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家训) /

古詩(家训)

/ 詩人(家训) / 小說(家训) / 古籍(家训)

《家训》

邹元标 〔明代〕

詩詠多福,易言餘慶。

積善之家,罔不繁盛。

眇予小子,廁名士紳。

愧無實德,裨補君民。

未能治國,願教吾家。

敷誠布衷,寂聽無嘩。

凡我宗人,無忽予言。

洗心滌慮,培根達源。

敬奉天地,孝養雙親。

與其濁富,寧守清貧。

勿利貨賄,囑託上官。

小民叫冤,爾心何安。

輸賦無訟,跡絕公室。

尊憲守約,終鮮差失。

里閈姻黨,情誼無涯。

富貴輪流,轉眼虛花。

出入以度,惟公惟平。

夜半叩門,爾心不驚。

永言孝思,世德作求。

我語諄諄,我心悠悠。

毫釐不差,神明臨汝。

良心不昧,三復斯語。

复制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范仲淹 〔宋代〕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

字紙莫亂廢,須報五穀恩;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

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

《水龙吟 州北看樱花作,即呈家训、筱蕾吟正》

李祁 〔宋代〕

春風吹徹平原,櫻花萬頃開無際。枝頭爛漫,堆雲疊雪,神仙遊戲。

造化無心,偶為東道,豪情無比。把青山踏遍,晴湖看倦,總一片,欣欣意。

那是春歸便已,好韶華、與時相替。輕陰微雨,幾番朝暮,旋鋪新翠。

又見珠懸,玲瓏映日,玉酣紅醉。莫相思、故國天涯,同一是,浮生寄。

复制

《秋暮遣怀》

陶宗亮 〔清代〕

人生天地一葉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為春草新,蒼顏難換朱顏好。

籬前黃菊未花開,寂寞清樽冷懷抱。

秋雨秋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出門拔劍壯盤游,霜華拂處塵氛掃。

朝凌五嶽暮三洲,人世風波豈能保。

不如歸去臥糟邱,老死蓬蒿事幽詩。

《折槛行》

彭绍宗 〔清代〕

陰薶六幕昏如織,沈沈不醒日無色。

神珠辟霧犀辟塵,冥搜海岳苦難得。

雄虺騰雲掉九首,㹞㹞乳虎愁生翼。

白晝縱橫狎罔兩,帝關欲叩羌敢測。

砉然一擊晶宇開,震爚精光盪環蝕。

瑤花恣春渾爛縵,天魔旋舞迷終極。

瀛壺火齊木難多,寶氣翻空燒成墨。

毛舉爬搔等閒事,電掣霆飛乃驚殛。

蓋高屬耳真聰睿,鑒訴蟣臣剖胸臆。

華蓋周遭拱衛森,四顧台衡離差忒。

昨聞王良鞭騎駟,今見中台朗司直。

吁嗟丘貉百年身,鐘漏紛縜亦云惑。

願彈柱後惠文冠,袞補都規仲山職。

《百字令 其二 闱中题壁》

黄钧宰 〔清代〕

漏聲幾下,看月輪如洗,雨絲初歇。

萬里山河同照影,總是一般清徹。

歌舞樓台,蕭條庭院,恩怨相生滅。

是誰分與,一家一個明月。

便道碧落因緣,紅塵福分,爾我相殊絕。

曾記當時身受處,也是一般清徹。

短夢煙銷,華年水逝,爭又悲歡別。

是誰換卻,一時一個明月。

《曾国藩诫子书》

曾国藩 〔清代〕

余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

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

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

聰明睿智,皆由此出。

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則身強之強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則人悅。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

讀書學古,粗知大義,既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

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

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四曰習勞則神欽。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

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

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

為天下計,則必已飢已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

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

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宋代〕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

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

』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嘻,異哉!」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

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

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

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

」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

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

」上以無隱,益重之。

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公宜少從眾。

」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故曰:「儉,德之共也。

」侈則多欲。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

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

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

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