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頎 / 七言律詩 / 送魏萬之京
拼 译 译

《送魏萬之京》

李頎 〔唐代〕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送魏萬之京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清晨聽到遊子高唱離別之歌,昨夜薄霜剛剛渡過黃河。
懷愁之人實在不忍聽那鴻雁哀鳴,何況是那與故鄉遙隔千山萬水,身在旅途的異鄉客。
潼關晨曦寒氣越來越重,天氣愈來愈冷,京城深秋搗衣聲愈接近傍晚愈多。
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注釋
魏萬:又名魏顥。上元(唐高宗年號,674—676)初進士。曾隱居王屋山,自號王屋山人。
遊子:指魏萬。
離歌:離別的歌。
微霜:薄霜,指秋意已深。
初渡河:剛剛渡過黃河。魏萬家住王屋山,在黃河北岸,去長安必須渡河。
「鴻雁」二句:設想魏萬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關城:指潼關城。
樹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氣越來越重,一路上天氣愈來愈冷。
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長安。
砧聲:搗衣聲。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見」句:勉勵魏萬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年華。
蹉跎:此指虛度年華。說文新附:「蹉跎,失時也。」

參考資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47

送魏萬之京 -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被送者為詩人晚輩。此詩意在抒發別離的情緒。首聯用倒戟法落筆,點出出發前,微霜初落,深秋蕭瑟;頷聯寫離秋,寫遊子面對雲山,黯然傷神;頸聯介紹長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長留;末聯以長者風度,囑咐魏萬,長安雖樂,不要虛擲光陰,要抓緊成就一番事業。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來設想、體會友人跋涉的艱辛,表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深切的友情,抒發了詩人的感慨,並及時對友人進行勸勉。全詩自然真切,情深意長,遣詞鍊句尤為後人所稱道。

首聯「朝聞遊子唱離歌」,先說魏萬的走,後用「昨夜微霜初渡河」,點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筆法,極為得勢。「初渡河」,把霜擬人化了,寫出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

「鴻雁不堪愁里聽」,是緊接第二句,渲染氛圍。「雲山況是客中過」,接寫正題,照應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淒切。而抱有滿腹惆悵的人,當然就更難忍受了。雲山,一般是令人嚮往的風景,而對於落寞失意的人,坐對雲山,便會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傷。他鄉遊子,於此為甚。這是李頎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不堪」「況是」兩個虛詞前後呼應,往復頓挫,情切而意深。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是詩人對遠行客作了充滿情意的推想。從洛陽西去要經過古函谷關和潼關,涼秋九月,草木搖落,一片蕭瑟,標誌着寒天的到來。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像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一個「催」字,把平常景物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傍晚砧聲之多,為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然而詩人不用城關雄偉、御苑清華這樣的景色來介紹長安,卻只突出了「御苑砧聲」,發人深想。魏萬前此,大概沒有到過長安,而李頎已多次到過京師,在那裡曾「傾財破產」,歷經辛酸。兩句推想中,詩人平生感慨,盡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個字相對,暗含着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順勢引出了結尾二句。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純然是長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這裡用「行樂處」三字虛寫長安,與上二句中的「御苑砧聲」相應,一虛一實,恰恰表明了詩人的旨意。他諄諄告誡魏萬: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可謂語重心長。

這首詩以長於鍊句而為後人所稱道。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如次聯兩句用了倒裝手法,加強、加深了描寫。先出「鴻雁」「雲山」——感官接觸到的物象,然後寫「愁里聽」「客中過」,這就由景生情,合於認識規律,容易喚起人們的共鳴。同樣,第三聯的「關城樹色」和「御苑砧聲」,雖是記憶中的形象,聯繫氣候、時刻等環境條件,有聲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見推敲之功。

參考資料:

1、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11-112

送魏萬之京 - 創作背影

魏萬後改名魏顥。他曾求仙學道,隱居王屋山。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載),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吳、越一帶訪尋,最後在廣陵與李白相遇,計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賞識他,並把自己的詩文讓他編成集子。臨別時,還寫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的長詩送他。魏萬是比李頎晚一輩的詩人,然而兩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頎晚年家居潁陽而常到洛陽,此詩可能就寫於作者晚年在洛陽時。

 
李頎

作者:李頎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台)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頎其它诗文

《西亭即事》

李頎 〔唐代〕

桃李皆開盡,芳菲漸覺闌。

鳥聲愁暮雨,花色疑春寒。

倚石攀藤蔓,窺林數竹竿。

葛巾常半著,何處似當閒。

复制

《雜曲歌辭。行路難》

李頎 〔唐代〕

漢家名臣楊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父兄子弟綰銀黃,躍馬鳴珂朝建章。

火浣單衣繡方領,茱萸錦帶玉盤囊。

賓客填街復滿坐,片言出口生輝光。

世人逐勢爭奔走,瀝膽隳肝惟恐後。

當時一顧生青雲,自謂生死長隨君。

一朝謝病還鄉里,窮巷蒼茫絕知己。

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

薄俗嗟嗟難重陳,深山麋鹿下為鄰。

魯連所以蹈滄海,古往今來稱達人。

复制

《送顧朝陽還吳》

李頎 〔唐代〕

寂寞俱不偶,裹糧空入秦。

宦途已可識,歸臥包山春。

舊國指飛鳥,滄波愁旅人。

開樽洛水上,怨別柳花新。

复制

《聖善閣送裴迪入京》

李頎 〔唐代〕

雲華滿高閣,苔色上鈎欄。

藥草空階靜,梧桐返照寒。

清吟可愈疾,攜手暫同歡。

墜葉和金磬,飢烏鳴露盤。

伊流惜東別,灞水向西看。

舊托含香署,雲霄何足難。

复制

《送暨道士還玉清觀》

李頎 〔唐代〕

仙宮有名籍,度世吳江濆。

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

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聞。

明主降黃屋,時人看白雲。

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氳。

遂此留書客,超遙煙駕分。

复制

《送喬琳》

李頎 〔唐代〕

草綠小平津,花開伊水濱。

今君不得意,孤負帝鄉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公惟飲酒,陶令肯羞貧。

陽羨風流地,滄江游寓人。

菱歌五湖遠,桂樹八公鄰。

青鳥迎孤棹,白雲隨一身。

潮隨秣陵上,月映石頭新。

未可逃名利,應須在縉紳。

汀洲芳杜色,勸爾暫垂綸。

复制

《送相里造入京》

李頎 〔唐代〕

子月過秦正,寒雲覆洛城。

嗟君未得志,猶作苦辛行。

暖酒嫌衣薄,瞻風候雨晴。

春官含笑待,驅馬速前程。

复制

《雜歌謠辭·鄭櫻桃歌》

李頎 〔唐代〕

石季龍,僭天祿,擅雄豪,美人姓鄭名櫻桃。

櫻桃美顏香且澤,娥娥侍寢專宮掖。

後庭卷衣三萬人,翠眉清鏡不得親。

官軍女騎一千匹,繁花照耀漳河春。

織成花映紅綸巾,紅旗掣曳鹵簿新。

鳴鼙走馬接飛鳥,銅馱琴瑟隨去塵。

鳳陽重門如意館,百尺金梯倚銀漢。

自言富貴不可量,女為公主男為王。

赤花雙簟珊瑚床,盤龍斗帳琥珀光。

淫昏偽位神所惡,滅石者陵終不誤。

鄴城蒼蒼白露微,世事翻覆黃雲飛。

复制

《王母歌》

李頎 〔唐代〕

武皇齋戒承華殿,端拱須臾王母見。

霓旌照耀麒麟車,羽蓋淋漓孔雀扇。

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長生臨宇縣。

頭上復戴九星冠,總領玉童坐南面。

欲聞要言今告汝,帝乃焚香請此語。

若能煉魄去三屍,後當見我天皇所。

顧謂侍女董雙成,酒闌可奏雲和笙。

紅霞白日儼不動,七龍五鳳紛相迎,惜哉志驕神不悅,嘆息馬蹄與車轍。

復道歌鐘杳將暮,深宮桃李花成雪。

為看青玉五枝燈,蟠螭吐火光欲絕。

复制

《達奚吏部夫人寇氏輓歌》

李頎 〔唐代〕

存歿令名傳,青青松柏田。

事姑稱孝婦,生子繼先賢。

露濕銘旌重,風吹鹵簿前。

陰堂從此閉,誰誦女師篇。

复制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李頎 〔唐代〕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李頎 〔唐代〕

江皋杜蘅綠,芳草日遲遲。檜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時。

彤襜問風俗,明主寄惸嫠。令下不徒爾,人和當在茲。

昔年經此地,微月有佳期。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素沙靜津瀨,青壁帶川坻。野鶴每孤立,林鼯常晝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