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宋濂 / 送黃尊師西還九宮山
拼

《送黃尊師西還九宮山》

宋濂 〔明代〕

崔崔九宮山,翠蕤倚層青。飛觀峙後先,宸奎爛晶熒。

中有遁世翁,霞衣佩蔥珩。仙徒一萬指,執簡聽使令。

年來遘兵燹,散走如流星。翁獨牽青牛,尋雲自躬耕。

翠華幸江漢,扈從森幢旌。俯伏黃鶴磯,再拜陳中情。

天日下照臨,簪裳受餘榮。今又奉璽書,翩然覲神京。

太官給珍膳,法酒雙玉瓶。祗因逢景運,重瞻泰階平。

致使方外士,恩寵沾鴻靈。一旦賦歸歟,行裾逐雲輕。

自言當弱冠,綠袍佐山城。風露感末疾,離家煉黃寧。

藥烹日月鼎,符參龍虎形。經中氣象昭,玄覽極窈冥。

欲期起泥丸,翀飛出孩嬰。名花滿皇都,春風語流鶯。

景氣非不饒,歸思竟纏縈。芳歲去如矢,逝彼日堪驚。

純陽一銷鑠,重陰遂相乘。余聞重自愧,顛毛類枯莖。

逐物尚役役,棲身亦㷀㷀。幸有一寸丹,能與萬化並。

何時滴秋露,相期注黃庭。

复制

送黃尊師西還九宮山 - 賞析

宋濂

作者: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浦江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其它诗文

《雜體五首 其二 效陶徵君》

宋濂 〔明代〕

流幻百年中,有如水中泡。

虛形本不實,何以永今朝。

悟此造化意,肆情常逍遙。

夜來風雨至,南園秀芳條。

采之薦美酒,斟酌樂陶陶。

斜川素心友,叩關約游遨。

相攜步廣陌,遂與品物交。

驚颸亂陵蟬,墜照落岩猱。

歸徠枕肱臥,遐思溯寂寥。

黃唐不我逮,緬焉心煩勞。

复制

《題花門將軍游宴圖》

宋濂 〔明代〕

花門將軍七尺長,廣顙穹鼻拳發蒼。

身騎叱撥紫電光,射獵娑陵古塞傍。

一箭正中雙白狼,勇氣百倍世莫當。

胡天七月夜雨霜,寒沙莽莽障日黃。

先零老奴古黠羌,控弦鳴鏑時跳踉。

將軍怒甚烈火揚,寶刀雙環新出房,麾卻何翅驅牛羊。

平居不怯北風涼,白氈為幄界翠行。

銅龍壓脊雙角張,彩繩亘空若虹翔。

將軍中坐據胡床,熾炭炙肉泣流漿。

革囊挏酒蒲陶香。

駝蹄斜割勸客嘗。

趙女如花二八強,皮帽新裁系錦曌,低抱琵琶彈《鳳皇》

半酣出視駝馬場,五花作隊滿澗岡,但道歡樂殊未央。

复制

《含山操二解》

宋濂 〔明代〕

含山有雲,莫蔽我衣。彼荷戟者,迫我以馳。我馳我驅,泣涕如雨。

仰視白日,光不照下。地不可穴,天不可緣。舍旃舍旃,我尚何言。

含山有石,其光差差。石或可轉,我節可虧。我夫何之,欲從無所。

舍彼黃泉,無相見者。誰謂淵深,我視若陵。我死得死,中心之寧。

复制

《予奉詔總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實與纂修尋以病歸作詩序舊》

宋濂 〔明代〕

憶昔試藝時,年丁二十九。不諳精與粗,運筆若揮帚。

欲盡王霸言,自寅直窺酉。於時有操君,許子乃其友。

同自鄱陽來,懷玉期一售。風雅別正變,卦畫參奇偶。

見者稱雙璧,光芒射窗牖。及至淡墨題,氏名列某某。

果符人所占,二榜皆冠首。顧予坎籥姿,甘在孫山後。

有司非冬烘,懸鑑定妍丑。終然采芑虋,難可混稂莠。

盈盈羅剎江,顏色綠勝酒。忽然潮汐生,龍虎共吟吼。

買舟踏澎湃,共折江頭柳。別歸金華山,幸有雲半畝。

結茅澗之阿,敢曰松桂誘。尋鶴陟欹磴,避人下關牡。

外物絕他縈,中扃森獨守。鑽摩六藝學,誓以托不朽。

奈何荊楚間,妖氣夜沖斗。蔓延浙河東,無地不深蹂。

帕額手執刀,騎馬向林藪。殺戮何忍聞,流毒到雞狗。

幸然一命存,微賤不敵韭。猶攜舊書囊,遑遑戴星走。

許子忽相逢,短襦不掩肘。涕下如綆縻,容枯類羸叟。

稍稍敘離合,即問君安否。雲君兵燹餘,充腸乏藜糗。

念君五內熱,談說不置口。何時插兩翅,執經趨左右。

大明麗中天,流光照九有。僣亂皆削平,清淨無纖垢。

垂衣坐法宮,充耳施纊黈。湛恩極沾霈,天地同高厚。

群臣再拜跪,齊上萬年壽。帝曰元有史,是非尚紛糅。

苟不亟刊修,何以示悠久。宜簡岩穴臣,學識當不苟。

袞斧嚴義例,執筆來聽受。使者行四方,持檄盡搜取。

非惟收譽髦,最欲尊黃耇。余時奉詔來,君亦至鍾阜。

一見雙眼明,不翅蒙發蔀。大啟金匱藏,一一共評剖。

發凡及幽微,勝辨白與黝。奈何君有疾,客邪干氣毋。

僵臥木榻間,臚逆夜加嘔。醫言濕熱勝,良劑急攻掊。

恨無延年術,玄霜和鬼臼。日念芝山青,親之若甥舅。

翩然賦《式微》,使我心如炙。傾欹車闕轅,顛倒衫失紐。

若何慰勞勞,吾誠嗟負負。平生湖海情,臨歧忍分手。

官樓沽酒別,無錢更留綬。醉後雙耳熱,擊壺如擊缶。

汀草漲綠莎,川花破紅藕。須記送君時,四月日丁丑。

复制

《皇仙引》

宋濂 〔明代〕

橫塘風斷愁紅淺,舊燕銜春春信滿。

鶴馭遙空不可攀,繡扆斜張香夢懶。

暖蕭不到茱萸帳,寶露空薄五雲盌。

風前白鬢幾人悲,萬里青蘋一時晚。

銅仙含淚辭青瑣,渺渺空嗟西日短。

弱川無力不勝骯,騎龍難到白雲鄉。

玉棺琢成已三載,欲葬神仙歸北邙。

复制

《和王內翰見懷韻二首 其一》

宋濂 〔明代〕

帝德如天覆萬邦,定期歸棹到龍江。奇才不換金城百,寵命當簪白筆雙。

喜極欲持如意舞,醉來應使軟輿扛。此情縱切何由遂,吟對西南月滿窗。

复制

《川上夜坐約王子充同作》

宋濂 〔明代〕

四山動暝色,紅日下蒙翳。川光生夜明,一白欲無地。

星斗可俯拾,恍疑青天墜。曠景與心涵,直接溟涬際。

若非隔林鍛,不知有人世。

复制

《宋鐃歌鼓吹曲十二首 其七 諸將伐蜀取劍州蜀主孟昶封府庫請䧏為巴蜀平第七》

宋濂 〔明代〕

惟彼巴蜀,務靡麗以夸。金塊珠礫,納政於邪。於鑠王師,如虎如螭。

㩋夷凶族,使民氣以攄。足不加首,臂豈大於股。啟關迎䧏,崩角無敢後。

聲明宣,流被區。有百蠻來,同孚至理。上鄰二五皇,德羨且阜。

复制

《贈劉俊民先輩》

宋濂 〔明代〕

劉君卓犖士,出知詩書胄。

眉目儼如畫,幽花眩晴晝。

踉蹌忽來謁,進退頗溫茂。

自言宅偃師,家昔千金富。

大父名法從,累累印懸綬。

文辭補元化,求者輒奔走。

繼此簪纓余,矜莊事雕鏤。

無食不鳧翠,有衣總文繡。

蘭舟盟津水,蠟屐穀城岫。

或騎紫騮馬,深林出從獸。

黃須年少兒,執矢列先後。

一發巧中肋,歡聲溢郊囿。

狼兔懸寶鞍,歸來薦清酎。

燕姬白如雪,時唱清角侑。

人意天上郎,雌伏不敢雊。

一旦黃金盡,其事乃大謬。

漁樵來爭席,傔媵或昂脰。

憤來氣屢絕,十起九顛仆。

折節去讀書,攻苦分句投。

初如蛇入筒,漸類雛脫矰。

把筆學為文,眾色紛采就。

又恐誤儒冠,雜藝亦兼究。

雅琴辨商宮,古文參篆籀。

六物推休祥,八卦占爻繇。

更參九箴法,俞穴別膚腠。

聞棋與握槊,賭勝欲起斗。

不覺疾聲呼,有若熊虎吼。

最便結風舞,唯恐技難售。

偶逢玳筵張,餚核列飣餖。

酒酣兩耳熱,徐起整衿袖。

文鸞側惸翎,皓鶴仰褰噣。

躡節眄盤鼓,迴旋逐音奏。

雖得諸工憐,不博兩眉皺。

使者天上來,會合誠薢茩。

負書亟從之,何翅杵投臼。

三河及幽并,無地不馳驟。

登高或弔古,感時更懷舊。

恨無息肩所,若沈疴待灸。

前年往龍漠,氣序異常候。

八月雪即飛,一夜三尺厚。

今年度庾嶺,熱氣甚蒸鎦。

老梅雖未花,鐵干倚雲瘦。

欲俟喘息定,陰厓聊宿留。

王虺長過竹,矯首出嶔竇。

日光夾明鏡,鑠我汗如漚。

閒目但待噬,有術不暇祝。

性命鴻毛輕,幾被山鬼蹂。

年來自懲創,此險安可復。

俯思十載間,行事賤如畜。

徒然召悲辛,寸祿焉能收。

即將巢雲松,終老友猿狖。

予聞心鼻酸,宛若身在疚。

於時十月交,日月會龍犭尨。

霜風吹人急,層衣悉穿漏。

百齡駒過隙,胡不重棲宿。

須知學踐形,庶不慚載覆。

勺水當離尊,贈詩比糧糗。

歸歟勿久留,吾言不能又。

复制

《儗古 其一》

宋濂 〔明代〕

明星夜生角,遠倚紫垣中。四國仰照耀,寶劍出秋空。

一朝化為石,下與沙礫同。牛羊或踐履,戮辱到兒童。

位高知身危,退藏保其終。

复制

《遊覽雜賦 其二》

宋濂 〔明代〕

別後不見山,比昔山如長。林陰沒鳥影,岩聲答人響。

蘚色青染足,藥花大如掌。蛇徑已盤百,石扉始開兩。

獨笑睨層旻,古今一俯仰。

复制

《親政篇》

宋濂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