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楊榮 / 題胡廉使墨菊
拼

《題胡廉使墨菊》

楊榮 〔明代〕

誰灑溪邊洗墨痕,東籬點染此花繁。歲寒不改冰霜操,晚節偏承雨露恩。

冷蕊開時詩滿卷,秋香泛處酒盈尊。殷勤持贈烏台客,三徑懸知舊業存。

复制

題胡廉使墨菊 - 賞析

楊榮

作者:楊榮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秘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文敏集》。

楊榮其它诗文

《送葉俊太守致政歸鄉》

楊榮 〔明代〕

浙之東兮君所居,嗣先業兮宗文儒。早年俊邁風骨殊,渥窪颯爽千里駒。

一從振足登雲衢,才猷卓犖罕與俱。擢宰臨桂向南趍,邊氓已喜疲癃蘇。

三考績最朝帝都,高超赤縣意自如。寸心烱烱冰玉壺,榮膺鶚薦分虎符。

出守太原民心孚,弦誦之聲盈里廬。桑麻遍野陰紛敷,夫何未及三載餘。

翻然乞此衰病軀,聖恩霈若雨露濡。告別使我情鬱紆,諒君之歸志不孤。

尊有酒兮架有書,田可耕兮圃可蔬。山可樵兮水可漁,退休之適安以舒。

嗟君之樂兮世所無,白云為侶鷗為徒。

复制

《題晚節秋香圖送羅閏副使之廣東》

楊榮 〔明代〕

夭桃饒春姿,所媚在青陽。舜華足朝玩,日日無容光。

何如東籬下,粲粲寒菊芳。圓華准天極,正色侔坤裳。

繁露濯秀葉,涼颸振幽香。孤特謝時態,可與君子方。

昔人取自況,晚節終名揚。寥寥北門什,繼美維賢良。

羅君七閩彥,文采何煌煌。柱下著清績,志操凌秋霜。

進階貳台憲,持節按炎荒。臨別寫茲圖,贈子意何長。

匪以資玩好,我志在激昂。行哉懋晚節,美譽當彌彰。

复制

《題菊送鍾郎中歸省》

楊榮 〔明代〕

秋景已過半,嘉節近重陽。鮮鮮籬下花,粲粲吐芬芳。

韜玉每舒白,椷金盛傳黃。清含九天露,冷傲三秋霜。

郎官告歸省,折贈壽母觴。寫圖寓深意,還期晚節香。

复制

《元夕賜觀燈 其一》

楊榮 〔明代〕

綵山高接九重天,珠樹銀花炫紫煙。雲擁群仙朝玉闕,星垂大地簇金蓮。

峰巒疊翠回蓬島,羅綺搖光映御筵。宴樂自知同在鎬,聖皇端拱萬斯年。

复制

《薊門別意送程汝器赴饒州教授》

楊榮 〔明代〕

秋高薊門路,灝氣肅以清。念子將遠別,相送出都城。

祖筵集冠蓋,綠酒且頻傾。臨岐欲分手,繾綣難為情。

嗟我子所契,夙誼如弟兄。麗澤藉資益,硯席恆相併。

衣冠立孔庭,燈火親韓檠。羨子先着鞭,科目振英聲。

金馬待明詔,萬里皇華行。我亦忝後塵,翰苑蚤登名。

與子聯鵷班,出入在承明。中道子暫蹶,一旦復超升。

繡衣立霄漢,驄馬耀神京。俄然返初服,振袂謝恩榮。

閉門臥空山,塵俗澹無營。及茲承薦剡,簪紱喜重膺。

耄疾終懇辭,職教任匪輕。西江盛文物,師道貴老成。

子行方自重,泮水日橫經。立雪長在門,祖武真能繩。

他年想模範,帳下蜚群英。豈徒儒道崇,宦跡亦有榮。

而我慨離居,執手思回縈。申章道遠意,矯首秋鴻征。

复制

《隨駕謁長陵獻陵》

楊榮 〔明代〕

韶光融融麗晴昊,萬匯昭蘇春正好。聖皇孝敬出宸衷,恭奉慈輿謁陵廟。

方今六合皆同春,聖皇大德沾被均。誠由聖母秉至仁,天心悅鑒人歡忻。

翠華晨發隨鳳輦,香飄藹藹祥雲絢。平原廣路淨纖埃,夾道嵩呼紛舞抃。

引望二陵松柏路,霧斂雲開待皇輅。粢盛豐備禮有儀,對越之誠存永慕。

陵前旋駕仍徐徐,陵旁蔀屋多民居。洪恩錫賚何稠疊,山童野叟皆歡娛。

孝誠上格神靈喜,甘雨應時沾遠邇。聖母怡愉感帝心,臣庶蒙恩均拜賜。

我皇聖德恊天機,聖母洪福與天齊。小臣何幸扈清蹕,願祝萬壽歌雍熙。

复制

《正統丁巳臘月望後大雪三日聖情悅懌賜黃封內珍已而楊公弘濟賦七言律一首予勉賡韻用識其事雲》

楊榮 〔明代〕

聖治無為德澤長,豐年降福自穰穰。臘前密雪昭和暢,天際同雲布渺茫。

玉屑瑤花應作瑞,赤麟丹鳳謾稱祥。廟堂何幸陪芳躅,思竭微忠日贊襄。

复制

《和荅俊齋鄉先生二首 其二》

楊榮 〔明代〕

夙慕青雲志己申,敢期瑞世比祥麟。恩榮有幸遭明主,效報無能愧此身。

位重公孤叨宰輔,職兼翰苑忝儒臣。佳章遠寄逢新歲,鳳歷初頒第五春。

复制

《題四景圖 其二》

楊榮 〔明代〕

萬疊峰巒秀,遙空散火雲。興來聊極目,佇立向斜曛。

复制

《敬亭山圖》

楊榮 〔明代〕

宣州城北敬亭山,長日孤雲自往還。兩水秀分雙練白,九華青鎖一眉彎。

林間竹韻鸞凰語,石上苔紋虎豹斑。五馬已知從此出,錦衣光彩照親顏。

复制

《元夕賜觀燈 其三》

楊榮 〔明代〕

六鰲擁翠出蓬瀛,火樹星毬綵結成。萬燭光連金闕迥,千花影絢玉階明。

雲邊鸞鶴來仙馭,天上簫韶度曲聲。此夕內庭逢令節,小臣何幸沐恩榮。

复制

《親政篇》

楊榮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