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曾国藩 / 曾国藩诫子书
拼 译 译

《曾国藩诫子书》

曾国藩 〔清代〕

余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

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

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

聰明睿智,皆由此出。

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則身強之強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則人悅。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

讀書學古,粗知大義,既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

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

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四曰習勞則神欽。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

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

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

為天下計,則必已飢已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

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

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

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其它诗文

《歲暮雜感十首》

曾國藩 〔清代〕

為臧為否兩磋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萬事拼同駢拇視,浮生無奈繭絲多。

頻年蹤跡隨波活,大半光陰被墨磨。

匣里龍泉吟不住,問予何日斫蛟鼉。

复制

《題彭旭詩集後即送其南歸 其二》

曾國藩 〔清代〕

大雅淪正音,箏琶實繁響。

杜韓去千年,搖落吾安放。

涪叟差可人,風騷通肸蠻。

造意追無垠,琢辭辨倔強。

伸文揉作縮,直氣摧為枉。

自仆宗涪公,時流頗忻向。

女復揚其波,拓茲疆宇廣。

大道辟榛蕪,中路生罔兩。

孱夫阻半途,老大迷歸往。

要當志千里,未宜局尋丈。

古人已茫茫,來者非吾黨。

並世求人難,勉旃各慨慷。

复制

《討粵匪檄》

曾國藩 〔清代〕

  為傳檄事:逆賊洪秀全楊秀清稱亂以來,於今五年矣。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所過之境,船隻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其擄入賊中者,剝取衣服,搜括銀錢,銀滿五兩而不獻賊者即行斬首。男子日給米一合,驅之臨陣向前,驅之築城浚濠。婦人日給米一合,驅之登陴守夜,驅之運米挑煤。婦女而不肯解腳者,則立斬其足以示眾婦。船戶而陰謀逃歸者,則倒抬其屍以示眾船。粵匪自處於安富尊榮,而視我兩湖三江被脅之人曾犬豕牛馬之不若。此其殘忍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買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凶極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統師二萬,水陸並進,誓將臥薪嘗膽,殄此凶逆,救我被擄之船隻,找出被脅之民人。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是用傳檄遠近,咸使聞知。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為心腹,酌給口糧。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橫行中原,赫然奮怒以衛吾道者,本部堂禮之幕府,待以賓師。倘有仗義仁人,捐銀助餉者,千金以內,給予實收部照,千金以上,專摺奏請優敘。倘有久陷賊中,自找來歸,殺其頭目,以城來降者,本部堂收之帳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脅經年,髮長數寸,臨陣棄械,徒手歸誠者,一概免死,資遣回藉。在昔漢唐元明之末,群盜如毛,皆由主昏政亂,莫能削平。今天子憂勤惕厲,敬天恤民,田不加賦,戶不抽丁,以列聖深厚之仁,討暴虐無賴之賊,無論遲速,終歸滅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爾披脅之人,甘心從逆,抗拒天誅,大兵一壓,玉石俱焚,亦不能更為分別也。

  本部堂德薄能鮮,獨仗忠信二字為行軍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長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實鑒吾心,咸聽吾言。檄到如律令,無忽!

复制

《答李生》

曾國藩 〔清代〕

我年廿四登鄉貢,始與劉蓉相追陪。

延津雙創忽會合,深夜掛壁鳴風雷。

勛名自謂凌管樂,文采何曾怯鄒枚。

豈知羲和鞭日月,頭上光陰火急催。

老劉偃素不稱意,酸寒一衿初受裁。

我雖置身霄漢上,器小僅濟瓶與罌。

立朝本非汲黯節,媚世又無張禹才。

似驢非驢馬非馬,自增形影良可咍。

囗天廣殿棵雲開,飛房結構要群材。

倦眼相遍天下土,焉知吞國有顏回。

李生年少風骨峻,驍騰汗血龍所服。

平地一朝能九例,欲與老劉爭崔克。

萬里辭家來從我,如金受治玉受錘。

所輪只有一心喻,獻璞翻為兩足災。

世上升沉日子變,得失於我有何哉!

朝來告別問何往,迎婦塞外調高洪。

長安自是別離海,新婚便作錦繡堆。

離情吉語議消說,新詩抄句千瓊瑰。

我有一言生聽取,冰案乃為福之媒。

富貴綺羅遭鬼瞰,憂患可以堅筋骸。

陳平終非貧賤客,王章莫忘辛苦懷。

邊關十月雪融天,勸生為我盡一杯。

复制

《酬李芋仙二首》

曾國藩 〔清代〕

巴東三峽猿啼處,太白醉魂今尚存。

遂有遠孫通肝蠁,時吟大句動乾坤。

愛從吾黨魚忘水,厭逐人間虱處褌。

卻笑文章成底用?千篇不值一盤饗。

复制

《送舒伯魯》

曾國藩 〔清代〕

神駒秉清峻,墮地凌無前。

男兒志萬里,亦在華妙年。

舒生吾楚俊,結髮疲丹鉛。

內外承嘉蔭,托根魁斗躔。

迎婦范陽府,結客彌幽燕。

遂來窟京輦,滿月彎鳴弦。

謂言抬高第,如攝床頭錢。

人事有奇偶,虎鼠非吾權。

文章不試媚,例為時世捐。

芝蘭合鋤刈,朝菌香徹天。

可憐壯夫志,摧撼終不遷。

時時造我闥,屏慮商詩篇。

高吟動厚地,幽思縋重淵。

維桑古有敬,況此接才賢。

昨來忽告別,歸意何翩翩!寢門流定省,肯為世網牽?一鳴不稱意,脫去如鷹鸇。

趙孟等閒事,難者參與春。

馬走合此間,歲月逐風頗。

謀歸百不勇,送女聊自鐫。

复制

《移居偶成》

曾國藩 〔清代〕

前人栽藤後人看,我年干藤未及半。

前人種竹青成林,舞影窗月清我心。

況有丁香海棠樹,堆砌牡丹亂無數。

霜風但遺枯枝立,春光猶遲隔年度。

獨立何必念芳菲,正肅氣與天地遇。

此身今古如脫屣,人得人弓等閒耳。

冰霜百物半摧藏,掃除一室吾安事。

轉眼花開春事新,四座唯延館盪人。

讀書養性聊為樂,目可招要梅子真。

复制

《卷二十》

曾國藩 〔清代〕

  文宗本紀

  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諱奕蟭,宣宗第四子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二十六年,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

  三十年正月丁未,宣宗不豫,宣召大臣示硃筆,立為皇太子。宣宗崩,己未,上即位,頒詔覃恩,以明年為咸豐元年。尊皇貴妃為孝慈皇貴妃。追封兄貝勒奕緯、奕綱、奕繹為郡王。封弟奕恭親王,奕譞醇郡王,奕詥鍾郡王,奕譓孚郡王。定縞素百日,素服二十七月。

  二月戊辰,命左都御史柏葰、內務府大臣基溥營建昌西陵,為孝和皇后山陵。初宣宗遺詔,毋庸升配、升祔。交廷臣議。議上。詔曰:「先帝謙讓,所不敢從。曲體先懷,宜定限制。即以三祖五宗為斷,嗣後不復舉行。」湖南土匪李沅發作亂。詔:「惠親王系朕之叔,免叩拜禮,示敬長親親。」庚辰,敕沿海整頓水師,認真巡緝。壬辰,大理寺卿倭仁應詔陳言,上嘉其直諫。

  三月癸巳朔,保昌卒,以柏葰為兵部尚書,花沙納為左都御史。壬寅,通政使羅惇衍應詔陳言,上優詔答之。癸卯,左副都御史文瑞疏陳四事,並錄進乾隆元年故大學士孫嘉淦三習一弊疏,禮部侍郎曾國藩疏陳用人三事,均嘉納之。辛亥,濬江蘇白茅河,移建海口石徬於老徬橋。壬戌,禮親王全齡薨,子世鐸襲。

  夏四月乙丑,俄羅斯請於塔爾巴哈台通商,允之。己巳,內閣學士車克慎疏陳敬天繼志、用人行政凡十條,優詔答之。癸酉,戶部疏陳整頓財政,臚陳各弊,得旨:實力革除。庚辰,英吉利國船至江蘇海口遞公文,卻之。乙酉,船至天津。

  五月丙申,起碇南旋。丁酉,詔曰:「州縣親民之官,責任綦重。近年登進冒濫,流品猥雜,多倚胥吏而朘閭閻,民生何賴焉。督撫大吏其加意考察,薦進廉平,鋤斥貪茸,庶民困漸蘇,以副朕望。」獲湖南逆首李沅發,解京誅之。詔鄭祖琛「廣西會匪四起,應時捕剿,疏報勿得諱飾。」辛亥,改山東登州鎮為水師總兵,兼轄陸路。癸丑,詔東南兩河勘籌民堰。甲寅,以固慶為吉林將軍。

  六月癸亥,永定河溢。大學士潘世恩致仕,食全俸。以祁俊藻為大學士,杜受田協辦大學士,孫瑞珍為戶部尚書,王廣蔭為兵部尚書,季芝昌為左都御史。甲戌,除甘肅民、番升科畸零地銀。甲申,敕督撫舉劾屬員,臚列事實,勿以空言。是月,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起事。

  秋七月辛卯,敕沿海督撫籌防海口。丙辰,尚書文慶坐延請妖人薛執中治病,免。

  八月丁卯,洪秀全竄修仁、荔浦,敕鄭祖琛剿之。調向榮為廣西提督剿賊。甲申,詔曰:「各省糾眾滋事,重案層見疊出,該地方官所司何事?即如河南捻匪結黨成群,甚至擾及鄰省,橫行劫掠,自應合力捕治,淨絕根株。若封疆大吏玩縱於前,復諱飾於後,以致釀成鉅患,朕必將該督撫從重治罪。凜之!」

  九月丙申,以廣西賊勢蔓延,調湖南、雲南、貴州兵各二千赴剿,並勸諭紳民舉辦團練。辛丑,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剿賊廣西。甲辰,以廣東遊匪滋事,命徐廣縉剿之。丙午,大行梓宮發引。辛亥,暫安宣宗成皇帝於隆恩殿。

  冬十月壬午,以彌縫釀患,奪鄭祖琛職,林則徐署廣西巡撫。甲子,永定河漫口合龍。丙戌,詔曰:「大學士穆彰阿柔佞竊位,傾排異己,沮格戎機,罔恤國是,即行褫職。協辦大學士耆英無恥無能,降員外郎。頒示中外。」以賽尚阿協辦大學士。

  十一月戊戌,以奕山為伊犁將軍。庚子,欽差大臣林則徐道卒,以周天爵署廣西巡撫,命前兩江總督李星沅為欽差大臣,赴廣西剿賊。乙巳,敕各省藩庫積存雜款,撥充軍需,暫緩開捐。劉韻珂免,以裕泰為閩浙總督,程矞採為湖廣總督,吳文鎔為雲貴總督。獲廣西匪首鍾亞春,誅之。

  十二月己巳,孝德皇后冊諡禮成,追封后父富泰為三等公。敕奕山酌定俄羅斯通商條例以聞。庚午,敕江蘇四府漕糧暫行海運。甲戌,向榮剿賊橫州,敗之。己卯,恤廣西陣亡副將伊克坦布等世職。丙戌,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浙江、湖南等省六十七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咸豐元年辛亥春正月戊子朔,御太和殿受朝賀。詔直省查明道光三十年以前正耗錢糧實欠在民者,開單請旨。命賽尚阿為大學士。壬寅,上謁慕陵,行周年大祭禮。庚戌,還京。辛亥,詔翰、詹諸臣分撰講義進呈。給事中蘇廷魁疏請推誠任賢,慎始圖終。上嘉納之。

  二月乙丑,詔免直省民欠錢糧巳入奏銷者,及於江蘇民欠漕糧,悉予蠲免。杜受田疏陳整軍威、募精勇、勸鄉團、察地形四事,發軍前大臣。庚午,李星沅奏剿賊金田獲勝。己卯,詔曰:「今年節過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內省,未能上感天和。因思去冬禮部匯題烈婦一本,內閣票擬雙簽,遂用不必旌表之簽發下。該烈婦等捨生取義,足激薄俗而重綱常,所有烈婦彭氏等三十七口,准其一體旌表,以慰貞魂。」命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帶所制軍械赴廣西剿賊。

  三月丙申,命大學士賽尚阿佩欽差大臣關防,馳往湖南辦理防堵,都統巴清德、副都統達洪阿隨往。庚子,上御紫光閣閱射。辛丑,御拱辰殿步射,閱大臣、侍衛射。己酉,河南巡撫潘鐸奏拿獲捻匪姚經年二百餘名。庚戌,調廣東、湖南、四川兵赴廣西助剿。壬子,發內帑銀一百萬兩備廣西軍儲,發四川倉穀碾運湖南。

  夏四月戊午,命賽尚阿馳赴廣西接辦軍務。己未,命戶部左侍郎舒興阿為軍機大臣。庚申,上御乾清門聽政。恤廣西中伏陣亡副將齊清阿等世職。詔以李星沅等毫無成算,中賊奸計,切責之。以鄭祖琛養癰貽患,遣戍伊犁。丙寅,周天爵奏洪秀全等眾皆散處,山險路熟,伺間衝突,即敗不足以大創。此時兵力不足,專飭防守。須兵有餘力,乃可連營偪剿。得旨:「務當嚴防,勿令竄逸。」賽尚阿師行,賜遏必隆刀,命天津鎮總兵長瑞、涼州鎮總兵長壽從征。庚午,免直隸道光三十年民欠錢糧。周天爵奏劾右江鎮總兵惠慶、右江道慶吉剿賊不力,均奪職。丙子,李星沅奏剿滅上林墟會匪。癸未,李星沅卒。烏蘭泰奏,四月初三日,抵武宣軍營。查詢賊勢,類皆烏合。惟武宣東鄉會匪有眾萬餘,蓄髮易服,有偽王、偽官名目,實廣西腹心之患。得旨:「賊情狡犭會,務當持重。」

  五月戊子,周天爵奏,武宣東鄉逸賊竄入象州。詔切責之,各予薄譴。詔湖南提督余萬清協同堵剿。庚寅,卓秉恬奏請行堅壁清野之法,下賽尚阿及督撫知之。甲午,周天爵奏剿平泗城股匪,陳亞等投誠,追賊入合浦。丁酉,烏蘭泰奏,四月十七日,馳至象州,堵截逸賊。甲辰,陝甘總督琦善以剿辦番族,率意妄殺,奪職逮問。乙巳,以季芝昌為閩浙總督,以戶部尚書裕誠協辦大學士。己酉,詔停中外一切工程。命工部右侍郎彭蘊章為軍機大臣。乙卯,上詣大高殿祈雨。

  六月丁巳,賽尚阿報抵長沙。詔曰:「象州之賊,宜重兵合圍。分竄南寧、太平之賊,應分兵追剿。其尚審度地勢人材,聯絡布置。糧台尤關緊要,並宜分置,以利轉輸。」丙寅,烏蘭泰奏,五月初十日,賊陷貴州兵營,當日奪回。其南山屯集之賊,亦經迎擊南竄。陣亡官十五員,兵二百餘名,附單請恤。首先敗退之貴州參將佟攀梅等褫職。辛未,撥江海關稅銀十五萬兩,解備湖北過境兵差。乙亥,賽尚阿奏,六月初四日,馳抵桂林,通籌全局。上嘉其均合機宜。丁丑,河南南陽捻匪四出滋擾,詔所司捕之。辛巳,西寧番匪搶掠,敕薩迎阿遣將剿捕。

  秋七月丙戌,賽尚阿奏,賊由象州回竄東鄉,派兵堵剿。庚寅,御史焦友瀛疏言吏治因循,宜綜覈名實。得旨:「如果牧令得人,何至奸宄潛聚,釀成巨患?嗣後有似此者,惟督撫是問。」庚子,賽尚阿奏,進剿新墟賊匪,七戰皆捷。賞還烏蘭泰、秦定三花翎。命湖廣、四川督撫嚴查會匪、教匪。丁未,敕南河歲修工程,以三百萬為率。己酉,賽尚阿奏:「查明軍將功過,烏蘭泰先勝後敗,由於猛追中伏,賊人壅流設伏,後軍死流湍者百餘。向榮初到桂時,連獲勝仗,每勝賞兵銀人各一兩。李星沅既至,減為三錢。眾兵譁然,誓不出戰。現巳分別汰除,務知持重。」安徽巡撫蔣文慶奏,壽州匪犯程六麻與合肥捻匪高四八作亂。庚戌,調鮑起豹為湖南提督,榮玉材為雲南提督,重綸為貴州提督。

  八月乙卯,賽尚阿奏,進剿新墟賊巢,奪占豬綌峽、雙髻山。得旨嘉獎。乙丑,山東巡撫陳慶偕奏,登州水師船被賊扌虜,副將落水。得旨:「速往追剿。」並敕奕興、訥爾經額嚴防海口。禮部尚書惠豐卒。

  閏八月甲申朔,新墟眾首洪秀全陷永安州,踞之,僣號太平天國。陸建瀛奏請禁天主教。得旨:「與外夷交涉,當慎之於始。原約所有者,仍應循守舊章。」戊子,程矞采奏,陽山賊匪竄撲宜章、乳源,飭總兵孫應照往剿。予廣西殉難巡檢馮元吉世職,建祠,其子澍溥附祀。甲午,南河豐北三堡河決。庚子,定考試軍機章京例。壬寅,賽尚阿奏新墟賊翻山竄出,陷永安州。詔切責之,下部議處。己酉,命河北鎮總兵董光甲、鄖陽鎮總兵邵鶴齡馳赴廣西剿賊。庚戌,常大淳奏盜船在石浦肆劫,知府羅鏞擊走之。辛亥,以舒興阿為陝甘總督。

  九月庚午,賽尚阿奏巴清德、向榮託病諉卸,進兵遲延。得旨,均奪職自效。丙子,詔議河海並運漕米章程。

  冬十月戊戌,敕建定海陣亡總兵葛雲飛、鄭國鴻專祠。

  十一月己卯,葉名琛奏,剿辦英德賊匪淨盡。加太子少保。

  十二月丁酉,賽尚阿奏,向榮進紥龍眼塘。己酉,陸建瀛奏,海盜布興有繳械投誠,撥營安插。庚戌,祫祭太廟。

  是歲,普免道光三十年以前民欠錢糧。又免直隸六十一州縣民欠旗租,浙江五十一州縣帶徵銀米。又免奉天十五廳州縣,吉林四城,黑龍江一城,湖南七廳州縣災賦。又免浙江、福建鹽場欠課。又免廣西被賊八十六州縣額賦。朝鮮、琉球入貢。

  二年壬子春正月壬子朔,封奕劻貝子,奉慶親王永璘祀。乙卯,以裕誠為大學士,訥爾經額協辦大學士,禧恩為戶部尚書。壬戌,賽尚阿奏,距永安州城三里安營督戰。辛未,命侍郎全慶、副都統隆慶冊封朝鮮國王妃。

  二月丁亥,陳慶偕病免,以李僡為山東巡撫。辛丑,上詣西陵。

  三月壬子,大葬宣宗成皇帝於慕陵。丁巳,上還京,恭奉宣宗成皇帝,孝穆、孝慎、孝全三皇后神牌升祔太廟,頒詔覃恩。庚申,鄒鳴鶴奏永安踞匪全數東竄,烏蘭泰追賊不利,總兵長瑞、長壽、董光甲、邵鶴齡均死之。得旨,賽尚阿等下部議處,敕程矞采派兵在湖南防堵,恤長瑞等四總兵世職,建祠。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卒於軍,贈都統,照陣亡例賜恤。丙子,恤廣西死事副將阿爾精阿等世職。庚辰,內閣學士勝保疏言:「游觀之所,煥然一新。小民竊議,有累主德。」上優容之。

  夏四月壬午,常雩,祀天於圜丘,恭奉宣宗成皇帝配享。甲申,府尹王慶雲疏陳河東鹽務,永禁簽商,可募鉅款。下部議行。丙戌,上謁慕陵,行釋服禮。命徐廣縉為欽差大臣,接辦廣西軍務。辛卯,程矞采奏郴州匪徒劉代偉作亂,參將積拉明捕誅之。癸巳,常大淳奏,鹽梟拒捕,戕斃副將張蕙、知縣德成,經提督善祿、知府畢承昭派兵攻擊,斬擒百餘,餘匪逃散。予張蕙、德成世職。太僕寺少卿徐繼畬疏陳釋服之後,宜防三漸:一、土木之漸,一、宴安之漸,一、壅蔽之漸。得旨:「置諸座右,時時省覽。」己亥,減乾隆朝所增名糧兵六萬六千餘名。庚子,程矞采奏,洪秀全撲全州,進撲永州,分股竄永福、義寧,檄提督鮑起豹、劉長清分御之,並咨照賽尚阿一同堵御。辛丑,特登額免,以桂良為兵部尚書。乙巳,賜章鋆等二百三十九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琦善遣戍吉林。丙午,鄒鳴鶴以留兵守城,不令追賊,奪職。以勞崇光為廣西巡撫。己酉,命截留漕米六十萬石,分運江蘇、山東備賑。

  五月辛亥,布彥泰奏,庫存回布四十萬匹,請變通折征,允之。甲寅,夏至,祭地於方澤,恭奉宣宗成皇帝配享。庚申,賊陷湖南道州。賽尚阿留守桂林,檄江忠源、張國樑移兵湖南。

  六月甲申,查辦山東賑務。杜受田、怡良疏言漕船入東,先行起卸,以資散放。丙戌,命賽尚阿赴湖南督辦軍務,徐廣縉接辦廣西軍務。丁亥,策立皇后鈕祜祿氏。癸巳,僧格林沁奏劾御前大臣鄭親王端華修改大考侍講學士保清試卷,阻止不聽,驕矜亢愎,難與共事。詔端華退出御前大臣,保清褫職。戊戌,以慧成為河東河道總督。

  秋七月己未,廣東羅鏡凌十八股匪剿平,上嘉獎之。烏什辦事大臣春熙奏,回匪鐵完庫里霍卓竄擾烏什,官兵擊退。詔參贊詳查以聞。甲子,詔軍務未竣,需材孔亟,其有知兵之人,所在保舉錄用。詔直省修整城垣。丙寅,協辦大學士杜受田卒。丁卯,羅繞典奏,行抵長沙,聞知賊由道州竄出江華、永明、桂陽、嘉禾,誠恐衡郡有失,省垣亦應預防。得旨,即妥籌辦理。戊辰,給事中袁甲三劾定郡王載銓、尚書恆春、侍郎書元,迭查有跡,各予譴責,其題詠載銓息肩圖各員,並下部議處。庚午,奕山、布彥泰奏,回匪倭里罕糾約布魯特突入卡倫,官兵擊卻之。壬申,洪秀全攻陷郴州。甲戌,常大淳奏岳州宜籌防堵,詔徐廣縉撥兵前往。以麟魁為刑部尚書。

  八月己卯朔,向榮以稱病規避奪職,遣戍新疆,尋留軍自效。以福興為廣西提督。癸未,初舉經筵。甲申,詔湖廣督撫:「湖南之洞庭湖、湖北之大江,均有捕魚小船及經商大船數千百隻,亟宜收集,免為賊用。其各船水手習於風濤,堪充水勇,其即留心招集。」己丑,羅繞典、駱秉章奏,賊匪陷安仁、攸縣,進圖省城。敕賽尚阿速解省圍。庚寅,命廷臣會籌軍儲。調常大淳為山西巡撫,以羅繞典為湖北巡撫,張芾署江西巡撫。甲辰,命暫免四川、江西商販運往湖北米稅。調福建、浙江兵一千名赴江西防堵。

  九月己酉,詔賽尚阿視師無功,貽誤封疆,褫職逮問,籍其家。辛亥,以載銓為步軍統領,以訥爾經額為大學士,禧恩協辦大學士。甲寅,獲西寧番賊阿里克公住,斬之。命駱秉章暫留湖南會辦。戊午,上謁東陵。恤湖南陣亡總兵福誠等世職。己未,常大淳奏賊將北竄,防禦兵單。命徐廣縉撥兵赴岳州助防。丁卯,上還京。

  冬十月辛巳,上臨贈大學士杜受田第賜奠,加其父杜堮禮部尚書銜。甲申,黃宗漢奏請浙江新漕改由海運,從之。壬辰,季芝昌免,以吳文鎔為閩浙總督。

  十一月丁未朔,日有食之。丁巳,賊陷岳州。戊午,起琦善署河南巡撫。辛酉,詔徐廣縉分兵防守武昌、漢陽、荊州,陸建瀛、蔣文慶各就地勢扼要嚴防。癸亥,以賊近湖北,敕琦善嚴防河南邊境,詔張芾嚴防沿江要隘。甲子,以文慶為戶部尚書。癸酉,賊陷漢陽,命陸建瀛馳赴上游防堵。乙亥,復向榮提督銜。詔在籍侍郎曾國藩督辦團練。調福珠洪阿為江南提督。

  十二月丁丑,敕各省紳士在籍辦理團練。命四品京堂勝保從軍河南。癸巳,賊陷武昌,巡撫常大淳死之。上切責督軍大臣不籌全局,擁兵自衛,逮徐廣縉治罪。以向榮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張亮基署湖廣總督。以葉名琛為兩廣總督,柏貴為廣東巡撫。癸卯,向榮奏賊連陷武、漢,搭有浮橋,必須多備炮船,將橋焚毀,方可進剿。得旨:「刑部郎中盧應翔所帶炮船,曾在長沙擊賊,即迅赴軍前。」甲辰,吉林、黑龍江徵兵到京。得旨:「每起間二日起行,帶兵官嚴守紀律,不得多索車輛,騷擾驛站。」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四十二州縣、山西一府災賦,浙江四十八州縣緩徵銀米各有差。朝鮮、暹羅入貢。

  三年癸丑春正月丁未,調青州副都統常青兵移防豫、楚。戊申,張亮基奏,賊目蕭朝貴實在長沙城外轟斃,起獲屍身,驗明梟剉。己酉,蔣文慶奏城薄兵單,移調東西梁山兵勇來城防禦。癸丑,向榮奏,武昌踞賊抬炮上船,意欲逃竄。陸應穀奏,偵得賊匪開年有東竄安慶、江寧之信。敕向榮多方偵備,迎擊兜剿。甲寅,敕步軍統領、前鋒統領整備軍實,盤詰奸宄。甲子,賊陷九江,陸建瀛退守江寧。賽尚阿論斬,革其子崇綺等官職。丁卯,命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回安徽辦防,加周天爵侍郎銜,會辦防務。壬申,陸建瀛褫職逮問,以祥厚為欽差大臣。癸酉,以山西、陝西、四川三省紳民捐輸軍饟,加鄉試中額、生員學額。甲戌,賊陷安慶,蔣文慶死之,命周天爵署安徽巡撫。予江西陣亡總兵恩長世職。

  二月丙子朔,詔:「京師八旗營兵十五萬之多,該管大臣勤加訓練。」贈恤湖北殉難學政馮培元加侍郎,諡文介,布政使梁星源諡敏肅,按察使瑞元諡端節,及知府以下官各予世職、建專祠,提督雙福、總兵官王錦繡附常大淳祠。丁丑,釋奠先師孔子。遣少卿雷以諴、侍講學士晉康往南河,少詹事王履謙赴東河,會辦防務。癸未,上臨雍講學,加衍聖公孔繁灝太子太保。丁亥,敕文臣三品以上養廉以四成、武臣二品以上以二成充軍饟。戶部請辦商捐、戶輸,上不許。壬辰,賊陷江寧,將軍祥厚、提督福珠洪阿等死之。以怡良為兩江總督,命慧成馳赴江南防剿。調托明阿為江寧將軍,文斌為綏遠城將軍,瑞昌為杭州將軍,鄧紹良為江南提督。丙申,命琦善會防淮揚。敕湖北行鹽暫用川鹽二千引。敕李僡查拿山東兗、沂、曹三府捻匪。命內閣學士勝保幫辦江北防務。

  三月乙巳,賊陷鎮江、揚州。丙午,孝和睿皇后升祔太廟。辛亥,上耕耤田。壬子,命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幫辦江南軍務。丙辰,敕侍郎奕經統密雲兵赴山東會防。丁巳,敕各省團練格殺土匪勿論。以駱秉章復為湖南巡撫。敕江寧布政使陳啟邁在徐州設立糧台。庚申,向榮擊賊於江寧,敗之。以施得高為福建水師提督。壬戌,以廬州為安徽省會。周天爵剿賊妥速,琦善進攻連獲勝仗,均嘉賚之。敕直隸、奉天備防海口。丙寅,向榮奏迭勝城賊,進據鍾山。上優獎之。命奕經、托明阿赴清江防剿。命瑞昌統盛京兵赴淮、徐會防,恩華統吉林兵駐防直隸。辛未,敕廣東招募紅單船,遴將帶赴江南剿賊。以福濟為漕運總督。

  夏四月庚辰,日見黑暈。己丑,賊陷浦口、滁州。甲午,命琦善統制江北諸軍。逮治楊文定。庫倫喀爾喀蒙古哲布尊丹巴喇嘛進馬三千匹,及西林盟長進馬,均溫諭止之。己亥,賜孫如僅等二百二十二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癸卯,賊陷鳳陽。安徽捻匪竄擾蒙城。

  五月戊申,始制銀鈔。壬子,王懿德奏海澄會匪陷同安、安谿、廈門,嚴飭之。周天爵奏收復鳳陽。癸丑,李嘉端奏金陵賊船上竄。得旨,此與向榮疏報不同,令確切查探。駱秉章奏,江西上猶縣匪首劉洪義聚眾在桂東滋擾,毗連廣東、湖南。得旨,三省會剿。丙辰,陸應穀奏亳州失守,賊撲汴梁。敕江忠源馳赴河南剿賊。王懿德奏漳州鎮、道被賊戕害,永安、沙縣先後失守。丁巳,命勝保統兵馳赴河南。戊午,釋賽尚阿、徐廣縉於獄,從軍自效,楊殿邦、但明倫均留清江浦辦防。周天爵奏鳳陽逸匪竄擾而西,即日赴援。得旨:「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面,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耶?」陸應穀、恩華奏竄賊由曹河搶渡,犯及山東。得旨,調陝西兵應援,仍令固守潼關門戶。賊陷歸德。己未,賊復陷安慶。詔江忠源防守九江。徵蒙古兵及其所進馬五千匹集於熱河。壬戌,詔以賊匪北竄,勸諭北地紳民練團自衛,如能殺賊出力,並與論功。命僧格林沁、花紗納、達洪阿、穆蔭督辦京城巡防。癸亥,以許乃普為刑部尚書,翁心存為工部尚書。甲子,以河南兵民固守省城,優詔嘉勉。丁卯,命訥爾經額防守河北。桂良赴保定辦理防守。己巳,開封解嚴,賊南竄中牟、朱仙鎮,敕托明阿等追之。辛未,始鑄當十大錢。

  六月乙亥,福建紳商克復漳州,優詔嘉之,查明給獎。戊寅,河南賊犯汜水,分股渡河陷溫縣。托明阿擊之,復汜水。己卯,金陵賊船上陷南康,進圍南昌。辛巳,溫縣紳勇敗賊,復其城,復會官軍敗賊於武陟。命納爾經額為欽差大臣,督辦河南、河北軍務,恩華、托明阿副之。黃河再決豐北。甲申,雲南東川回匪作亂。福建台灣土匪作亂。戊子,美國使人求入覲,詔止之。河南賊圍懷慶。官軍解許州圍,賊走羅山。福建官軍收復永安、沙縣。托明阿等敗賊於懷慶。乙未,鎮江官軍失利,奪提督鄧紹良職,以和春署江南提督。戊戌,優恤揚州攻城傷亡總兵雙來世職銀兩。廣西全州土匪作亂。

  秋七月甲辰朔,廣西土匪陷興安、靈川,分撲桂林,官軍敗之,復靈川、興安。丙午,敕慧成回清江浦防剿。丁未,命勝保幫辦河南軍務。丙辰,敕東南河臣收撤渡船,防賊偷渡。恤江西陣亡總兵馬濟美世職。丁巳,詔江西、湖廣新漕折價解京。辛酉,賊竄湖北、安徽。敕怡良於上海設關收稅。癸亥,恤提督福珠洪阿世職。甲子,詔紳士辦團御賊捐軀者,一體恩恤。乙丑,福建官軍復尤谿。

  八月丙子,官軍解懷慶圍,賊竄山西。戊寅,調吳文鎔為湖廣總督,裕瑞為四川總督,樂斌為成都將軍。庚辰,賊陷垣曲。癸未,李僡卒,以張亮基為山東巡撫,駱秉章授湖南巡撫。甲申,江西賊陷饒州郡城,吉安土匪遙應之。丙戌,賊陷絳縣、曲沃,進圍平陽。哈芬免,以恆春為山西巡撫。庚寅,賊陷平陽,勝保兵至,敗之,復平陽。賊由洪洞東竄。癸巳,命勝保為欽差大臣,賜神雀刀,恩華、托明阿副之。丁酉,托明阿敗賊於陳留。

  九月癸卯朔,再敗之潞城、黎城,賊竄直隸,入臨洺關。奪訥爾經額職逮問,以桂良為直隸總督。丙午,賊陷柏鄉。江西南昌圍解,賊復竄踞安慶。丁未,調魁麟為禮部尚書,花沙納為工部尚書,以勝保為漢軍都統。江蘇土匪陷青浦、寶山,官軍復之。戊申,命截留漕糧備山東災賑。以軍務方急,緩修豐北河工。辛亥,命惠親王為奉命大將軍,賜銳捷刀,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賜訥庫尼素刀,恭親王奕、定郡王載銓、內大臣壁昌會辦巡防。乙卯,賊由趙卅、城陷深卅。命於河間、涿卅、通州設防。辛酉,李嘉端罷,以江忠源為安徽巡撫。甲子,僧格林沁復深州。丙寅,陸應穀罷,以英桂為河南巡撫。己巳,周天爵卒於軍。辛未,賊陷獻縣、交河、滄州,進撲天津,知縣謝子澄督帶練勇迎擊,死之,所部敗賊三十里。特贈謝子澄布政使,並建祠,優獎練勇。警聞,京師戒嚴,僧格林沁駐軍於武清。

  冬十月甲戌,命曾國藩督帶練勇赴湖北剿賊。丙子,賊陷黃州,漢黃德道徐豐玉死之,連陷漢陽,進圍武昌。丁丑,賊踞獨流鎮,勝保督軍至,連擊敗之。戊寅,命恭親王奕在軍機處行走,解麟魁軍機大臣,以瑞麟、穆蔭為軍機大臣。乙卯,加給事中袁甲三三品卿銜,剿辦安徽捻匪。壬辰,武昌解嚴,江忠源赴皖。命署臬司唐樹義江面剿賊。癸巳,賊陷桐城。戊戌,豫征山西、陝西、四川三省糧賦,尋止之。

  十一月壬寅朔,以王慶云為陝西巡撫。丙午,福建官軍克復廈門。安徽賊陷舒城,辦團大臣侍郎呂賢基死之。庚戌,賊陷儀徵。癸丑,命侍郎曾國藩督帶水師剿賊安徽。丁卯,勝保剿賊獨流,不利,陣歿副都統佟鑒,贈將軍賜恤。

  十二月甲戌,揚州賊潰圍出,官軍復其城,琦善、慧成等均褫職從軍。乙亥,詔以黃州賊〈舟宗〉麕集,飭吳文鎔出省剿賊。戊子,琦善復儀徵。己丑,賊陷廬州,江忠源死之。以福濟為安徽巡撫,邵燦為漕運總督。丙申,以侍郎杜翰為軍機大臣。翁心存罷,以趙光為工部尚書。己亥,祫祭太廟。

  是歲,免奉天、直隸、山東、山西、浙江、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甘肅等省三百四十四廳州縣衛災賦。又免甘肅中衛地震銀糧、草束各有差。朝鮮、琉球、暹羅、越南、緬甸、南掌入貢。

  四年甲寅春正月辛丑朔,蒙古各盟長親王、郡王迭次報效軍需銀兩,溫旨嘉獎,均卻還之。乙巳,撥內庫銀三十萬兩解赴勝保軍營。庚戌,官軍克獨流鎮,踞匪回竄。壬子,張芾罷,以陳啟邁為江西巡撫。王履謙疏陳河南吏治廢弛,軍需浮冒,河工糜費。下英桂查覆。丙辰,浙江海運漕米改由劉河口放洋,命江蘇派員設局。己未,命福濟經理淮北鹽務。以王懿德為閩浙總督,呂佺孫為福建巡撫。辛酉,袁甲三疏請事關籌饟,由軍機處徑交所司,勿發內閣,從之。乙丑,命廣東購辦夷炮運赴武昌。丙寅,賊踞束城村,嚴詔僧格林沁、勝保迅速剿擒。丁卯,湖北進攻黃州兵潰,總督吳文鎔,署按察使、前布政使唐樹義死之。戶部議覆四川學政何紹基捐廉疏上違式用駢文,上責祁俊藻曰:「當閱何紹基疏時,卿亦議其迂拘,何為尤而效之?大學士管部,乃不能動司官稿一字乎!」賊竄獻縣東城莊,僧格林沁、勝保合軍擊之。賊竄陷阜城,分股竄山東。己巳,江蘇六合縣紳團力保危城,詔嘉之,免一年錢糧。

  二月丁丑,上御經筵。己卯,許乃普罷直南書房,降內閣學士。以朱鳳標為刑部尚書,周祖培為左都御史。起翁心存為吏部左侍郎。辛巳,以台涌為湖廣總督。壬午,曾國藩奏統帶水陸師萬七千人,自衡州起程馳赴湖北。癸巳,奕興罷,以英隆為盛京將軍。曾國藩疏請前巡撫楊健之孫楊江捐銀二萬兩,准楊健入祀鄉賢祠。得旨:「楊健系休致之員,鄉賢鉅典,非可以捐納得之。曾國藩不應遽為陳請,下部議處。」軍興以來,饟空事棘,而帝於名器猶慎之如此。予殉難安徽布政使劉裕珍世職,諡勤壯。癸未,前協辦大學士湯金釗、兵部尚書特登額重宴鹿鳴,加宮銜,賜御書匾額。丙戌,張亮基奏獲戕害大員之賊目王小涌,摘心遙祭。得旨,即傳知佟鑒、謝子澄家屬告祭。命托明阿幫辦僧格林沁軍務。癸巳,以青麟為湖北巡撫,崇綸丁憂,仍同守城。戊戌,張亮基奏捻賊渡河由豐縣竄入單縣,官兵迎擊獲勝,復陷金鄉。

  三月庚子朔,張亮基奏賊陷鉅野、鄆城。辛丑,命載齡帶兵一千駐防河間,桂齡、台祿帶馬步兵千五百駐防德州。駱秉章奏賊陷岳州,曾國藩回省防堵,留候補道胡林翼楚南剿賊。壬寅,賊陷陽穀,知縣文穎蒞任五日,死之,優恤建祠。甲辰,賊由陽穀、冠縣竄至清河之小灘,又分竄至臨清之李官莊。乙巳,命勝保迎擊山東竄賊,布政使崇恩奏帶兵扼守臨清州。辛亥,上耕耤田。丁巳,賊陷臨清。越十日,官軍復之,潰匪南竄,勝保追擊。曾國藩奏剿賊岳州失利,回守長沙。下部議處。

  夏四月庚辰,順承郡王春山薨。阜城賊竄連鎮,僧格林沁追擊圍之。壬午,勝保奏馬隊追剿臨清潰匪,全數殄滅。得旨嘉獎,加太子少保,德勒克色楞、善祿黃馬褂。己丑,予告大學士潘世恩卒。內大臣壁昌卒。辛卯,鮑起豹罷,以塔齊布署湖南提督,曾國藩奪職剿賊。曾國藩克復湘潭,塔齊布、彭玉麟、楊載福剿賊大勝,靖港賊退。

  五月己亥朔,葛雲飛祠成,賜御書匾額。廓爾喀國王表請出兵剿賊。溫詔止之。辛丑,孫瑞珍免,以朱鳳標為戶部尚書,趙光為刑部尚書,彭蘊章為工部尚書。副都統綿洵追賊於豐縣,敗之,賜巴圖魯勇號。乙巳,連鎮賊首李開方竄陷高唐州,勝保督兵追之。壬申,上祈雨大高殿。丁巳,祈雨天神壇。庚申,荊州將軍官文奏官軍收復監利縣、宜昌府城。敕塔齊布統軍赴湖北剿賊。前湖北巡撫崇綸以託病奪職。壬戌,雨。癸亥,和春、福濟奏收復安徽六安州城。

  六月戊辰朔,賜臨清、冠縣被賊難民一月口糧。江西賊竄湖北德安。庚辰,許乃釗免,以吉爾杭阿為江蘇巡撫。詔曰:「中國海口,除通商五口外,夷船向不駛入。近日乃有闌入金陵、鎮江之事,意欲何為?葉名琛即向各國夷酋正言阻止。」辛巳,詔直省團練殺賊者,建立總坊,入祀忠義祠,婦女遇難捐軀者,入祀節孝祠。癸未,賊陷武昌。台涌罷,以楊霈為湖北巡撫,署總督。命曾國藩由岳州進剿,英桂赴信陽防堵。副都統達洪阿卒於軍,贈都統。辛卯,敕葉名琛剿捕廣東會匪盜船。鑄鐵錢、鉛錢。

  秋七月辛丑,湖北賊陷岳州,連陷常德。壬子,詔:「青麟棄城逃走,遠赴長沙,飭官文傳旨正法。」副都統特爾清額卒於軍。庚申,湖南水師克復岳州,予革職侍郎曾國藩三品銜。命道員胡林翼攻剿常德。壬戌,楊霈奏克復沔陽,賊陷安陸。

  閏七月戊辰,湖北官軍克復安陸。丁丑,欽差大臣琦善卒於軍,以托明阿為欽差大臣,督辦揚州軍務。庚辰,楊霈奏克復京山、孝感、天門、黃陂、麻城等城。向榮奏官軍收復高淳。丙申,和春奏克復太平。

  八月庚子,官文奏連復嘉魚、蒲圻。癸卯,廣東土匪陷肇慶,調湖南、福建兵剿之。甲寅,湖南官軍由城陵磯進攻通城。癸亥,英、美二國兵船抵天津海口,命桂良蒞事。

  九月辛未,湖北、湖南官軍攻克武昌、漢陽。授楊霈湖廣總督,曾國藩以二品銜署湖北巡撫,塔齊布賜黃馬褂,李孟群、羅澤南、李續賓並升敘有差。殉難布政使岳興、署按察使李卿穀均予諡建祠。壬午,湖北官軍克復黃州。命曾國藩以兵部侍郎銜會塔齊布督軍東下。甲申,裕瑞罷,以黃宗漢為四川總督,何桂清為浙江巡撫。戊子,安徽官軍收復廬江。乙未,魏元烺卒,以翁心存為兵部尚書。

  冬十月丙辰,以花沙納為吏部尚書,全慶為工部尚書,領國子監。調文慶為滿洲都統,奕興為漢軍都統,奕山為內大臣。丁巳,曾國藩奏水陸軍攻半壁山賊,斃賊萬餘。戊午,以紥拉芬泰為伊犁將軍。甲子,曾國藩等奏攻克田家鎮,予楊載福、彭玉麟升敘。湖北軍收復蘄州。

  十一月丁丑,上詣大高殿祈雪。庚辰,楊霈奏克復廣濟、黃梅。戊子,羅繞典卒,以恆春為雲貴總督,王慶云為山西巡撫,吳振棫為陝西巡撫。綏遠城將軍善祿卒於軍。庚寅,大學士、軍機大臣祁俊藻致仕。以賈楨為大學士,翁心存為吏部尚書,周祖培為兵部尚書,許乃普為左都御史。癸巳,湖北賊陷安徽英山。安慶賊竄九江、湖口,及於吳城。

  十二月乙未,曾國藩奏攻克小池口,上嘉獎之,賜狐腿黃馬褂。戊戌,和春奏克復英山。以克復英、霍兩縣均資民力,免三年漕糧。辛丑,袁甲三奏舉人臧紆青進攻桐城,力竭陣亡,贈三品銜,予世職。乙卯,封奕紀之子載中貝勒,嗣隱志郡王,改名載治。貴州官兵擊賊,敗之,解興義城圍。辛酉,安徽官軍克復含山。僧格林沁奏攻毀西連鎮賊巢。癸亥,祫祭太廟。

  是歲,免河南、山東、山西、福建、湖南、廣西等省一百二十九州縣,又廣西土州縣十二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五年乙卯春正月己巳,四川官軍克復貴州桐梓。壬申,貴州官軍剿匪雷台山,擒匪首陳良模。甲戌,以江、浙漕米不敷京倉支放,命怡良開辦米捐解京。戊寅,吉爾杭阿奏克復上海縣城。詔嘉獎之。辛巳,湖北賊由黃梅回竄漢口,楊霈退守德安,奪職,仍留任。癸未,江西官軍克復武寧。乙酉,僧格林沁奏攻克連鎮,首逆林鳳祥就擒。封僧格林沁親王,移軍山東,攻剿高唐踞匪。欽差大臣勝保師久無功,褫職逮問。丙戌,浙江樂清土匪滋事,剿平之。敘連鎮功,西凌阿、瑞麟、慶祺、綿洵、拉木棍布紥布、棍楚克林沁各予優賚。

  二月甲午朔,王懿德奏夷商來閩販茶,租賃民房久居,藉收茶稅,從之。以法將剌尼樂助攻上海,賚綢四端、銀一萬兩,從吉爾杭阿請也。己亥,上御經筵。僧格林沁奏克復高唐州,餘匪竄入馮官屯。辛丑,福建匪徒作亂,剿平之。戊午,鄂賊北竄,敕僧格林沁調撥馬步兵三四千赴河南助防。

  三月甲子,廣東官軍復海豐。皖賊陷徽州。乙丑,上謁西陵。賊陷武昌,巡撫陶恩培死之,以胡林翼署湖北巡撫。辛未,上還京。辛卯,貴州匪首楊鳳捕誅,餘匪平。

  夏四月乙未,安徽官軍收復婺源。以額駙景壽為御前大臣。丁未,江西賊陷廣信。庚戌,僧格林沁等奏攻克馮官屯賊巢,擒獲首逆李開芳,餘匪盡殲。得旨:欣慰,僧格林沁即以親王世襲,許乘肩輿,德勒克色楞加貝勒銜,餘各升敘。江西官軍復弋陽。浙江賊陷開化。己未,西安將軍紥拉芬在湖北剿賊陣亡,優恤之。褫楊霈職,以官文為湖廣總督,綿洵為荊州將軍,瑞麟為西安將軍。以西凌阿為欽差大臣,赴湖北剿賊。庚申,江西官軍復饒州、廣信及興安。辛酉,廣東官軍剿匪獲勝,水陸股匪悉平。

  五月丙寅,恤福建陣亡知縣高鴻飛,入祀京師昭忠祠,並於台灣建祠。丁卯,向榮奏剿賊三山,勝之。戊辰,廣東官軍復河源等縣,殲賊於三水。辛未,上御乾清門,奉命大將軍惠親王綿愉、參贊大臣親王僧格林沁恭繳大將軍印、參贊關防。壬申,詔曰:「興辦團練,原以保衛鄉閭。而河南迭有抗糧、抗官之事。似此相率效尤,流弊甚大。各督撫其尚加意整頓,勿令日久釀患。」是時,山東已有黑團之害,尚未上聞。其後卒以兵力平之。乙亥,以柏葰為熱河都統。戊寅,楊霈軍復隨州。癸未,河南軍收復光山。丁亥,胡林翼奏分督水陸各軍力攻武、漢,四戰四勝。得旨,迅圖克復。詔曰:「朕聞雲南回民易滋事端,屢有聚眾抗糧之事。恆春、舒興阿務將首要各犯懲處,勿令日久蔓延。」以李鈞為東河河道總督。

  六月乙未,江西賊陷義寧。丁酉,提督鄧紹良克復休寧。乙巳,廣東官軍收復封川,殲賊於虎門洋面。丙辰,河南蘭陽河溢。己未,敕安徽徽寧池廣道照台灣道專摺奏事。辛酉,官文奏官軍克復雲夢、應城。

  秋七月壬戌朔,尊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廣東賊陷湖南郴州、宜章。癸亥,陳啟邁奪職,以文俊為江西巡撫。己巳,向榮奏克復蕪湖。庚午,皇太后崩。丁丑,西凌阿進剿德安賊匪不利,退守隨州。命都興阿自馮官屯移軍剿之。辛巳,恭親王奕罷直軍機,回上書房讀書。以文慶為軍機大臣。癸未,廣東官軍收復肇慶府、德慶州。甲申,山西陽城土匪滋事,剿平之。丁亥,官文奏克復漢川。

  八月辛卯朔,胡林翼督軍攻克漢鎮,進圍漢陽。甲午,英桂奏邱聯恩擒獲捻首易添富、王黨等誅之。己亥,湖南提督塔齊布卒於軍,贈將軍。庚子,上大行皇太后尊諡曰孝靜康慈皇后。喀什噶爾回匪入卡,倭什琿布派兵逐出之。戊申,廣東官軍連復連州、三江、連山,解永安城圍。

  九月甲子,大學士卓秉恬卒。乙丑,以劉鉦為漢軍都統。庚午,命文慶、葉名琛協辦大學士。癸酉,發內帑十萬兩續賑直隸、山東災民。壬午,四川馬邊廳夷匪滋事,官軍剿平之。癸未,捻首張洛行由歸德南竄,命提督武隆額剿之。乙酉,命官文為欽差大臣,督辦湖北軍務。浙軍克復安徽休寧、石埭。戊子,調鄧紹良為固原提督。

  冬十月丁酉,和春、福濟奏克復廬州府城。得旨嘉獎,賜和春黃馬褂,福濟太子少保,免合肥三年額賦。辛丑,貴州苗匪陷都江。壬寅,官文奏克復德安。戊申,石達開回竄湖北,胡林翼堵剿之。壬子,永免河南攤徵河工加價銀四十萬兩。

  十一月甲子,胡林翼奏,羅澤南、李續賓迎擊石達開、韋俊於羊樓峒,敗之;請購洋炮擊賊。敕葉名琛採購洋炮六百尊,由湖南水運湖北應用。辛未,廓爾喀夷人占踞後藏濟嚨。德興卒,調麟魁為刑部尚書,以瑞麟為禮部尚書。戊子,官文奏攻克咸寧、金口,並報江西賊陷義寧,檄飭羅澤南回剿。得旨:「羅澤南正在攻剿,武漢吃緊,不可回剿。」詔令曾國藩等遣周汝筠前赴崇、通,為羅澤南後路援應。和春等奏捻匪李兆受竄踞英山,道員何桂珍密謀會捕,不克,死之。

  十二月辛卯,上詣大高殿祈雪。丙申,江西賊陷臨江、瑞州,敕曾國藩撥兵剿之。戊戌,留江蘇漕米二十萬石濟江南軍。癸卯,廣西官軍收復興安。貴州賊徐廷傑陷鎮筸,分陷思南。乙巳,命文慶、葉名琛為大學士,桂良、彭蘊章協辦大學士,柏葰為戶部尚書,奕湘為盛京將軍,英隆為熱河都統。丙午,以鄭親王端華為滿洲都統,奕山為黑龍江將軍。命西凌阿赴河南防剿。庚戌,捻匪張洛行回竄歸德。癸丑,命英桂督剿豫、東、皖三省捻匪。景淳奏陳防夷情形,上嘉獎之。駐藏大臣赫特賀奏馳抵後藏籌御大略。得旨:「江孜、定日汛、馬布加各地,均屬中道要害,即宜扼守。噶布倫中擇其為夷情信仰者,令協同辦事,以輔兵力之不及。生擒夷人,暫留營中,令來往通信,以示羈縻。樂斌等所擬六條,下該大臣知之。」丁巳,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山東、湖北、廣西、貴州等省二府一百五十八州縣,又廣西三十八土州縣災賦,江蘇鹽場場課各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六年丙辰春正月己未朔,惇郡王奕誴復親王。以奕山為御前大臣,貝勒載治御前行走。壬戌,楊以增卒,以庚長為江南河道總督。壬申,賊擾湖南晃州、麻陽,官軍擊走之,斬賊首何祿。乙亥,詔駱秉章檄知府劉長佑赴江西剿賊。戊寅,廣東提督昆壽剿歸善賊,平之。辛巳,提督秦定三攻克舒城。

  二月壬辰,詔湖南苗弁剿匪出力,准其留營序補。戊戌,上御經筵。辛丑,順天府尹蔣琦淳疏進克己、復禮二箴,上嘉納之。丙午,英、美二國求改條約,下葉名琛知之。丁未,調吉林、黑龍江、察哈爾、綏遠城兵赴山東、河南剿賊。己酉,酌增直省文員減成養廉。壬子,命福興幫辦江南軍務。丙辰,廓爾喀請罷兵。丁巳,貴州官軍攻克銅仁。

  三月己未,瓜州賊出竄運河,托明阿追剿之。奕湘免,以慶祺為盛京將軍。壬戌,湖南官軍克復永明、江華。劉長佑軍入江西,復萍鄉。江西賊陷吉安。癸亥,上耕耤田。甲子,江南賊再陷揚州,奪托明阿、雷以諴職,授德興阿欽差大臣,少詹事翁同書副之。乙丑,石達開陷瑞州,詔廣東堵剿。丁卯,釋賽尚阿、訥爾經額於戍所。乙亥,提督鄧紹良力攻揚州,克之,命幫辦德興阿軍務。賊竄江浦。丁丑,羅澤南力攻武昌,陣亡,贈巡撫,賜恤予諡。戊寅,賊陷江西建昌。命浙江學政萬青藜、布政使晏端書督辦三衢防務。庚辰,穆宗生母懿嬪那拉氏晉封懿妃。曾國藩攻賊樟樹失利,下部議處。癸未,恆春奏軍務省分督撫,請許單銜奏事,從之。丙戌,張國樑軍攻克浦口。

  夏四月戊子,粵賊復陷儀徵,官軍尋復之。甲午,貴州軍復郎岱。丙申,雲南楚雄漢、回構釁。己亥,江西軍復進賢。辛丑,奉天金州地震。癸卯,安徽賊陷寧國。丙午,前協辦大學士、致仕光祿寺卿湯金釗卒,贈尚書。辛亥,賜翁同龢等二百一十六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丙辰,德興阿奏官軍攻賊三汊河,毀其巢。

  五月辛酉,以穆克德訥為廣州將軍,都興阿為江寧將軍。壬戌,湖北通城官軍失利,道員江忠濟死之。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擊賊鎮江之黃泥州,不勝,死之,贈總督。以趙德轍署江蘇巡撫。甲子,江南賊撲九華山營盤,陷之。河南軍復光州。復西凌阿都統。袁甲三復三品卿。丁丑,賊陷溧水。

  六月丙戌朔,金陵賊撲陷大營,官軍退守丹陽,奪向榮、福興職。戊子,以按察使徐宗幹幫辦安徽防務。命怡良雇募火輪船入江剿賊。敕河南、廣東撥兵,和春、傅振邦赴援江南。丁未,葉名琛奏英、美、法各國公使以定約十二年,請赴京重修條約。詔酌允變通,阻止來京。辛亥,永定河溢。江西賊陷饒州。

  秋七月辛酉,廣東援軍連復江西上猶、雩都,解贛州城圍。王懿德呈進美國國書,得旨:「更換條約,難以准行,仍令回廣東商訂。」丁卯,命總兵張國樑幫辦向榮軍務。壬申,江西官軍連復南康、饒州。癸酉,欽差大臣向榮卒於軍。丙子,甘肅撒拉回匪滋事,官軍剿平之。命和春馳赴丹陽剿賊,鄭魁士接辦安徽軍務。湖北援軍克復江西新昌、上高。赫特賀奏廓爾喀與唐古忒和成,撤回戍兵。

  八月戊子,黃宗漢罷,以吳振棫為四川總督,譚廷襄為陝西巡撫。癸巳,命舒興阿嚴辦回匪,舉行鄉團。癸卯,廣西官軍復上思州、貴縣。丁未,貴州賊陷都勻、施秉,進陷古州。戊申,安徽官軍攻克三河。己酉,江西會匪攻陷廣昌、南豐、新昌、瀘溪。

  九月乙卯朔,日有食之。戊午,京師米貴,開五城飯廠,並撥倉穀制錢賑固安六州縣饑民。己巳,雲南土匪陷浪穹。庚午,江南官軍攻高淳,克之。癸酉,安徽官軍復無為州。丁丑,文慶等疏進孟保翻譯大學衍義,命校刊頒行。壬午,西寧黑番族滋事,提督索文剿平之。易棠病免,以樂斌為陝甘總督,有鳳為成都將軍,東純為福州將軍。

  冬十月丙戌,貴州賊陷台拱、黃平。庚寅,官文剿襄陽匪徒,平之。甲午,命英桂、秦定三會剿渦河、蒙城捻匪。丁酉,安徽官軍克復和州。雲南大理回匪戕官踞城。壬寅,襄樊賊犯鄧州。河南賊由夏邑趨擾徐州。甲辰,浙江官軍再復休寧。予前巡撫張芾三品卿。丁未,廣西右江鎮標兵變,勞崇光討平之。壬子,何桂清奏浙軍進克黟縣,徽州肅清。邵燦奏官軍擊退捻匪,徐州解圍。以常清為伊犁將軍。

  十一月乙卯朔,宣宗實錄成。以彭蘊章為大學士,翁心存協辦大學士,許乃普為工部尚書,朱嶟為左都御史。辛酉,雲南官軍克復姚州。乙丑,升文昌入中祀。命鄭魁士移軍會英桂剿捻匪,秦定三會福濟剿皖匪。丙寅,命勝保赴安徽軍營。辛未,大學士文慶卒。英人在廣東以查船構釁,放炮攻城。紳團憤擊之,殲數百人。敕葉名琛相機辦理。壬申,命柏葰為軍機大臣。乙亥,江西賊陷撫州。戊寅,楚軍道員劉長佑連復江西袁州、分宜,加按察使銜,予其父母三品封典,予巡撫駱秉章花翎。英桂奏攻破雉河集賊巢。庚辰,上臨大學士文慶第賜奠。壬午,胡林翼克復武昌,癸未,官文克復漢陽,均得旨嘉獎。貴州軍攻克都勻。

  十二月乙酉,湖北官軍攻克老河口。丙戌,上祈雪。戊子,以肅親王華豐為內大臣。己丑,詔曰:「湖北累為賊踞,小民兵燹餘生,瘡痍可念。現在武、漢既復,亟宜援救民瘼。錢糧分別蠲緩,災黎作何撫恤,其速籌議以聞。」湖北官軍連復武昌縣、黃州府城。甲午,胡林翼奏陳湖北兵政吏治。得旨:「既能確有所見,即當實力舉行。」丙申,官文奏剿辦隨州土匪,匪首就擒。續報官軍連復興國、大冶、蘄水、蘄州、廣濟。辛丑,皖、浙官軍克復寧國,賜何桂清花翎。癸卯,以湖南官軍剿除湖北崇、通賊匪,加候選道王珍按察使銜。甲辰,官文奏官軍在九江焚毀賊船。詔曾國藩激厲將士,由湖出江,以便合剿。戊申,山東官軍剿斃捻首王方雲。湖北官軍克復黃梅。己酉,命桂良為大學士,柏葰協辦大學士。以譚廷襄為直隸總督,曾望顏為陝西巡撫。壬子,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蘇、山東、山西、河南、湖南、貴州等省一百六十五州縣被災、被賊額賦,又免江蘇六場鹽課各有差。朝鮮入貢。

  七年丁巳春正月庚午,怡良奏傅振邦克復高淳,張國樑進取句容。何桂清奏浙省援剿,內防本境,外保鄰封。得旨嘉獎。調全慶為兵部尚書,文彩為工部尚書,肅順為左都御史。廣西太平府土匪平。丙子,召西凌阿、崇安回京。加勝保副都統銜,幫辦剿匪事宜。王履謙回籍,命李鈞接辦河防。己卯,葉名琛奏防剿英夷獲勝。得旨:「控制外夷,非內地可比。定海前事,可取為鑑。其務操縱得宜,勿貽後悔,朕不為遙制也。下蘇、直、閩、浙各督撫知之。」

  二月乙酉,曾國藩奏克復建昌。丙戌,上御經筵。辛卯,湖北官軍收復宜昌。甲午,雲南賓川回匪作亂。甲辰,湖北賊陷遠安、荊門,官軍擊走之。丁未,安徽賊匪上犯黃梅,都興阿擊敗之。安徽匪陷六安。壬子,英桂、勝保奏剿辦捻匪,奪回烏龍集,進規固始。

  三月癸巳朔,曾國藩丁父憂,給假治喪,命楊載福暫統水軍,彭玉麟副之。丙辰,湖北官軍唐訓方、巴揚阿剿南彰匪徒,敗之,賊首劉尚義降。貴州提督孝順兵潰於都勻,死之。己未,襄樊賊陷河南內鄉,官軍擊復之。詔怡良「密查張國樑是否與和春意見不合。軍中統帥,全在能得人心,倘駕馭無方,使健將不肯出力,貽誤非輕」。癸亥,上耕耤田。丁卯,以耆齡為江西巡撫。庚午,敘克復武、漢功,協領多隆阿以副都統用。辛未,恆春奏回匪滋擾,將領乏員,請調鄖陽鎮總兵王國材來滇協剿,從之。壬申,江西官軍攻景德鎮,不利,都司畢金科戰歿,劉長佑復敗於新喻。辛巳,廣西橫州土匪滋事,廣東官軍剿平之。葉名琛奏英船退出省河。得旨:「總宜弭此釁端,不可使生邊患。」

  夏四月甲申,恆春奏迤西回匪降。德勒克多爾濟奏俄國請遣使來京,詔止之。丁亥,江西賊竄福建,陷邵武、光澤。癸巳,怡良以病免,命何桂清為兩江總督。乙未,貴州賊陷永從。丁酉,湖南援軍劉長佑攻克江西新喻。

  五月丙辰,薩迎阿卒,以劉鉦署西安將軍。湖北官軍克復江西奉新、靖安、安義。癸亥,李孟群奏赴援廬州,克復英山。福建賊陷汀州。丙子,德勒克多爾濟奏俄使由天津來京,敕譚廷襄羈縻之。

  閏五月甲申,和春奏克復溧水。乙酉,曾國藩奏請終制,溫旨留之,仍令迅赴江西視師。庚寅,雲南武定州回匪滋事,官軍剿平之。李孟群奏擊敗霍丘竄賊,得旨嘉獎。丁酉,勝保攻正陽關,不利,道員金光箸死之,贈布政使。庚子,俄人以兵至海蘭泡,建營安炮,要求通商。命奕山拒之。辛丑,何桂清奏請知府溫紹原復官,辦理六合鄉團。詔吉林、黑龍江兵久勞於外,酌量撤回。壬寅,慶英奏浩罕勾結回匪,占踞英吉沙爾城,集兵剿之。以張國樑為湖南提督。癸卯,福建官軍收復光澤、汀州,踞匪出竄連城,擊敗之。

  六月壬子,召舒興阿來京,以桑春榮為雲南巡撫。癸丑,福建官軍收復邵武。乙卯,江南官軍克複句容,加和春太子少保,賜張國樑黃馬褂。辛酉,王珍援江西吉安,連戰勝之,賜巴圖魯勇號。丁卯,河南南陽土匪平。癸酉,福建官軍收復泰寧、建寧。俄夷至天津遞國書,命文謙卻之。永定河決。乙亥,雲南回匪犯省城,恆春自盡。事聞,調吳振棫為雲貴總督,以王慶云為四川總督,恆福為山西巡撫。丙子,江西官軍收復龍泉。戊寅,命許乃釗幫辦江南軍務,張亮基予五品銜,幫辦雲南剿匪事宜。

  秋七月乙酉,李孟群奏收復霍山。己丑,河南官軍收復鄧州。癸巳,命奕山會集俄使勘定黑龍江兩岸邊界。甲午,貴州官軍收復錦屏。湖北官軍攻剿黃梅大勝,總兵王國材力戰陣歿,贈提督,賜恤建祠。甲辰,命都興阿幫辦官文軍務。

  八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壬子,福建官軍收復寧化。癸丑,江西官軍克復瑞州。丁丑,法福理奏克復英吉沙爾回城,解漢城圍。戊寅,官文、胡林翼奏湖北全境肅清。得旨:「胡林翼親督所部攻克小池口賊城,即乘此聲威規復九江,以振全局。」先是,林翼密奏欲保鄂省而復金陵,惟有先取九江,次復安慶,始握要領,故明詔從之。

  九月庚辰,湖南援贛道員王珍卒於軍,贈布政使。壬午,勝保奏克復正陽關,又奏鳳台生員苗沛霖藉團聚眾。得旨:「正當示之不疑,藉消反側。」丙戌,法福理奏收復喀什噶爾回城。庚寅,湖北賊陷舒城。河南捻匪陷南陽。丙申,江西官軍克復東鄉。丁未,湖南援黔官軍克復黎平。

  冬十月戊申朔,官文、胡林翼奏,李續賓等水陸齊進,攻克江西湖口縣城。勝保、袁甲三奏,總兵朱連泰、史榮椿等攻剿捻匪,平毀韓圩賊巢。蔣霨遠、佟攀梅奏,剿辦苗匪、教匪,斬擒多名,都勻賊退。河南官軍敗賊於南召,進剿裕州、泌陽餘匪。己未,李孟群剿捻匪於獨山,不利,兵潰。乙丑,湖北援軍李續賓等攻克彭澤。廣西官軍收復南寧。戊辰,胡林翼奏漕糧積弊,請改章徵收,以濟軍需,從之。庚午,河南賊入武勝關,直撲商南,陝西官軍擊走之。甲戌,以楊載福為福建陸路提督。以李續賓為浙江布政使。

  十一月戊寅朔,英桂奏德楞泰敗賊於盧氏,邱聯恩敗賊於淅川。安徽賊陷和州、霍山。楊載福克復望江、東流、銅陵。乙酉,駱秉章奏蔣益澧、江忠濬援剿廣西,連戰獲勝,進圍平樂。戊子,胡林翼疏薦布衣萬斛泉、宋鼎、鄒金粟等。甲午,廓爾喀奉表輸誠,頒賞珍物。丙申,德興阿等奏克復瓜州。得旨嘉勉,賜雙眼花翎、騎都尉世職。翁同書以侍郎用,鞠殿華加提督銜。戊戌,和春奏同張國樑克復鎮江,賜和春雙眼花翎、輕車都尉世職,張國樑騎都尉世職,何桂清太子太保。庚子,英桂奏敗賊於汝州,豫西肅清。辛丑,永定河合龍。

  十二月辛亥,耆齡奏曾國荃攻克吉水。駱秉章、勞崇光會奏官軍攻克平樂。廣西賊陷慶遠。丙辰,督辦三省剿匪副都統勝保奏請皖兵悉歸節制。得旨:「勝保尚屬勇敢,若平其躁氣,斂其驕心,可為有用之材,何庸自行凟請。」庚申,英人入廣東省城,劫總督葉名琛以去。詔革名琛職,以黃宗漢為兩廣總督,柏貴署理。乙亥,李孟群奏粵、捻合股東竄,偪近商、固。命勝保嚴防之。丙子,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蘇、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南、廣西等省二百三十五廳州縣衛,廣西四土縣被災、被賊額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八年戊午春正月己卯,佟攀梅罷,以蔣玉龍為貴州提督。丙戌,敕王懿德籌備海防。庚寅,江西官軍收復臨江。

  二月庚午,官軍克復秣陵關,進圍金陵,加和春太子太保,張國樑雙眼花翎,陣亡總兵虎坤元優恤世職。

  三月丁丑朔,勝保奏剿賊獲勝,固始解圍。得旨嘉獎。戊寅,俄船至天津。敕譚廷襄防堵。癸未,江北官軍克復江浦,道員溫紹原復官。庚寅,福濟奏收復和州。貴州賊陷都勻,前提督佟攀梅死之。

  夏四月丙午朔,譚廷襄奏俄人不守興安舊約,請以烏蘇里河、綏芬河為界,使臣仍請進京。得旨:「分界已派大員會勘,使臣非時不得入京,駁之。」丁未,江西賊竄入福建,陷政和、松谿。戊申,俄人請由陸路往來,英人、法人請隔數年進京一次,詔不許。勝保奏捻首李兆受乞降,許之。己酉,安徽賊陷麻城,另股陷蒙、亳、懷、宿,詔袁甲三剿之。詔許俄之通商,不許進京。庚戌,賊陷和州。雲南大理回匪陷順寧。戊申,詔譚廷襄告知英人、法人,減稅增市,俟之粵事結日,彼時再議來京。庚戌,江西賊陷常山、開化,命總兵周天受加提督銜,專辦浙防,道員饒廷選防守衢州。辛亥,譚廷襄呈進美國國書,詔許減稅率、增口岸,仍不許入京。乙卯,英、法兵船入大沽,官軍退守。命僧格林沁備兵通州。戊午,江西官軍復雩都、樂安、崇化、宜黃。辛酉,英、法船抵津關。命大學士桂良、尚書花沙納往辦夷務。江西賊竄浙江,陷處州及永康。壬戌,湖北官軍克復九江,加官文、胡林翼太子少保,李續賓加巡撫銜。乙丑,英、法兵退三汊河,與俄、美來文,請求議事大臣須有全權便宜行事,始可開議。桂良等以聞,詔許便宜行事。丙寅,命僧格林沁佩帶欽差大臣關防,辦理防務。戊辰,勝保奏克復六安。乙巳,敕各省軍營挑練馬隊。庚午,命和春兼辦浙江軍務。英船開出大沽。桂良等奏英人之約於鎮江、漢口通商,長江行輪,擇地設立領事,國使駐京。上久而許之。

  五月丙子,皖匪陷湖北黃安。桂良、花沙納奏,英使堅偪立約,不見耆英。耆英請回京,詔止之。戊寅,捻匪陷懷遠。己卯,奕山奏請黑龍江左岸曠地割畀俄人。甲申,桂良等奏俄允代轉圜,先允俄人陸行。丁亥,命廷臣集議和戰二者,兩害取其輕。戊子,桂良等奏英人謂我徒事遷延,即棄和言戰。大學士裕誠卒,上親臨賜奠。庚寅,桂良等奏進英、法訂約五十一款,並請先訂俄、美條約。壬辰,湖北官軍復黃安、麻城。福建官軍復光澤。廣東官軍復廣西梧州。敕耆齡檄調蕭啟江、張運蘭、王開化各軍由祁門進援浙江。癸巳,耆英擅回京,賜自盡。太傅杜堮卒,上親臨賜奠。乙未,命曾國藩辦理浙江軍務。丁酉,桂良、花沙納奏進俄、美、英、法四國條約。得旨:「既巳蓋用關防,今復硃批依議,宜示四國照此辦理。至通商稅則,在上海議之。」庚子,江北官軍克復江浦、來安。甲辰,夷船全數退出內河。命吏部侍郎匡源、內閣學士文祥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六月己酉,命桂良、花沙納、侍郎基溥、武備院卿明善前往江蘇會議通商稅則。江西官軍復新城、金谿。癸丑,福建匪陷建寧。福興罷,以周天受統其軍赴援福建。召桑春榮來京,以張亮基為雲南巡撫。甲寅,廣西軍復象州。丁巳,浙江賊陷壽昌,官軍尋復之。福濟以不職,奪宮銜,解任。以翁同書為安徽巡撫。庚申,論天津失事狀,譚廷襄解任,提督張殿元遣戍。以慶祺為直隸總督,玉明為盛京將軍。丁卯,福建道員趙印川剿匪,死之。浙江官軍復常山、開化。江西援軍復浙江武義、永康、衢州,紹興城圍解嚴。瑞麟請籌款修築天津營壘炮台,下僧格林沁辦理。辛未,俄人請停辦驛站羊只,詔庫倫大臣援舊事拒之。壬申,賞刑部員外郎段承實五品卿銜,幫辦會議稅則。曾國藩奏由九江登陸赴浙,詔嘉勉之。浙江軍復縉雲。

  秋七月甲戌朔,奕山、景淳奏俄人闖越黑河口,欲入松花江,於烏蘇里建屋安炮。詔勘明吉、黑地界,據理拒絕。乙亥,以李孟群署安徽巡撫。丁丑,從法福理請,升喀什噶爾領隊大臣為辦事大臣。周天受攻復浙江處州,移軍福建。癸未,詔曾國藩衢、嚴肅清,改援福建。乙酉,楊載福收復安徽建德。癸巳,湖北巡撫胡林翼丁母憂,詔在任守制,給假、給銀治喪。丙申,賊陷廬州,李孟群奪職留軍,以勝保為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袁甲三援剿三省捻匪。丁酉,福建軍復建陽、光澤,賊陷寧化。庚子,召晏端書來京,以胡興仁為浙江巡撫。壬寅,張芾軍復龍泉,賜花翎。

  八月癸卯朔,復設天津水師。甲辰,福建軍復政和、松谿。勝保奏發逆偽英王陳玉成竄店埠、梁園,直撲定遠。庚戌,李定太剿賊玉山,勝之,解其圍。辛亥,蔣益澧援軍復廣西慶遠,擢按察使。丙辰,周天受援福建,克復浦城,進克寧化。捻匪陷豐縣。辛酉,捻匪竄山東,陷單縣。調英桂為山西巡撫,恆福為河南巡撫。乙丑,官軍復豐縣。捻匪陷曹縣,尋復之。何桂清請以海關盈餘用充軍饟,允之。壬申,江北軍在浦口失利,奪德興阿、鞠殿華職。和春奏:「浦口失利,已飛調援浙之師徑赴六合。探聞閩省回竄之賊,將由寧、太以援金陵,明系城賊圍急,令其部眾到處竄擾,以分我兵力。請飭各路自行援剿,勿致掣動全局。」上是之。

  九月癸酉朔,湖北官軍多隆阿克復太湖。乙亥,詔以「天長、儀徵相繼失陷,六合危急,溫紹原雖素得民心,日久亦恐難支。即調周天培一軍分援六合、德安,一軍前往援應。」辛巳,官文、胡林翼奏李續賓、都興阿分路克復桐城、潛山,多隆阿進攻石牌,鮑超力攻雷公埠,均屬得手。詔令聯絡水師進規安慶。湖南官軍克復吉安,予同知曾國荃等升敘有差。壬午,明誼奏俄案議結,互換文憑,開辦通商。賊陷揚州,奪德興阿世職。命柏葰、翁心存為大學士,官文、周祖培協辦大學士。調瑞麟為戶部尚書,肅順為禮部尚書,朱鳳標為戶部尚書,陳孚恩為兵部尚書,瑞常為理藩院尚書,綿森為左都御史。敕總兵毛三元、成明幫辦德興阿軍務。甲午,張國樑攻克揚州,續復儀徵。慶端奏攻克邵武,閩省肅清。戊戌,荊州將軍綿洵卒,調都興阿為荊州將軍,和春為江寧將軍,張國樑為江南提督。己亥,賊陷六合,知縣溫紹原死之。紹原孤守危城,數年百餘戰,力竭而陷。上悼惜之,贈布政使,優恤,建祠予諡。

  冬十月癸卯朔,浙江寧海土匪滋事,提督阿麟保剿平之。乙巳,勝保奏克復天長,李兆受在事出力。得旨:「李兆受賜名李世忠,予三品銜、花翎,以參將補用。」己酉,御史孟傳金奏劾舉人平齡朱墨不符,派載垣、端華認真查辦。丁巳,僧格林沁奏天津炮台工竣。上嘉之,賜御服。己未,江南官軍復溧水。壬戌,命李續賓幫同勝保辦理安徽軍務。戊辰,詔本年鄉試主考、同考官荒謬已極,覆試應議之卷,竟有五十本之多,正考官柏葰先革職,副考官朱鳳標、程庭桂暫行解任,聽候查辦。命莊親王奕仁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

  十一月壬申朔,移吉林馬隊益袁甲三軍。乙亥,袁甲三請於山東東三府抽釐助饟,許之。己卯,徐澤醇卒,以朱嶟為禮部尚書,張祥河為左都御史。乙酉,援閩、浙軍復浦城、順昌,予周天培提督銜。丙戌,恆福奏官軍剿捻大勝,豫境肅清,總兵傅振邦擢提督,編修袁保恆賜巴圖魯勇號。丁酉,內閣副本庫被盜。己亥,吳振棫以病免,以張亮基為雲貴總督,徐之銘為雲南巡撫。庚子,予陣亡提督鄧紹良優恤建祠。

  十二月丁未,以宋丞相陸秀夫從祀文廟。庚辰,提督李朝斌收復安徽東流、建德,賜巴圖魯勇號。永州鎮總兵樊燮以乘肩輿劾免。丙辰,以鄭魁士為浙江提督,督辦寧國軍務。己未,李續賓進剿安徽,敗績於三河集,死之,贈總督,建祠予諡。同知曾國華贈道員,予諡。丁卯,以何桂清為欽差大臣,辦理通商事宜。趙德轍免,以徐有壬為江蘇巡撫。庚午,以瑞麟為大學士,調肅順為戶部尚書,麟魁為禮部尚書,瑞常為刑部尚書。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安徽、福建、湖北、貴州等省九十二廳州縣被災、被賊額賦,又免江蘇六場鹽課各有差。朝鮮、琉

复制

《卷六十一》

曾國藩 〔清代〕

  禮五吉禮五

  宗廟之制 時饗 祫祭加上 諡號 東西廡配饗醇賢親王廟

  謁陵

  宗廟之制清初尊祀列祖神御,崇德建元,立太廟盛京撫近門東。前殿五室,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後殿三室,奉始祖澤王、高祖慶王、曾祖昌王、祖福王,考、妣俱南鄉。並設床榻、衾枕、楎椸、帷幔,如生事儀。太宗受尊號,躬率群臣祭告,其太牢、少牢色尚黑。復嗣考祭儀,定祭品,牛一,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十有二,爐一,鐙二,各帛一,登、鉶、尊各一,玉爵三,金匕一,金箸二。帛共篚,牲共俎。尊實酒,疏布冪勺具。階前設樂部,分左、右懸。祀日陳法駕鹵簿。

  世祖定燕京,建太廟端門左,南鄉。朱門丹壁,上覆黃琉璃,衛以崇垣,周二百九十一丈。凡殿三,前殿十一楹,階三成,陛皆五出。一成四級,二成五級,三成中十一,左、右各九。中奉太祖、太后神龕。中殿九楹,同堂異室,奉列聖、列後神龕。後界朱垣,中三門,左、右各一。為後殿,亦九楹,奉祧廟神龕,俱南鄉。前殿兩廡各十五楹,東諸王配饗,西功臣配饗。東廡前、西廡南燎爐各一。中後殿兩廡庋祭器。東廡南燎爐一。戟門五,中三門內外列戟百二十,左、右門各三。其外石樑五。橋北井亭三,南神庫、神廚。西南奉祀署,東南宰牲亭。其盛京太廟尊為四祖廟雲。

  順治四年,定盛京守廟首領馬法秩視拖沙喇哈番,餘馬法視護軍校。

  五年冬,追尊澤王為肇祖,慶王為興祖,昌王為景祖,福王為顯祖,與四後並奉後殿,致祭如時饗儀。

  八年,孝端文皇后祔廟,奉神主祗見太祖、太后暨太宗,代行三跪九拜禮,位次太宗,復一跪三拜。畢,遂行大饗。祀後殿則遣官。凡升祔,先一日遣告,至日祗見、奉安、大饗,著為例。十八年,世祖祔廟,位次太祖西旁,東鄉。康熙九年,孝康章皇后祔廟,位次世祖。二十七年,孝莊文皇后祔廟,屆期世祖及章後神主避立於旁,始行祗見禮,位次文後。凡祔廟主,以卑避尊,後仿此。五十七年,孝惠章皇后升祔,議者以孝康祔廟久,欲位其次。大學士王掞議曰:「陛下聖孝格天,曩時太皇太后祔廟,不以躋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躋孝惠上乎?」議者不從,帝果以為非是,令改正焉。

  雍正元年,禮臣言:「古帝王升祔太廟,必以皇后配饗。周祀閟宮,漢於別寢,唐、宋有坤儀、奉慈殿以展孝思。自是配廟者,皇后字上一字與廟諡同,祀別廟者,但有諡無廟號。其配位或一帝一後,或一帝二後。宋太宗、徽宗則四後先後升祔,禮制不同。本朝太祖三後,唯孝慈祔廟稱高后,太宗二後,孝端、孝莊並稱文後,世祖三後,孝惠、孝康並稱章後,孝獻但祀孝陵饗殿,定製然也。今聖祖祔廟,仁孝作配,允宜同饗。第廟諡曰仁,與尊諡複,改題孝誠,與孝恭體備母儀,並宜同祔。其孝昭、孝懿,應集廷臣詳議。」尋議定:「夏、商逮六朝,皆一帝一後,唐睿宗二後,宋太祖三後,太宗四後。祔廟之制,朱子諸儒咸無異說。謹按前典,孝昭、孝懿應與孝誠、孝恭並稱仁皇后,同祔太廟。」從之。

  案儀,一元後,一繼立,一本生,並列如序。首孝誠,次孝昭,次孝懿,次孝恭。於此奉帝、後神主,以次安東旁,西鄉,位次太宗。

  乾隆二年,世宗暨孝敬後祔廟,位西旁,東鄉,居世祖次。四十二年,孝聖后升祔,次孝敬。

  明年,高宗詣盛京,徙建四祖廟大清門東,南北袤十一丈一尺五寸,東西廣十丈三尺五寸。正殿五楹,東、西配廡各三楹。正門三,東、西門各一。敕大臣監視落成。

  嘉慶四年,高宗暨孝賢、孝儀二後祔廟,位東旁,西鄉,次聖祖。道光元年,仁宗暨孝淑後祔廟,位西序,東鄉,次世宗。

  三十年,宣宗遺諭及祔廟事,略謂:「禮經天子七廟,周禮小宗伯辨廟祧昭穆,漢七廟六室,唐九代十一室,宋九世十二室,議禮紛紛,不一而足。我朝首太祖訖仁宗,巍然七室,不參酌今古,必至貽笑後嗣。朕薄德承基,何敢上擬祖考,祔廟斷不可行。其奉先殿、壽皇殿、安佑宮為古原廟,制可仍舊。」乃下廷臣議,於是禮親王全齡等主遵成憲。侍郎曾國藩亦言:「萬難遵從。古者祧廟,為七廟親盡言,有親盡不祧者,則必世德作求,不在七廟數。若殷三宗,周文、武是也。大行皇帝於皇上為禰廟,非七廟親盡比,而功德彌綸,又當與列祖、列宗同為百世不祧之室。且諸侯大夫尚有廟祭,況尊如天子,敢廢祔典?」帝俞其請。詔曰:「天子七廟,特禮之常制,非合不祧之室言也。皇考祔廟稱宗,於制為允。」遂於咸豐二年,奉宣宗暨孝穆、孝慎、孝全三後祔廟,位東序,西鄉,次高宗。明年,奉孝和睿皇后升祔,次孝淑。

  文宗少時為康慈太后撫育,十一年帝崩,穆宗體大行遺志,上尊諡曰孝靜。同治建元,祔廟次孝全。四年,文宗暨孝德後祔廟,位西序,東鄉,次仁宗。於時太廟中殿,九楹咸序。

  洎穆宗崩御,而祔次尚虛。光緒三年,惇親王奕誴等躬往相度,集議所宜。侍講張佩綸請仿殷、周制,立太宗世室,百世不祧。展後殿旁垣左右各建世室。侍郎袁保恆謂周制世室在太祖廟旁,居昭穆上,後世同堂異室,以近祖為尊。請以中殿太祖左右為世室九楹,東西各展兩楹,別建昭穆六代親廟。太祖居中,兩旁各六楹,為左右世室。太祖至穆宗同為百世不祧,不必俟親盡遞升。其左右隙地,更建兩廟,各三楹,為三昭三穆,循次繼入,藉省遷移。鴻臚寺卿徐樹銘言:「古者廟前寢後,廟以祭饗,今前殿是;寢以藏衣冠,今中殿、後殿是。茲所當議者,藏衣冠寢殿耳。應就中殿左建寢殿,祭饗仍在前殿。列祖、列宗,百世不祧,若建世室後殿旁,反嫌居太祖上。唯增寢室,則昭穆序矣。」其他條議,大率主世室者多。有謂後殿宜增殿宇,移四祖神主其中。改為世室,移太宗居中一室。穆宗祔廟,奉安中殿西第四室者,通政使錫珍說也。有謂中殿兩旁建世室,東二西一,中奉太祖主,七廟東一廟奉太宗,二廟奉聖祖;西一廟奉世祖。前殿兩旁建六親廟,世宗以下奉之,斯昭穆不紊。少詹事文治說也。有謂中殿兩旁建昭穆二世室,但建方殿,縱橫各五楹,移太宗居昭世室,世祖居穆世室,皆北面中一楹。聖祖居昭世室,東面第一楹。中殿仍奉太祖。昭穆各四楹,列聖神位依序上移。穆宗升祔,居昭第三楹。司業寶廷說也。已,閣議以紛更廟制,未可從。

  禮親王世鐸等謂:「與其附會古典,不如恪守成規。太廟中殿九楹,中楹仍舊,東西各四楹,請如道光初故事,增修改飾。東次楹又次楹為昭位,太宗暨二後、聖祖暨四後、高宗暨二後、宣宗暨四後神主序焉。西次楹又次楹為穆位,世祖暨二後、世宗暨二後、仁宗暨二後、文宗、孝德後神主序焉。將來穆宗、孝哲後升祔,位居宣宗次。」議上,醇親王奕譞韙之,奏言:「寓尊崇於變通,較諸說為當。第廟楹有限,國統無窮,增修尚非至計。祧廟為歷朝經制,無可避忌。請敕自今以往,毋援百世不祧之文,當循親盡則祧之禮,庶鉅典與天地常存。」於時徐樹銘力主宣宗遺諭,以漢、唐增室為非,今用奉先殿增龕成案,億萬年後,勢難再加。宜遵祖訓,豫定昭穆。內閣學士鍾佩賢亦以為言,鴻臚寺少卿文碩且請建穆宗寢廟,而文治、寶廷尤力爭並龕簡陋,非永制。兩宮太后不獲已,再下王大臣議,兼詢直隸總督李鴻章。鴻章言:「周官,匠人營國,世室、明堂,皆止五室。鄭注,五室並在一堂。據此,則朱子所圖世室、親廟以次而南,未盡合制。至建寢殿、增方殿,古制所無,禮親王等所言,未為無見。我朝廟制,祖宗神靈,協會一室,一旦遷改,神明奚安?太廟重垣,庭墀殿陛,各有恆式。准古酌今,改廟非便。因時立制,自以援奉先殿增龕例為宜。議者或嫌簡略,准古禮祔廟迭遷,亦止改塗易檐,並不大更舊廟。今之龕座,猶晉、宋時坎室,晉華垣建議廟堂以容主為限,無拘常數。王導、溫嶠往復商榷,始增坎室。宋增八室,蔡襄為圖。今之增龕,何以異是?」又謂:「奉先殿即古原廟,與太廟殊。然雍正時奏定奉先殿神牌與太廟〈冓頁〉若畫一。成憲可循,不得謂增龕之制獨不可仿行太廟也。至祧遷雖常典,而藏主之室,禮無明文。鄭康成言周祧主藏於太廟及文武世室,是已祧之主與不遷之祖同處一廟,故廟亦名祧。晉藏西儲夾室,當時疑其非禮,後世緣為故事。儒家謂古祧夾室,殆為肊辭。廟既與古不同,祧亦未容輕議。唯醇親王所陳,為能導皇上以大讓,酌廟制以從宜。」自此議遂定。

  五年,穆宗暨孝哲後祔廟,位東序,西鄉,次宣宗。七年,孝貞後升祔,次孝德。宣統元年,孝欽後升祔,次孝貞。是歲考議德宗祔廟事,禮臣言:「兄弟同昭穆,但主穆位空一室。」其餘議禮諸臣,重宗統者,以為異昭穆不便;重皇統者,復以為同昭穆不合。而大學士張之洞獨主:「古有祧遷之禮,則兄弟昭穆宜同。今無祧遷之禮,則兄弟昭穆可異。」議乃定。其秋,詔曰:「我朝廟制,前殿自太祖以下七世皆南鄉,宣宗以下三世分東西鄉,與古所謂穆北鄉、昭南鄉不同。穆、德二廟,同為百世不祧,宜守朱子之說,以昭穆分左右,不以昭穆為尊卑。禮緣義起,毋因經說異同,過事拘執。德宗祔廟,中殿奉西又次楹又五室穆位,前殿位次西旁文宗坐西鄉東穆位。體先朝兼祧之旨,慰列聖在天之靈,垂為定製。奉先殿位序亦如之。」

  時饗太宗建國初,遇清明、除夕,躬謁太祖陵,即時饗所由始。崇德元年,建太廟成,凡四孟時饗,每月薦新,聖誕、忌辰、清明、中元、歲暮俱致祭。五月獻櫻桃,命薦太廟。凡新進果穀,皆先薦乃進御,著為令。順治元年,定時饗制,孟春擇上旬日,三孟用朔日,樂章六奏。二年,命祭太廟如奉先殿儀,讀祝、致祭。遣官祭福陵、昭陵、四祖廟,止上香燭、供酒果,不讀祝。七月朔,秋祭太廟、四祖廟,中元祭陵,並用牛、羊。尋定四祖廟祭例視京師,牲用生。又饗太廟用熟牛,罷晉胙。八年,定親饗制,飲福、受胙如圜丘。奏樂備文、武佾舞。康熙十二年,從禮臣言,祭太廟,質明將事。二十四年春,親饗畢,諭曰:「往見贊禮郎宣祝,至朕名,聲不揚。禮稱父前子名,子孫通名祖父,豈可慢易?嗣後垂為戒。」

  雍正十一年,世宗以廟饗無上香,奠帛、爵無跪獻,命大學士禮臣議增。尋議言:「大祀莫重郊壇,孝享莫大配天。宗廟典禮,宜視社稷。祭社稷日,皇帝親詣上香,太廟自宜一例。至帛、爵俱不親獻,皇帝立拜位前,所以亞郊壇也。仍舊儀便。」報可。

  又定太廟神牌如奉先殿制,供奉居中。請牌用太常官,獻帛、爵用侍衛,尋改用宗室官。

  高宗嗣位,定三年持服內,饗廟御禮服作樂如故,唯齋戒用素服,冠綴纓。乾隆二年,用禮臣言,祝版書列聖尊諡。香帛送燎時行中路,帝轉立東旁,俟奉祝帛官出,復位,如祀郊壇式。尋定每日上香,守廟官行禮。朔望用太常官。嗣改宗室王公番行。十二年,諭太廟獻帛、爵用宗室官,俾習禮儀、鎔氣質。敕宗人府王公監視,後復定後殿獻帛、爵用覺羅官。

  向例,饗廟,帝乘輿出宮,至太和門外改乘輦。入街門,至神路右,步入南門,詣戟門幄次。入升東階,進前殿門,就拜位。禮成,出如初。凡入門皆左。三十七年,帝年漸高,略減儀節。入廟時,改自闕左門輦入西北門,至廟北門外,輿入。至戟門外東階下。步入門,升階進殿。行禮畢,出亦如之。

  嘉慶四年,定時饗前殿座次。太祖、太宗、世祖皇考、妣皆南鄉,聖祖皇考、妣東位西鄉,世宗皇考、妣西位東鄉,高宗皇考、妣東次西鄉。以後帝、後位次仿此。八年孟春時饗,禮臣卜吉初六日,仁宗以前三日致齋。會逢高宗忌辰,服色未協,命改初八日。嗣是春饗皆擇正月初八、九、十等日行之。

  道光四年,諭廟饗謝福胙如祀社稷儀,王公百官隨行三跪九拜禮。穆宗、德宗初立,時饗、祫祭遣親王代,逮親政始躬蒞。宣統朝攝政王攝行。

  祫祭歷代禘、祫分祭,禮說繽紛,罔衷古訓。清制有祫無禘。除夕饗廟,實始太宗,世祖本之,著為祭典。順治十六年,左副都御史袁懋功請舉祫祭,以彰孝治。乃定歲除前一日大祫,移後殿、中殿神主奉前殿。四祖、太祖南鄉,太宗東位西鄉。先一日遣官告後殿、中殿,致齋視牲。屆日世祖親詣,禮如時饗,自是歲以為常。尋定祫祭樂舞陳殿外。

  康熙時,御史李時謙請行禘祭。禮臣張玉書上言:「考禮制言禘不一,有謂虞、夏禘黃帝,殷、周禘嚳,皆配祭圜丘者;有謂祖所自出為感生帝,而祭之南郊者;有謂圜丘、方澤、宗廟為三禘者:先儒皆辯其非。而宗廟之禘,說尤不一。或謂禘止及毀廟,或謂長發詩為殷禘,雍詩為周禘,而親廟、毀廟兼祭者。唯唐趙匡、陸淳以為禘異於祫,不兼群廟。王者立始祖廟,推祖所自出之帝,以始祖配之,故名禘。至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說始漢儒,後人宗之。漢、唐、宋禘禮,並未考始祖所自出,止五歲中合群廟之祖,行祫禘於宗廟而已。大抵夏、商以前有禘祭,而厥制莫詳。漢、唐以後有禘名,而與祫無別。周以后稷為始祖,以帝嚳為所自出,而太廟中無嚳位,故祫祭不及。至禘祭乃設嚳位,以稷配焉。行於後代,不能盡合。故宋神宗罷禘禮。明洪武初或請舉行,眾議不果。嘉靖中,乃立虛位,祀皇初祖帝,以太祖配,事涉不經,禮亦旋罷。國家初定鼎,追上四祖尊稱,立廟崇祀,自肇祖始。太祖功德隆盛,當為萬世廟祖,而推所自出,則締造大業,肇祖最著。今太廟祭禮,四孟分祭前、後殿,以各伸其尊。歲暮祫饗前殿,以同將其敬。一歲屢申祼獻,仁孝誠敬,已無不極。五年一禘,可不必行。」遂寢其議。

  乾隆三十七年大祫,帝親詣肇祖位前上香,餘遣皇子親王分詣,復位行禮如常儀。詣廟節文減之如時饗。六十年將屆歸政,九廟俱親上香。嘉慶四年,定歲暮祫祭,前殿座位視時饗。咸豐八年,文宗疾甫平,親王代行祫祭,然先祭時猶親詣拜跪焉。其因時祫祭者,古禮天子三年喪畢,合先祖神饗之,謂之吉祭。雍正二年,吏部尚書朱軾言:「皇上至仁大孝,喪三年如一日,今服制竟,請祫祭太廟,即吉釋哀。」制可。明年二月,帝詣廟行祫祭,如歲暮大祫儀。自後服竟行祫祭仿此。

  加上諡號崇德元年,太宗受尊號,追封始祖為澤王、高祖慶王、曾祖昌王、祖福王,上太祖武皇帝、孝慈皇后尊諡。即日躬祀太廟。翼日,百官表賀。順治元年,進太祖、孝慈後、太宗玉冊、玉寶,奉安太廟。冊長八寸八分,廣三寸九分,厚四分。冊數十,面底二頁鐫升降龍。寶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紐高二寸七分,長四寸二分,廣三寸五分,寶盝金質。凡太廟冊、寶皆用玉,色青白,冊文用驪體,寶文如諡號,曰「某祖某宗某皇帝之寶」,後曰「某皇后之寶」。

  五年,追尊澤王肇祖原皇帝,妣原皇后;慶王興祖直皇帝,妣直皇后;昌王景祖翼皇帝,妣翼皇后;福王顯祖宣皇帝,妣宣皇后。奉安訖,致禮如時饗。越三日,慶賀如儀。七年,上孝端文皇后尊諡。九年,進四祖帝後冊寶。十八年,上世祖尊諡,前期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屆日,帝素服御太和門,閱冊、寶訖,大學士奉安采亭,校尉舁行,導以御杖,駕從之。王公百官各於所立位跪俟,隨行。至壽皇殿大門外降輦,入左門,采亭入右門。大學士二人跪奉冊寶陳案上,帝就位,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贊引奏「跪」,奏「進冊」,奉冊大學士跪左,進帝跪獻。畢,授右跪大學士陳中案。奏「進寶」,如初。奏「宣冊」,宣冊官跪宣:「上尊諡曰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宣冊訖,奏「宣寶」,儀亦如之。行禮三跪九叩,致祭同時饗。畢,奉絹冊、寶、祝帛如燎所焚之。大學士二人,奉香冊、寶導梓宮奉安,一跪三叩,翼日頒詔天下。凡上大行帝後尊諡,香冊、香寶獻几筵後,奉安山陵,絹冊、寶送燎,玉冊、玉寶卜吉藏之太廟,後仿此。

  初太祖尊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太宗曰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聖祖纘業,加太祖「睿武弘文定業」六字,更廟號高皇帝;太宗「隆道顯功」四字,廟號如故。用禮臣言,俟世祖祔饗後行禮。明年,上慈和皇太后尊諡。二十七年,上孝莊太皇太后尊諡。五十七年,上孝惠皇太后尊諡,後,聖祖嫡母也。祔廟日,命安神位慈和上。

  六十一年冬,世宗諭廷臣:「皇考繼統,本應稱宗,但經云:祖有功,宗有德。皇考手定太平,論繼統為守成,論勳業為開創,宜崇祖號,以副豐功。其確議之。」議言:「按禮經: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而舜典云:舜格文祖。注曰堯廟。歸格藝祖,復釋為堯之祖。合之祖顓頊,則有三祖矣。宋陳祥道云:凡配天者皆得稱祖。國語展禽謂有虞氏祖高陽而郊堯,堯所以稱文祖也。顓頊至堯,並黃帝子孫,故皆稱祖。又周禮大宗伯:祫、禘、追享、朝享。解云:古者朝廟合群祖而祭焉,故祫曰朝饗,以合群祖為不足,復禘其所自出,故禘曰追饗。夫祖所自出,始祖也,其下曰群祖,則自始祖以下皆可稱祖矣。」又諡議:「帝王功業隆盛,得援祖有功古義稱為祖。竊謂唯聖可揚峻德,唯祖可顯隆功。」議上,稱旨。雍正初元,遂上尊諡,廟號聖祖。復諭:「太祖、太宗、世祖三聖相承,功高德盛;孝莊、孝康、孝惠翼運啟期,懿徽流慶;宜並加諡,俾展孝思。」於是加諡太祖曰端毅,太宗曰敬敏,世祖曰定統建極,而孝慈、孝端及三後並尊諡焉。

  於時工部奉神主廟室,髤漆飾金,中書、翰林官各一人書新諡。奏遣大學士二人行填青禮,先期祗告天地、社稷。至日,世宗禮服詣太廟行上尊諡禮。畢,還宮,易袞服,詣奉先殿致祭,後仿此。六年,鐫造列聖、列後玉寶、玉冊暨聖祖皇考、妣冊、寶成,奉之太廟。其儀,太廟潔室設黃案,張采幔兩旁,中陳冊、寶,王大臣朝服將事,帝御禮服恭閱,一跪三拜,安奉采亭,輿導如前儀。供案訖,帝入行禮如初。冊、寶集中殿,分藏金匱。帝以次上香,一跪三拜,禮成。

  高宗踐阼,加列聖、列後尊諡,諭言:「宗廟徽稱有制,報本忱悃靡窮。藉抒至情,不為恆式。」

  乾隆四十五年,以列朝冊、寶玉色參差,命選工琢和闐精璆。越二年工竣,祗閱訖,奉太廟如禮。其舊藏十六分,命賚送盛京太廟,尊藏玉檢金繩。自是帝、後祔廟,皆別備冊、寶送盛京,永為制。

  嘉慶四年,仁宗守遺訓,著制,凡列聖尊諡已加至二十四字、列後尊諡已加至十六字不複議加。

  功臣配饗,所以顯功,宗親郡王配東廡,文武大臣配西廡。崇德元年,追封皇伯祖禮敦巴圖魯為武功郡王,巴圖魯其名也,配東廡,福晉與焉。並以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亦都配西廡。順治元年,西廡增祀武勛王揚古利,位直義上。九年,復增祀忠義公圖爾格、昭勛公圖賴,昭勛為直義子,忠義為弘毅子,父子配侑,世尤榮之。十一年,東廡增祀通達郡王雅爾哈齊、慧哲郡王額爾袞、宣獻郡王界堪,通達位武功上,而慧哲、宣獻兩福晉亦並侑雲。

  康熙九年,定祀東廡用太牢,歲以為常。

  雍正二年,西廡增祀文襄公圖海。定功臣配饗儀,前期告太廟。屆日陳采亭,列引仗,奉主至廟西階。拜位在階下,三跪九拜。奉主大臣攝行,還納龕位,一跪三拜。

  八年,怡親王允祥配東廡。定王配饗儀,奉主以郡王,迎主用采亭吾仗,至廟東階,拜位在階上。代行禮畢,降自東階,餘如西廡。

  九年,進加費英東信勇公,圖爾格果毅公,圖賴雄勇公,圖海忠達公。乾隆中,西廡增祀襄勤伯鄂爾泰,超勇親王策凌,大學士張廷玉,蒙古王、漢大臣侑食自此始。

  四十三年,詔:「祖宗創業艱難,懿親藎臣,佐命殊功,從古未有。當時崇封錫爵,酬答從優。以後有及身緣事降削者,有子孫承襲易封者,不為追復舊恩,心實未愜。」於是睿親王多爾袞以元勛懿戚,橫被流言,特旨昭雪。禮烈親王代善,後人改封為巽,已復改為康,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改為簡,豫通親王多鐸改為信,肅裕親王豪格改為顯,克勤郡王岳託改為衍禧,又改為平,均非初號。悉命復舊,並配祀東廡。禮王位宣獻下,睿王等以次列序,位怡王上,而徙策凌列怡王次。

  嘉慶元年,西廡增大學士傅恆、福康安、協辦大學士兆惠。福康安即傅忄互子,並封郡王,異姓世臣,被恩最渥。

  道光三年,復增大學士阿桂,功臣凡十有二人。

  同治四年,東廡增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功王凡十有三人。

  凡時饗,帝上香時,分獻官上香配位前,各分獻不拜。三獻畢,退。祫祭同。

  醇賢親王廟光緒十六年,醇賢親王奕譞薨,中旨引高宗濮議辨,應稱所生曰「本生父」,沒稱「本生考」,立廟不祧,祀以天子之禮,合乎「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古義,斯尊親兩全矣。乃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復定廟祀典,建廟新賜邸第,額曰醇賢親王廟。正殿七楹,東、西廡殿,後寢室,各五楹。中門三。門內焚帛亭、祭器亭,其外宰牲亭、神庫、神廚。大門三。殿宇正門中覆黃琉璃,殿脊及門四周上覆綠琉璃。其祀儀、樂舞、祭器、祭品視天子禮。凡時饗以四仲月朔,襲王承祭。帝親行,則襲王陪祀。誕辰、忌日,帝親詣行禮。

  謁陵有清肇跡興京,四祖陵並在京西北,稱興京陵。太祖定遼陽,景祖、顯祖二陵徙盛京東南,稱東京陵。嗣是太祖陵當盛京東北,稱福陵;太宗陵當盛京西北,稱昭陵。崇德間,定歲暮、清明祭興京陵,用牛一,遣守陵官行禮。東京陵用牛二,遣宗室、覺羅大臣行禮。福陵用牛一、羊二,遣大臣行禮。國忌、誕辰、孟秋望日,燃香燭,獻酒果,奠帛、讀祝、行禮。朔、望用牛一,具香燭、酒果,遣守陵官致祭,不讀祝、奠帛。

  順治八年,封興京陵山曰啟運,東京陵山曰積慶,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業,並從祀方澤,置陵官、陵戶。定祀儀,冬至用牛一、羊一、豕一,餘同前。清明、歲暮、孟秋望日亦如之。十三年,詔立界碑,禁樵採。十五年,移東京陵改祔興京,罷積慶山祀。明年,尊稱為永陵,饗殿、暖閣如制。

  康熙二年,相度遵化鳳台山建世祖陵,曰孝陵。先是世祖校獵於此,停轡四顧曰:「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因自取佩鞢擲之,諭侍臣曰:「鞢落處定為穴。」至是陵成,皆驚為吉壤。歲以清明、中元、冬至、歲暮為四大祭。並改建福陵、昭陵地宮。工竣,以奉安祗告,致祭如大饗。安神位隆恩殿,制龕座、寶床、帷幔、衾褥、楎椸如太廟式。

  凡因公謁陵,三品以上官羅城門外行禮。遇祭日,二品以上許入城隨守陵官陪祭。歸,謁辭。

  凡謁陵,東逕石門,王、貝勒在隆恩門外三跪九拜,當直官啟門,貝子以下、三品官以上則否,皆奉祀官為導,遇祭日免。是時三陵建功德碑,嗣凡起陵,皆立碑,如故事。

  八年,定四時大祭,遣多羅貝勒以下,奉國將軍、覺羅男以上行禮。

  明年秋,奉太皇太后、皇太后率皇后謁孝陵。前一日,躬告太廟,越日啟鑾。陳鹵簿,不作樂。既達陵所,太皇太后坐方城東旁,奠酒舉哀。皇太后率皇后等詣明樓前中立,六肅、三跪、三拜,隨舉哀、奠酒,復三拜。還行宮。凡皇太后謁陵仿此。次日,帝復謁隆恩殿,行大饗禮。又次日,殿前設黃幄,焚楮帛,讀文致祭,禮成。還京,仍告太廟。越二日,御太和殿,百官表賀。

  明年秋,車駕至盛京,謁福陵、昭陵畢,召將軍等賜以酒,並諭守陵總管、副總管曰:「爾等職司典祀,凡祭品必親虔視,務盡誠敬,副朕孝思。」還御大清門受賀,燕賚群臣,頒守陵官軍。其永陵遣王大臣致祭,復遣官分詣穎親王、克勤郡王、直義公費英東諸勛貴墓酹酒。還京日,仍告廟如儀。

  二十一年,滇平,詣兩京謁陵,如初禮。還京,祗告奉先殿。自是靖寇難,謁陵告祭以為常。

  六十年,御極周甲,命世宗率皇子、皇孫詣盛京,皇子祭昭陵,皇孫祭永陵,帝親往福陵大祭。

  雍正元年,定聖祖陵曰景陵。其明年,清明謁祭如典。八年冬至,會聖祖忌辰,禮臣言准陵寢大祭,用太牢,獻帛、爵,讀祝文。遣官承祭具朝服。十三年清明、冬至大饗,改遣公爵番行。七月望日,將軍、侍郎等承祭,其朔、望、忌辰,則定總管掌關防承祭,行三跪九叩禮。

  乾隆元年,命宗室輔國將軍等六人徙駐瀋陽,給田廬,歲時致祀。二年,諭改朔、望承祭貝勒、公、大臣番行。復慮儀節不齊,增贊禮郎二人導引退,仍不贊。三年清明,謁世宗泰陵。

  六年,定三陵四時大饗。忌辰祭饗,題派移駐將軍二人行禮。七年,增置三陵爵墊,備禮儀。

  八年,定謁陵如太廟親祀儀,載入儀注。已,奉皇太后謁祖陵,禮節准康熙時例。自後三謁皆如之。

  四十三年秋,先後謁永陵、福陵,因諭:「睠懷遼瀋舊疆,再三周曆,心儀舊緒,蘄永勿諼。夫奕耍昇平景運,皆昔日艱難開創所貽。後世子孫,當覽原巘而興思,拜松楸而感悟。默念天眷何以久膺,先澤何以善繼。知守成之難,兢業無墜。庶熙洽之盛,億萬斯年。不然,輕故都,憚遠涉。或偶詣祖陵,漠不動心,視同覽古,是忘本也。盛京根本重地,發祥所自,後世不可不躬親閱歷,其毋負朕言!」

  嘉慶五年清明,詣昌瑞山謁高宗裕陵,先敷土,次大饗。陵寢官豫取潔土儲筐,俟帝如更衣次易縞素,執事從官素服,冠去纓,隨至方城。有司進黃布護履,帝納履,從臣亦如之,自東磴道升至寶城石欄東,陵寢大臣合土以筐,隨駕至敷土處跪進。帝拱舉,敷畢,授筐,降,脫履。於是更袍服,冠綴纓,執事官俱易。禮臣請行大饗,帝詣隆恩殿行禮。讀祝,三獻。

  凡清明日謁陵敷土,在喪服期,帝親行。十年,帝初謁永陵,御素服,詣啟運殿後階,三跪九拜,有司進奠幾,三拜三奠爵。訖,舉哀。翼日朝服行大饗。謁福陵、昭陵亦如之。後復以祭器乖誤,革盛京禮部侍郎世臣職。因諭「豐沛舊都,大臣不應忘卻」。下其諭各公署,其重祀如此。

  道光八年,謁裕陵、昌陵,軍機大臣隨入門,命著為例。九年,奉皇太后詣盛京謁三陵,如儀。

  咸豐元年謁東陵,五年謁西陵,孝貞皇后謁泰陵,陵寢女官為導,入門皆由左,至明樓前行禮,六肅三跪三拜。女官進奠幾,後三拜三奠爵,西饗舉哀。次謁昌陵、慕陵如初禮。同、光間悉依此行。

  凡孝陵、景陵以下,世宗曰泰陵,高宗裕陵,仁宗昌陵,宣宗慕陵,文宗定陵,穆宗惠陵,並在直隸易、遵化二州,稱東西陵,東陵鳳台山,封昌山;西陵太平峪,封永寧山;並祀方澤。設奉祀官,置莊園。

  隆恩殿大饗用祝幣,其日燃明鐙,用牛一、羊二、尊四,帝、後同案位,設奉先制幣一,羹飯脯醢器十八,餅果器六十五。牲實俎,帛實筐。酒實尊,承以舟。疏布冪勺具。皇貴妃祔祀,則西旁東鄉,素帛一,減餅果十一器。

  凡冬至暨慶典不舉哀。遣官祭饗用朝服。升降自西階,出入皆門右。皇子謁陵,至下馬碑降騎,至隆恩門外升左階。三跪九拜,不贊,不奠酒。

  妃園寢設官如制,建饗殿,設神位。四時遣官尊酒,二跪六拜,不贊。出人殿左門。朔、望則奉祀官行禮。光緒間,帝謁西陵,詣莊順皇貴妃寢園,一跪三拜三奠酒。並諭禮臣,祭品儀節從優。是後清明、中元、冬至、忌辰遣王公致祭,餅果增至六十五器。

  宣統初,德宗葬興隆峪,號崇陵。

  皇太子園寢與妃園寢同。嘉慶間,帝親臨端慧皇太子園寢,三奠三爵,從臣隨行禮,每奠一拜。載其儀入會典雲。

复制

《卷六十二》

曾國藩 〔清代〕

  禮六吉禮六

  昭忠祠賢良祠功臣專祠宗室家廟品官士庶家祭

  昭忠祠雍正二年諭曰:「周禮有司勛之官,凡有功者,書名太常,祭於大烝。祭法,『以死勤事則祀之』。於以崇德報功,風厲忠節。自太祖創業後,將帥之臣,守土之官,沒身捍國,良可嘉憫。允宜立祠京邑,世世血食。其偏裨士卒殉難者,亦附祀左右。褒崇表闡,俾遠近觀聽,勃然可生忠義之心,並為立傳垂永久。」於是建祠崇文門內,歲春、秋仲月,諏吉,遣官致祭。王公大臣位正殿,陳案七,羊一、豕一。左三案,共羊豕各一。右如之。每案素帛一、爵三、果盤五。諸臣位兩配樓暨後正室,各設案五,兩廡各設案三,皆羊豕各一,為通數。兵士附祀,案三十有六,案設豕肉一盤、爵三、果品二。太常卿承祭,配樓後室司官分獻。六年,祠成,命曰「昭忠」,頒御書額,曰「表獎忠勛」。

  明年,循序定位,前殿正中祀敬謹莊親王尼堪,英誠武勛王揚古利,定南武壯王孔有德,贈忠勇王黃芳度,武襄公巴爾堪,凡五人。東次龕祀安北將軍佟國綱,一等公佟養正、達福、西哈,一等侯馬得功,一等伯巴什太,都統宜理布、巴都里,議政大臣程尼、穆和琳,大學士張泰,議政大臣羅沙,三等伯王之鼎,總督范承謨,額駙托柏,大學士龍西、色思泰,總督額倫特,尚書查弼納、圖捫,太子太保佟濟,倉場侍郎王秉仁,巡撫傅弘烈,都統博波圖,議政大臣雅賚、道禪、名蓋,參贊內大臣馬爾薩,凡二十八人。西次龕祀續順公沈瑞,輔國公巴賽,大學士莫洛,尚書布顏岱,「十六大臣」綽和諾,巡撫柯永升,都統沙里布,巡撫馬雄鎮,總督甘文焜、佟養甲,侍郎朝哈爾,鹽運使高天爵,參領費揚古,統領圖魯錫、喀爾他拉、喀爾護吉,副都統海蘭、蘇圖,統領胡里布、哈克三,佐領葉喜,侍郎永國,統領阿爾岱,提督孫定遼,凡二十有四人。東又次龕統領劉哈,副都統盧錫、科布蘇、阿喀倪、納爾特、錫密賚、科爾坤、多頗洛、戴豪、渾錦、魏正、羅濟、阿什圖、覺羅阿克善、常祿、阿爾護、吉三、巴雅思虎朗,凡十有八人。西又次龕提督段應舉,副都統穆舒、孟魁、白,原任巡撫賈維鑰,副都統邁圖,參領葛思特,巡撫朱國治、張文衡,侍郎馬如璧,糧道葉映榴,巡道陳啟泰,通政使莫洛渾,一等子穆克覃阿、納達、代音布,巡道陳丹赤,一等子覺羅莫洛渾,數亦如之。東末龕總兵吳萬福、徐勇、費雅達、朱天貴、張存福,都督僉事洪徵,總兵阿爾泰、歐陽凱,兵備道李懋祖,總兵楊佐,統領張廷輔,游擊楊光祖,統領定壽,總兵王承業,侍衛錫喇巴,布政使遲變龍,凡十有六人。西末龕參領郭色,統領新泰,提督康泰,二等子覺羅顧納岱,總兵司九經,二等子拜蘭,總兵郝效忠、劉良臣,三等子巴郎、都爾莽鼐,副將楊虎,參將趙登舉,守備紀法,參將甘應龍,副將蔡隆,二等子拜三,一等男路什,總兵康海,凡十有七人。後室、配樓、左右次龕、又次龕、兩廡暨各次龕,祀官千五百餘人。東西房附祀兵士萬三百有奇。

  八年,定製以滿尚書、都統一人承祭,後室、兩廡,太常官分獻。十一年,令子孫居京秩者隨祭。乾隆十三年,諭祀陣亡總兵任舉、侍衛丹泰,旋令征金川陣沒將士併入之。十五年,祀都統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十八年,追封巴爾堪、巴賽並為簡親王。移巴爾堪位揚古利上,巴賽位孔有德上。初,前室左右各三龕,止序爵秩,不系時代。至是定議,自天命以來,按代序官,同代同官序年月,依賢良祠例,按時班爵為序。其兵士設位,分前、後廡,以橫板隔別之。

  中葉以後入祀者,將軍班第、明瑞、溫福,都統滿福、紥拉豐阿,參贊大臣鄂容安,統領觀音保、烏三太、台斐音阿,提督許世亨,副都統呼爾起阿、第木保、覺羅明善,總兵王玉廷、李全、德福、貴林、張朝龍,而海蘭察以病沒,端濟布以傷,亦併入之。至典史溫模死守通渭,從容就義,特予入祠。且有取義捨生,賞延於世,褒諭流外微官,獲邀血阝蔭,茂典也。

  嘉慶朝,祀大學士福康安、將軍德楞泰、提督花連布、總兵多爾濟札普、知縣強克捷。先是,康熙間,巡撫曹申吉已入祠,至是以阿附吳三桂按實,奪之。時各省言沒王事者,奏報猥雜,龕位不給,於是詔建各省昭忠祠。其京祠定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及八旗官弁為限,已祀者如故。嗣是卑官預祀,視特旨行。故事,承祭官循例朝服,今改蟒袍補服,示別壇廟也。

  道光初元,以國初殉難副將楊祖光等入祀,厥後賡入者,都統巴彥巴圖、烏凌阿、印登額,參贊大臣慶祥,總督裕謙,提督海凌阿、關天培、陳化成,副都統海齡、長喜,總兵萬建功、祥福、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謝朝恩、江繼芸、慶和、吳喜,副將烏大魁、馬韜、周承恩、劉大忠、陳連升、朱貴、瑪隆阿、伊克坦布等。其卑秩中,如知縣楊延亮、縣丞方振聲、守備馬步衢、把總陳玉威,亦足多者。

  咸豐三年,更定血阝典,文四品、武三品官得再入京祠,並獲祀陣亡所在地。其文五品、武四品以下,凡贈職銜及當例血阝者,並祀之。是時軍興,死事揚烈者踵起,略舉其所入者。都統烏蘭泰、霍隆武,將軍佟鑒、祥厚、蘇布通阿、紥拉芬、和春,總督吳文鎔、陸建瀛,提督長瑞、長壽、董光甲、邵鶴齡、恩長、福珠洪阿、陳勝元、雙福、王錦繡、常祿、雙來、瞿騰龍、佟攀梅、鄧紹良、德安、周天培、史榮椿、張國樑、周天受、王浚、樂善、褚克昌,一等男阿爾精阿,一等子左炘,侍郎呂賢基、戴熙,巡撫常大淳、江忠源、陶思培、鄒鳴鶴、吉爾杭阿、徐有壬,學政孫銘恩、張錫庚,副都統伊勒東阿、哲克東阿、達洪阿、貴升、繃闊、博奇、常壽、西林布、多隆武、托克通阿、格繃額、伊興額、舒明安,頭等侍衛達崇阿,布政使岳興阿、劉裕珍、塗文鈞、李續賓、李孟群、王友端,按察使李卿穀、周玉衡,贊善趙振祚,郎中宋蔚謙,總兵博春、福諴、馬濟美、玉山、程三光、劉開泰、桂林、王國才、蔣福長、虎坤元、羅玉斌、邱聯恩、田興奇、承惠、陳大富、滕家勝、郭啟元、王之敬,道員羅澤南、朱鎮、金光箸、帥遠燡、溫紹原、何桂珍、王訓、趙印川、郭沛霖、黃淳熙、繆梓,知府謝子澄、劉騰鶴、江炳琳,副將謝升恩、膺保、李成虎、彭三元、周雲耀、龍汝元。同治朝,則親王僧格林沁,大學士曾國藩,都統海全、舒通額,將軍多隆阿,統領舒保,參贊大臣錫霖、武隆額,領隊大臣色普詩、惠慶、達春泰、穆克登額,辦事大臣紥克當阿,頭等侍衛隆春、奇克塔善,內閣學士金順,提督占泰、李臣典、向榮、塔齊布、林文察、蕭河清、周顯承、羅朝雲、蕭德揚、楊得勝、曹仁美、毛福益、張仁泗、劉松山、譚玉龍、羅雨春、張紹武、胡良作、姚連升、饒得勝、劉長槐、榮維善、楊春祥、張萬美、魯光明、閻定邦、劉祥發、曹德喜,巡撫王有齡、羅遵殿、鄧爾恆,副都統錫齡阿、蘇倫保、恆齡,按察使黃運昌,總兵郝上庠、雷升、熊建益、林向榮、余際昌、郎桂芳、江福山、何建鼇、羅應貴、毛芳恆、張樹珊、唐殿魁、周兆麒、李大櫆、陳清彥、鄧鴻超、江登雲、傅先宗,道員福咸、俞焜、趙景賢、張同登、趙國澍、瑞春、周縉、秦聚奎、彭毓橘、葛承霖、鄧子垣,知府朱鈞、姜錫恩、竇天灝、於醇儒,副將劉神山、黃金友、周學貴、羅春鵬、王夢齡、張起鳳、劉勝龍。光緒間,則大學士左宗棠,總督恆春、曾國荃,將軍明緒,領隊大臣崇熙、烏勒德春、托克托布、博勒果素、托克托奈、喀爾莽阿,參贊大臣額騰額、覺羅奎棟,辦事大臣奎英、薩凌阿,提督朱南英、李秀山、湛其英、楊世俊、王子龍、文德盛、陳忠德、滕學義、何明海、魏金闕、文德昌、李登第、王慶福、楊萬義、楊必耀、李大洪、鍾興發、張宗久、楊玉科、劉思河、李其森、梁善明,鹽運使陶士霖,總兵石紹文、陳登雲、鄧仁和、黃應斗、周友山、朱希廣、王茂連、王春和、譚聲俊、達年、剛安泰、向集梧、鄧承恩、韋和禮、劉節高、陳嘉、左寶貴、周康祿、黃鼎、葉維藩、侯雲登,戶部主事玉潤,知府龔秉琳、侯學雲、馬椿齡、張瀚中,副將王世晉、李天和、章茂、張定邦、尤正廷、楊隆輝、張玉秋、王碧庭、徐安邦、李啟榮、裕廉、王宗高。二十六年,尚書崇綺,將軍延茂,總督李秉衡,併入祀。尋罷秉衡。凡祠祭諸臣,大都效命戎行,守陴徇義,或積勞沒身。褒忠節,勸來者,會典綦詳。茲錄什一,以見例焉。

  雍正初,各省立忠義祠,凡已旌表者,設位祠中,春、秋展祀。乾隆四十一年,定明代殉國諸臣,既邀諡典,並許入祠。又諸生、韋布、山樵、市隱者流,遂志成仁,亦如前例。嘉慶七年,始令各省府城建昭忠祠,或附祀關帝及城隍廟,凡陣亡文武官暨兵士、鄉勇,按籍入祀。八旗二品以上官已祀京祠者,仍許陣亡所在地祠祀,合五十人一龕,位祀正中,兵勇則百人或數十人一位,分列兩旁,駐防位綠營上。春、秋二奠,有司親蒞,用少牢,果品、上香、薦帛、三獻如儀。同治二年,允曾國藩請,江寧建昭忠祠,祀湖南水陸師陣亡員弁。已復抗節官紳亦許崇祀,並建專祠。婦女殉難者,亦別立貞烈祠雲。

  賢良祠 雍正八年詔曰:「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於民,以勞定國者,皆列祀典,受明禋。我朝開國以後,名臣碩輔,先後相望。或勛垂節鉞,或節厲冰霜,既樹羽儀,宜隆俎豆。俾世世為臣者,觀感奮發,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師宜擇地建祠,命曰『賢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乃營廟宇在地安門外西偏,正殿、後室各五楹,東、西廡,歲春、秋仲月,諏吉,遣官致祭。前殿案各素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後室果品同,唯牲、帛共案而具一。承祭官蟒服,二跪六叩三獻。餘如常儀。

  於是僉議怡賢親王允祥,宗功元祀,宜居首。大學士、公圖海,公賴塔,大學士張英,尚書顧八代、馬爾漢、趙申喬,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總督楊宗仁,巡撫陳璸,咸列其選。自是先後賡續入祠者,大學士范文程、巴克什達海、阿蘭泰、李之芳、吳琠、張玉書、李光地、富寧安、張鵬翮、寧完我、魏裔介、額色黑、王熙,領侍衛內大臣福善、費揚古、尹德,尚書勵杜訥、徐潮、姚文然、魏象樞、湯斌,提督張勇、王進寶、孫思克、施琅,總督趙良棟、于成龍、傅臘塔、孟喬芳、李國英,都統馮國相、李國翰、根特,統領莽依圖,將軍阿爾納、愛星阿、佛尼埒,副都統褚庫巴圖魯。明年祠成,頒御書額曰「崇忠念舊」,設位為祭。前殿內大臣或散秩大臣、尚書、都統主之。後殿用太常寺長官。入祠日,子孫咸與行禮,春、秋遣官陪祀同。

  十二年,祀大學士田從典、高其位。乾隆元年,命入祀諸臣未予諡者悉追予。是歲祀尚書銜兼祭酒楊名時,大學士朱軾,內大臣哈世屯,尚書米思翰。五年,祀總督李衛。明年,祀尚書徐元夢,巡撫徐士林。十年,釐定祠位,前殿正中祀怡賢親王,後室諸臣合一龕。首世次最先者,餘分左右行,按世序爵,大學士居前,次領侍衛內大臣、尚書、都統、將軍、總督、前鋒護軍統領、提督、侍郎、巡撫、副都統,以次分列。至世爵有子、男授尚書、都統者,有侯、伯為侍郎、副都統者,仍視官秩為差。

  嗣是入祀,則超勇親王策凌,列怡賢親王左次龕。名臣則大學士馬齊、伊桑阿、福敏、黃廷桂、蔣溥、史貽直、梁詩正、來保、傅恆、尹繼善、陳宏謀、劉綸、劉統勛、舒赫德、高晉、英廉、徐本、高斌,協辦大學士兆惠,左都御史拉布敦,尚書汪由敦、李元亮、阿里袞,尚書銜錢陳群,都統傅清,將軍和起、伊勒圖、奎林,總督那蘇圖、陳大受、喀爾吉善、鶴年、吳達善、何煟、袁守侗、方觀承、薩載、提督許世亨,巡撫潘思榘、鄂弼、李湖、傅弘烈。弘烈自雍正時,拉布敦、傅清自乾隆時,併入昭忠祠,今再祀賢良者也。

  嘉慶朝,則祀大學士福康安、阿桂、劉墉、王傑、朱珪、戴衢亨、董誥,尚書董邦達、彭元瑞、奉寬,總督鄂輝。道光朝,則祀大學士富俊、曹振鏞、托津、長齡、盧蔭溥、文孚、王鼎,協辦大學士汪廷珍、陳官俊,尚書黃鉞、隆文,將軍玉麟,總督楊遇春、陶澍,河道總督黎世序。咸豐朝,則祀大學士潘世恩、文慶、裕誠,協辦大學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撫胡林翼。同治朝,則祀大學士桂良、祁俊藻、官文、倭仁、曾國藩、瑞常、賈楨,大學士銜翁心存,協辦大學士駱秉章,總督沈兆霖、馬新貽。其光緒朝入祀者,恭忠親王奕。名臣大學士文祥、英桂、全慶、載齡、左宗棠、靈桂、寶鋆、恩承、福錕、張之萬、麟書、額勒和布、李鴻章、榮祿、裕德、崑岡、崇禮、敬信,協辦大學士沈桂芬、李鴻藻,將軍長順,總督沈葆楨、丁寶楨、岑毓英、曾國荃、劉坤一,提督宋慶,巡撫張曜也。宣統初入祀者,止大學士王文韶、張之洞、孫家鼐、鹿傳霖,協辦大學士戴鴻慈五人而已。

  各省賢良祠,雍正十年,詔:「各省會地建祠宇,凡外任文武大臣,忠勇威愛,公論允翕者,俾膺祀典,用勸在官。如將軍蔡良,提督張起雲,總兵蘇大有、魏翥國,足稱斯選。」定製,春、秋祭日視京師,以知府承祭,品物儀節亦如之。

  功臣專祠 順治十一年,詔為孔有德建祠,度地彰義門外三里,曰定南武壯王祠,二妃祔焉。康熙三年,定春、秋展祀,其後建恪僖公祠安定門外,祀一等公遏必隆並縣主舒舒覺羅氏。嗣領侍衛內大臣尹德,尚書阿里袞暨其夫人,乾隆時並祔祀雲。

  其建自雍正朝者,朝陽門外勤襄公祠,祀定南將軍佟圖賴及其夫人,長子忠勇國綱、次子端純國維,皆以軍功祔祀。德勝門外文襄公祠,祀大學士圖海。安定門外與恪僖祠並峙者,為弘毅公祠,祀光祿大夫額亦都,並以夫人配。

  建自乾隆朝者,東安門外恪僖公祠,祀內大臣哈世屯及其夫人,子承恩公米思翰、孫李榮保,其後曾孫大學士傅恆祔祀焉。崇文門內雙忠祠,祀左都御史拉布敦、都統傅清。合昭忠、賢良而復建專祠者,他無與比也。地安門外旌勇祠,祀將軍明瑞,而都統紥拉豐阿,統領觀音保,總兵李全、王玉廷、德福亦先後入祔。睿忠親王祠在朝陽門外,祀多爾袞並福晉六人。嘉慶時,建大學士福康安祠曰「獎忠」,在東安門外,都統額勒登保祠曰「褒忠」,在地安門外。光緒時,建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祠曰「顯忠」,在安定門內。大學士、伯李鴻章祠曰「表忠」,在崇文門內。宣統時,合祀立山、聯元祠在宣武門外。

  凡京師專祠,歲春、秋仲月吉日,遣太常卿分往致祭。用少牢一、果品五。唯佟圖賴、哈世屯兩祠,則少牢三,果品十有五。旌勇祠少牢如通常,果品亦十五雲。位各用帛一、爵三,諸祠並同。嘉慶七年,始定承祭官行禮用蟒袍補服。

  其在各省者,歲春、秋守土官致祭。茲紀其勳勞最著者。自湖廣建忠節祠以祀左都督徐勇,各省建專祠始此。康熙間,廣西建雙忠祠,祀馬雄鎮、傅弘烈,於是福建祀范承謨、陳啟泰、吳萬福、高天爵,雲南祀甘文焜。

  雍正間,清河祀靳輔、齊蘇勒,開封祀田文鏡。盛京祀怡賢親王。乾隆中,詔通達、武功、慧哲、宣獻四郡王,禮烈、饒餘、鄭獻、穎毅四親王併入之,改名賢王祠。已,睿忠、豫宣二親王,克勤郡王,亦均同祀。嵇曾筠、高斌,合祀清河靳輔等祠。伊犁祀班第、鄂容安,而拉布敦、傅清且建祠及西藏矣。

  嘉慶時,武威建雙烈祠,祀韓自昌、韓加業,同安祀李長庚,成都祀德楞泰,韓城、滑縣祀強克捷。

  道光間,江南祀黎世序,台灣祀方振聲、馬步衢、陳玉威,趙城祀楊延亮,虎門祀關天培暨陳連升父子,鎮海祀裕謙,定海祀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京口祀海齡,寶山祀陳化成。

  咸豐間,廣西祀長瑞、長壽暨阿爾精阿,西安、蘇州祀林則徐,安慶祀蔣文慶,廬州祀江忠源,瑞州祀劉騰鴻,江寧、蘇州祀向榮、張國樑,京口祀吉爾杭阿,附祀繃闊、劉存厚,揚州祀雙來、瞿騰龍,溧水、滸墅祀李坤元,天津祀佟鑒、謝子澄,長沙、九江祀塔齊布,湖廣、江西、安徽祀李續賓,江西、湖廣祀羅澤南,又與饒廷選合祀廣信,湘鄉復分祀澤南、王珍、劉騰鴻。湖南、江西祀蕭啟江,湖廣祀胡林翼,後安慶亦祀之。遵義祀羅繞典。

  同治間,湖北合祀官文、胡林翼,廬州祀李孟群,浙江祀瑞昌、王有齡、張玉良等,杭州祀羅遵殿,富陽祀熊建益,湖州祀趙景賢,陳州、安慶、臨淮、淮安祀袁甲三,南昌、青陽祀江忠義,安徽、湖廣祀李續宜,後復與多隆阿合祀潛山。安慶、蘇州、嘉興祀程學啟,河南、安徽、陝西、吉林祀多隆阿,後與林翼合祀安慶。江寧、安慶、吉安祀李臣典,湖南、福建、廣東祀張運蘭,曹州、天津、蒙城祀僧格林沁,後復祀奉天。湖南、江蘇、安徽祀彭毓橘,湖廣祀曹仁美等,四川、湖南祀駱秉章,陝、甘祀劉松山,江寧、安慶祀馬新貽,江寧、湖南、湖北、安徽、直隸祀曾國藩,後復與國荃合祀開封。長沙合祀張亮基、潘鐸,巴燕岱祀穆克登額,哈密祀紥薩克親王錫伯爾,南豐祀吳嘉賓,貴州祀蔣霨遠、黃潤昌等。於是禮部言:「各省專祠宜擇隙區曠土,毋侵民居,並禁改毀志乘名跡、聖賢祠墓。」報可。

  光緒間,揚州、黃州祀吳文鎔,安徽、江西、閩、浙、甘肅祀劉典,江南、江西、福建、台灣祀沈葆楨,江蘇、建福、山東、湖南祀郭松林,江、浙、直隸、山東、河南祀吳長慶,後復祀朝鮮。閩、浙、陝、甘、新疆、江寧祀左宗棠,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祀鮑超,陝、甘、吉林祀金順,大理、鎮南祀楊玉科,江西、廣西、雲南、新寧祀劉長佑,雲、貴、廣西祀岑毓英,安徽、山東祀周盛波,後復與盛傳、戴宗騫合祀濟南。湖廣、江西、江寧、浙江西湖祀彭玉麟,荃,河南、安徽、湖北、直隸、甘、新祀張曜,安慶、江寧、青縣祀周盛傳,山東、江蘇祀陳國瑞,山東、陝西祀閻敬銘,湖南、甘、新祀劉錦棠,安徽、福建祀劉銘傳,山東、四川祀丁寶楨山東、陝西祀州、長沙、蘭州祀楊昌濬,江、浙、河南、直隸、山東祀李鴻章,直隸、奉天、河南、安徽祀宋慶,安徽及蘆台祀聶士成,湖南、江西、安徽、江寧祀劉坤一,廣西、雲、貴祀馮子材,安徽、湖南祀曾國華,甘、新祀陶模,直隸、安徽祀馬玉昆,安徽祀英翰,湖南、宣城祀鄧紹良,江南祀蕭孚泗,江寧祀陶澍、林則徐、鄒鳴鶴、福珠洪阿,清、淮、徐州祀吳棠,姚廣武等附之。徐州祀滕學義、唐定奎,淮安祀張之萬,杭州祀阮元、蔣益澧,淮、揚祀章合才,南昌祀吳坤修,東鄉祀羅思舉,河南祀倭仁,溫縣祀李棠階,西安祀劉蓉、曾望顏,天津祀怡賢親王、文謙、丁壽昌,靈壽、保定祀成肇麟,順天薊州祀吳可讀,寶坻祀潘祖蔭,新疆祀金運昌,奉天建三賢祠,祀文祥、崇實、都興阿,又祀左寶貴、依克唐阿、長順。吉林祀金福、延茂、富俊、希元,福建台灣祀王凱泰,四川西充祀武肅親王豪格,臨桂祀陳宏謀,貴陽祀曾璧光、韓起、黎培敬。於時各省紛請立專祠,諭毋濫。

  宣統享國未久,而湖北、安徽、陝、甘、奉天祀雷正綰,直隸、山東、河南、安徽祀程文炳,安徽及蒙古旗祀潘萬才,合肥祀董履高,渦陽祀牛師韓,杭州西湖祀徐用儀、許景澄、袁昶,號為「三忠」雲。昶又祀蕪湖。自是聯元祀寶坻,張之洞祀武昌,王文韶祀長沙,馬維麒祀成都,丁體昌祀秦州,夏毓秀祀昆明,此皆舉其大者。其餘疆吏題請,禮臣議覆,事載實錄,年月可稽者,尚不一而足也。

  有清一代,從龍諸佐,蔚起關外。平三藩,漢將西北為多。靖三省教匪,蜀將競興。東南海寇橫,閩帥踵起。湘楚武臣,戡平粵亂。剿捻一役,參以皖將。其間完節死綏,祠祀尤夥。其功臣總祠,世宗朝,建忠勇祠蘭州。仁宗朝,建彰忠祠喀什噶爾。同治中興,湖南有表忠祠,湘鄉、平江有忠義祠,洞庭君山、湘鄉、桂陽有昭忠祠。他如湖口石鐘山水師,金陵湘軍陸師,楚軍水師,吳淞外海水師,台灣淮楚軍,蘇州、武昌、保定、廬州、巢湖、濟南、無錫各地淮軍,使凡轉戰糜軀者,莫不馨香血食,其為昭忠一也。此外江寧、京口旗營,金陵軍營官紳,武昌武毅軍,成都嵩武軍,錦州毅軍,各昭忠祠,與各州縣忠義、昭忠、慰忠、忠烈等祠,所以血阝死酬勛,不可勝紀。祭禮、祭品如前儀。

  宗室家廟崇德元年,定宗室封王者立家廟。順治五年,詔王無嗣,祔饗太廟後殿西廡。有子孫者,立廟別祭。四孟月、歲暮陪祭太廟,畢,歸府第行之。凡薦新,未獻太廟者,不得私獻家廟。於時莊親王立一廟,禮、巽、謙三親王合一廟,饒餘郡王、端重親王合一廟,穎親王、順承郡王合一廟,豫郡王一廟,克勤、衍禧二郡王合一廟。雍正九年,怡賢親王立一廟。

  凡親王世子、郡王家祭,建廟七楹,中五為堂,左右牆隔之為夾室。堂後楣北五室,中奉始封王,世世不祧。高、曾、祖、禰依序為二昭二穆,昭東穆西,親盡則祧。由昭祧者,藏主東夾室,升二昭位於一室,以二室奉升祔主。由穆祧者,藏西夾室,升祔亦如之。南為中門,又南廟門,左右側門,庭分東、西廡,東藏衣冠,西則祭器、樂器。廟重檐,丹楹,采桷,綠瓦,紅堊壁。門內焚帛爐。外刲牲房,西鄉。歲以四時仲月諏吉,仲春出祧主合食。

  其禮,堂中始封祖專案,正位,南鄉。左東夾祧主共案,次二昭共案,東鄉。右西夾室祧主共案,次二穆共案,西鄉。少西設香帛案一,尊案一,每案羊、豕各一,鉶、簠、簋各二,籩、豆各八。位各帛一、爵三、樂器六。同祖所出子孫,成人以上,屆期會祭,府僚與陪,執事通贊、屬官為之。奉香、帛、爵則用子孫。先三日,主人齋外寢,眾咸齋。祀日昧爽,主人朝服入,位堂檐內正中,與祭伯叔輩位東階上,兄弟子孫位東階下,位以世差,世以齒序。官屬位西階下,序以爵。俱北面。質明,子弟長者二人詣世祖室,四人分詣東西夾室,昭、穆室,各奉主安幾。昭,考右妣左;穆,考左妣右。跪,一叩,興。主人盥,就位,迎神樂作。詣始祖位前三上香,以次詣各祧位前上香,率族屬行二跪六拜禮。奉帛、爵奠、獻、讀祝如儀。三獻訖,詣始祖位前跪受爵、受胙,三拜,徹饌,送神,二跪六拜。詣燎位視燎。禮成,奉主還室,退。分胙頒族屬。

  其時祭之禮,堂中設案五,始祖考、妣正位南鄉,高、曾、祖、禰,依昭穆為左右。案各羊一、豕一,餘如合食制。其時節薦新,屆日主人夙興,率子弟盛服入廟,潔堂宇,設案,陳果羞盤各六,每位箸二、盞三。啟室,以次詣各案前跪上香,三拜,子弟遍獻酒,主人二跪六拜,子弟隨行禮。畢,闔室,退。因事致告,薦果羞各四,禮同薦新。月朔望謁廟亦如之。

  貝勒、貝子、宗室公家祭廟五楹,三為堂。後楣北分室五,奉始封祖暨四代。兩旁夾室奉親盡祧主。廟不重檐,門不備采,餘如親王。合食,始祖專案,羊一、豕一,東夾室祧主暨二昭專案,羊豕各一。西夾室祧主暨二穆亦如之。時祭俱專案,昭穆各同牲,籩、豆視親王各減二,不用樂,一跪三拜。時節薦果盤各四,有事則告,朔望則謁。餘如親王儀。

  品官士庶家祭凡品官家祭廟立居室東,一至三品廟五楹,三為堂,左右各一牆限之。北為夾室,南為房。庭兩廡,東藏衣物,西藏祭器。庭繚以垣。四至七品廟三楹,中為堂,左右夾室及房,有廡。八、九品廟三楹,中廣,左右狹,庭無廡。篋藏衣物、祭器,陳東西序。堂後四室,奉高、曾、祖,禰,左昭、右穆。妣以嫡配,南鄉。高祖以上,親盡則祧。由昭祧者,藏主東夾室;由穆祧者,藏主西夾室。遷室、祔廟,並依昭穆世次,東西序為祔位,伯叔祖父兄弟子姓成人無後者、殤者,以版按行輩墨書,男東女西,東西鄉。定牲器之數,一至三品,羊一、豕一,每案俎二,鉶、登各二,籩、豆各六。四至七品,特豕,案一俎,籩、豆各四。八品以下,豚肩不特殺,案一俎,籩、豆各二。

  歲祭以四時仲月諏吉,讀祝、贊禮、執爵皆子弟為之。子孫年及冠,皆會祭。前三日,主人暨在事者齋。祀日五鼓,主人朝服,眾盛服,入廟。主人俟東階下,族姓俟庭東西,順昭穆世次。主婦率諸婦盛服入,詣爨所視烹飪。羹定,入東房治籩、豆,陳鉶、登、匕、箸、醯、醬以俟。質明,子弟長者啟室,奉主陳之幾,昭位考右妣左,分薦者設東西祔位。主人升自東階,盥訖,詣中檐拜位立。族姓行尊者立兩階上,卑者立階下。咸北面。主人詣香案前跪,三上香,進奠爵,興,復位,率族姓一跪三拜。主人詣高祖案前獻爵,曾、祖、禰案前畢獻如儀,分薦者遍獻祔位酒,讀祝。每獻,主婦率諸婦致薦,一叩興。初獻匕箸醯醬,亞獻羹飯肉胾,三獻餅餌果蔬。卒獻,主人跪香案前,祝代祖考致嘏於主人,主人啐酒嘗食,反器於祝,一叩興,復位,送神,一跪三拜。視燎畢,與祭者出,主人率子弟納神主,上香行禮。徹祭器,闔門,退。日中而餕。

  三品以上,時祭遍舉。四至七品,春、秋二舉。八九品春一舉。與祭者,尊卑咸在。主人肅入席,酌尊者酒,子弟年長者離席酌主人,長幼獻酬交錯。已事,咸出。徹席,餕庖人、僕人必盡之。

  令節薦新,一至三品,每案果、羞各四,四至七品,減果二,八、九品並減羞二,具羹飯則同。月朔望供茶,食案二器,儀同時薦。庶士家祭,設龕寢堂北,以版隔為四室,奉高、曾、祖、禰,妣配之,位如品官儀,南鄉。服親成人無後者,順行輩書紙為祔位,已事,焚之,不立版。每四時節日,出主以薦,粢盛二盤,肉食果蔬四器,羹二,飯二。先期致齋。薦之前夕,主婦在房治饌,逮明,主人吉服,率子弟奉主陳香案,昭東穆西,設祔位西序案,主人立東階下,眾按行東西立。主人上香畢,一跪三拜,興。主婦率諸婦出房薦匕箸醯醬,跪,叩,退。主人至案前,以次酌酒、薦熟,跪,叩,興。子弟薦祔位,畢,讀祭文。再獻,主婦薦飯羹,三獻薦餅餌時蔬。主人率族姓行禮訖,焚祭文及祭位,納主,徹退,日中而餕。春一舉,月朔望獻茶,有事則告,俱一跪三拜。

  庶人家祭,設龕正寢北,奉高、曾、祖、禰位,逢節薦新,案不逾四器,羹飯具。其日夙興,主婦治饌,主人率子弟安主獻祭,一切禮如庶士而稍約。月朔望供茶,燃香、鐙行禮。告事亦如之。

复制

《卷六十四》

曾國藩 〔清代〕

  禮八嘉禮二

  大婚儀皇子婚儀王公婚禮附公主下嫁儀郡主以下于歸禮附

  品官士庶婚禮視學儀臨雍附經筵儀日講附策士儀

  頒詔儀迎接詔書附進書儀進表箋儀巡狩儀鄉飲酒禮

  大婚儀清初太祖戊子年,葉赫國貝勒納林布祿送妹來歸,帝率貝勒等迎之,大宴,禮成,時猶未定儀注也。太宗即位後,行冊立禮。至順治八年,世祖大婚,始定納後儀。先期諏吉行納采禮,前一日,遣官祭告郊、社、太廟。屆日質明,設節案太和殿,禮物具丹陛上,陳文馬其下。正、副使俟丹墀東。鳴贊官口贊,使臣三跪九拜訖,升東階,立陛上。宣制官傳制,使臣跪。制曰:「茲納某氏某女為後,命卿等持節行納采禮。」大學士入,奉節出,授正使,正使受,偕副使興,前行降中階左。執事官納儀物采亭中。儀仗前導,衛士牽馬從,出太和中門,詣後邸。後父朝服跪迎門外道右。既入,使臣陳節中案,執事陳儀物左右案,陳馬於庭。使臣傳制納采,以次奉儀物授後父,後父跪受,興,率子弟望闕行禮。使臣出,跪送如初。前期一日,行納徵禮。所司具大徵儀物,遣使傳制,如納采儀。大婚前一日,復遣官祭告,屆期鹵簿、樂懸具。帝御太和殿閱冊、寶,制辭曰:「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為皇后。茲當吉月令辰,備物典冊,命卿等以禮奉迎。」遣使如冊後儀,使臣隨冊、寶亭出自協和門,駕還宮。

  時皇后儀仗陳邸第,封使至,後父率親屬朝服迎門外,後禮服迎庭中,後母率諸婦咸朝服跪。使臣奉冊、寶入陳案上,後就案南北面跪,內院官西鄉立,讀冊、寶文,次第授左女官,女官跪接獻皇后,後祗受,轉授右女官,亦跪接,陳案上盝內。後興,六肅三跪三叩,禮畢,升輦。女官奉盝置采亭,鼓樂導前,次儀仗,次鳳輦。後父母跪送如跪迎儀。輦至協和門,儀駕止。女官奉盝前行置中宮,輦入自中門,至太和殿階下降輦入宮。

  帝御中和殿,率諸王詣皇太后前行禮。畢,諸王退。帝御太和殿,賜後父及親屬宴,王公百官咸與。皇太后御位育宮,即保和殿,賜後母及親屬宴,公主、福晉、命婦咸與。越三日,帝復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慶賀,頒詔如制。賜後父母兄弟服物有差。十一年大婚,越三日,後謁皇太后禮畢,始宴。康熙四年大婚,就後邸設納采宴,公主、輔臣命婦各三人,內大臣、侍衛及公以下、群臣二品以上咸與。

  大徵亦如之。賜後祖父母、父母衣服,謝恩如儀。至日,使臣奉冊、寶至,後祗受畢,欽天監報時,後升輦。命婦四人導前,七人隨後,皆騎。內大臣、侍衛從,至太和殿階下退。後降輦,內監奉冊、寶導至中和殿,命婦退。執事命婦迎侍入宮,奉冊、寶內監授守寶內監,退。帝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前行禮,御殿、賜宴如初。皇太后率輔臣命婦入宮,賜後母及親屬宴,公主、福晉不與。時加酉,宮中設宴,行合卺禮。翼日,後詣兩宮朝見,三日受賀,頒詔如常儀。

  同治十一年,納采、大徵、發冊、奉迎,悉准成式。惟屆時後升輦,使臣乘馬先,內監扶,左右內大臣等騎從。至午門外,九鳳曲蓋前導,行及乾清門,龍亭止,使臣等退,禮部官奉冊、寶陳交泰殿左右案,退。輦入乾清宮,執事者俱退,侍衛合隔扇。福晉、命婦侍輦入宮,宮中開合卺宴,禮成。光緒十五年大婚,越六日,後始朝見皇太后,又越二日,帝受賀,餘儀同。

  皇子婚儀先指婚,簡大臣命婦偕老者襄事。福晉父蟒服詣乾清門,北面跪,大臣西面傳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為福晉。」福晉父三跪九拜,退。擇吉,簡內大臣、侍衛隨皇子詣福晉家行文定禮。福晉父采服迎門外,皇子升堂拜,福晉父答拜,三拜,興。見福晉母亦如之。辭出,福晉父送大門外。行納采禮,所司具儀幣,並備賜福晉父母服飾、鞍馬。以內府大臣、宮殿監督領侍充使。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畢,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宴中堂,命婦、女官陪女眷宴內室,畢,使者還朝復命。婚前一日,福晉家齎妝具陳皇子宮,至日,皇子詣帝後前行禮,若為妃嬪出,則並詣焉。

  吉時屆,鑾儀衛備采輿,內府大臣率屬二十、護軍四十詣福晉第奉迎。采輿陳堂中,女官告「升輿」,福晉升,父母家人咸送。內校舁行。女官從,出大門乘馬。至禁城門外,眾步行隨輿入,至皇子宮門降,女官導入宮。屆合卺時,皇子西鄉,福晉東鄉,行兩拜禮。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進,皆飲,酒饌三行,起,仍行兩拜禮。於時宮所張幕、結采,設宴,福晉父母、親族暨大臣、命婦咸與,禮成。翌日皇子、福晉夙興,朝見帝、後,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晉居右稍後,六肅三跪三拜。見所出妃嬪,皇子二跪六拜,福晉四肅二跪二拜。越九日,歸寧。巳宴,偕還,不逾午。

  王公婚禮,崇德間定製,凡親王聘朝臣女為婚,納采日,府屬官充使,是日設宴,牲酒盛陳。婚日宴亦如之。給女父母服物鞍馬符例。若外藩親、郡王,貝勒,台吉女,儀物視爵次為差。婚日宴,牲多少異宜。世子,郡王,貝勒,貝子,鎮、輔國公聘娶,儀物暨宴日牲酒,其數遞降,皆有差等。順治間,更婚制,限貝勒以下罷用珠緞。賜婚,王公詣中和殿或位育宮謝恩,其子未受封者,婚禮視其父,已受封則從其爵。康熙初,始令王公納采易布為緞,餘如故。

  公主下嫁儀指婚日,額駙蟒服詣乾清門東階下,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立。宣制:「以某公主擇配某額駙。」祗受命,謝恩退。初定,諏日詣午門,進一九禮,即納采也。駝馬、筵席、羊酒如數。得旨分納所司。次日燕饗,額駙率族中人朝服謁皇太后宮,禮訖,集保和殿。帝升座,額駙等三跪九拜。御筵既陳,進爵大臣跪進酒,帝受飲,還賜大臣酒,跪飲之。時額駙等行禮惟一拜。徹宴謝恩,一跪三拜。出至內右門外,三跪九拜,退。凡帝前謝恩皆贊,後宮前不贊。是日額駙眷屬詣皇太后、皇后宮筵宴如儀。釐降前一日,額駙詣宮門謝恩,內府官率鑾儀校送妝奩詣額駙第,內管領命婦偕女侍鋪陳。

  至日,額駙家備九九禮物,如鞍馬、甲冑,詣午門恭納,燕饗如初定禮。吉時屆,公主吉服詣皇太后、帝、後暨所生妃、嬪前行禮。命婦翊升輿,下簾,內校舁出宮,儀仗具列,燈炬前引。福晉、夫人、命婦乘輿陪從,詣額駙第行合卺禮。其日設宴九十席,如下嫁外藩,但用牲酒。成婚後九日,歸宮謝恩。公主入宮行禮,額駙詣慈寧門外、乾清門外、內右門外行禮。

  天命八年,太祖御八角殿,訓公主以婦道,毋陵侮其夫,恣意驕縱,違者罪之。時議謂王化所由始。厥後定製,額駙及其父母見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賚賜必叩首,尋遠古轍已。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為非禮所宜,稍更儀注,額駙見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見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如餽物,俱植立,免屈膝,以重倫紀,著為令。

  又定下嫁時停進九九禮,並罷筵宴,自後罷宴以為常。明年,改初定進羊九,繼此踵行。同治時,定公主歸寧,免額駙內右門行禮,餘如前儀。

  郡主于歸禮,崇德間,定親王嫁女聘儀,鞍馬、甲冑十有五。如嫁外藩,親王以下納採用駝、馬、羊,准七九數。媵婢八,男、婦五戶。順治時,朝臣聘儀,鞍馬、甲冑各七。乾隆時,定郡王媵婢六,男、婦四戶。嫁朝臣聘用鞍馬七,外藩納采視崇德時為減。郡主以下,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于歸禮,以次遞殺。康熙八年,定郡主、縣主歸寧,禁母家給滿洲人口,限用蒙、漢人八名,郡君至鄉君,蒙、漢人六名,將軍至宗室女,四名。

  乾隆三十五年,罷朝臣進納采禮,外藩如故。不設宴。

  品官士庶婚禮凡品官論婚,先使媒妁通書,乃諏吉納采。自公、侯、伯訖九品官,儀物以官品為降殺。主婚者吉服,命子弟為使,從者齎儀物至女氏第,主婚者吉服迎。從者陳儀物於庭,奉書致命,主婚者受書,告廟醴賓,賓退,送之門,使者還復命。是日設宴具牲酒,公、侯以下,數各有差。婚前一日,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陳衾帷、茵褥、器用具。

  屆日,婿家豫設合卺宴。婿吉服俟,備儀從。婿承父命親迎,以采輿如女氏第。女氏主婚者告廟,辭曰:「某第幾女某,將以今日歸某氏。」乃笄而命之。還醮女內室,父東母西。女盛服出,北面再拜,侍者斟酒醴女,父訓以宜家之道,母施衿結帨,申父命,女識之不唯。婿既至,入門再拜。奠雁,出。姆為女加景蓋首,出。婿揖降。女從姆導升輿,儀衛前導,送者隨輿後。婿先還。輿至門,婿導升西階,入室逾閾,媵布婿席東旁,御布婦席西旁,交拜訖,對筵坐。饌入,卒食,媵御取盞實酒,分酳婿、婦,三酌用卺,卒酳,婿出。媵御施衾枕,婿入,燭出。是日具宴與納采同。

  品官子未任職,禮視其父,受職者各從其品。士婚禮視九品官。庶民納采,首飾數以四為限,輿不飾采,餘與士同。婚三日,主人、主婦率新婦廟見,無廟,見祖、禰於寢,如常告儀。

  雍正初,定製,漢人納采成婚,四品以上,綢緞、首飾限八數,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減二,八品以下又減二,軍、民絹、果盒亦以四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執事,燈六、鼓樂十二人,不及品者,燈四、鼓樂八人。禁糜費,凡官民皆不得用財禮雲。

  視學儀順治建元,帝幸太學釋奠。先期衍聖公、五經博士至,聖裔五人,元聖及配、哲諸裔各二人,乘傳赴京。各氏子孫現列朝官者,各官學師生暨進士、舉、貢,咸與觀禮。內閣擬經、書,祭酒、司業撰講章進御。屆日,大成門東張大次,彝倫堂設黃幄御座,幄前置御案,左右講案二,祭酒等奉講章及進講副本,書左經右,陳於案。帝禮服乘輿詣學,祭酒、司業率官屬諸生跪迎成賢街右。駕入幄,詣大成殿釋奠。禮畢,出易袞服,幸彝倫堂,御講幄。升座,王公立階上,百官立階下,衍聖公率博士、各氏裔,祭酒等率官生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禮。畢,自王公訖九卿以次賜坐,尋詣堂內跪,一叩。鴻臚官贊「進講」,祭酒、司業入,北鄉立,所司舉經案進御前。賜講官座,祭酒等一叩,坐。依次宣講。翰詹四品以下官,監官、師儒、博士、聖賢后裔、肄業諸生圜聽。講畢,退,聽講者咸退。復位序立,跪聆傳制。辭曰:「聖人之道,如日中天,講貫服膺,用資治理,爾師生勉之。」祭酒等三跪九叩,退。賜茶,群臣受飲。一叩,禮成。駕出,咸跪送。翼日,監官、博士暨諸生表謝,帝御太和殿,禮賜如常儀,並賜衍聖公、各官宴禮部。越三日,頒敕太學,詔諸生策勵,賚衍聖公冠服,監官、博士等衣一襲,助教、諸生白金有差。

  康熙八年,聖祖釋奠太學,講經、悉准成式。

  雍正二年,諭:「視學大典,稱幸非宜,嗣後更『幸』為『詣』。」

  乾隆二年,命閔、冉、言、卜、顓孫、端木六氏博士陪祀觀禮,准五氏例行。明年,帝親視學,聖、賢各裔暨東野氏來觀禮者三十二人,送監求學,即召衍聖公等面諭之。謂:「既為聖賢后,當心聖賢心,非徒讀其書而已。必躬行實踐,事求無愧,方為不負所學。其務勤思勉勵,克紹心傳。」

  三年三月上丁,帝親詣太學行釋菜禮。越六日,臨雍講學,王公大臣,聖賢后裔,以至太學諸生,環集橋門璧水間者以萬數。臨雍命下,既諏吉,所司設御幄大成門外,其辟雍殿階陳中和韶樂,太學門內陳丹陛大樂、清樂。殿內經書案、講案備具如前。帝釋奠畢、御彝倫堂,易袞服,臨辟雍。太學鳴鐘鼓,升座,樂奏,止有節。贊「齊班」,講官、侍班、糾儀各官就拜位,贊「跪,叩,興」,行二跪六叩禮,興。若衍聖公入覲,先進講,大學士以至諸生分班立,行禮訖,滿、滿講官入,一叩,就坐,講四書,帝闡發書義,宣示臣工,圜橋各官生跪聆畢,興。祭酒講經,帝闡經義如初禮。餘同視學儀。

  先是御史曹學閔上言:「宜考古制,建辟雍於國子監。」格部議。至四十九年,新建國學成,明年將臨雍,命大臣規濬圜水,禮樂備舉。特旨獎學閔,並令朝鮮使臣隨班觀禮。禮成,賞賚有差。翼日加賚聖、賢各氏裔及諸生綢帛。

  道光三年臨雍,命蔭生豫聽宣講,諭監官曰:「化民成俗,基於學校,興賢育德,責在師儒。士先器識,漸摩濡染,厥有由來。爾監臣式茲多士,尚其端教術,正典型,毋即於華,毋鄰於固。入孝出弟,擇友親師。庶幾成風,紹休聖緒。」

  令甲,車駕幸魯,展禮先師,講學闕里,豫選聖、賢裔二人直講,翰林官撰講章。前一日,張大次奎文閣,設御座詩禮堂。前置案,講案列西檐下。屆日,陳講章及副本於案,帝出行宮,衍聖公采服率五經博士暨各氏跪迎廟門右。帝入,詣大成殿祭孔子,如上丁儀。駕出,御詩禮堂,升座。衍聖公以下官隨至,序立庭中,行三跪九叩禮。訖,進講,直講者一跪三叩,興。講經書訖,俱退。駕謁孔林。翼日,賜衍聖公等帛、金、書籍有差。簡各氏弟子有文行者貢太學,凡登仕版,並進一階。

  經筵儀初沿明制,閣臣例不兼經筵。順治九年,春、秋仲月一舉,始令大學士知經筵事。尚書、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學士侍班,翰林二人進講。豫設御案、講官案,列講章及進講副本,左書右經,屆時,帝常服御文華殿,記注官立柱西,東面。講官等二跪六叩,興,序立左右,侍班官分立其後。糾儀官立東西隅。鳴贊官贊「進講」,直講官詣案前跪,三叩,興,分就左右案。先後講四書與經,復位。帝宣示清、漢文御論,各官跪聆畢,大學士奏辭感悅。興,降階行二跪六叩禮。畢,帝臨文淵閣,賜坐、賜茶。禮成,還宮。賜宴本仁殿。宴畢,謝恩。

  康熙十年舉經筵,命大學士熊賜履為講官,知經筵事。頃之,聖祖以春、秋兩講為期闊疏,遂諭日進講弘德殿。二十四年,定製,以大學士、左都御史、侍郎、詹事充經筵講官。二月,文華殿成,舉行典禮。世宗踐阼,居亮陰,未舉。

  雍正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御宇,咸資典學。朕承庭訓,時習簡編。味道研經,實敷政寧人之本。茲當釋服,亟宜舉行。」於是進講如儀。

  乾隆五年,諭曰:「經筵之設,藉獻箴規。近進講章,辭多頌美,殊失咨儆古意。人君敷政,正賴以古證今,獻可替否。其務剴切敷陳,期裨政學,庶有當稽古典學實義。」

  七年,經筵日雨,禮臣依例請改期。諭曰:「魏文侯出獵遇雨,尚不失信虞人。矧茲大典,復經祭告,詎宜改期?執事諸臣,可衣雨服列班,暫罷階下行禮、殿內賜茶諸儀。嗣後遇雨仿此。」

  翰林院專司日講,冬、夏至前一日乃輟。十四年,以進呈經史,漸等具文,諭令停止。

  五十一年,御經筵,賜宴禮臣隨侍者,分東西班,特命歌抑戒詩。

  嘉慶中,張鵬展疏請翰林科道日進經義、奏議。詔責其迂。

  文宗登極,曾國藩請復日講舊典,格部議。次年咸豐紀元,正月,遂奉特旨令翰詹諸臣番直,並躬制題目,俾撰講義,分日呈覽。迄光、宣之際,猶依此例雲。

  策士儀天聰間,始開科取士。順治初,會試中式舉人集天安門考試。十五年,改試太和殿丹墀,定臨軒策士制。先期一日,丹陛上正中,太和殿內東偏,分設黃案,東西閣檐下備試桌。屆日質明,內閣官朝服捧策題置殿內案上,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侍立,鴻臚寺官引貢士詣丹陛下立。大學士取題授禮部官,跪受,置丹陛案上,三叩。舉案降左階,陳御道正中。讀卷官執事官各三跪九叩,諸貢士亦如之。畢,駕還宮。徙試桌丹墀左右,北鄉。禮部官散題,貢士跪受,三叩,就桌。對策訖,受卷、彌封諸官俟左廡檐下,收封盛入卷箱,收掌官送讀卷官校閱,不御殿,王以下官不會集,不陳鹵簿。閱卷三日畢,翼辰,前列十卷簽擬名次,緘封呈御覽。帝御養心殿西暖閣,閣畢,召讀卷官入,親定甲乙授之。出拆彌封,依次繕寫綠頭簽,引十人進乾清門,祗俟西階下。帝御宮,讀卷官捧簽入,跪呈。引班官引十人跪丹陛中,依次奏名籍,興,退。帝親定一甲三人,二甲七人,授簽讀卷官,跪受,興,退,率十人侍立西階下。駕還便殿。十人先出。讀卷官捧卷詣紅本房,填寫名次畢,交內閣題金榜。

  傳臚日,設鹵簿,陳樂懸,王公百官列侍。貢士皆公服,冠三枝九葉頂冠,立班末。帝御太和殿,讀卷等官行禮如初,奉榜授受如奉策題儀。鴻臚寺官引貢士就位,跪聽傳。制曰:「某年月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贊「一甲一名某」,令出班前跪。贊二三名亦然。贊「二甲一名某等若干名,三甲某等若干名」,不出班,同行三跪九叩禮。退立。禮部官舉榜出中路,一甲進士從,諸進士出左右掖門,置榜龍亭,復行三叩禮。校尉舁亭,鼓樂前導,至東長安門外張之,三日後繳內閣。於是順天府備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越五日,狀元偕諸進士上表謝恩如常儀。

  乾隆五十四年,殿試改保和殿舉行。自後為恆例。

  頒詔儀清初詔書用滿、蒙、漢三體文。順治間,定製用滿、漢二體。頒詔日,太和殿前具鹵簿,丹墀內植黃蓋、雲盤、殿東設詔案,丹陛中設黃案。午門外備龍亭、香亭。天安門樓雉口中豫置朵雲金鳳,其東築宣詔台。王公百官朝服集午門,內閣學士奉詔書至乾清門用寶訖,鋪黃案。帝御殿,王公以下行禮畢,大學士奉詔書詣殿檐下授禮部尚書,尚書跪受訖,陳丹陛案上。行禮畢,置詔書雲盤內,覆黃蓋。禮部官奉盤自中路出太和門,百官從至午門外,置龍亭。至天安門外橋南,奉詔書置高台黃案上。各官按序北鄉立,宣讀官台上西鄉立,眾跪聽宣。先宣滿文,次漢文,眾行三跪九叩禮。奉詔官取朵雲承詔書,系以采繩,自金鳳口中銜下。禮部官接受,仍置龍亭。出大清門,赴禮部,望闕列香案,尚書率屬行禮。詔書謄黃,刊頒各省。駕不御殿,百官祗俟天安門外橋南,餘儀同。

  乾隆間,定製,凡詔書到日,有司備龍亭、旗仗郊迎。朝使降騎,奉詔書置龍亭,南鄉,守土官北鄉行禮。鼓樂前導,朝使騎以從。及公廨,眾官先入序立,龍亭至庭中,朝使東立。俟行禮訖,奉詔書授展讀官。跪受,眾官皆跪。宣讀畢,授詔朝使,復置龍亭,跪叩如初禮。退。長吏謄黃,分頒各屬。詔書所過,凡屬五里內府、州、縣、衛各官,咸出郭門迎送。

  進書儀定製,纂修實錄、聖訓,擇吉進呈。帝御殿受書,王公百官表賀。玉牒、本紀次之。康熙十一年,世祖實錄成,前期一日,太和殿陛東設表案,階下列實錄案。至日具鹵簿,陳樂懸,監修官奉表陳表亭,纂修官奉實錄陳采亭,王公百官齊集行禮如儀。校尉分舁香亭、采亭出中道,表亭由左,監修各官從至太和殿丹墀,監修等奉實錄與表分陳案上。帝御殿,鴻臚官奏進實錄,樂作。禮部官舉實錄案自中道升,至殿門外,帝興座,樂止。舉案入,乃坐。設案保和殿正中,監修等立階下齊班,贊「跪」,則皆跪。贊「進表」,宣表官跪宣。畢,樂作,眾官三跪九叩,退立,樂止。眾復跪,宣表官代奏致詞云:「某親王臣某等暨文武群臣奏言,惟世祖皇帝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群臣歡忭,禮當慶賀。」鴻臚卿宣制答云:「世祖皇帝功德配天,實錄纂成,朕心歡慶,與卿等同之。」宣訖,行禮如初。賜茶,俱一叩。駕還。監修等奉實錄至乾清門,交送大內,退。

  雍正中,聖祖實錄與聖訓同進,後以為常。乾隆間,定實錄、聖訓歸皇史宬,遣監修等奉藏金匱,副本存內閣。嘉慶十二年,更定舉案、奉書,選貝子以下宗室官將事。自仁宗以來,帝仍詣皇史宬拈香,如往制。進玉牒,不上表,不傳制。監修等隨采亭入中和殿,置案上,展正中四篋。帝立閱,俟進全書覽畢,送皇史宬。十年一纂,或不御殿,則於宮中覽之。凡實錄、聖訓、玉牒,並送盛京尊藏。自乾隆年始進本紀,第諏吉藏皇史宬,方略則進二部,一藏史宬,一交禮部刊發。時憲書成,欽天監官歲以十月朔日進,並頒賜王公百官。午門行頒朔禮,頒到直省,督、撫受朔如常儀。

  進表箋儀凡萬壽節及元日、長至,在京王公百官各進表文,在外將軍、都統、副都統、督、撫、提、鎮各進賀表、箋,匯齊驛遞送部。屆日設表案太和殿左楹。表文列采亭,舁至午門外,奉陳於案。帝御殿,宣表行禮訖,並表、箋送內閣收儲。皇太后聖壽、皇后千秋,王公暨內外文武表、箋,俱陳午門外。禮訖,亦送內閣。表文初用三體字式,後專用漢文,惟滿洲駐防用清文。先期內閣撰擬定式頒發,臨期恭進。慶賀三大節表式,在京稱「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等」;在外稱「某官臣某等,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末云:「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歡忭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進太皇太后、皇太后同。皇太子箋式,首具官同,末云:「臣等無任歡忭踴躍之至,謹奉箋稱賀以聞。」

  初,元旦、冬至,直省文武五品以上各進賀表、箋,萬壽節祗進皇帝表文,並由長官匯進。督、撫不進表、箋,凡遇大典,具本慶賀。尋令各省表、箋通省用總火牌一,專遣齎奉。乾隆時,以布政使、副將不能專達章疏,停附進表、箋例。又定皇后千秋節暨元旦、冬至,永停箋賀。皇太子慶典,京朝官集賀,不具箋,外吏亦免箋賀。

  六十年,高宗內禪,稱太上皇帝,具賀表式云:「子臣某率王公大臣等謹奏,某歲元旦,太上皇帝親授大寶,子臣敬承慈命,謹率同王公文武大臣等奉表賀者。」末云:「子臣及諸臣等曷勝欽悅慶忭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賀皇帝登極表式,惟「頓首」下云:「恭逢皇上受寶禮成,登極紀元,謹奉表慶賀者。」餘如前式。

  巡狩儀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既諏吉,帝御征衣,乘輿出宮,領侍衛內大臣等率禁旅翊衛扈蹕,諸臣征衣乘騎以次發。鑾輅所經,禁隨駕官弁擾吏民、踐禾稼。辦治糧芻,悉用公帑。將入境,督、撫、提、鎮率屬迎道右,紳耆量遠近忌迎。已駐蹕,疆吏等朝行營門外。翼日,望秩方岳,祭昔帝王、先師,咸親詣。至名賢祠墓則遣官。官吏入覲,詢風土人情。臨視河防,指授方略。召試獻詞賦者,拔尤授官。閱方鎮兵,藉辨材武。經過州縣,賜復蠲租,存問高年,差給恩賚。

  順治八年,定製,駕出巡幸,別造香寶攜行,並鑄扈從各印,加「行在」字。部院章奏,內閣匯齊,三日一送行在,所過禁獻方物。又定乘輿所經,百里內守土官道右迎送。

  康熙二十三年,聖祖南巡,定扈從王公大臣及部院員限駕發按次隨行。厥後南巡江浙者五,至泰安躬祀岱嶽,渡河祠河神,詣江寧謁明太祖陵,四幸五台,一幸西安,大率禁奢尚實,亟勤民事。乾隆間,數奉太后南巡,若河南,若五台,若山東、天津,翠華所蒞,百姓蒙庥。六巡江浙,揆示工要,大建堤堰,雖糜巨萬帑金不恤也。嘉慶時,幸五台清涼山,行慶施澤,如康熙故事。

  鄉飲酒禮順治初元,沿明舊制,令京府暨直省府、州、縣,歲以孟春望日、孟冬朔日,舉行學宮。前一日,執事敷坐講堂習禮,以致仕官為大賓,位西北;齒德兼優為僎賓,位東北;次為介,位西南;賓之次為三賓;位賓、主、介、僎後;府、州、縣官為主人,位東南。若順天府則府尹為主人,司正一人主揚觶,教官任之。贊引、讀律各二人,生員任之。屆日執事牽牲具饌,主人率屬詣學,乃速賓。賓至,迓門外,主東賓西,三揖讓乃升,相鄉再拜。賓即席,延僎、介入,如賓禮。就位,贊「揚觶」,司正升自西階,北鄉立,賓主皆起立。贊「揖」,司正揖,賓、介以下答揖。執事舉冪酌酒於觶授司正,司正揚觶而語曰:「恭惟朝廷,率由舊章,敦崇禮教,舉行鄉飲。非為飲食,凡我長幼,各相勸勉。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外和鄉黨。毋或廢墜,以忝所生。」讀畢,贊「飲酒」,司正立飲。贊「揖」,則皆揖。司正復位,賓、介皆坐。贊「讀律令」,生員就案北面立,咸起立旅揖。讀曰:「律令,凡鄉飲酒,序長幼,論賢良,別奸頑。年高德劭者上列,純謹者肩隨。差以齒,悖法偭規者毋俾參席,否以違制論。敢有譁譟失儀,揚觶者糾之。」讀畢復位。贊「供饌」,有司設饌。贊「獻賓」,則授主以爵,主受之,置賓席。少退,再拜,賓答拜。於僎亦如之。皆坐,有司遍酌,贊「飲酒」,酒三五行,湯三品,畢,徹饌。僎、主、僚屬居東,賓、介居西,皆再拜。贊「送賓」,各三揖,出,退。

  雍正初元,諭:「鄉飲酒禮所以敬老尊賢,厥制甚古,順天府行禮日,禮部長官監視以為常。」乾隆八年,以各省鄉飲制不畫一,或頻年闕略不行。舊儀載圖有大賓、介賓、一賓、二賓、三賓,與一僎、二僎、三僎,名號紛歧。按古儀禮:「賓若有遵者,諸公大夫。」注云:「今文讀為僎,此鄉之人仕至大夫,來助主人樂賓,主人所榮而遵法者。」戴記:「坐僎於西北,以輔主人。」其言主人親速賓及介,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甚繁,無一言及僎,所謂「不干主人正禮」者也。嗣後鄉飲賓、介,有司當料簡耆紳碩德者任之,或鄉居顯宦有來觀禮者,依古禮坐東北,無則寧闕,而不立僎名。五十年,命歲時舉鄉飲毋曠。每行禮,奏御製補笙詩六章。其制,獻賓,賓酢主人後,酒數行。工升,鼓瑟,歌鹿鳴。賓主以下酒三行,司饌供羹,笙磬作,奏南陔,閒歌魚麗,笙由庚。司爵以次酌酒。司饌供羹者三,乃合樂,歌《關雎》。工告「樂備」,徹饌。賓主咸起立再拜。賓、介出,主人送門外,如初迓儀。初,鄉飲諸費取給公家,自道光末葉,移充軍饟,始改歸地方指辦。餘准故事行。然行之亦僅矣。

复制

《劉叟詩》

曾國藩 〔清代〕

金峰萬山輳,劉叟巢山椒。邦人所賓禮,與山兩岧嶢。

天窮苦無告,孤露初及髫。傾家樹四壁,馬磨風蕭蕭。

朝餐或恥盎,夕飲恆賭瓢。子衿式學省,童冠各在招。

束脩斂薄少,歲獲償蓘穮。上堂奉甘滑,入室馨脂膋。

一噎三咻摩,一食再溫劭。蒸梨或忤志,捐斥無寬條。

嬰兒抱酷愛,畢世非一朝。白日不東返,孝養隨瞥飄。

所餘杯與棬,傍身幣瓊瑤。觸時即子卯,有霣如春潮。

仰供不知劬,俯畜安能飢。舉家浩鵝雁,妻餒兒號宵。

維叟不鹵莽,長短與量料。紉箴教補裂,呼粥權息囂。

鄉鄰敬其誼,百里無飛鴞。長官式其賢,唾息不敢驕。

噫乎血氣倫,報本義所要。人紀有乖沸,茲實懸之杓。

惠迪經所訓,物理亮非遙。感嘆遂成詠,庶以風鄙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