之道,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皆載之,可謂多矣。
  《金石錄》三十多卷是誰的著作呢?是先夫郡候趙德甫所撰的(註:宋代稱知州為候)。內容遠至自夏、商、周,近至不遠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凡是鑄在鍾、鼎、甗、鬲、盤、彝、尊、敦上的銘記,以及刻在長方形石碑和圓形碑上的知名人物和山林隱士的事跡,只要是刻在這些金石之物上的文字共整理了二千卷,全都校正了謬誤,進行了汰選和品評,所有的都符合聖人的道德標準,還能夠幫助史官修訂失誤,這裡都記載了,可以稱得上內容豐富了!
  右:以上。後序在書末故云。趙侯德父:唐時以州、府長官稱侯,趙明誠曾任萊州、淄州、建康府及湖州長官。德父,趙明誠之字。三代:夏、商、周三朝。五季: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鍾:青銅鑄樂器。鼎:青銅鑄炊具。甗([yǎn]音衍):陶製炊具。鬲(音利)陶製炊具。匜([yí]音儀):青銅製盛水器。敦([duì]音對):青銅製食器。款識([zhì]音志):銘刻在金石器物上的文字。豐碑、大碣([jié]音潔):古以長方形刻石為碑,圓形刻石為碣。豐:大。晦士:猶隱士。是正:訂正。

  嗚呼,自王播、元載之禍,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
  嗚呼!自從唐代的王播(原文:王播,但應該是王涯,是李清照記錄錯誤。)與元載遭到殺身之禍以後,書畫跟胡椒都是他們取殺身之禍的原凶;而和嶠、杜預所患的「病」,一個是貪財病、一個是《左傳》病,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聽起來不相同,但痴迷其中都是一樣的。
  王播:唐文宗時人。李清照筆誤應是王涯:王涯,字廣律,唐文宗時人,酷愛收藏。甘露之變,為宦官所殺家產被抄沒,所藏書畫,盡棄於道。元載:唐代宗時宰相,為官貪橫,好聚斂。後獲罪賜死抄沒其家產時,僅胡椒即有八百石。(均見《析店書》)「長輿、元敘」句:《晉書·杜預傳》:「預常稱(王)濟有馬癖,(和)嶠[qiáo]有錢癖。武帝聞之,謂預日:『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和嶠字長輿;杜預字元凱。

  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多有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遂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我在建中靖國元年(註:宋徽宗年號,即公元年),出嫁從此屬趙氏的人。當時先父是禮部員外郎,明誠的父親是禮部侍郎。丈夫趙明誠年方二十一歲,正在太學當學生。趙、李兩家本是寒門,向來清貧儉樸。每月初一、十五,明誠都請假出去,把衣服押在當鋪里,取五百銅錢,走進大相國寺,購買碑文和果實。兩人對着買回來的碑文一起欣賞着,反覆研究,自認為夫妻二人像遠古時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樣自由和快樂。兩年以後,明誠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節衣縮食,要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來的志願。日積月累,碑文也越積越多。因為趙明誠的父親在政府工作,其中還親戚和老朋友掌管國家圖書和編修史志,常常可以看到像《詩經》以外的佚詩、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從魯國孔子舊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發掘出來的古文經傳和竹簡文字,於是就盡力抄寫,漸漸感到趣味無窮,到了難以自控的地步。從那以後如果看到古今名人的書畫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還是脫下衣服去當了也要把它買下來。曾記得崇寧年間,有一個人拿來一幅徐熙所畫的《牡丹圖》,要價二十萬錢才肯賣。當時雖是官宦子弟,但要籌備二十萬銅錢,談何容易啊!夫妻二人把玩了它兩夜,想盡辦法也籌不到錢,只有還給了賣家。夫婦二人互嘆可惜,為此不開心了好幾天。
  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年)。歸:嫁。先君:指作者父親李格非。舊過世的父親為先君、先父。禮部員外郎:禮部分曹辦事官員。丞相:指趙明誠父:挺之,曾官至尚書右僕射(相當於丞相)。吏部侍郎:吏部副長官。太學:古代國家的最高學府。朔望:陰曆每月之初一為朔日,十五日為望日。謁[yè]告:謁見。質:典當。半千:五百。相國寺:北宋時汴京(今河南開封)最大的寺廟,也是當時著名的集市。市:購買。葛天氏:傳說中遠古時代的帝王,其時民風淳樸,安居樂業。飯蔬衣練:吃穿簡單隨意。蔬,蔬菜。練,粗帛。遐([xiá]音霞)方絕域:遠荒僻之地。古文奇字:指秦漢碑版刻石之文字。日就月將:日積月累。館閣:掌管國家圖、編修國史的機構。亡詩逸史:泛指散失的歷史文化資料。亡詩,《詩經》篇之外的周詩。魯壁汲冢:泛指出土文物。《漢書·藝文》:「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古字也。」《晉書·武帝紀》:「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冢:墓。浸:漸漸。崇寧:宋徽宗年號(-年)。徐熙:五代時南唐著名畫家。信宿:兩夜。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塗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是欲求適意,而反取憀憟。余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翠羽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於是几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後來明誠罷官,帶我回青州故鄉閒居了十年。夫婦勤儉持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明誠復官後,又接連做了萊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祿拿出來,從事書籍的校勘、刻寫。每得一本書,我們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類,題上書名。得到書畫和彝、鼎古玩,也摩挲把玩或攤開來欣賞,指出存在的不足。每次等到蠟燭為燒完才去睡覺。因此所收藏的古籍,在精緻和完整上超過許多收藏家。我天性博聞強記,每次吃完飯,和明誠坐在歸來堂上烹茶,指着堆積的書史,說某一典故出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二人以猜中與否來定勝負,然後以勝負作為飲茶的先後。猜中了的便舉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飲不到一口。真願意這樣過一輩子!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中,但理想從沒有被忘記。收集的書籍達到了要求,就在歸來堂中建起書庫,把大櫥編上了甲乙丙丁的號碼,中間放上書冊。如需講讀,就拿來鑰匙開櫥,在簿子上登記,然後取出所要的書籍。如果誰把書籍損壞或弄髒了一點,定要責令此人揩乾淨塗改正確,改掉以前那種隨便很不在意書籍的作風。所以想求得舒心反而心生不安。我性子實在忍耐不住,就想辦法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繡有文彩的衣裳,頭上沒有明珠翡翠的首飾,室內沒有鍍金刺繡的家具。節省下來的錢遇到想要的書籍,只要字不殘缺、正規版本,就馬上買下,儲存起來作為副本。向來家傳的《周易》和《左傳》,原有兩個版本源流,文字最為完備。於是羅列在几案上,堆積在枕席間,我們意會心謀,目往神授,這種樂趣遠遠超過那些追逐歌舞女色鬥狗走馬的低級趣味的人。
  屏([bǐng]音丙)居:退職閒居。趙挺之罷相後不久死去,親舊多遭迫害。趙明誠去官後攜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仰取俯拾:指多方謀求衣食。連守兩郡:趙明誠自宋徽宗宣和三年(年)至宋欽宗靖康元年(年)先後知萊州、淄州。鉛槧([qiàn]音欠):書寫用具,這裡指校勘、刻寫。彝([yí]音夷):青銅製祭器。摩玩舒捲:反覆觀賞,愛不釋手。率([lǜ]音律):限度。歸來堂:趙李二人退居青州時住宅名,取陶淵明《歸去來辭》意。葉:同「頁」。·角([jué]音決):較量。簿甲乙:分類登記。請鑰:取鑰匙。上簿:登記。關出:檢出。坦夷:隨意無所謂的樣子。憀傈([liáo][lì]音聊利):不安貌。不耐:無能,缺乏持家的本事。重肉:兩樣葷菜。重采:兩件綢衣。刓 ([wán]音完)缺:缺落。枕藉:堆積。神授:神往。聲色狗馬:指富貴子弟喜好的歌兒舞女、鬥雞走狗之娛。

  至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聞金寇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冀望來春再備船載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
  到了欽宗靖康元年,明誠做了淄州知州,聽說金軍進犯京師汴梁,一時間很茫然,滿箱滿籠的書籍,即戀戀不捨,又悵惘不已,心知這些東西必將不為己有了。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間,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於建康,明誠到南邊奔喪。所有的物品不能全部載去,便先把書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畫中重複的幾幅去掉,再把古器中沒有款識的去掉。後來又去掉書籍中的國子監刻本、畫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幾件。經多次削減,還裝了十五車書籍。到了海州,雇了好幾艘船渡過淮河,又渡過長江,到達建康。這時青州老家,還鎖着書冊什物,占用了十多間房屋,希望來春再備船把它裝走。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這十幾屋東西,一下子化為灰燼了。
  靖康丙午歲:宋欽宗靖康元年(年)。淄川:即淄州,今山東淄博。篋([qiè]音切):小箱子。建炎丁未:宋高宗建炎元年(年)。太夫人:指趙明誠之母。長([zhǎng]音障)物:多餘之物。監本:國子監刻印的版本。東海: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一帶。青州:今山東青州。煨([wēi]音威)燼:灰燼。煨,熱灰。

  這篇(<金石錄>後序)(以下簡稱<後序)),是李清照為故夫趙明誠的金石學名著(金石錄》一書所作的序言。在《金石錄》編撰過程中,趙明誠曾寫過一篇《<金石錄>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趙明誠又再三請河間劉跂為《金石錄》前三十卷撰序。劉跂於同年九月完成好友趙明誠所囑,其文題作(<金石錄>後序)(以下簡稱「劉序」)。李清照所撰《後序》,雖與「劉序」的題目相同,但她是在趙明誠逝世、由她繼續完成丈夫的未竟之業後寫下的。同樣是為《金石錄》作序,李清照的《後序》,與趙明誠的自序和「劉序」大不相同。後二者系就書論書,只談與《金石錄》直接相關的事,文字簡潔平實,是兩篇很典型的書序。李清照的《後序》卻是匠心獨運,在剪裁、敘事、抒情等方面迥別於一般書序,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她所結撰的重點是放在敘述金石書畫的「得之艱而失之易」上,是一篇帶有自傳性的而又抒情性極強的文學散文。

  在我國散文史上占有不可替代位置的(後序),理所當然地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和總體上頗為中肯的評價,其中兩個人的見解極近腠理。一是南宋的洪邁;一是近人浦江清。洪邁主要是就《後序》的敘事旨歸而建言,他說:「其妻易安居士,平生與之同志,趙段後,憨悼舊物之不存,乃作後序,極道遭催變故本末。」((容齋四筆)卷五)洪邁不僅以此番言簡意賅之語,準確地道出了洋洋兩千言《後序》的敘事脈絡,其更大的貢獻還在於為後世留下了親眼經見宋版(後序)所云之撰署日期為紹興四年(1134)。這就極有力地說明了明抄本的「紹興二年」之誤。因為「紹興二年」對李清照來說是一個多事之秋:這年的春夏她得了重病,又因與張汝舟的離異訴訟吃官司、坐牢……在這種情況下,她哪裡會有心思去整理《金石錄》並撰寫《後序》?而「紹興四年」則正是趙明誠逝世五周年,是時痛定思痛而作《後序》,豈非順理成章!

  而浦江清則從另外的角度道出了《後序》的價值所在:此文詳記夫婦兩人早年之生活嗜好,及後遭逢離亂,金石書畫由聚而散之情形,不勝死生新舊之感。一文情並茂之佳作也。趙、李事跡,(宋史)失之簡略,賴此文而傳,可以當一篇合傳讀。故此文體例雖屬於序跋類,以內容而論,亦同自敘文。清照本長於四六,此文卻用散筆,自敘經歷,隨筆提寫。其晚境悽苦鬱悶,非為文而造情者,故不求其工而文自工也。((國文月刊)一卷二期)

1、 黃墨谷.輯李清照集[M].山東:齊魯書社出版社,
2、 陳祖美.李清照評傳[M].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 韓立平.李清照的隱性抗爭 ——《後序》症候式分析[J].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10,1:20.

金石錄後序 - 創作背影

    李清照在創作《金石錄後序》的時候正是北宋被滅亡,南宋剛剛開始的時候,社會正處於一種大變革時代。李清照在流離之間看着自己與丈夫趙明誠收集的文物不斷流失,不由感慨文物得之難,失之易也。

  

楊廣

作者: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華陰人(今陝西華陰)人,生於隋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后的次子,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唐朝諡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其孫楊侗諡為世祖明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楊廣其它诗文

《白馬篇》

楊廣 〔隋代〕

白馬金貝裝,橫行遼水傍。

問是誰家子,宿衛羽林郎。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

山虛弓響徹,地迥角聲長。

宛河推勇氣,隴蜀擅威強。

輪台受降虜,高闕剪名王。

射熊入飛觀,校獵下長楊。

英名欺衛霍,智策蔑平良。

島夷時失禮,卉服犯邊疆。

徵兵集薊北,輕騎出漁陽。

進軍隨日暈,挑戰逐星芒。

陣移龍勢動,營開虎翼張。

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

塵飛戰鼓急,風交征旆揚。

轉斗平華地,追奔掃大方。

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會令千載後,流譽滿旗常。

复制

《早渡淮詩》

楊廣 〔隋代〕

平淮既淼淼,曉霧復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暉。

晴霞轉孤嶼,錦帆出長圻。

潮魚時躍浪,沙禽鳴欲飛。

會待高秋晚,愁因逝水歸。

复制

《四時白紵歌二首 其一 東宮春》

楊廣 〔隋代〕

洛陽城邊朝日暉,天淵池前春燕歸。

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

小苑花紅洛水綠,清歌宛轉繁弦促。

長袖逶迤動珠玉,千年萬歲陽春曲。

复制

《野望》

楊廣 〔隋代〕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賜牛弘詩》

楊廣 〔隋代〕

晉家山吏部,魏代盧尚書。莫言先哲異,奇才並佐予。

學行敦時俗,道素乃沖虛。納言云閣上,禮儀皇運初。

彝倫欣有敘,垂拱事端居。

复制

《游龍王贈雲老》

楊廣 〔隋代〕

正中妙葉百怨門,寶鏡孤風天下聞。緇州道價直乾坤,毛骨真是延公孫。

楊廣山頭草木熏,公獨深密護靈根。衲子雷動雲崩奔,暗中明露涇渭分。

醉李有叟笑臉溫,膽大三世一口吞。枯木能花為誰春,春光化為吳山雲。

即今住山典刑存,木蛇且無刀斧痕。我游山隈野水濆,松間見之鬢為掀,留我更宿聽啼猿。

人間行役膏火煎,公特見戲非誠言。頹綱已墜引手搴,乃欲奔走鞭短轅。

要當努力續烈燄,大興洞上追曹源。

复制

《寄浮山遠禪師》

楊廣 〔隋代〕

楊廣山頭草,憑君待價焞。

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

复制

《還京師詩》

楊廣 〔隋代〕

東都禮儀舉,西京冠蓋歸。是月春之季,花柳相依依。

雲蹕清馳道,雕輦御晨暉。嘹亮鐃笳奏,葳蕤旌旆飛。

後乘趨文雅,前驅厲武威。

复制

《月夜觀星詩》

楊廣 〔隋代〕

團團素月淨,翛翛夕景清。谷泉驚暗石,松風動夜聲。

披衣出荊戶,躡履步山楹。欣睹明黨亮,喜見泰階平。

觜參猶可識,牛女尚分明。更移斗柄轉,夜久天河橫。

徘徊不能寐,參差幾種情。

复制

《錦石搗流黃二首 其二》

楊廣 〔隋代〕

今夜長城下,雲昏月應暗。誰見倡樓前,心悲不成慘。

复制

《喜春遊歌二首 其一》

楊廣 〔隋代〕

禁苑百花新,佳期游上春。輕身趙皇后,歌曲李夫人。

复制

《泛龍舟》

楊廣 〔隋代〕

舳艫千里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六轡聊停御百丈,暫罷開山歌棹謳。詎似江東掌間地,獨自稱言鑒里游。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