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韓愈 / 原毀
拼 译 译

《原毀》

韓愈 〔唐代〕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

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

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

」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今之君子則不然。

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

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

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嘗試之矣,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

不若是,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

又嘗語於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

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

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

原毀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一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周密,他要求別人寬容而簡約。嚴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進行道德修養;寬容而簡約,所以人們樂於做好事。
聽說古人中有個叫舜的,他的為人,是個仁義的人;尋求舜所以成為舜的道理,君子對自己要求說:「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這樣,而我卻不能這樣!」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與舜相同的地方。聽說古人中有個叫周公的,他的為人,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尋求周公所以為周公的道理,對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夠這樣,而我卻不能這樣!」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聖人,後世沒有人能趕上他的。周公,是大聖人,後世(也)沒有人能趕上他的;這人就說:「不如舜,不如周公,這是我的缺點。」這不就是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嗎?
他對別人呢,就說:「那個人,能有這些優點,這就夠得上一個善良的人了;能擅長這些事,這就夠得上一個有才藝的人了。」肯定他一個方面,而不苛求他別的方面;就他的現在表現看,不追究他的過去,提心弔膽地只怕那個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處。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種技藝容易學會,(但)他對別人,卻說:「能有這些,這就夠了。」(又)說:「能擅長這些,這就夠了。」(這)不就是要求別人寬而少嗎?
現在的君子卻不是這樣,他要求別人全面,要求自己卻很少。(對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們很難做好事;(對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穫就少。自己沒有什麼優點,(卻)說:「我有這點優點,這也就夠了。」自己沒有什麼才能,(卻)說:「我有這點技能,這也就夠了。」對外欺騙別人,對內欺騙自己的良心,還沒有一點收穫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嗎?
他對別人,(就)說:「他雖然才能這樣,(但)他的為人不值得稱讚。他雖然擅長這些,(但)他的本領不值得稱讚。」舉出他的一點(進行批評),不考慮他其餘的十點(怎樣),追究他過去(的錯誤),不考慮他的現在表現,提心弔膽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這不也是要求別人太全面了嗎?
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卻用聖人那樣高的標準要求別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雖然如此,這樣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懶惰和嫉妒。懶惰的人不能修養品行,而嫉妒別人的人害怕別人進步。我不止一次的試驗過,曾經試着對眾人說:「某某是個好人,某某是個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個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同他有利害關係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強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氣地說出反對的話,懦弱的人一定會從臉上表露出反對的顏色。又曾經對眾人說:「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和他有利害關係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強硬的人一定會高興地說出表示贊成的話,懦弱的人一定會從臉上表露出高興的顏色。所以,事情辦好了,誹謗也就跟着來了,聲望提高了,誣衊也隨着來了。唉!讀書人處在這個世上,希望名譽昭著,道德暢行,真難了。
身居高位而將要有作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說的這些道理而牢記住它,大概他的國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譯文二
古時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他對待別人寬容又簡約。嚴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寬容又簡約,所以人家都樂意做好事。聽說古代的聖人舜,他的做人,是個仁義的人。探究舜所以成為聖人的道理,就責備自己說:「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這樣,我卻不能這樣!」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為,去做那符合舜的。聽說古代的聖人周公,他的做人,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探究他所以成為聖人的道理,就責備自己說:「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這樣,我卻不能這樣!」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符合周公的。舜,是大聖人,後代沒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聖人,後代沒有能及得上他的;這些人卻說:「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缺點。」這不就是要求自身嚴格而且全面嗎?他對待別人,說道:「那個人啊,能有這點,這就夠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長這個,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個方面,而不苛求他別的方面,論他的今天的表現,而不計較他的過去,小心謹慎地只恐怕別人得不到做好事應得的表揚。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種技能是容易學得的,他對待別人,卻說:「能有這樣,這就夠了。」又說:「能擅長這個,這就夠了。」豈不是要求別人寬容又簡少嗎?
現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責備別人周詳,他要求自己簡少。周詳,所以人家難以做好事;簡少,所以自己進步就少。自己沒有什麼優點,說:「我有這優點,這夠就了。」自己沒有什麼才能,說:「我有這本領,這就夠了。」對外欺騙別人,對己欺騙良心,還沒有多少收穫就止步不前,豈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嗎?他們要求別人,說:「他雖然能做這個,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讚美,他雖然擅長這個,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稱道。」舉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慮他多方面的長處,只追究他的既往,不考慮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別人有好的名聲。豈不是責求別人太周全了嗎?這就叫不用常人的標準要求自身,卻用聖人的標準希望別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儘管如此,這樣做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謂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養,而忌妒的人害怕別人修身。我不止一次地試驗過,曾經對大家說:「某人是賢良的人,某人是賢良的人。」那隨聲附和的,一定是他的同夥;否則就是和他疏遠沒有相同利害的人;否則,就是怕他的人。不然的話,強橫的定會厲聲反對,軟弱的定會滿臉不高興。我又曾經試着對大家說:「某人不是賢良的人,某人不是賢良的人。」那不隨聲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同夥;否則,就是和他疏遠沒有相同利害的;否則就是怕他的人。不這樣的話,強橫的定會連聲贊同,軟弱的定會喜形於色。因此,事業成功誹謗便隨之產生;德望高了惡言就接踵而來。唉!讀書人生活在當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譽的光大、德行的推廣、難極了!
在位的人想有所作為,聽取我的說法記在心中,那國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注釋
(1)君子:指舊時貴族階級士大夫。
(2)責:要求。
(3)彼:指舜。予:同「余」,我。
(4)去:離開,拋棄。就:走向,擇取。
(5)是人:指上古之君子。
(6)良人:善良的人。藝人:有才藝的人。
(7)詳:周備,全面。廉:狹窄,範圍小。
(8)少:稍微。
(9)已:太。
(10)用:作用,指才能。
(11)聞:名聲,聲望。
(12)眾人:一般人。望:期待,要求。
(13)雖然:雖然這樣。
(14)嘗:曾經。
(15)語:告訴。
(16)應:響應,附和。與:黨與,朋友。
(17)畏:畏懼。指害怕他的人。
(18)修:善,美好。
(19)光:光大,昭著。
(20)有作於上:在上位有所作為。存:記住。幾:庶幾,差不多。理:治理。
(21)重以周:嚴格而且全面。重:嚴格。以:連詞。
(22)輕以約:寬容而簡少。
(23)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出自《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原毀 - 賞析

《原毀》論述和探究毀謗產生的原因。作者認為士大夫之間毀謗之風的盛行是道德敗壞的一種表現,其根源在於「怠」和「忌」,即怠於自我修養且又妒忌別人;不怠不忌,毀謗便無從產生。文章先從正面開導,說明一個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風,然後將不合這個準則的行為拿來對照,最後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採用對比手法,並且全篇行文嚴肅而懇切,句式整齊中有變化,語言生動而形象,刻畫當時士風,可謂入木三分。

本文抒發了作者個人的憤懣,但在不平之鳴中道出了一個真理:只有愛護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樂於為善」。此文從「責己」、「待人」兩個方面,進行古今對比,指出當時社會風氣澆薄,毀謗滋多,並剖析其原因在於「怠」與「忌」。行文嚴肅而懇切,句式整齊有變化,語言生動形象,刻畫入木三分。

第一段
第一段論證古之君子「責己」、「待人」的正確態度。「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是「古之君子」的表現特徵。

第二段
第二段緊承上文,剖析「今之君子」表現。談「古之君子」的態度是「責己」、「待人」,而談「今之君子」卻用「責人」、「待己」。一字之差,點明了兩者不同的態度。對人的缺點,一個是「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一個是「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對人的優點,一個是「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個是「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由此得出結論:今之君子責人詳、待己廉的實質是「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這一結句,簡潔有力,跌宕有致,開合自如,非大手筆不能為之。

第三段
第三段以「雖然」急轉,引出「怠」與「忌」是毀謗之源。作者認為士大夫之間毀謗之風的盛行是道德敗壞的一種表現,其根源在於「怠」和「忌」,即怠於自我修養且又妒忌別人;不怠不忌,毀謗便無從產生。「怠者不能修」,所以待己廉;「忌者畏人修」,因而責人詳。為下文「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的結論作了鋪墊。文中既有理論概括,又有試驗說明,順理成章地得出了「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這一根本結論。最後三句,既交代了此文的寫作目的,呼籲當權者糾正這股毀謗歪風,又語重心長、寄託了作者對國事的期望。

對比手法
文章通篇採用對比手法,有「古之君子」與「今之君子」的對比,有同一個人「責己」和「待人」不同態度的比較,還有「應者」與「不應者」的比較,等等。此文還運用了排比手法,使文章往復迴環,迂曲生姿,大大增強了表達效果。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韓愈

作者: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其它诗文

《贈賈島(以下二首見《萬首絕句》)》

韓愈 〔唐代〕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复制

《過襄城》

韓愈 〔唐代〕

郾城辭罷過襄城,潁水嵩山刮眼明。

已去蔡州三百里,家人不用遠來迎。

复制

《送陸暢歸江南(暢娶董溪女)》

韓愈 〔唐代〕

舉舉江南子,名以能詩聞。

一來取高第,官佐東宮軍。

迎婦丞相府,夸映秀士群。

鸞鳴桂樹間,觀者何繽紛。

人事喜顛倒,旦夕異所云。

蕭蕭青雲干,遂逐荊棘焚。

歲晚鴻雁過,鄉思見新文。

踐此秦關雪,家彼吳洲雲。

悲啼上車女,骨肉不可分。

感慨都門別,丈夫酒方醺。

我實門下士,力薄蚋與蚊。

受恩不即報,永負湘中墳。

复制

《池上絮》

韓愈 〔唐代〕

池上無風有落暉,楊花晴後自飛飛。

為將纖質凌清鏡,濕卻無窮不得歸。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韓愈 〔唐代〕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舉進士,屢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

《祭十二郎文》

韓愈 〔唐代〕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

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

其後四年,而歸視汝。

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

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

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

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

」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

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為憂也。

嗚呼,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

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

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乎。

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

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

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餘年。

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游城南十六首•把酒》

韓愈 〔唐代〕

擾擾馳名者,誰能一日閒。我來無伴侶,把酒對南山。

复制

《琴曲歌辭•龜山操》

韓愈 〔唐代〕

龜之氣兮不能雲雨,龜之枿兮不中樑柱,

龜之大兮只以奄魯。知將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歸輔。

复制

《琴曲歌辭•履霜操》

韓愈 〔唐代〕

父兮兒寒,母兮兒飢。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兒在中野,以宿以處。四無人聲,誰與兒語。

兒寒何衣,兒飢何食。兒行於野,履霜以足。

母生眾兒,有母憐之。獨無母憐,兒寧不悲。

复制

《琴曲歌辭•拘幽操》

韓愈 〔唐代〕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肅肅兮聽不聞聲。

朝不日出兮夜不見月與星,有知無知兮為死為生。

嗚呼!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

复制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

韓愈 〔唐代〕

春風不擇草,萬卉皆發萌。盛夏一長養,秋實俱與成。

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工師調五音,不問咸與韺。

自取眾律和,黍谷動華英。可以薦祖廟,可以陳帝庭。

良將統萬卒,所向若驚霆。戰鬥眾益勇,號令夜益明。

破敵必拉朽,不見堅陣橫。我觀欲物際,亦在農力興。

我觀合奏時,亦在考擊並。我觀成功日,亦在間得情。

草木有美惡,造化無喜憎。五聲有高下,一致不可評。

三軍用貔虎,不較蚊睫螟。大君設時網,廣海無漏鯨。

磊落黃夫子,為學不自輕。四十登賢科,良賈售百朋。

得志豈計晚,成名等眾熒。舊交半存沒,新知慕徒傾。

老鶴晴一唳,隨風無近聲。好論古今詩,品藻笑鍾嶸。

欲掃李杜壇,未審誰主盟。我衰百事倦,白首聊窮經。

兩目生昏花,猶勝張籍盲。讀書愛日永,秉扇自驅蠅。

但惡亂我思,非與小物勍。清飆颯然來,喜得如弟兄。

散帙空堂上,垂冠發星星。載誦堯舜篇,幸今時太平。

不學遁世士,投竿泛東溟。不襲貪生人,鍊氣噏日精。

不羨富貴翁,歌吹滿重城。獨守螢火光,莫攬蟾蜍晶。

人生轉頭間,未免一銘旌。區區逐甘鮮,鼎鼎夸佩纓。

安知西山餓,熟識綿上耕。彼勿嘆鳳衰,此正歌鴻冥。

分合沒窮巷,跡澀蹈高閎。妻子易為飽,粟帛不足營。

豈乏一器飯,豈乏一杯羹。肯為濁河濁,願作清濟清。

韓愈嘗有言,百物皆能鳴。特稱孟東野,貧篋文字盈。

到死只凍餒,何異埋秦坑。今我已過甚,日醉希步兵。

神仙多羽翼,一一飛蓬瀛。乃知無道氣,難可強留形。

鄙性實樸鈍,曾非傲公卿。昔隨眾一往,或值謗議騰。

曰我非親舊,曰我非門生。又固非賢豪,安得知爾名。

是時聞此言,舌直目且瞠。俄然我有答,賢相持權衡。

喜士同周公,其德莫與京。我去豈不送,我往豈不迎。

自為筋力寡,路遠艱於行。未若歸教子,遺金徒滿籯。

歲月苦易得,顏貌日可驚。身雖厭役役,心亦遠硜硜。

歸思吳洲橘,夢憶楚江萍。試看兩圍棋,白黑何所爭。

朝脫泥塗困,暮失雲衢亨。物理既難常,達生重飛觥。

曾以文豹章,遠喻子懷能。曩者忤貴勢,悔說烏鳥靈。

烏靈反見怒,終恨屈此誠。當時語頗錯,盍呼為大鵬。

於茲儻遇之,應解頸頰赬。韻盡意未盡,且用此報瓊。

复制

《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

韓愈 〔唐代〕

節驚蓂莢問元初,浴佛傳來貝葉書。龍陛玉音催賜宴,鳳樓瓊席坐連裾。

抗章有志同韓愈,獻賦無才似子虛。不是聖明重異教,欲將奇怪駭吾儒。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